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多年的望远镜爱好者和专业经销商,我一直都在致力于给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这几年成功推出了森林人的双筒和单筒望远镜,在圈里享有良好的口碑,但是在天文领域却没有突破,一直想找一款合格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始终没用成功。虽然市场上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种类繁多,但在我看来没有一款合格的!(信达的小黑在圈内备受推崇,整体品质非常不错,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但已经属于专业级的产品,体积重量价格对入门爱好者来说,都不是特别友好),它们的重点完全不在产品品质上,而在满足普通大众对天文望远镜的想象上:各种附件琳琅满目、几百上千倍放大、包装盒上印刷着精美的天文照片、价格仅千元左右。在《夜观星空》一书中,花了好几页纸来描述这类产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圣诞节垃圾望远镜,本质就是个儿童玩具!


要知道,一个稍微好点的目镜就要几百上千元,比一整套天文望远镜还要贵,可以想象这类天文望远镜都是什么品质,受到成本的制约,它们的主要问题在于:
1,摇摇晃晃的三脚架:三脚架普遍结构单薄,架上望远镜之后是无风抖三抖,有风不停抖,简直无法正常观测。
2,鸡肋式的赤道仪:赤道仪是天文观测和摄影的重要部件,使用时需要对极轴,但是普通人连极轴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北极星在哪里都找不到,更不用说对极轴了,而且这类低档赤道仪精度差,本来理论上可以帮客户跟踪天体的赤道仪,反而变成了繁琐和阻碍。
3,体积和重量: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冲击力,这类天望的典型特征是长长的镜筒,迎风力臂长也加剧了成像的抖动,放在家里很占地方,想塞进床底都困难。配套的赤道仪加上平衡的重锤,让整机重量成为上下楼的负担。
4,平庸的光学:主镜要么是普通消色差折射镜,或者球面反射镜,精度也不高,加上马马虎虎的天顶镜和塑料壳目镜,导致整机的成像要么很差要么平庸。
5,一堆无用的附件:一堆塑料壳目镜、塑料巴洛镜、各种太阳月亮滤镜、30万像素的电子目镜等五花八门的附件!但是好用的一个都没有!甚至连一颗好用的螺丝都没有,纯粹是为了吸引外行。
而我心目中合格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应该具备下列6个要素
1,结实的三脚架,确保成像稳定
2,放弃繁琐的赤道仪,换成带微调的经纬仪
3,适当的体积和重量,尤其要控制主镜的长度
4,低成本实现优异的光学,选用抛物面反射镜
5,少而精的附件,与其搞一堆垃圾附件,不如做好几款主要附件
6,千元级价格
但是矛盾之处在于:小白客户对上述问题没有任何感觉!他们满脑子都是五彩绚丽的天文照片,以为花个几百元就可以享受天文盛宴了。而资深天文爱好者,起码都是小黑起步,并不会关注入门级天文望远镜。所以即使真有一款优秀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往往也没有市场!这可能就是国内缺乏合格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重要原因。我也想过自己全新开发,前面5条都没太大问题,关键是第6点无法实现,因为没有足够的销量来分摊开发费用,所以至今都是无解的难题。直到2个月前,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星特朗国内负责人突然告诉我有一批外贸多余订单,星特朗OMNI XLT AZ 114,大概有200多台,特价清库,问我有没有兴趣!虽说我代理了10多年的星特朗,但在此之前我从没留意过这款产品!多年前去杭州参加经销商会议,曾经看过类似款的星特朗慧眼114,极其清晰明亮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直觉这2款产品应该是同一款主镜!不过这款OMNI的整体质量如何,我心里并没有底,因此找厂家订了一架样机,收到样机后马上组织内部测评,结果很震惊!它几乎满足了我对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所有要求!具体特征是:
1,三脚架非常的稳定,刚性特别好,明显比其它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好!


2,采用经纬仪结构,可以在粗调和微调之间直接切换,使用非常简便,微调手感也不错!

3,镜筒直径14厘米,长度45厘米,完全不占空间,全套整机重量只有6公斤左右。


4,反射镜完全没有色差,而抛物面主镜又消除了球差,成像清晰度非常高,和常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以80毫米口径为例)比,通光量提高了一倍,分辨率提高了40%。

5,提供一个做工不错的全金属PL25目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镜片是全表面多层镀膜。
还提供一个镜片直径达到4厘米的反射式红点寻星镜,并采用2环结构,方便把星点套在环内



6,从1998元的零售价直降到1188元!(换成螺旋调焦座后价格贵100元)比正常的出厂价还低!


要知道,一个稍微好点的目镜就要几百上千元,比一整套天文望远镜还要贵,可以想象这类天文望远镜都是什么品质,受到成本的制约,它们的主要问题在于:
1,摇摇晃晃的三脚架:三脚架普遍结构单薄,架上望远镜之后是无风抖三抖,有风不停抖,简直无法正常观测。
2,鸡肋式的赤道仪:赤道仪是天文观测和摄影的重要部件,使用时需要对极轴,但是普通人连极轴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北极星在哪里都找不到,更不用说对极轴了,而且这类低档赤道仪精度差,本来理论上可以帮客户跟踪天体的赤道仪,反而变成了繁琐和阻碍。
3,体积和重量: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冲击力,这类天望的典型特征是长长的镜筒,迎风力臂长也加剧了成像的抖动,放在家里很占地方,想塞进床底都困难。配套的赤道仪加上平衡的重锤,让整机重量成为上下楼的负担。
4,平庸的光学:主镜要么是普通消色差折射镜,或者球面反射镜,精度也不高,加上马马虎虎的天顶镜和塑料壳目镜,导致整机的成像要么很差要么平庸。
5,一堆无用的附件:一堆塑料壳目镜、塑料巴洛镜、各种太阳月亮滤镜、30万像素的电子目镜等五花八门的附件!但是好用的一个都没有!甚至连一颗好用的螺丝都没有,纯粹是为了吸引外行。
而我心目中合格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应该具备下列6个要素
1,结实的三脚架,确保成像稳定
2,放弃繁琐的赤道仪,换成带微调的经纬仪
3,适当的体积和重量,尤其要控制主镜的长度
4,低成本实现优异的光学,选用抛物面反射镜
5,少而精的附件,与其搞一堆垃圾附件,不如做好几款主要附件
6,千元级价格
但是矛盾之处在于:小白客户对上述问题没有任何感觉!他们满脑子都是五彩绚丽的天文照片,以为花个几百元就可以享受天文盛宴了。而资深天文爱好者,起码都是小黑起步,并不会关注入门级天文望远镜。所以即使真有一款优秀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往往也没有市场!这可能就是国内缺乏合格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重要原因。我也想过自己全新开发,前面5条都没太大问题,关键是第6点无法实现,因为没有足够的销量来分摊开发费用,所以至今都是无解的难题。直到2个月前,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星特朗国内负责人突然告诉我有一批外贸多余订单,星特朗OMNI XLT AZ 114,大概有200多台,特价清库,问我有没有兴趣!虽说我代理了10多年的星特朗,但在此之前我从没留意过这款产品!多年前去杭州参加经销商会议,曾经看过类似款的星特朗慧眼114,极其清晰明亮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直觉这2款产品应该是同一款主镜!不过这款OMNI的整体质量如何,我心里并没有底,因此找厂家订了一架样机,收到样机后马上组织内部测评,结果很震惊!它几乎满足了我对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所有要求!具体特征是:
1,三脚架非常的稳定,刚性特别好,明显比其它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好!


2,采用经纬仪结构,可以在粗调和微调之间直接切换,使用非常简便,微调手感也不错!

3,镜筒直径14厘米,长度45厘米,完全不占空间,全套整机重量只有6公斤左右。


4,反射镜完全没有色差,而抛物面主镜又消除了球差,成像清晰度非常高,和常规入门级天文望远镜(以80毫米口径为例)比,通光量提高了一倍,分辨率提高了40%。

5,提供一个做工不错的全金属PL25目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镜片是全表面多层镀膜。
还提供一个镜片直径达到4厘米的反射式红点寻星镜,并采用2环结构,方便把星点套在环内



6,从1998元的零售价直降到1188元!(换成螺旋调焦座后价格贵100元)比正常的出厂价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