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体毛哨这个大话题,百度百科中对它的解释是:
讽刺裁判为维护联盟利益偏袒一方,出现的不公平判罚。始自2006年NBA总决赛上裁判对迈阿密热队韦德的争议性吹罚。
nba的巨星偶像,代表了联盟形象的,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或者恶意犯规,为了造神,维护联盟商业利益,哨子在他们身上总有偏向性的,有时到了一碰就犯规的程度。这种哨子超过了明星哨的范围,因此也被广大球迷讽刺为 “体毛哨”。
这里提到了一个经典案例:被这个解释认为是体毛哨来源的
2006年总决赛以及被认为是最大获益者的
德维恩-韦德。
的确这是体毛哨的来源,有数据可以证实2006年总决赛期间的韦德是体毛哨的最大获益者,开一代先河;但这是源头系列赛——总决赛,或者把范围放得更宽,季后赛阶段的确是可以作为接下来的赛季的判罚风向标来使用的,联盟时常会在季后赛开打前或是总决赛开打前公布具体的判罚更改,或是加强什么什么条例的执行力度之类。接下来的季后赛阶段试运行,如果尝到甜头那么而到了下赛季的时候才完全付诸实施。
比如2010年总决赛赛前,联盟就发声说接下来会加强零容忍的执行力度,而到了后一季果真如此。参见下面这篇网易新闻:
http://sports.163.com/10/1016/13/6J4CT68900051CA1.html回到2006年总决赛,这轮系列赛是早在2004年下半年的赛季开幕之前联盟高层所推行的【全面取消触手防守】(no handchecking)真正付诸实现后的效果巅峰。
事实上,2006年整个季后赛阶段都弥漫着执行鼓励进攻政策后的【丰硕成果】,总决赛只是因为这轮系列赛与其他各轮季后赛相比无与伦比的全球影响力,而让作为球迷的我们产生了诸如【体毛哨始于06年总决赛】的错觉——典型例证不妨回头看看同年西部半决赛,被誉为历年最经典的一次牛马大战,它的结局是这样的:
相比之下对进攻更狂热却忽视防守作用的小牛笑到了最后,而由于0305两次夺冠被广泛认为是当时放手球队标杆的马刺却惜败饮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