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模式转盘
1、智能自动档(绿色):不能调光圈快门白平衡,一般不用,主要是对焦点经常对到你不想对的地方。
2、增强自动档(褐色):在自动档的基础上加强了些功能,比如光线不足时,自动档会拍一张,这个增强自动档会连拍数张合成,有一次小孩向我跑来,很不幸用了这个档,结果它啪啪几张下来,糊了,还不如智能自动档拍一张。
3、P档(半自动):可将此作为常用档,可调参数很多。
有时P档也不能如人愿,比如你拍个较远处的景物,它一般自动设光圈到F5.6,由于光线还行,ISO自动调到125,但是有时光线也不是太足,此时快门可能是1/40,由于黑卡防抖不太行,易糊片,但在屏幕上你不放大看还看不出糊了。此时可通过拨轮调大光圈,快门随之变快,这样就不会糊了,不过下次拍时它又自动回去了。
4、A档(光圈优先):很多摄影大师用这个档,但作为普通人,我觉得还是P档更方便些,比如你用A档光圈就设在F5.6,暗光下你要忘了调,那么噪点就不可避免了,有次我把光圈设在F2.0,大太阳下忘了调,由于黑卡快门上限为1/2000秒,结果还是过曝了,但P档就无此担忧,它会自动调节光圈。A档适合以下场合:
(1)求虚化:比如你想拍个有点虚化的人像,光圈打到F2.0或F1.8,拍个大头像还是有点小虚化的。还有拍微距,也是类似。长焦端F4.9的虚化比广角最大光圈F1.8的虚化要好一些,比单反套头差点。
(2)求最佳画质:黑卡的最佳画质光圈在F5.6,如果在光线好时,你可以将光圈设在F5.6,而且这个光圈值不大不小,不易过曝。
5、S档(快门优先),适用于:
(1)拍运动的人和物:普通模式下可能快门不够快,所以在拍运动类的场景最好用此档,如跑动的小孩、体育运动,可结合连拍提高成功率。
(2)拍车外风景。车的速度一般较快,向外拍一般要试拍几次选择适合的快门。
(3)拍同速的人或物。比如你在一辆调整行驶的车内,前面有辆速度差不多的车,你用1/60秒快门拍那辆车,那么车是清晰的,而周围的景物则显得有动感。
(4)拍雨丝:用1/30秒到1/60秒拍雨水,可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拍飘雪:1/60秒以下拍漫天雪花,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记得要选用深暗的景物为背景来衬托。
(6)拍屏幕:以1/15秒或1/20秒拍摄电视电脑等屏幕画面,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
还有固定三脚架拍车流、烟花什么的,普通人也用不了三脚架,用三脚架的也不会用黑卡。
6、M档(全手动),对普通人来说不好用,适合于摄影高手,M档下不存在曝光补偿,但相机会提示欠曝、过曝还是正常。适用于:
(1)拍月亮:月亮与天空亮度对比大(人眼感觉不大),如果调点测光和曝光补偿要反复切换,费时且效果不一定如意,用手动档一次将参数调到位。
(2)拍剪影:同上,调曝光补偿即使-3EV可能效果还不行,不如直接用M档调。
(3)拍静物:比如你拍桌上的一个小玩具,有的是时间,你就可用手动档调出你认为的最佳效果。
7、SCN模式
分微距、人像、运动、夜景人像、烟花等模式,和一般卡片机差不多,可通过前面的猪拱嘴来切换。
8、MR:点MENU设置后选择存储到MR,能存储三个。调用时点击拨轮中间按钮选择一个即可,如果直接半按快门则默认选定第一个。如要切换到另一个,需旋转模式转盘到其他模式再转回来选择。
9、全景(主要引自《我的NEX5相册(全景宽幅)》一文)
尺寸分标准和宽两项。标准尺寸为纵向2160×3872,横向8192×1856,宽屏尺寸为纵向2160×5536,横向12416×1856。快门固定为1/500秒,暗光下成功率低。
方向分上下左右,正常为向右,在全景模式下调整方向也可通过前面的猪拱嘴来调整,不必进到菜单。
正常的从左向右全景往往画面高度不够,这种情况下可将相机竖拍,方向选“下”,然后从左向右拍全景(相当于正常横拍从上往下)。
(1)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①要以拍摄者为轴心,按照相机LCD上的指示,以固定的角速度和相同的方向摇摄相机。
②速度应取中速。太快或太慢都会使得拍摄失败。特别是,如果太慢,即使拍摄成功,也会在生成的照片的左边或者右边出现灰色区域。
③广角焦段可以移动快些,中焦焦段则应移动慢些。
④要保持端稳相机,就是要相机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其某一轴线始终保持平行。
(2)设计好构图,确定好拍摄起始点,尽量做到正好把想要表现的那片空间摄入照片,而无需做后期裁剪。为了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先试拍一张,然后观察效果,再做调整。甚至需要多拍几张。
(3)选好对焦锁定区域,做好曝光补偿。
由于在拍摄的过程中,对焦、曝光以及白平衡等都是按最开始的场景确定后锁定不变的,为了保证重点表现的区域画面的清晰,需要对准该区域对焦,半按快门并保持,然后再将相机旋转到对准拍摄起始边缘。对于光线不均的场景,还要根据对焦区域的的光线情况进行曝光补偿。例如,如果对焦区域比较暗,就要负补偿,以避免其他区域曝光过度。
(4)拍摄出有鱼眼效果的宽幅照片。
在摇摄的过程中,让相机沿着位于与地面垂直的平面中的一条弧线移动,同时让相机慢慢地绕其一端做轻微的旋转。从拍摄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左斜地拿着相机让它从左上方开始沿着一个大弧线往右下移动,到最低点后再在往右上方向移动。其要点是要让相机的纵轴线始终与轨迹的切线相互垂直,从而达到欺骗相机、使它“以为”还是在沿直线移动的目的。这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拍摄。
10、摄像:在PASM等各档都能按录像键进行摄像,那这个摄像模式是否多余呢,不是的。因为:
(1)速度快:其他档录像后存储慢,要等一会,而摄像模式下存储很快,几乎拍完就存储好了。
(2)掌握画面亮度:其他档录像焦距会拉长(拍照广角为28mm,摄像广角约为35mm,说明书上说是29mm,绝对不可能),而且画面比拍照的暗(进光量变小),所以有时按下录像键后还得加曝光补偿。而摄像模式下所见即所得,一步调到位。
(3)ISO:摄像ISO范围为125-3200,如果拍照时将ISO设在这之外,再由摄像模式返回拍照模式ISO就会变化,要重新再设。
(4)可进行PASM四档摄像,这和拍照的PASM档下直接按录像键还不一样,那几个模式下按录像键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切换到摄像模式下的P档,调不了光圈快门的。如果要对光圈快门进行调整摄像,需进到摄像的各档模式中。
同样的参数及白平衡设置下,摄像比拍照的黑色素要少些,色温要高一点。
摄像前最好把参数调好,摄像中大多参数不能调。摄像中参数调节后转到照相模式其参数也会相应变化,所以如果拍照摄像兼顾,参数最好要折中一点,不然调来调去把自己弄乱了。
摄像有时会迷焦,特别是镜头离拍摄物较近时,所以有时得先把相机对焦到其他地方再转回拍摄物。
常摄像的话ISO要设为自动(最高设到3200或1600),不然晚上会很暗的,在这个基础上就是增加曝光补偿了,这在暗光下很适用,和拍照增加曝光补偿一样的(拨轮下面)。晚上一般要增加0.3或0.7的样子,噪点也不会多多少,但最好不要加到1以上,那样质感会下降,而且暗部噪点会更明显。
有时光线实在太暗了,自动档和P档下摄像亮度仍不足(此时光圈为F1.8,ISO 3200,快门1/50),增加曝光补偿也没用,因为已到极限了。这种情况下就要用到摄像的M模式了,把光圈和ISO调到最大,快门调到1/20以下,亮度会提高不少,但这种情况下画面卡顿感变强,所以更要端稳了,而且红绿噪点不少,不过此时亮度比干净度更重要。晚上尽量用广角端,变焦后随着光圈变小画面会马上变暗。另外拍电视电脑屏幕,摄像快门也要设到 1/25秒以下(用摄像模式的S档),否则闪烁较强。
黑卡摄像对比普通卡片机的优势在大光圈、大底、50P、对焦这几方面,暗光下几乎没什么噪点,亮光下也稍微好一些,另外变焦有点电影镜头推拉的感觉。
五、照片后期
图像处理软件很多,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都不错,但要对白平衡、阴影部分、变形校正等方面进行处理,上述软件还是有所欠缺,对普通人来就,LR和DXO之类专业了些,我喜欢简洁有效,觉得Photoshop CC是最好的,软件集成ACR8.0,图片处理基本能一步到位了。无论调整RAW还是JPG格式照片,第一步就是打开照片,点击滤镜——Camera raw滤镜,以下是常见步骤:
1、如果拍了建筑、书画之类首先让它变得横平竖直。点击“镜头校正”,选择“手动”,然后一般点“自动”就差不多了,再点中“显示网格”然后再进行相关微调。这个功能比其他软件智能多了。
如果照片有紫边现象,点击“颜色”去除紫边。
2、调整白平衡:如果是一般照片第一步就是调整白平衡,一般点“自动”就行了,如果是RAW格式,会显示色温值,还能选日光、阴天等各种模式,JPG格式无上面的功能但一样能调。
白平衡对人像肤色也有调整作用,可通过向左拉,拉到一个你认可的临界点,在这个点向右拉肤色就有点黄,向左一点就白。
注:如果是拍的纸张偏色,用光影魔术手中的“自动白平衡”会更快捷,基本一步到位。
3、白色:黑卡拍的照片往往不够通透,增加白色能使照片提亮的同时感觉通透了些。
4、高光:照片提亮后往往亮部的细节会变没了,这时将高光部分向左拉,让亮部细节重现。
5、黑色:一般向右拉至和“白色”相等的位置,这样画面宽容度会显得高一点。
6、阴影:如果死黑情况严重,将阴影部分向右拉。
7、清晰度:向右拉一点,以小图能看出明显变清晰为准,拉多了色调会变化。
8、其他的曝光、对比度、饱和度根据具体情况微调,为什么不先调曝光呢,因为调它往往变化太大,不如调“白色”来得稳和效果好,对比度和饱和度调的话也容易走样,所以这些只能微调,而且要放在后面。
如果画面还有点暗,就在“曲线”——“点”出向左拉个小弧线。通过曲线提亮相对于增加曝光和加强白色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提亮的同时能保留更多的高光细节。
10、细节:(1)锐化:如是RAW格式,导入后默认会锐化,所以这个要处理一下,不然直接导出后噪点太多,JPG文件则默认无锐化。如果是锐化人像,要求眼睛眉毛清晰而皮肤不锐化,那要将“蒙版”一项向右拉,同时点中“ALT”键查看,保证皮肤处于黑色的部分,眼睛眉毛处于白色的部分。
(2)减少杂色:就是去噪,微调一下即可。
11、HSL /灰度:调整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亮度。
(1)调整人像肤色:调橙色,将其饱和度向左拉,肤色立马变白(可同时结合白平衡调节)。效果好于光影魔术手中的“人像褪黄”和美图秀秀中的“人像美白”。
(2)让绿叶更生动:调绿色,色相向左拉,饱和度和明亮度向右拉。
12、如果红色过于饱和,细节丢失,可选择“相机校准”,然后调节。
13、如果照片是逆光拍摄的反差太大,可用渐变滤镜拉一下(同时结合阴影、黑色等调节)。
最后点“确定”进入PS主界面,进行一些剪切、去污等操作,最后选择“图像”—自动颜色或是自动对比度(这个也可以一开始就操作),然后保存图片,品质选最佳10(光影魔术手中保存选90即可)。
六、视频处理
由于视频文件很大,多了就得用硬盘,而硬盘又怕震,一不小心可能多年心血就白废了。U盘倒是不怕震,但容量小。如果将视频压缩,存到U盘还是可行的。
1、压缩软件。推荐两个,一是格式工厂,二是狸窝视频格式转换器。二者压缩的质量都不错,狸窝要快些,格式工厂还能压缩照片音频什么的。50i的视频建议用狸窝压缩,用格式工厂的话会有锯齿。另外如果将640*480格式的裁减成16:9格式压缩那也得用狸窝,格式工厂没这功能。两者都有视频的剪切、合成功能。
注:一些专业的视频后期软件功能更多,但操作费时,对电脑硬件要求较高,如果仅是压缩没必要用。
2、压缩格式:即视频封装格式,选AVI或MP4均可,MKV、MOV、WMV之类的最好别选,通用性不足,有些电视可能不支持播放。
3、编码方式:决定压缩质量的最重要指标,选H264,其他的都差不少。
注:如果是以前的卡片机拍的AVI等格式视频,选H264编码压缩也会比XVID之类效果好。
4、压缩码率:决定文件压缩后的大小,码率越大保存的信息量也越多,全高清格式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