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WIE近期带来了搭载3360芯片的新品ZOWIEEC-B系列鼠标,依然按照以往的产品命名规则:有大小2个款,1大2小的原则进行区分。毕竟3310芯片ZOWIE也用了2年多了,抱着新品尝鲜的目的赶紧入了一发EC2-B(以下简称EC2B),并立马进行拆解,看看新品的奥妙之所在。
前言:ZOWIE EC系列鼠标简介,方便大家对EC系列有个大概的认知
(1)按芯片型号分产品代数:四代
第一代:3060芯片 EC1 系列,包括蓝色EC1都属于这一代。
第二代:3090芯片 EVO系列,包括红色EVO,CL版,底盖透镜部分是否有遮光罩部分都算这一代。
第三代:3310芯片 A系列,无论LOGO白还是红只要是A系列字样的都是这一代。前三代产品的底盘和脚贴形状是基本一致。
第四代:3360芯片 B系列,最新出的新一代产品,底盘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下表。
(2)按操作类型分类:
手动操作时代产品:EC1/EVO/A系列都算这一类,因为你想调整USB回报率必须按说明书的操作按好相应的按键再插入鼠标。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
自动操作时代的产品:B系列,现在鼠标底部增设回报率调节按钮,三档之间一键切换。
一、包装


EC2B依然是BENQ-ZOWIE黑色配色的包装外观,在包装正面与侧面明确标识了产品所属的EC-B系列,非常之清楚。

内衬还是那个熟悉的吸塑,总体来说非常之标准化,过~~~
二、 产品本体和附件

EC2-B本体标配镀金USB接口和抗干扰磁环,底部贴了保护膜,其余附件为:感谢卡、使用说明书、黑红配色的LOGO贴纸以及附赠的脚贴。变化较大的是脚贴部分,由原来的附赠一副改为了附赠四副,形状和形制从两片较大的“开口笑”式一副装改成了四片较小的“瓜子式”一副装,从使用了七年的黑色标配改成了白色标配。基本可以提前遇见,鼠标跟鼠标垫的阻力会变小的,老杆子们准备改游戏鼠标速度吧。


鼠标上中壳采用的是UV涂层,底壳是磨砂工艺,握感和A系列保持一致,EC从EVO系列起就很火,根本原因就是鼠标的模具适合亚洲人的手型,重量小,圆润且大小可选。能够很好的替代IE系列在FPS中的地位。




EC的四代我都买了,现用一只EC-2 CL(已MOD过)和B系列对比,发现一些小细节,EVO系列和B系列的握感是有细微差异的,总体来说:EVO系列滚轮要高一些(关键有灯),EVO的左侧边的弧度大一些,更加的内凹。(底盘对比)B系列的中壳靠按键的部分要比EVO更高。B系列的侧键宽一些。
总结来说:B系列顶部更加的翘,侧边线条平顺一些,对于趴握手法为主的EC来说,是要相对饱满的。
三、鼠标本体的基本数据

EC2B标称数据:头部33mm,最高点40mm,头宽61mm,尾宽64mm,长120mm,重90g。我手里EC2B这只是88g,本人手型是18.9*250px手腕趴握流,喜欢用中小型轻鼠,对称为主,工学也能用,我最喜欢的鼠标重量区间(90-95g),也是ZOWIE一直以来不断朝着电竞专业化摸索出来的结果。
四、拆解

通过跟CL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EC2B多了一个回报率的按键,脚贴形状有大变样,底盘贴纸也相应的下置。那么鼠标对应的螺丝位是肯定有变化的。

EC2B的四个脚贴下确定是没有螺丝位的,并且保持了以往系列的凸起脚贴的设定,本人这只很容易通过脚贴槽就无损撕下来了脚贴。使用了3M背胶的脚贴是非常好处理的。换微动的时候再也不需要考虑换脚贴了!

以往的EC系列是标准的五个螺丝位,贴纸下2个以及底部大脚贴下3个螺丝,B系列变成了贴纸下1颗螺丝的设置,大大的简化了开壳的难度。而且可以事前断定,B系列的中壳肯定会跟以往系列不同。(1/EVO/A系列都是上中下分离的三层结构,取下底盘的五个螺丝后,还需要把中壳的2个固定螺丝取下才能完成鼠标的不完全分解)

EC2B取下底盘螺丝后,只要按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轻轻撬开就能完成壳体的分离,顶端改成了卡扣的形式进行固定(有点像AM/FK系列的产品的固定方法),中上壳改为了一体式(取下上壳三角形处2个螺丝才能分离上中壳)中壳不在底盘进行固定了,这样很方便只换微动的童靴进行操作。

EC2B的PCB板现在是家族式的黑色PCB+白色LOGO印刷,辨识度很高。(超级怀念EVO的SHI黄PCB)左右键微动是华诺蓝点,侧键中键是华诺红点,滚轮还是那颗我个人不喜欢的光栅轮(刻度间隔大、手感硬,声音比较大,游戏实操勉强能接受,看网页就。。。)PCB贴片式布局整齐简介,因为3360比3090短的缘故,B系列的主控下置了,比EVO系列那个相对凌乱的布局好看多了。

EC2B标配的是3360DM+赛普拉斯CY7C64356-48LTXC的方案,3360DM的性能参数已经烂大街了,俨然成了2017的中高档鼠标芯片标配了,只会存在性能富余,不会存在不够的现象。CY7C64356-48LTXC是常见的适用于机械键盘的IC,感谢组织感谢D,终于告别了以往的小水管了。。。通过和其他有ECB的朋友和自己试用,新方案回报率/加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会比以往的方案要小。以前有很多萌新会说ZOWIE鼠标不好用啊,丢帧啊什么的,其实这就是个体差异比较大的现象。B系列以前的老版EC我前后买了六只,我都是在新品一发售就购入,比较极品的是四只,最极品的是这只CL,其实我CSGO最好的rank小地球就是MOD的EC2 CL 打出来的,它各档回报率全是恒定稳定的标称值,125/500/1000稳的一批)。相对来说B系列差异就很小,回报率基本都是稳定的。(B系列是命运之刃,其他系列是裁决!这个比喻很 直接把!)


EC2B的PCB架构跟老版区别不大,依然是2层设计+pin线连接,拔插与组装很简单。PCB背面的焊点也很饱满,感叹于时代的进步和鼠标方案越来越丰富的缘故,现在已经看不到EVO翻身系列的3090经典双透镜了+4.5mm脚贴的配置了~~~
五、蚊香图


测试蚊香使用的软件是aresonmousetest,EC2B默认是用的500HZ,实测是497-501HZ区间浮动,截图为498HZ,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快速蚊香/快速画斜线/快速画直线也是合格的,而且没有直线修正,正如前文所说3360是肯定够用的。(CL的默认为1000,恒定不跳,轻松截图)
六、手感与结尾
微动手感:ECB的微动手感秉承了EC一贯的风格,因为模具的缘故,同款微动下EC一直是三大系列里面最软的,相对脆一些的手感(FK系列居中,AM/ZA系列最硬),EC系列鉴于主攻FPS游戏,我个人建议以轻巧脆弹手感为主,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华诺粉点和欧姆龙国产红点NH-FL,都是常见微动。
模具改动的利弊:好处是拆解换微动更方便了,弊端我觉得是取消了老版EC贴纸下的2颗螺丝后,再也无法通过调节2个螺丝的松紧程度来改善微动不一致的状况了(模具和微动本身也有是误差的,加上不对称的工学鼠标设计,完全保障左右键手感一致,不通过调节上下壳螺丝的松紧很难做到),对于比较挑剔的玩家来说,只能寄希望于微动误差为0了(买一堆自己选吧)
鼠标本身的手感:作为ZOWIE翻身之作和当家的主力系列,EC的手感和文章非常的多了,有IE情节的玩家都会选择EC作为替代品,口碑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ZOWIE通过ECB系列的改进,给人感觉不断地在精细化EC这个系列,做的是越来越好了,期待有一天出个RGB版本ECB! (全文重点!!!)
前言:ZOWIE EC系列鼠标简介,方便大家对EC系列有个大概的认知
(1)按芯片型号分产品代数:四代
第一代:3060芯片 EC1 系列,包括蓝色EC1都属于这一代。
第二代:3090芯片 EVO系列,包括红色EVO,CL版,底盖透镜部分是否有遮光罩部分都算这一代。
第三代:3310芯片 A系列,无论LOGO白还是红只要是A系列字样的都是这一代。前三代产品的底盘和脚贴形状是基本一致。
第四代:3360芯片 B系列,最新出的新一代产品,底盘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下表。
(2)按操作类型分类:
手动操作时代产品:EC1/EVO/A系列都算这一类,因为你想调整USB回报率必须按说明书的操作按好相应的按键再插入鼠标。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
自动操作时代的产品:B系列,现在鼠标底部增设回报率调节按钮,三档之间一键切换。
一、包装


EC2B依然是BENQ-ZOWIE黑色配色的包装外观,在包装正面与侧面明确标识了产品所属的EC-B系列,非常之清楚。

内衬还是那个熟悉的吸塑,总体来说非常之标准化,过~~~
二、 产品本体和附件

EC2-B本体标配镀金USB接口和抗干扰磁环,底部贴了保护膜,其余附件为:感谢卡、使用说明书、黑红配色的LOGO贴纸以及附赠的脚贴。变化较大的是脚贴部分,由原来的附赠一副改为了附赠四副,形状和形制从两片较大的“开口笑”式一副装改成了四片较小的“瓜子式”一副装,从使用了七年的黑色标配改成了白色标配。基本可以提前遇见,鼠标跟鼠标垫的阻力会变小的,老杆子们准备改游戏鼠标速度吧。


鼠标上中壳采用的是UV涂层,底壳是磨砂工艺,握感和A系列保持一致,EC从EVO系列起就很火,根本原因就是鼠标的模具适合亚洲人的手型,重量小,圆润且大小可选。能够很好的替代IE系列在FPS中的地位。




EC的四代我都买了,现用一只EC-2 CL(已MOD过)和B系列对比,发现一些小细节,EVO系列和B系列的握感是有细微差异的,总体来说:EVO系列滚轮要高一些(关键有灯),EVO的左侧边的弧度大一些,更加的内凹。(底盘对比)B系列的中壳靠按键的部分要比EVO更高。B系列的侧键宽一些。
总结来说:B系列顶部更加的翘,侧边线条平顺一些,对于趴握手法为主的EC来说,是要相对饱满的。
三、鼠标本体的基本数据

EC2B标称数据:头部33mm,最高点40mm,头宽61mm,尾宽64mm,长120mm,重90g。我手里EC2B这只是88g,本人手型是18.9*250px手腕趴握流,喜欢用中小型轻鼠,对称为主,工学也能用,我最喜欢的鼠标重量区间(90-95g),也是ZOWIE一直以来不断朝着电竞专业化摸索出来的结果。
四、拆解

通过跟CL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EC2B多了一个回报率的按键,脚贴形状有大变样,底盘贴纸也相应的下置。那么鼠标对应的螺丝位是肯定有变化的。

EC2B的四个脚贴下确定是没有螺丝位的,并且保持了以往系列的凸起脚贴的设定,本人这只很容易通过脚贴槽就无损撕下来了脚贴。使用了3M背胶的脚贴是非常好处理的。换微动的时候再也不需要考虑换脚贴了!

以往的EC系列是标准的五个螺丝位,贴纸下2个以及底部大脚贴下3个螺丝,B系列变成了贴纸下1颗螺丝的设置,大大的简化了开壳的难度。而且可以事前断定,B系列的中壳肯定会跟以往系列不同。(1/EVO/A系列都是上中下分离的三层结构,取下底盘的五个螺丝后,还需要把中壳的2个固定螺丝取下才能完成鼠标的不完全分解)

EC2B取下底盘螺丝后,只要按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轻轻撬开就能完成壳体的分离,顶端改成了卡扣的形式进行固定(有点像AM/FK系列的产品的固定方法),中上壳改为了一体式(取下上壳三角形处2个螺丝才能分离上中壳)中壳不在底盘进行固定了,这样很方便只换微动的童靴进行操作。

EC2B的PCB板现在是家族式的黑色PCB+白色LOGO印刷,辨识度很高。(超级怀念EVO的SHI黄PCB)左右键微动是华诺蓝点,侧键中键是华诺红点,滚轮还是那颗我个人不喜欢的光栅轮(刻度间隔大、手感硬,声音比较大,游戏实操勉强能接受,看网页就。。。)PCB贴片式布局整齐简介,因为3360比3090短的缘故,B系列的主控下置了,比EVO系列那个相对凌乱的布局好看多了。

EC2B标配的是3360DM+赛普拉斯CY7C64356-48LTXC的方案,3360DM的性能参数已经烂大街了,俨然成了2017的中高档鼠标芯片标配了,只会存在性能富余,不会存在不够的现象。CY7C64356-48LTXC是常见的适用于机械键盘的IC,感谢组织感谢D,终于告别了以往的小水管了。。。通过和其他有ECB的朋友和自己试用,新方案回报率/加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会比以往的方案要小。以前有很多萌新会说ZOWIE鼠标不好用啊,丢帧啊什么的,其实这就是个体差异比较大的现象。B系列以前的老版EC我前后买了六只,我都是在新品一发售就购入,比较极品的是四只,最极品的是这只CL,其实我CSGO最好的rank小地球就是MOD的EC2 CL 打出来的,它各档回报率全是恒定稳定的标称值,125/500/1000稳的一批)。相对来说B系列差异就很小,回报率基本都是稳定的。(B系列是命运之刃,其他系列是裁决!这个比喻很 直接把!)


EC2B的PCB架构跟老版区别不大,依然是2层设计+pin线连接,拔插与组装很简单。PCB背面的焊点也很饱满,感叹于时代的进步和鼠标方案越来越丰富的缘故,现在已经看不到EVO翻身系列的3090经典双透镜了+4.5mm脚贴的配置了~~~
五、蚊香图


测试蚊香使用的软件是aresonmousetest,EC2B默认是用的500HZ,实测是497-501HZ区间浮动,截图为498HZ,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快速蚊香/快速画斜线/快速画直线也是合格的,而且没有直线修正,正如前文所说3360是肯定够用的。(CL的默认为1000,恒定不跳,轻松截图)
六、手感与结尾
微动手感:ECB的微动手感秉承了EC一贯的风格,因为模具的缘故,同款微动下EC一直是三大系列里面最软的,相对脆一些的手感(FK系列居中,AM/ZA系列最硬),EC系列鉴于主攻FPS游戏,我个人建议以轻巧脆弹手感为主,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华诺粉点和欧姆龙国产红点NH-FL,都是常见微动。
模具改动的利弊:好处是拆解换微动更方便了,弊端我觉得是取消了老版EC贴纸下的2颗螺丝后,再也无法通过调节2个螺丝的松紧程度来改善微动不一致的状况了(模具和微动本身也有是误差的,加上不对称的工学鼠标设计,完全保障左右键手感一致,不通过调节上下壳螺丝的松紧很难做到),对于比较挑剔的玩家来说,只能寄希望于微动误差为0了(买一堆自己选吧)
鼠标本身的手感:作为ZOWIE翻身之作和当家的主力系列,EC的手感和文章非常的多了,有IE情节的玩家都会选择EC作为替代品,口碑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ZOWIE通过ECB系列的改进,给人感觉不断地在精细化EC这个系列,做的是越来越好了,期待有一天出个RGB版本ECB! (全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