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吧 关注:261,984贴子:2,624,648

步炮编制试点变革的78突击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军第78突击师是在莫德尔手中打出了名气,原先是个二流步兵师,但在东线的防御作战中表现突出,升级成了主力王牌师,也是德军唯一个以突击师冠名的步兵师! 之前有搜到过资料,这个师的编制跟德军其他师差异较大,主要是改名突击师之后。 既然升级成了王牌师,装备和编制都得到了相当的扩充和优先照顾。 按手头的资料,这个师的3个步兵团都升级成突击团,直属火力很强, 每个排都有重武器,冲锋枪等突击兵器数量较大;同时还装备了30多辆黄鼠狼强击火炮,对装甲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 不过也资料显示,这个师的火力配属进行了很大的变革, 有试点过将师属炮兵的很多单位直接下放到团,每个团都编制一个炮兵营,以增强突击团的攻击力。 不过后来实战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差,虽然突击团的独立作战能力提高,但炮兵整体火力分散,不利于大规模作战,同时因为编入了大量兵器和编制扩大,导致突击团团部的直属作业量大大增加,幕僚的负荷很重,影响了作战效果。


IP属地:江苏1楼2017-09-24 01:10回复
    不过按我个人的理解,德军搞这样的试点也是为了应付东线紧张的防御态势。 通过加强步兵团的直属火力和附属单位,可以把步兵团打造成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团级战斗群,师指挥部主要负担大规模作战的部署和其他直属单位的调动, 而把主要的战斗力量集中配属在几个团级战斗群,而不必再担心因为苏军突然的进攻导致师部急急忙忙的调动兵力兵器 仓促部署。 这些团级战斗群跟德军常用的战斗群有出入,德军的战斗群通常在装甲部队使用,形成一个局部的拳头机动力量充当救火队, 而步兵师因为机动能力的问题,如果临时搞战斗群,容易贻误战机,所以直接提前搞成相对固定的团级战斗群,有一定的应急作用。 不过德军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团级指挥单位的负担,也没有足够强大的通信能力来配合,团级指挥单位因为参谋和作业人员的不足,经验也不足,管理附加的火力和支援单位往往非常吃力,影响实战效果。 不同的是,美军的装甲部队搞战斗群就完全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缺乏德军装甲部队的凝聚力和配合素养,美军搞出多个专门的战斗指挥部,再临时搞战斗群,效果也不差。 如果78突击师的变革要产生效果,应该首先考虑解决步兵团指挥结构的问题,必须增加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参谋人员,同时增加通信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出团级战斗群的效果,或者干脆相仿美军搞多个独立的指挥部!


    IP属地:江苏2楼2017-09-24 01:18
    回复
      2025-08-23 02:08: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喵喵喵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24 09:14
      回复
        在桶哥手里居然不集中炮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24 16:27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24 17:41
          回复
            78突在奥尔沙刷人头其实得益于集团军协调过来的炮兵,恰好是集中炮兵的成果。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25 11:58
            收起回复
              苏军在后期突破地带宽度经常控制在进攻地带的百分之二十以内,兵器兵力集中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一个集团军在那么不到十公里的地段上杀过来,因此我认为此时集中使用炮兵掩护突破地带才是王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9-25 12:09
              收起回复
                为什么防御战要集中使用炮兵,因为苏军是集中兵力进攻的。
                奥廖尔战役近11集进攻地带37公里,突破地带为14公里,集中了集团军6成的兵力,9成的炮兵。
                雅西——基什尼奥战役37集团军突破地带仅仅6公里,集中了8成的兵力,9成的坦克。
                奥德河战役69集进攻地带长达55公里,但是突破地带仅仅7公里,百分之六十五的兵力和百分之80的炮兵都集中在了这7公里上。
                苏军集中兵器、人员的程度一直在提升,那么德军也必须相应将炮兵集中到突破地带进行掩护,一线撒开无法面对在突破地带高度集中的苏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9-25 13:20
                收起回复
                  2025-08-23 02:02: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此,本人一直赞同海因里希大将在奥尔沙防御战当中的做法,集中集团军大部炮兵于苏军进攻地带。这样德军一个军规模的守军就顶住了索科洛夫斯基整方面军的进攻。
                  主攻方向判断错了怎么办?没办法,就是这么残酷。撒开炮兵就是判断对了也没辙,一个团的德军加上一个炮兵营的支援守10公里的阵地面对苏军挂上坦克旅、坦克军的整集团军的进攻,能有多大胜算?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7-09-25 13:28
                  收起回复
                    网上找到了一些资料:
                    第78突击师是由第78步兵师改编而成,所属的3个突击团也是由原本的单位上建立起来,新的突击团却不算是步兵单位。在大量配备反战车武器及专属的炮兵营后,突击团是一种全新的单位。每个突击团的第一营是「突击营」,拥有4个重装备的突击连(每连有18挺MG42机枪、两门81迫炮)以执行传统步兵任务,另外每个突击连还有6门75反战车炮,除执行反战车任务外也担任传统伴随炮兵直接火力支援任务。
                    第二营是由9门105榴炮组成的野战炮兵营,这个营虽然是从原本第78步兵师炮兵团中产生,却不是主要执行步兵团直接支援任务。在德军高层的计划中,在突击团主要是把这个炮兵营弹性运用在支援突击营或个别突击连战斗任务。更多的火力来自于类似旧式山地步兵营或轻步兵营中的「重步兵连」,这个连中有4门步兵炮(2门75步兵炮、2门150步兵炮)、6门81迫炮与8挺MG42重机枪。
                    也就是说,突击团实行的不是普通步兵团的三营或者两营制,而是把步兵和炮兵区分编制的新式两营制,我记得党卫军第八骑兵师的骑兵团也这样编制过。
                    虽然大部分的野战炮兵被打散到三个突击团,师属炮兵团规模还是不小。在原本第78步兵师炮兵团指挥部指挥下,新的炮兵团包括了一个150榴炮营、一个有30两突击炮的突击炮营(第189突击炮营)、一个高炮营(第293高射炮营,包括两个88炮连与一个轻高射炮连),另外还有一个重迫炮营,拥有36门120迫炮。
                    当1943年德军重新编组步兵师时,步兵师炮兵团的战力被进一步削减;在表面上单位编制与数量都没有改变,但每个炮连中火炮的数量由原本的4门减少为3门。而即便如此,各步兵师在长期投入战斗后,实际上要能够达到每炮连3门火炮的编制都很困难,因此在二次大战的后两年中,德军步兵师实际可用的火炮数量都在27门以下。相对来说美军步兵师在师炮兵团中有36门火炮,另外还有非师炮兵团所属的36门火炮;英国步兵师有72门建制25磅炮,另外每个步兵师通常还配属有一个拥有16门重炮的独立炮兵团。
                    该师组成后不久的一次兵棋推演中展露无疑。该次演习的题目是针对莫斯科西方160公里,Rshew东南方的丘陵地带发起有限目标攻击。攻击的目标是夺取红军占领的高地,该高地是苏联人占领的一个桥头堡,崁入德军阵线形成一个突出部,并可俯瞰西南方重要的铁路。
                    作战计划是两个师以V型同时发起正面攻击。虽然两个师都由其他师与军借来了不少炮兵增强火力,但主要的攻击重点落在第78突击师上。在所有14个可用的炮营中,第78突击师得到了9个,另外的第216步兵师得到5个。
                    就第78突击师而言,师重点方向的突击团由全师三分之二的120迫炮与突击炮加强,同时获得了绝大多数的炮兵火力支援——9个炮兵营中的7个,包括该团建制150榴炮营、该师150榴炮营及所有5个借来的炮营都用来支援该团——而另外两个突击团建制的105榴炮营则各别支援原单位作战。
                    在火力计划中要求各炮兵单位不得在突击部队跃出前开火。「奇袭」重点突击团团长在命令中写到「是通往胜利的唯一道路。」炮兵单位还是准备好了支援计划,但是必须等到突击团团长下令才可以开火。团长计划在突击部队即将抵达红军防线的瞬间,才利用短暂而猛烈的炮火粉碎敌军抵抗。
                    通讯网路由突击营、团与团炮兵营间的有无线网络构成,而团炮兵营与其他所有支援炮兵营间则由一个任务编组的指挥单位联系。最关键的特色是由第78师炮兵团指挥部来进行所有支援作战中9个炮兵营的作战管制。这个指挥部同时担任突击团的幕僚单位并筹组火力计划。
                    虽然在这次兵棋演习中已经有了许多的人为操作,但还是显示出了把炮兵营放到突击团里面有很多问题。首先这种作法严重影响团长指挥作战的能力,团长在演习期间不断为了部署阵地与补给问题疲于奔命;其次,把炮营放在突击团中让火力集中作业更复杂,而为了要有效进行火力协调,还是得把炮营回归到炮兵团指挥部掌握,这让炮营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该营由上级步兵指挥官管理、却接受炮兵指挥官命令。
                    这些问题在第78突击师于1943年冬天投入战斗中更为明显,在该师是凸执行某些攻势后,于1944年3月的报告中,该师师长建议把原本建制于突击营中的105榴炮营都回归到炮兵团之下。师长也同时建议把突击炮营从炮兵团中移出,成为师长的直属部队。
                    改组过的第78突击师炮兵团与其他德军师级炮兵团差异不大,包括一个指挥部、一个重榴炮营与3个轻榴炮营,唯一的差别是第78突击师炮兵团保留了她的高炮营,而他们的88炮证明在实施间接射击时的威力也相当不错。


                    IP属地:江苏12楼2017-09-25 16:10
                    回复
                      按我个人的想法,考虑到东线广阔的防线 ,德军的兵力和火力经常都是不够用的,一个步兵师经常要防守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防线,所以78师搞火力拆分到突击团的想法,并非没有道理。 毕竟步兵师的机动性跟装甲机械化部队是不好比的,如果炮兵火力过于集中, 一旦判断错了苏军的突击主攻方向,那很容易造成火力浪费,急急忙忙的在几十公里的战线上调动笨重的火炮就容易贻误战机。 所以78师把105榴弹炮直接下放到突击团,给突击团作为直接的火力支援单位,这样是为了把3个突击团都打造成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团级战斗群,无论苏军选择哪个主攻方向,都不容易找到薄弱环节,虽然也失去了防御强点,但是也避免造成局部的快速崩溃。同时 把150重炮 120毫米迫击炮等火力依旧掌握在师部炮兵团里,作为直属远程支援火力,用来加强威胁最大的防御方向。
                      但是从78师的编制来看, 有几个问题:第一,每个突击团只有一个突击营4个连, 虽然重武器数量大大增加,但是战斗步兵数量不足,大量的人员都是操作技术兵器的,火力猛,但是作战力量却不多,一旦遭遇重大伤亡,战斗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举个例子就是库尔斯克战役,78师靠步兵和炮兵的力量独自突击了仅仅1.5公里,麾下的战斗步兵力量就损失一半以上了,直接就丧失了攻击能力; 第二,部分重武器编制到营连会影响作战效率,像75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家伙居然直接下放到突击连,我是真不知道德军是怎么想的,连级单位毕竟是最小的合成作战作战单元,机动性是有一定要求的,75毫米放过去是什么鬼,即使50毫米炮放进去都显得笨重了,还是37毫米敲门砖好些或者干脆用战车噩梦; 第三, 步兵团直接辖炮兵营的弊端前面说过了, 步兵团缺乏专业的炮兵作业人员,这会极大的增加团部的作业负担,会影响突击团的作战效率, 同时德军既想让每个突击团都有直属的重炮支援,又想灵活的集中炮兵,就导致分配到突击团的炮兵营地位很尴尬了。。。。
                      总体来说,德军在78师这种单位搞试点, 首先要解决战斗兵力数量的问题,必须增加,每个突击团至少2个营而不是一个营,重武器尽量由团直属的重装营单独管理,像75毫米战防炮等机动性较差的重武器不要直接编给营连,由团部掌握,战时可以临时配属; 突击团和炮兵团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晰了,尤其是配属给步兵团的炮兵营的所属权,并给步兵团增加参谋和炮兵作业人员, 同时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等技术兵种都要加强!


                      IP属地:江苏14楼2017-09-26 22:20
                      回复
                        类似的编制改革,也发生在德军的装甲旅! 因为德军在装甲部队使用“战斗群”的成功,所以德军开始搞装甲旅,说白了,就是期望把战斗群的形式给标准化、固定化。 但是实战中,缺少了师级直属单位为后盾, 独立存在的装甲旅往往在支援火力、后勤能力以及防空等方面都很不足,指挥结构也很缺乏人力, 反而限制了战斗力的发挥。 还有美军后来的五群制师, 想法是好的,减少指挥层级,搞成一个个独立的战斗群 ,但是实际效果很差。
                        减少指挥层级,把“战斗群”的合成编制标准化, 各国都有尝试。 但是这是有条件的,最重要就是信息能力, 为什么三三制流行,为什么要有参谋部、后勤指挥部以及炮兵指挥部等机构存在,就因为一个指挥机构在40 、50年代的情况下,是很难有效指挥超过3个下属单位的,一战的条件一般是2个所以会有2旅4团制师。 另外,在一个单独的战斗群里, 兵种过多、武器过于繁杂也给后勤补给带来很大的不便, 计算机系统没有普及之前,这项工作一直都不能有效的解决。 所以无论是美军还是德军,在真正使用战斗群时, 基本部队还是按照严格的兵种区分进行管理的,步兵、装甲兵、炮兵都是严格区分的, 战时临时进行战斗编组,效果往往会好, 区别只是德军的战斗群是以指挥官直辖的本部为核心,其余附加单位是临时增援的, 而美军是直接设置战斗指挥部,临时添加下属单位, 德军的更灵活但是对指挥官和部队素质要求高, 这点德军倒是不吃力, 而军事素养不如德军的美军, 搞这种积木式的堆积,效果也不错。


                        IP属地:江苏15楼2017-09-27 11:18
                        回复
                          按我理想的编制和部署方式来说,如果考虑东线的防御形式
                          78师的3个突击团编制:
                          团部(参谋、通讯作业人员必须加强,还有配置专门的炮兵作业人员)和团直属队(侦察连、通信连、工兵连等)
                          突击营2个(每个突击营辖营部,3个突击连,一个重武器连,一个勤务连。突击连的人数限定到140-170之间,各辖3个突击排和一个支援排。 每个排45人,MG42机枪5挺,50毫米轻迫击炮一门,88毫米战车噩梦一具。支援排4挺MG42重机枪,2门81毫米迫击炮,6具战车噩梦) (重武器连有6门50毫米反坦克炮、6门81毫米迫击炮和12挺MG42重机枪; 勤务连是考虑到重武器数量较多, 所以专门设置的携带弹药补给的部队,人员数量根据摩托化程度高低来调整) 这个每个突击营大概在850-950人之间。
                          炮兵营(105毫米轻型榴弹炮6门、120毫米重迫击炮6门、150毫米重步兵炮6门)
                          反坦克连(6门75毫米反坦克炮、6门20毫米双联高射炮)
                          这样的突击团配置,使得从团-排,都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应对东线苏军庞大的装甲群。战车噩梦的大量装备使得反坦克火力的机动性增强,淘汰37毫米敲门砖。75毫米反坦克炮、120毫米重迫击炮等机动性较差但火力较强的重武器,集中在团属火力单位管辖,比直接下放给营连级要合适,由团长根据情况加强到最需要的作战方向。 由炮兵团直接划过来的105轻型榴弹炮数量减少到半个营6门,而增加更适合至于团营单位作战的120毫米重迫击炮和150重步兵炮。 这样的火力配属,不会太削弱师属炮兵团的火力,但也使得突击团即使得不到师级火力的加强,也具备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炮兵团(2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共24门,1个150毫米重炮营12门,1个火箭炮营16门)
                          反坦克营(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24门共分2个连, 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编成1个连)
                          防空营(37毫米高射炮24门,88毫米高射炮8门)
                          突击炮营(3突21辆, 可以的话,能配点追猎者更好,更好的装甲单位就不奢望了)
                          燧发枪营、通信营、战斗工兵营(喷火器等大量装备)、勤务纵队等其他单位就不多赘述了。
                          这样,全师的战斗力量有6个突击营、1个燧发枪营、1个战斗工兵营共计8个战斗步兵单位! 团营级重武器比如战车噩梦、120重迫击炮、火焰喷射器、MG42重机枪等大量装备,增强“突击能力”。
                          总之,78师改革的重心就是“火力和支援单位下放整编,使突击团具备相当的独立作战能力” , 着重要考虑的就是火力配属的程度和突击团本身可以承受的合成化压力,毕竟合成单位越多,指挥就越困难。 但是我始终有个疑问,德军把78师搞成火力大大加强的重型突击步兵师, 那准备给这个师配属多少运输力量呢。


                          IP属地:江苏16楼2017-09-28 15: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