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吧 关注:87,253贴子:650,681
  • 16回复贴,共1

【名家说张爱】最中肯的名家评张爱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志清:『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
南方朔:『许多人是时间愈久,愈被遗忘,张爱玲则是愈来愈被记得。』
王德威:『五四以来,以数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赢得读者持续支持的中国作家,除鲁迅外,只有张爱玲。』
杨 照:『她的时代感是敏锐的,敏锐得甚至觉得时代会比个人的生命更短促。』
白先勇:『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
侯孝贤:『创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张爱玲一样创造出可以留传下来的不朽作品。』
   张爱玲的才华是超凡的,她的作品把人性刻划得淋漓尽致,对意象的描写更是出神入化;其卓绝的文学天赋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扎实根底,并精通西方的文学技巧。她在文字的表现上有著强烈而独特的个人风格,除了结构严谨、意象繁富、人物的性格鲜明,对男女爱恨的冲突情绪尤其能精确掌握。作品《怨女》、《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海上花》等均被改编拍成电影。
   张爱玲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三○年代至今,从台湾到全世界华人社会,多少创作者被笼罩在『张派』强烈的影子下,多少『张迷』的情感住在张爱玲华丽又苍凉的世界里!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最耀眼的一颗传奇巨星虽然告别了人世,但是她独树一格的作品却将跨越世纪,永远不朽!



IP属地:山东1楼2009-02-16 18:42回复
      我在爱玲这里,是重新看见了我自己与天地万物,现代中国与西洋可以只是一个海晏河清。《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到得雷音了,渡河上船时梢公把他一推,险些儿掉下水去,定性看时,上游头淌下一个尸身来,他吃惊道,如何佛地亦有死人,行者答师父,那是你的业身,恭喜解脱了。我在爱玲这里亦有看见自己的尸身的惊。我若没有她,后来亦写不成《山河岁月》。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得如同数学,它就只是这样的,不着理论逻辑,她的横绝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我却不准确的地方是夸张,准确的地方又贫薄不足,所以每要从她校正。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
                 ———胡兰成《今生今世·民国女子》


    2楼2009-02-17 10:23
    收起回复
      2025-08-29 21:4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是,这种精神之恋却也是致死的毒药。爱玲,不敢爱你,却也不能让自己不爱你。对你的爱,是深入骨髓渗入血液了吧……


      3楼2010-04-18 20:05
      收起回复

                 就连我也被张爱玲吸引了去,


        4楼2010-05-01 21:15
        回复

          有些人一想起就让人心疼。而这种心疼会随着时间的河流越流越远。
          张爱玲便是这种吧。
          顺便一提,个人还是喜欢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
          话说最近吧里精品怎这么多


          5楼2010-05-01 22:24
          回复
            最中肯的……我觉得还是傅雷评的最中肯。


            6楼2010-05-02 09:59
            收起回复
              傅雷是最早发现张爱玲写作天分的同行前辈之一,可以说他慧眼识英雄。至于他对张爱玲的批评,外间见仁见智,本人认为傅雷显然用了不少精力研究她的作品,因此许多意见很有深度及到位,足见对她的重视,但有些不免失之偏颇,难免受其时代潮流的限制(40年代中期,正值国难当头的大时代),如果傅雷活多二十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去世,兴许看法有所改变。


              IP属地:上海7楼2010-05-02 10:52
              回复
                鄙视楼上的,竟然引用无耻文人胡兰成的著作来评论张爱玲,真真是个莫大的污辱


                IP属地:湖北8楼2010-05-07 22:54
                回复
                  2025-08-29 21:34: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8楼
                  胡兰成的所有的话基本都是源出与张爱玲自己的话、


                  9楼2010-05-09 00:52
                  回复
                    我最喜欢傅雷的评价,那是真正的文学评论,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其余的,不是隔靴搔痒就是捧臭脚


                    10楼2011-03-05 16:55
                    回复
                      说真的 张爱玲写作形势我不是很喜欢,但是她给我的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偏爱 


                      11楼2011-03-08 13:02
                      收起回复
                        《读张爱玲》贾平凹
                        夜来夜去 2008-08-12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面的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里,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想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使我常常想起画家石鲁的故事。石鲁脑子病了的时候,几天里拒绝吃食,说:“门前的树只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回眸一望,再看则是水波浩淼,鹤在云中就是鹤在云中,沈三白如何在烟雾里看蚊飞,那神气毕竟不同。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那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露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切人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字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人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分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9-01 16:29
                        回复
                          喜欢贾平凹的评语!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03-01 0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