李陵吧 关注:689贴子:25,105

简析峻稽山一战李陵和匈奴的打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声明,我是外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力求集众人智慧更正并细化。


1楼2018-01-05 17:32回复
    匈奴和李陵的基本队形:
    史料: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2楼2018-01-05 17:33
    回复
      史料1: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史料2: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为什么李陵先后选择的地形都是峡谷?(楼下解释)


      3楼2018-01-05 17:34
      收起回复
        李陵如果选择开阔地带,会怎样?
        答:匈奴会占着人多,大范围铺开。
        之后,正面、左翼、右翼,同时行进。
        利用骑兵的速度、力量和居高临下的优势(马背上的人对地面上的人有一个“高度”优势)冲击步兵的阵型。
        左翼和右翼对李陵的右方和左方进行封锁,直到绕到李陵后面,完成对李陵的全方位“包饺子”。
        这种情况下,李陵纵有弓弩和武刚车,也很难挡得住匈奴骑兵源源不断的冲击力。阵型溃散是极短时间内可发生的。
        设想一下,几万骑兵冲过来是什么场景?那就是山洪暴发的力量,见什么摧毁什么。(找几张山洪暴发图去帮助理解)


        4楼2018-01-05 17:35
        回复
          李陵选择在峡谷地带有什么优势?
          答:匈奴骑兵能铺开的范围被压缩了。(看对比图)
          换言之,
          1、地形过窄,不利于骑兵快速奔跑。光是马掉头都让人头疼。
          2、后面的骑兵被前面的骑兵堵死,前面的骑兵没倒下之前,后面的骑兵只能干看着,动不了。李陵对付的骑兵数量从一次性面临极多,变成一次性面临较少,但攻防的次数将变多。
          简而言之,将骑兵的优势(由速度带来的冲击力)扼杀掉,同时发挥步兵的灵活性。


          5楼2018-01-05 17:37
          回复
            芦苇地火攻。
            史料: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

            匈奴的做法(简单粗暴但布局缜密):
            1、借用风向和风力,大范围放火。
            2、绕过火场,骑兵在李陵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形成封锁。
            李陵要注意的问题:
            1、控制好放火的范围和速度,以免烧到自己,形成前后两个火场却无法突围的困局。
            2、注意烟、热等对人体的伤害,做好防范措施,以免烧伤、窒息等。
            3、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因为匈奴在各个方向都布置了兵力,等着你大难不死闯出来。


            6楼2018-01-05 17:38
            回复
              树林地带的对峙(绿点表示树木):
              史料: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树林地带和峡谷地带有异曲同工之妙。
              1、树林会抵挡骑兵的冲击力。
              2、骑兵比步兵高大,进入树林后,会成为很明显的目标。而步兵却可以分散了,躲在树丛后面对骑兵进行隐蔽打击。
              简而言之,彼此双方都是化整为零。
              1)骑兵的化整为零是:将骑兵在开阔地带的山洪暴发般的冲击力化散,之后逐个打击。
              2)步兵的化整为零是: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和隐蔽性,打击骑兵的非灵活和非隐蔽。


              7楼2018-01-05 17:38
              回复
                最终决战,匈奴对李陵的破解之法:
                史料: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匈奴在前后几个回合里都没有讨到便宜,那他们是怎么破解李陵的打法?
                答:
                1、利用骑兵的速度,迅速封锁李陵的前方和后方,逼得李陵进不能,退也不能。
                2、再次利用骑兵的速度,在李陵到达之前抢占制高点,封锁李陵左右两侧峡谷的高地。
                3、骑兵用不了,就用原始一点的方法:以居高临下的姿势扔石头!


                8楼2018-01-05 17:39
                收起回复
                  最终决战之前,管敢叛变是转折点。
                  管敢透露给匈奴四方面的信息:
                  一是没有埋伏,
                  二是没有援兵,
                  三是弹尽粮绝,
                  四是军队的指挥要害。
                  此后,匈奴大胆地围攻李陵,并着重针对指挥要害进行瓦解。
                  (仅凭第2点,单于都可以笑疯了。为什么?因为单于也是搞政治的,他已经嗅到汉庭里君和臣、臣和臣之间的小心机了——有人想要李陵回不去。既然如此,单于就不客气地收下李陵了。)


                  9楼2018-01-05 17:39
                  回复
                    最后,补一张来自《商战》的图,帮助大家理解人数优势到底优势在哪里?
                    请把图中的枪支对射替换成冷兵器时代的弓箭对射。
                    两军对垒,近战之前一般会有几轮远程对射。
                    (为什么要用这张图呢?因为我不想做图了,捡个现成便宜,大家将就着用就行。)






                    10楼2018-01-05 17:41
                    回复
                      其实,最终战之后,李陵军已经彻底回天无力了。
                      所以,选择分散突围是作为将军对士兵最后的人道主义!
                      至于李陵,自己把自己当鱼饵放出去了。
                      为什么?
                      因为漫山遍野数万匈奴人,最后还有四百余人回来,只能说,匈奴上至单于下至普通士兵,焦点都在李陵身上了,活抓一个李陵,远比费力砍十个士兵来得功劳更大。于是,大家都循着李陵的踪迹去了。小兵小将不在匈奴人眼里,所以,四百余人得以归来。


                      11楼2018-01-05 17:41
                      回复
                        浚稷山一战的传奇之处正在于李陵活用了地形。利用地形,将步对骑的劣势最大限度地化解,同时又利用地形,将步对骑以及弓弩的优势发挥出来。一言以蔽之,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网络里有人说李陵是地形制御大师。这种说法或许没有错,只是我个人不喜欢高调,因为高调遭人恨。所以,我们低调地肯定李陵对地形的运用就行了。
                        最后,补上一段兵种换算,帮助大家理解:
                        不同兵种对抗之下,李陵为何执意选择狭窄地带。
                        匈奴对李陵两个优势:1、人数优势。2、兵种优势。


                        12楼2018-01-05 17:41
                        回复
                          兵种换算:
                          《六韬·犬韬·均兵》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以骑与步卒战,一骑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骑?以车与骑战,一车当几骑,几骑当一车?”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故车骑不敌战 ,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三军之众,成陈而相当,则易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败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换言之】(此处是重点):
                          在平坦地形上作战:
                          1车兵=80步兵,1骑兵=8步兵,1车=10骑兵;
                          在险阻地形上作战:
                          1车兵=40步兵,1骑兵=4步兵,1车=6骑兵。
                          那么,5000步兵和80000骑兵怎么换算?
                          在平坦地形上作战:
                          80000骑=8*80000=640000步兵;
                          在险阻地形上作战:
                          80000骑=4*80000=320000步兵。


                          13楼2018-01-05 17:42
                          回复
                            这是一场棋逢对手,但又力量悬殊的对抗。只可惜,结局早就注定了!
                            李陵并非输在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干,而是输给了人性。输给了皇帝和同僚的小心机,输给了管敢的背叛。
                            战争可以简单粗暴,但人性却不可捉摸。


                            14楼2018-01-05 17:42
                            收起回复
                              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1-05 2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