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山为宁阳,泗水界山,主峰海拔608米。为宁阳县境内最高点,花岗片麻岩山体。山势绵延数十里,松柏葱郁、榆槐满山,果树飘香,景点众多,主要有穆寨顶、跑马岭、朝阳洞、挂山崛。清代学者孔尚任曾在此隐居写作《桃花扇》。
凤仙山主峰——“两角”,海拔608米。在它东南下方100米许的朝阳处有玉皇殿、文昌阁遗址,这两所庙宇背后高耸入云的石壁上刻着“奉仙山”三个大字,虽锈迹斑斑,但因字体大,仍清晰可见。石壁下有一山洞,洞内滴水叮咚,潭清见底,四季常流。
玉皇殿西北约100米处是“朝阳洞”,洞口面向东南,东望大海,洞口左上方石壁上刻有3个约12公分见方楷书“朝阳洞”,字迹苍劲俊秀,书法造诣颇高。洞口外两组东西巨石,象并排的长箭直插云端,即使狸猫猿猴也难登攀。洞内宽阔平坦,其空间约40平方米。往西北、西南又各有一小洞,西南的小洞深不可测,上方有一块自然落下的巨石,横拦洞口;西北的小洞往西北斜上方20米左右,即可望见从外面射进的一丝光线。玉皇殿下方稍偏西南200米处是“三仙洞”,洞口向南。里面干燥平坦,光线充足,面积足有3间房屋大小;洞下山谷流水淙淙,若游人在此过夜,它是再好不过的天然住宿场所。
玉皇殿南200米远是“泰山行宫”,存有残垣破壁,那里地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草木繁茂,流水潺潺。
“楼远庵”遗址离玉皇殿约1000米,是进凤仙山的必经之地,尚遗存石墩10个。
“仙姑洞”在玉皇殿南约300米的山腰里。该洞巧夺天工,是人工开山而成。它建在东西宽约18米、高约12米的一块巨石上,洞口宽0.65米,高1.2米;洞深1.66米,宽1.7米,高1.73米。洞前有一天然影壁石,高约6米,宽约8米,上有汉砖汉瓦数块。
“跑马岭”位于凤仙山正南小山顶上,东西长约150米,传说是穆桂英驯马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是停车、食宿的好地方。
“灵官庙”遗址位于凤仙山脚下的道士庄,群山环抱的龙泉之间有王林、元真禅寺遗址。据说崇祯三太子被清军杀害后,埋葬于此,故名王林。
“白塔寺”位于玉皇殿东约3里的地方,塔上“老和尚洞”遗址至今犹存。
凤仙山东西两侧半山腰中,各有一个库容量在100万立方的水库,形成凤仙山山水交融的湖光山色,平添了凤仙山的灵秀之气。
凤仙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态,使得凤仙山旅游越来越热,目前已申报省级自然风景区。凤仙山的青山绿水、嶙峋怪石、优美传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凤仙山主峰——“两角”,海拔608米。在它东南下方100米许的朝阳处有玉皇殿、文昌阁遗址,这两所庙宇背后高耸入云的石壁上刻着“奉仙山”三个大字,虽锈迹斑斑,但因字体大,仍清晰可见。石壁下有一山洞,洞内滴水叮咚,潭清见底,四季常流。
玉皇殿西北约100米处是“朝阳洞”,洞口面向东南,东望大海,洞口左上方石壁上刻有3个约12公分见方楷书“朝阳洞”,字迹苍劲俊秀,书法造诣颇高。洞口外两组东西巨石,象并排的长箭直插云端,即使狸猫猿猴也难登攀。洞内宽阔平坦,其空间约40平方米。往西北、西南又各有一小洞,西南的小洞深不可测,上方有一块自然落下的巨石,横拦洞口;西北的小洞往西北斜上方20米左右,即可望见从外面射进的一丝光线。玉皇殿下方稍偏西南200米处是“三仙洞”,洞口向南。里面干燥平坦,光线充足,面积足有3间房屋大小;洞下山谷流水淙淙,若游人在此过夜,它是再好不过的天然住宿场所。
玉皇殿南200米远是“泰山行宫”,存有残垣破壁,那里地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草木繁茂,流水潺潺。
“楼远庵”遗址离玉皇殿约1000米,是进凤仙山的必经之地,尚遗存石墩10个。
“仙姑洞”在玉皇殿南约300米的山腰里。该洞巧夺天工,是人工开山而成。它建在东西宽约18米、高约12米的一块巨石上,洞口宽0.65米,高1.2米;洞深1.66米,宽1.7米,高1.73米。洞前有一天然影壁石,高约6米,宽约8米,上有汉砖汉瓦数块。
“跑马岭”位于凤仙山正南小山顶上,东西长约150米,传说是穆桂英驯马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是停车、食宿的好地方。
“灵官庙”遗址位于凤仙山脚下的道士庄,群山环抱的龙泉之间有王林、元真禅寺遗址。据说崇祯三太子被清军杀害后,埋葬于此,故名王林。
“白塔寺”位于玉皇殿东约3里的地方,塔上“老和尚洞”遗址至今犹存。
凤仙山东西两侧半山腰中,各有一个库容量在100万立方的水库,形成凤仙山山水交融的湖光山色,平添了凤仙山的灵秀之气。
凤仙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态,使得凤仙山旅游越来越热,目前已申报省级自然风景区。凤仙山的青山绿水、嶙峋怪石、优美传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