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时间的流失 很多被遗忘的东西都被我翻了出来 (希望不要说我是在挖坟 我是在自掘坟墓)
这些东西随着我听的越多 感触越多 特别提示 EQ可以补偿的是理性的东西 但是丧失了感性的音乐味 开音效的人都要明白这点
一下是我更新后的感受 大多针对索尼的清晰音质Clear Audio技术和主流的技术上更新
感谢IMP3所有的朋友的研究精神让人感动 值得让我不断更新 并修正了不少错误
非经本人同意 请勿转载
索尼的MP3的素质很高 音质也有很高的口碑了 但是索尼认为这都不完美所以推出了很多音效技术来补偿有损压缩的不足
好了 我为大家收集有关索尼随身听的音效资料和评测
首先呢 要跟刚入行的朋友说下人耳听音原理
由于随身听设备都采用耳机作为发声单位,所以声道的选择上只有左、右双声道,而音效技术就是基于双声道对整个声场进行模拟,因此介绍音效之前首先要从最基本的人耳听音原理说起。
1.双耳效应: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有着时间差,声强差和相位差,人耳的听觉可以根据上面说的这些微小的差别来确定声源的位置。
2.耳廓效应:人耳的耳廓对声波,主要是低频段的声波的反射,产生的相位差对空间声源有着定位的作用(就这一点来看,耳机有着比耳塞在声场上更具优势的原因之一)
3.人耳的定位机制:对于低频端主要是靠相位差来定位(这在前面的耳廓效应中已经提到了)在中频范围内靠声强差来定位,对高频部分就单纯靠时间差定位,稍做比较能看出来。人耳在对低频的定位最不准确,首先是低频部分在和中频部分同一个声强的情况下,人耳对中频段更加敏感,另外,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容易反射,很容易是人耳在定位时发生错误。
4.头部相关传递函数(HRTF):人的听觉系统能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谱,就由HRTF来描述。有了上面几个效应,人耳的空间定位包括了水平垂直及前后4个方向,水平定位是靠双耳,垂直定位靠耳壳,前后定位和对环绕声场的感受是靠HRFT函数来实现的。虚拟环绕声技术的任务就是制造出和实际声源传播到人耳处一样的声波状态,使人脑对声源的位置有相应的判断。这种虚拟环绕立体声的实现是利用一块DSP把解码芯片解码出来的信号,通过一系列函数精密的计算加工对声场进行模拟,再送到耳放部分放大输出到耳机。
废话完了 下面开始入正题
1 RV--全称是:Sound Revitalizer。是索尼随身听的高音音效,是Sony开发出来用于Walkman的高音增强系统,和MB是相对的。虽然也增强了低音,但更侧重于高音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杂音。这个音效是我最不常用的 目前我只在磁带机见过 开启后高音太过了 以至于刺耳难以如听(不知道是不是E931的原因) 但是也有很优秀的一方面 那就是声音变亮了突显SONY高音的华丽。染色有些过头了。
2 MB--全称是:Mega Bass。这是索尼随身听的重低音音效,是一个低音补偿机能。这个音效在MS系列和索爱的W(K)系列能见到磁带机也有 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出的新机器没有了 开启这个音效后 增强的高频和低频显得薄弱了中频 这个音效表现人声不是太好 但是对于低频来讲 提升的效果相当明显 下浅和凝聚都相当到位 但是量感相比GRV就差一点了 这个音效是个值得推荐的音效。SONY 自己开发的虚拟低音环境加强技术,同时提升低频和高频。但开足的话声音发浑,声场总体模糊,一段低音的效果最好。 长时间听后会很累的。
3 DBB--全称是:Dynamic Bass Boost。是索尼随身听的超动态重低音提升音效,一般用在索尼的磁带WALKMAN上。(如777 还有卡带机WM-701C)DBB低音系统是SONY公司和PHILIPS联合开发的低音系统与BBE系统齐名 也有相似 爱华系产品因向BBE实验室支付了高额的版权使用费将BBE系统广泛使用在爱华系产品的高档台响 DBB系统是在不损害人声和中音部分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低音的量感 同时音质底燥不会提升因此音色更加清澈 高音更加晴朗 低音更加强劲 人声部分听起来更有韵味(资料由wintel提供) 拒我个人了解还有老机油的感想 对这个音效的评价很高 可以说和BBE平分秋色 但是因为技术推广 解码能力等问题 导致了这个音效没有广泛的出现在SONY的WALKMAN上 SONY在DBB基础上研发了效果更好的EX DBB 动感强 对高频无干扰。低频的动态增加是DBB的核心技术 这点被索尼的清晰重低音所提取了
这些东西随着我听的越多 感触越多 特别提示 EQ可以补偿的是理性的东西 但是丧失了感性的音乐味 开音效的人都要明白这点
一下是我更新后的感受 大多针对索尼的清晰音质Clear Audio技术和主流的技术上更新
感谢IMP3所有的朋友的研究精神让人感动 值得让我不断更新 并修正了不少错误
非经本人同意 请勿转载
索尼的MP3的素质很高 音质也有很高的口碑了 但是索尼认为这都不完美所以推出了很多音效技术来补偿有损压缩的不足
好了 我为大家收集有关索尼随身听的音效资料和评测
首先呢 要跟刚入行的朋友说下人耳听音原理
由于随身听设备都采用耳机作为发声单位,所以声道的选择上只有左、右双声道,而音效技术就是基于双声道对整个声场进行模拟,因此介绍音效之前首先要从最基本的人耳听音原理说起。
1.双耳效应: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有着时间差,声强差和相位差,人耳的听觉可以根据上面说的这些微小的差别来确定声源的位置。
2.耳廓效应:人耳的耳廓对声波,主要是低频段的声波的反射,产生的相位差对空间声源有着定位的作用(就这一点来看,耳机有着比耳塞在声场上更具优势的原因之一)
3.人耳的定位机制:对于低频端主要是靠相位差来定位(这在前面的耳廓效应中已经提到了)在中频范围内靠声强差来定位,对高频部分就单纯靠时间差定位,稍做比较能看出来。人耳在对低频的定位最不准确,首先是低频部分在和中频部分同一个声强的情况下,人耳对中频段更加敏感,另外,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容易反射,很容易是人耳在定位时发生错误。
4.头部相关传递函数(HRTF):人的听觉系统能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谱,就由HRTF来描述。有了上面几个效应,人耳的空间定位包括了水平垂直及前后4个方向,水平定位是靠双耳,垂直定位靠耳壳,前后定位和对环绕声场的感受是靠HRFT函数来实现的。虚拟环绕声技术的任务就是制造出和实际声源传播到人耳处一样的声波状态,使人脑对声源的位置有相应的判断。这种虚拟环绕立体声的实现是利用一块DSP把解码芯片解码出来的信号,通过一系列函数精密的计算加工对声场进行模拟,再送到耳放部分放大输出到耳机。
废话完了 下面开始入正题
1 RV--全称是:Sound Revitalizer。是索尼随身听的高音音效,是Sony开发出来用于Walkman的高音增强系统,和MB是相对的。虽然也增强了低音,但更侧重于高音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杂音。这个音效是我最不常用的 目前我只在磁带机见过 开启后高音太过了 以至于刺耳难以如听(不知道是不是E931的原因) 但是也有很优秀的一方面 那就是声音变亮了突显SONY高音的华丽。染色有些过头了。
2 MB--全称是:Mega Bass。这是索尼随身听的重低音音效,是一个低音补偿机能。这个音效在MS系列和索爱的W(K)系列能见到磁带机也有 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出的新机器没有了 开启这个音效后 增强的高频和低频显得薄弱了中频 这个音效表现人声不是太好 但是对于低频来讲 提升的效果相当明显 下浅和凝聚都相当到位 但是量感相比GRV就差一点了 这个音效是个值得推荐的音效。SONY 自己开发的虚拟低音环境加强技术,同时提升低频和高频。但开足的话声音发浑,声场总体模糊,一段低音的效果最好。 长时间听后会很累的。
3 DBB--全称是:Dynamic Bass Boost。是索尼随身听的超动态重低音提升音效,一般用在索尼的磁带WALKMAN上。(如777 还有卡带机WM-701C)DBB低音系统是SONY公司和PHILIPS联合开发的低音系统与BBE系统齐名 也有相似 爱华系产品因向BBE实验室支付了高额的版权使用费将BBE系统广泛使用在爱华系产品的高档台响 DBB系统是在不损害人声和中音部分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低音的量感 同时音质底燥不会提升因此音色更加清澈 高音更加晴朗 低音更加强劲 人声部分听起来更有韵味(资料由wintel提供) 拒我个人了解还有老机油的感想 对这个音效的评价很高 可以说和BBE平分秋色 但是因为技术推广 解码能力等问题 导致了这个音效没有广泛的出现在SONY的WALKMAN上 SONY在DBB基础上研发了效果更好的EX DBB 动感强 对高频无干扰。低频的动态增加是DBB的核心技术 这点被索尼的清晰重低音所提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