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第二中学校区改扩建工程位于邵阳县二中校区内,新增的扩建地地块分为两部分,地块一位于项目现有校区西侧,地块二位于现有校区南侧,中间相隔檀江,项目拟设置2座人行桥将新增校区与现有校区相连,项目总投资1057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36万元,规划总用地面积46666.7平方米(合约70亩,其中利用现有校区内用地17.22亩,新增用地52.78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教学楼、教学相关综合配套设施、给排水管网以及绿化、亮化等相应基础工程。
项目在设计、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在建设期间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施工期间采取定期洒水、围挡作业,对进场运输车辆及时清理、冲洗,防止施工扬尘扰民;工程弃渣必须运至规定的弃渣场所堆放;施工期间严格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选用低噪音设备,采取隔声、消音、减振等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禁夜间作业,防止噪声扰民。
2、优化项目平面布局,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 食堂废水先经过隔油池预处理、实验室废水先经过预处理池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同进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入檀江;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檀江。
3、项目食堂油烟废气经收集由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专门烟道收集后引至高空排放,确保油烟废气排放符合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站布局,通过加强周边绿化和大气扩散,并及时消毒除臭,确保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食堂餐厨垃圾、食堂隔油池废油、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按照《危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相关要求交由资质单位处理。
5、加强设备管理,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强化进出车辆管理,禁止鸣笛,可使车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学校四周绿化带面积,确保校各场界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
项目在设计、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在建设期间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施工期间采取定期洒水、围挡作业,对进场运输车辆及时清理、冲洗,防止施工扬尘扰民;工程弃渣必须运至规定的弃渣场所堆放;施工期间严格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选用低噪音设备,采取隔声、消音、减振等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禁夜间作业,防止噪声扰民。
2、优化项目平面布局,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 食堂废水先经过隔油池预处理、实验室废水先经过预处理池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同进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入檀江;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檀江。
3、项目食堂油烟废气经收集由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专门烟道收集后引至高空排放,确保油烟废气排放符合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站布局,通过加强周边绿化和大气扩散,并及时消毒除臭,确保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食堂餐厨垃圾、食堂隔油池废油、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按照《危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相关要求交由资质单位处理。
5、加强设备管理,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强化进出车辆管理,禁止鸣笛,可使车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学校四周绿化带面积,确保校各场界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