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石琳、张国强
兴隆洼文化骨笛出土于兴隆洼遗址的房址里,经年累月埋藏于地下,受到水土侵蚀,出土时已略有破损,经认真修复完全恢复原貌,可窥昔日光彩(详见《北方文物》2011年1期)。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之一,1983年开始发掘,分布区域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西部的老哈河、西拉沐伦河、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年代距今约为8000~7200年,以农业生产、采集、狩猎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石制工具多是打制的,石器种类包括有石铲、石刀、斧、锛、磨盘、磨棒、石球等。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夹砂器体较厚重,烧制火候较低,陶质疏松,在陶器装饰上以压印三段式纹饰为主要特征。器类以筒形罐为主,还有缽、杯等。居住为半地穴式方形或长方形建筑,在兴隆洼环壕聚落遗址内发现有居住房址规划整齐,排列有序,有十几排房屋,每排10座左右,居住房址内有窖穴、圆形灶坑,个别房址内发现有居室墓葬。同时伴随墓主人出土有玉器、人头盖骨牌饰等,在该聚落还发现一座两头整猪与人合葬的居室墓。
作者:石琳、张国强
兴隆洼文化骨笛出土于兴隆洼遗址的房址里,经年累月埋藏于地下,受到水土侵蚀,出土时已略有破损,经认真修复完全恢复原貌,可窥昔日光彩(详见《北方文物》2011年1期)。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之一,1983年开始发掘,分布区域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西部的老哈河、西拉沐伦河、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年代距今约为8000~7200年,以农业生产、采集、狩猎为主要经济生活来源。石制工具多是打制的,石器种类包括有石铲、石刀、斧、锛、磨盘、磨棒、石球等。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夹砂器体较厚重,烧制火候较低,陶质疏松,在陶器装饰上以压印三段式纹饰为主要特征。器类以筒形罐为主,还有缽、杯等。居住为半地穴式方形或长方形建筑,在兴隆洼环壕聚落遗址内发现有居住房址规划整齐,排列有序,有十几排房屋,每排10座左右,居住房址内有窖穴、圆形灶坑,个别房址内发现有居室墓葬。同时伴随墓主人出土有玉器、人头盖骨牌饰等,在该聚落还发现一座两头整猪与人合葬的居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