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葛亮吧 关注:2贴子:8
  • 1回复贴,共1

葛亮老师作品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样的声音,来自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它们湮没于日常,又在不经意间回响于侧畔,与我们不弃不离。这声音里,有着艰辛的内容,却也听得到祥和平静的基调。而主旋律,是对生活一种坚执的信念。因为时代的缘故,这世上少了传奇与神话。大约人生的悲喜,也不太会有大开大阖的面目。生活的强大与薄弱处,皆有了人之常情作底,人于是学会不奢望,只保留了本能的执着。
——《七声》
在小说《北鸢》中,两位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最后坐在一个叫“夏場”的广场上放风筝。
一位坐在轮椅上,和老伴絮絮闲话家常;另一位杵着手,充满温情地看着相携相伴将近五十年的太太。他们同时将手中的风筝线越放越长……
《北鸢》中的主人公文笙和仁桢经过了长久的相识相认相知相爱的过程,他们的后半生又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经历了时代的跌宕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回到安稳踏实的生活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况,在这部叫作《七声》的小说中,这些关心他们命运的读者会寻找到答案。
他们相濡以沫,他们不离不弃,走向了他们的故事极为温暖而丰盈的归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对老人动人而传奇的经历,大半个世纪的琴瑟龢同,开启了他们的孙辈,一个叫作毛果的少年的成长。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这是根基庞大的悖论。将戏当成人生来演,“戏骨”所为,是对现实的最大致敬。而将人生过成了戏,抽离不果,则被称为“戏疯子”。《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不疯魔不成活的悲情教材。《蝴蝶君》里的宋丽伶,爱恨一如指尖风,却清醒到了令人发指。庄生晓梦,有人要醒,有人不要醒。没有信心水来土掩,醒来可能更痛。
——《戏年》
在《戏年》这部小说中,叫作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场,以他自身的观影经历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去看这一个又一个时而启幕时而谢幕的平凡人的故事。
每个人的故事和我们有关电影的时代记忆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故事,你会看到一部一部曾经在我们的生命深处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影片。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苦痛也关于离别。那些似乎已经褪色的画面,深植在记忆的深处,也许有一天,因为一段文字一触即发,提醒着你的蒙昧与成长,昭示着你的得到与失去。而这也正是《戏年》这部小说,希望与你分享的,带着时代温度的人生风景。

站在江边,他们看着船舶过往,倾听远处传来有些松懈的汽笛声。略浑浊的降水,忽而激荡,将一叶漂浮的舢板抛起,又落下。这时,太阳已经悄然西沉。天际有一重火热的余晖,几乎烧灼了他们的眼睛。然而,终于还是暗淡下去,被云霭一点点地吞噬,敛入暮色。
暮色中,他们望见了一只风筝,飘在对岸某幢建筑的上空,孤零零的。飞得并不稳,在肃杀的秋风里头,忽上忽下,有一个瞬间,几乎要坠落。他们屏息看着,看了许久,直到这只风筝远远飘起,越来越高,渐消弭于他们的视线。
——《北鸢》
小说开端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主人公卢文笙的成长起笔,襄城商贾世家卢氏与没落的士绅家族冯家的联姻为主线,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笙哥儿自幼酷爱的风筝,犹如命运引线:直鲁联军煊赫未几,淡出历史;华北入寇,梨园名角命若琴弦,文化精英风骨激荡。经历多舛人生,文笙终与冯家三小姐仁桢相遇相知,缘定于乱世。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群落交织,在葛亮笔下复活再现,灵动勾勒出一幅民国社会的生态图景。浑然磅礴,细致入微,笔触起落之间无不映照大时代的风云翻涌。
《北鸢》是葛亮继《朱雀》之后,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题为《北鸢》,出自曹寅《废艺斋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一册。曹公之明达,在于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字里行间,坐言起行。虽是残本,散佚有时,终得见天日。管窥之下,是久藏的民间真精神。

他本无意于这一切了。
说到底,他不过是个局外人。只因为有了她,这无穷尽的陌生才对他打开了一个缺口,施舍似的。
他是个有尊严的人,可站在这堂堂皇皇的孔庙跟前,还是有了受宠若惊的表情。那匾上写着“天下文枢”。牌坊是新立的,洒金的字。字体虽然是庄重的,但还是轻和薄,像是那庙门前新生的胡须。但就是这样,他还是被镇住了。
——《朱雀》
六朝烟水,盛世流离。他来自异邦,因为她,无尽的陌生打开了缺口。她游走民间,背负家族宿命,默然成长。他们的身后,是人性的地图,触碰间彼此温暖与伤害。滋生交错,丰盛为城市的声音。
故事发生在千禧年之交,苏格兰华裔青年许廷迈回到父亲的家乡南京留学,在秦淮河畔邂逅了神秘女子程囡,由此引生了三个世代的传奇。故事回到一九二三年,女孩叶毓芝随着父亲来到南京继承祖业。一九三六年,亭亭玉立的毓芝与日本人芥川热恋,在战争前夕生下一个女婴。毓芝在南京大屠杀中惨死,她的女儿辗转由妓女程云和收养,取名程忆楚。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忆楚已经是大学生,爱上马来西亚侨生陆一纬。然而好事多磨,一纬被划为右派,发送北大荒。“文化大革命”爆发,程家无从幸免,云和自杀,忆楚下嫁给强暴她的一个工人。“文革”结束,忆楚守了寡,旧情人陆一纬却又不期然的出现……

写这本书,多半是有所牵挂,但亦不全是。或许眼前的时代是更好的,所以要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已经过的一些,便写下来。从旧的东西里,看出新的来;从新的东西里,看出旧的来,都是自以为有趣的事情。是为序。
——《小山河》
从南京到香港,以文字记录这些年“我城”与“他城”间的游走变换。香港意象与金陵风物兼具,各自精彩。书中颇有情趣地描绘了香港生活的点滴:太平山、港大、荷里活、太平清醮……从细微处展现这座刻板印象中快节奏城市的另一面。书中也间杂作者对原乡南京的怀念,虽离故土心不离,追思先人,冷暖入心,情怀不解。也谈阅读写作,娓娓道来,人文掌故中风雅尽显。

佛教中的八苦四谛,总是呈现出伤感的面目。我原先预备给这篇小说覆上一层喜剧的膜,然而写下去,才发现,生活时时被残酷的现实所洞穿,露出脆弱的本质。这与喜剧的坚韧是格格不入的。这样的故事,剔除了传奇的色彩,其实经常在你我的周围上演。
——《谜鸦》
《谜鸦》写一对新世代的男女因为饲养一只乌鸦而陷入一连串的离奇遭遇,葛亮以流利世故的语气描绘都会生活,对一切见怪不怪,终究不能参透命运的神秘操作。这是一则都市怪谈,有谜样的宿命作祟,也有来自都会精神症候群的虚耗,颇能让我们想起三十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如施蛰存的《梅雨之夕》、《魔道》一类作品。2005年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

这城市的繁华,转过身去,仍然有许多的故事,是在华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当然也有许多的和暖,隐约其间,等待你去触摸。任凭中环、尖沙咀如何“忽然”,这里还是渐行渐远的悠长天光。山下德辅道上电车盘桓,仍然也听得见一些市声。
——《浣熊》
有评论称这是葛亮“最具香港本土特色”的作品。每一颗饱受煎熬的心灵,都是一头暴躁咆哮的猛虎。而聪明成熟的体制懂得怎样麻醉猛虎,研磨它的剑齿、修剪它的利爪、甚至摘除它的荷尔蒙腺体。时代的“进步”似乎就汇集于这种手术的冷静与不动声色。然而,再娴熟的手术也会发生意外,这部作品致力展现的即是一例。
——2012年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授奖辞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电影放映室﹐里面有些暗淡。伴着沙沙的声响﹐巨大的光束﹐投向了银幕。几乎能够看得见﹐光束中飘动的烟尘。原来﹐银幕上的影像﹑故事﹑人生﹐都来自于这间灯火幽暗的放映室﹐来自于这台安静的机器。电影胶片在镜头前缓缓地掠过﹐这一刻﹐近乎令我敬畏。
——《绘色》
小说家葛亮的“电影中国”,一代人的温暖回眸。
童年,少年,青年。光影流动之处,勾勒出清晰的心灵成长轨迹。可说是一部文字版的《天堂电影院》。
以小说频获大奖的葛亮,与你分享那些关于电影的好故事。夜色中的露天影院,《少林寺》热映万人空巷,“时尚硬汉”高仓健,《庐山恋》与“中国第一吻”;“好莱坞”扑面而来,《魂断蓝桥》到《廊桥遗梦》,永远的嘉宝,两个老影迷的隔世情缘;《三十九级台阶》,废弃工厂区•地下影片观摩会,“物质生活”音像店的秘密之旅。
陈冠中,张颐武,贾樟柯……热爱电影的人们联袂力荐。
岛上葛亮 为您持续更新


1楼2017-09-28 11:07回复
    瓦猫中宁怀远为啥出走,后来去哪里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5-10 2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