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苗语的实际出发,结合多个苗语方言,运用大量的苗语与汉语汉字对应的实例,有力的证明苗语是源自汉语的一种语言。
大部分的苗语基本词汇,它的来源用苗文化是解释不通的,必须用汉语才能解释。就是说很多苗语基本词汇的源头,只能去汉语里去找。
1-1、文字及与文字相关词语的苗语称谓
文字及与文字相关的词语不外乎这么几个:“字”、“纸”、“书”、“学”、“写”,至于“学校、老师”这些词语它与教育有关,与文字无关。各苗语方言对这些词语的称谓具体见下表:
[p=30, 2, center]表-1 苗语称呼文字及与文字相关的词语表[/p]
[p=30, 2, center]汉语意义[/p]
[p=30, 2, center]东部苗语方言[/p]
[p=30, 2, center]中部苗语方言[/p]
[p=30, 2, center]西部苗语方言[/p]
[p=30, 2, center]字[/p]
[p=30, 2, center]ndeud、lix[/p]
[p=30, 2, center]dud、leix[/p]
[p=30, 2, center]ndeud[/p]
[p=30, 2, center]纸[/p]
[p=30, 2, center]ndeud、lix[/p]
[p=30, 2, center]dud[/p]
[p=30, 2, center]ndeud[/p]
[p=30, 2, center]书[/p]
[p=30, 2, center]ndeud、lix[/p]
[p=30, 2, center]dud[/p]
[p=30, 2, center]ndeud[/p]
从表中可以看到,苗语三大方言对文字及与文字相关词语的称谓,苗语称呼"字"和"书",是<dud, leix>,苗语为什么把"字"和"书"读成<dud>,谁也解释不了,只能用汉语才能解释,汉语"牍"的意思,就是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又叫简牍,就是书。牍的汉语读音<du>。现在基本确定,苗语里的字和书,是源于汉语<牍>。苗语里纸书也是源于汉语牍。
考察苗语的来源,对解决苗族的族源问题,指明了道路,现在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苗族族源主体来自汉人。但民族的属性是动态的,在民族的发展史上,总是伴随着融合和分化,古民族消失融合,新的民族不断诞生。这一支汉人因战乱躲避于西南山林,避免不了和当地土著融合,以至于和主体汉人愈行愈远,据学界考证,这支汉人彻底与主流汉人分道扬镳的是宋元时代,逐渐形成"苗"的共同体,至今天发展成苗族。但民族记忆随着一代一代人民的传承,并不能彻底消失,他表现在语言风俗等方方面面里。为我们提出"苗族源于汉族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大部分苗语,都无法用苗语来解释,人们只会说,但问起词汇的来源,为什么表示这个意思,就不知道了,也解释不了。只能借助汉语汉字来解释,下面用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词汇的来源。
2-1-01、一:苗语maxib-maxead一词,苗语口语说极古之初为maxib,同时,ib又是中部和西部苗语的数字一,而ead则是东部苗语的数字一。苗语的"一',源自maxib-maxead,但maxib-maxead很难说清它的来源,而汉语有很好的解释, 《说文》的第一字为一,释曰: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就完美解释了苗语"一"的来源, 所以一肯定是汉语无疑。
2-1-02、上:《说文》释义:高也,指事也。高者,东部苗语曰shanb,单指方位而不指动作,正与汉语意义相符。
2-1-03、马:东部苗语标准音读mel,花垣董马库一带读mal,中部苗语也读mal。妈,母亲之意义,中部苗语读mais(苗语韵母e和ai读音相同,下同);码,从石,本意应为石制类用具,此义对应于东部苗语的mel,mel者,小石头玩具也,如npod mel(抛石子玩)。确定了“mal-mel”这两个个苗语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现象在苗语与汉语的对应中比比皆是。
2-1-04、牛:东部苗语标准音读niex,地方土语有ninx;中部标准音读ninx,二者的意义都是表示水牛,与汉语牛作为牛类动物的统称有所不同。但根据东部苗语的nious(纺纱的纺)又读nins音,证明niex/ninx之与汉语牛是相通的。
2-1-05、雨:东部和中部苗语读nongs,西部苗语读nangs。ong和ang在苗语中相通,如ghobxongb(苗族)在保靖土语读ghobxangb,ghadmongs(别、莫)在地方土语读ghadmangs等等。nongs/nangs的读音看上去跟雨好像相去很远,其实不然。以雨为音的字多与苗语nong音相符:如需,中部苗语读nongt;黍,东部苗语读nongt;糯,东部苗语读nongl。可以看出,苗语的nongt, nongl都源自汉语的"雨"。
2-1-06、日:东部读hneb,中部读hnaib,西部读hnob。从意义上看,这个词一表太阳,二表时间,汉苗语都一致,说明来源于汉语。从读音上看,汉语方面,声母n、r相通,如渜与偄等,所以日也可读n音而与苗语相通;苗语方面,韵母e/ai、o也相通,如东部的ndeib(布)在其他两个方言读dob、ndob,东中部的deb/daib,西部读dob。这个词从用法到读音,都可以肯定,苗语词汇"太阳和时间",同汉语脱不了干系。
2-1-07、耳:这个字与苗语的联系与上面有些不同,因为单独从耳字上似乎与苗语无读音上的联系,但其充当音符时,却表现出不同苗语方言的耳字的读音。耳读若弭即东部苗语的mloux(耳朵),读若佴即中部苗语的naix(耳朵)。由此可以肯定,它也是源自汉语。类似再如苗语里妈妈一词,读若敏即东部苗语的minl(妈妈),中部苗语的minf(母的),可见苗语"妈妈一词源自汉语"母"。
2-1-08、晶:此字之基本义为亮晶晶的晶,上面的苗语"太阳"一词已与汉语相通,晶字,它与苗语mlens-janljanl(亮晶晶)的janl在用法和读音上也完全保持完全一致。
2-1-09、众:此字来源于“三人为众”,人者,苗语曰nex、曰naix、曰nenb,汉语声母r、n相通,若弱之读溺(niao)和溺(ni)音等;故苗语"人"的词汇与汉语"人"也相通。东部苗语标准音读众为zos,吉首土语读zongs,与众的读音只有卷舌与不卷舌的差别。
2-1-10、明:东部苗语读mlens而与汉语音近,花垣两河乡土语读黎明为lismins则基本相同。明会意于日月,日月者,苗语"黎明"一词所有意义与用法完全保持跟汉语等同。
以上用十个例字对苗族与汉语的关系进行了一番论证。可以看出,无论象形、指事、会意,苗语与汉语汉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类似的很多,如“中、下、大、小、多、少、月、目、牙、风、木、禾、竹、人、口、手、田、土、刀、弓、车、爪、叉、鱼、鸟、予、付、龙、生、……”他们都可以完美解释苗语基本词汇,而这些用苗语又解释不了,只知道这词汇是这个意思,但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只能用汉语才能解释。一个两个我们可以说是巧合或借词,但众多的汉语汉字都能解释苗语,而且这些词汇都是苗语的基本词汇,因此不排除有苗语苗族源自汉语汉族的可能。
2-2-01、用分音符系列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的来源和本意
分【beb】【baib】【】 这是一个会意字,从八(别)从刀,表示以刀来分别的意思。别者,苗语曰peab;刀者,苗语曰daot,在苗语里是用斧头分开的意思。分字在苗语有分发、分配、分别、分散的意思。凡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苗语词语,其读音声母一般不离b、nb两个,都源于汉语"分"这个词汇。
粉【nbed】【bent】【】皆有“会意+形声”之意,可以理解为分米为粉;也可以理解为从米表示可以食用的意思,从分表示读音。此字在苗语里一般就是指可以食用的粉末物质。如nbeddeid(豆粉)、nbed-beudreud(玉米粉)等等。汉语用来表示米粉的粉时,苗语有一个nbed(粑粑)与之相当,二者都是以粉末状的可以使用的物质制成,意义来源相同。
坌【nbed】【bent】【】与粉相同,也是会意形声字,苗语多指废弃的粉状垃圾,一般只用于nbedsed一词。《说文》:氛,祥气也,从气,分声。雰,氛或从雨。段玉裁在这里就提出疑问了:“按此说为《小雅》雨雪雰雰之字。《月令》:雰雾冥冥。释名,氛,粉也,润气著艸木,因冻则凝,色白若粉也,皆当作此。雰与祥气之氛各物,似不当混而一之。”段玉裁的注释也是查经据古,而不是以语言事实为依据。
2-2-02、用亡音符系列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词汇。
亡【mangs】【】【】《说文》释:“逃也。逃者,亡也。二篆互为转注。本义为逃,今人但谓亡为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为亡。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失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故丧篆从哭亡;亦叚为有无之无,双声相借也。从人乚(隐)。会意。”我们来解释苗语,,逃者,mangl也;苗人“不忍失其亲”时也说debghot mangl(guat) ncad(老人走了或过去了);苗虽不转为有无之无,但可转为mangs(勿、毋)。从今义,表死亡之意思,苗语日常口语基本基本不用,只见于巫词里,如blul mangs blul njangt是指死人的衣服。Mangs音在苗语里地方土语又读mus、mongs、mengs不等。
望【mangs】【】【】 《说文》释: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苗语的mangs正是有焦急地盼望的意思,如dangl end dangl mangs(无限盼望)。
忘【mangs】【】【】 古义不查,今义多表示忘记的意思,苗语与之同。如nongx reib jidmangs,nongx hliet jidbox(吃饭吃多把事情给忘记了)。
芒【mangs】【】【】 古义不查,现代苗语用于未割的稻穗、草本植物的叶尖或花絮等,如mangs noux nongb mangs njib(稻穗如同黄花菜花絮一样粗大);beudreud ndut mangs nqint(玉米出红缨了)。与现代汉语汉字的用法基本相同。
茫【mangs】【】【】 状词,表示面积很大但很不清楚的性状,如xibngangx dabdoub pud mangsmangs(古时候天地一片茫茫)。
氓【mangs】【】【】《说文》释:民也,从民亡声。苗语同汉语,一般用于表示宗族、民族、姓氏的意思,如blab senb zhot njod,blab bad zhaot mangs(五宗六族,五支六系);苗语叙述民族迁徙的史诗名字就叫做《njout mangs》(《陟氓》)
2-2-03、用册音符系列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来源
册【qeud】【】【】《说文》释:“符命也。”从其字形上看,册字原始形状象一根绳子捆住一把长短不一的小竹条,这样捆一把一把的苗语叫qeud,如ad qeud zhous(一把筷子)、ad qeud deul(一捆柴火)等,可见苗语的确源自汉语。作为符命,应该是古代以写字、写命令政令的竹片被捆成一把一把的,久而久之引申而来的。这只是一种比较接近于现实的猜想,而从下面的两个字来看,苗语源于汉语则更切合实际。
删【qeud】【】【】 苗语qeud的意思为把多余的秧苗除掉,留下茁壮的让其生长。删字,《说文》释:剟也,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必有所取。其意义与苗语除掉多余的、留下茁壮的意义正相同。
栅【qeut】【】【】 苗语qeut常见于qeut dol(用荆棘拦开)、qeut cheid(用荆棘拦住园子,以免牲畜入内),其意思是用有刺类植物把生活用地与外界隔开。汉语栅的意思,《说文》释为:编坚木也,与苗语意思正相同,只是所用材料不同而已。现代汉语木垣曰栅,与苗语也只有名词与动词的差别。但也相通,如锁sud苗汉语都兼表动词和名词。
跚【nqeud】【】【】蹒跚,苗语读nqeudnqand。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大唐大野虎
大部分的苗语基本词汇,它的来源用苗文化是解释不通的,必须用汉语才能解释。就是说很多苗语基本词汇的源头,只能去汉语里去找。
1-1、文字及与文字相关词语的苗语称谓
文字及与文字相关的词语不外乎这么几个:“字”、“纸”、“书”、“学”、“写”,至于“学校、老师”这些词语它与教育有关,与文字无关。各苗语方言对这些词语的称谓具体见下表:
[p=30, 2, center]表-1 苗语称呼文字及与文字相关的词语表[/p]
[p=30, 2, center]汉语意义[/p]
[p=30, 2, center]东部苗语方言[/p]
[p=30, 2, center]中部苗语方言[/p]
[p=30, 2, center]西部苗语方言[/p]
[p=30, 2, center]字[/p]
[p=30, 2, center]ndeud、lix[/p]
[p=30, 2, center]dud、leix[/p]
[p=30, 2, center]ndeud[/p]
[p=30, 2, center]纸[/p]
[p=30, 2, center]ndeud、lix[/p]
[p=30, 2, center]dud[/p]
[p=30, 2, center]ndeud[/p]
[p=30, 2, center]书[/p]
[p=30, 2, center]ndeud、lix[/p]
[p=30, 2, center]dud[/p]
[p=30, 2, center]ndeud[/p]
从表中可以看到,苗语三大方言对文字及与文字相关词语的称谓,苗语称呼"字"和"书",是<dud, leix>,苗语为什么把"字"和"书"读成<dud>,谁也解释不了,只能用汉语才能解释,汉语"牍"的意思,就是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又叫简牍,就是书。牍的汉语读音<du>。现在基本确定,苗语里的字和书,是源于汉语<牍>。苗语里纸书也是源于汉语牍。
考察苗语的来源,对解决苗族的族源问题,指明了道路,现在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苗族族源主体来自汉人。但民族的属性是动态的,在民族的发展史上,总是伴随着融合和分化,古民族消失融合,新的民族不断诞生。这一支汉人因战乱躲避于西南山林,避免不了和当地土著融合,以至于和主体汉人愈行愈远,据学界考证,这支汉人彻底与主流汉人分道扬镳的是宋元时代,逐渐形成"苗"的共同体,至今天发展成苗族。但民族记忆随着一代一代人民的传承,并不能彻底消失,他表现在语言风俗等方方面面里。为我们提出"苗族源于汉族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大部分苗语,都无法用苗语来解释,人们只会说,但问起词汇的来源,为什么表示这个意思,就不知道了,也解释不了。只能借助汉语汉字来解释,下面用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词汇的来源。
2-1-01、一:苗语maxib-maxead一词,苗语口语说极古之初为maxib,同时,ib又是中部和西部苗语的数字一,而ead则是东部苗语的数字一。苗语的"一',源自maxib-maxead,但maxib-maxead很难说清它的来源,而汉语有很好的解释, 《说文》的第一字为一,释曰: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就完美解释了苗语"一"的来源, 所以一肯定是汉语无疑。
2-1-02、上:《说文》释义:高也,指事也。高者,东部苗语曰shanb,单指方位而不指动作,正与汉语意义相符。
2-1-03、马:东部苗语标准音读mel,花垣董马库一带读mal,中部苗语也读mal。妈,母亲之意义,中部苗语读mais(苗语韵母e和ai读音相同,下同);码,从石,本意应为石制类用具,此义对应于东部苗语的mel,mel者,小石头玩具也,如npod mel(抛石子玩)。确定了“mal-mel”这两个个苗语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现象在苗语与汉语的对应中比比皆是。
2-1-04、牛:东部苗语标准音读niex,地方土语有ninx;中部标准音读ninx,二者的意义都是表示水牛,与汉语牛作为牛类动物的统称有所不同。但根据东部苗语的nious(纺纱的纺)又读nins音,证明niex/ninx之与汉语牛是相通的。
2-1-05、雨:东部和中部苗语读nongs,西部苗语读nangs。ong和ang在苗语中相通,如ghobxongb(苗族)在保靖土语读ghobxangb,ghadmongs(别、莫)在地方土语读ghadmangs等等。nongs/nangs的读音看上去跟雨好像相去很远,其实不然。以雨为音的字多与苗语nong音相符:如需,中部苗语读nongt;黍,东部苗语读nongt;糯,东部苗语读nongl。可以看出,苗语的nongt, nongl都源自汉语的"雨"。
2-1-06、日:东部读hneb,中部读hnaib,西部读hnob。从意义上看,这个词一表太阳,二表时间,汉苗语都一致,说明来源于汉语。从读音上看,汉语方面,声母n、r相通,如渜与偄等,所以日也可读n音而与苗语相通;苗语方面,韵母e/ai、o也相通,如东部的ndeib(布)在其他两个方言读dob、ndob,东中部的deb/daib,西部读dob。这个词从用法到读音,都可以肯定,苗语词汇"太阳和时间",同汉语脱不了干系。
2-1-07、耳:这个字与苗语的联系与上面有些不同,因为单独从耳字上似乎与苗语无读音上的联系,但其充当音符时,却表现出不同苗语方言的耳字的读音。耳读若弭即东部苗语的mloux(耳朵),读若佴即中部苗语的naix(耳朵)。由此可以肯定,它也是源自汉语。类似再如苗语里妈妈一词,读若敏即东部苗语的minl(妈妈),中部苗语的minf(母的),可见苗语"妈妈一词源自汉语"母"。
2-1-08、晶:此字之基本义为亮晶晶的晶,上面的苗语"太阳"一词已与汉语相通,晶字,它与苗语mlens-janljanl(亮晶晶)的janl在用法和读音上也完全保持完全一致。
2-1-09、众:此字来源于“三人为众”,人者,苗语曰nex、曰naix、曰nenb,汉语声母r、n相通,若弱之读溺(niao)和溺(ni)音等;故苗语"人"的词汇与汉语"人"也相通。东部苗语标准音读众为zos,吉首土语读zongs,与众的读音只有卷舌与不卷舌的差别。
2-1-10、明:东部苗语读mlens而与汉语音近,花垣两河乡土语读黎明为lismins则基本相同。明会意于日月,日月者,苗语"黎明"一词所有意义与用法完全保持跟汉语等同。
以上用十个例字对苗族与汉语的关系进行了一番论证。可以看出,无论象形、指事、会意,苗语与汉语汉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类似的很多,如“中、下、大、小、多、少、月、目、牙、风、木、禾、竹、人、口、手、田、土、刀、弓、车、爪、叉、鱼、鸟、予、付、龙、生、……”他们都可以完美解释苗语基本词汇,而这些用苗语又解释不了,只知道这词汇是这个意思,但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只能用汉语才能解释。一个两个我们可以说是巧合或借词,但众多的汉语汉字都能解释苗语,而且这些词汇都是苗语的基本词汇,因此不排除有苗语苗族源自汉语汉族的可能。
2-2-01、用分音符系列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的来源和本意
分【beb】【baib】【】 这是一个会意字,从八(别)从刀,表示以刀来分别的意思。别者,苗语曰peab;刀者,苗语曰daot,在苗语里是用斧头分开的意思。分字在苗语有分发、分配、分别、分散的意思。凡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苗语词语,其读音声母一般不离b、nb两个,都源于汉语"分"这个词汇。
粉【nbed】【bent】【】皆有“会意+形声”之意,可以理解为分米为粉;也可以理解为从米表示可以食用的意思,从分表示读音。此字在苗语里一般就是指可以食用的粉末物质。如nbeddeid(豆粉)、nbed-beudreud(玉米粉)等等。汉语用来表示米粉的粉时,苗语有一个nbed(粑粑)与之相当,二者都是以粉末状的可以使用的物质制成,意义来源相同。
坌【nbed】【bent】【】与粉相同,也是会意形声字,苗语多指废弃的粉状垃圾,一般只用于nbedsed一词。《说文》:氛,祥气也,从气,分声。雰,氛或从雨。段玉裁在这里就提出疑问了:“按此说为《小雅》雨雪雰雰之字。《月令》:雰雾冥冥。释名,氛,粉也,润气著艸木,因冻则凝,色白若粉也,皆当作此。雰与祥气之氛各物,似不当混而一之。”段玉裁的注释也是查经据古,而不是以语言事实为依据。
2-2-02、用亡音符系列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词汇。
亡【mangs】【】【】《说文》释:“逃也。逃者,亡也。二篆互为转注。本义为逃,今人但谓亡为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为亡。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失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故丧篆从哭亡;亦叚为有无之无,双声相借也。从人乚(隐)。会意。”我们来解释苗语,,逃者,mangl也;苗人“不忍失其亲”时也说debghot mangl(guat) ncad(老人走了或过去了);苗虽不转为有无之无,但可转为mangs(勿、毋)。从今义,表死亡之意思,苗语日常口语基本基本不用,只见于巫词里,如blul mangs blul njangt是指死人的衣服。Mangs音在苗语里地方土语又读mus、mongs、mengs不等。
望【mangs】【】【】 《说文》释: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苗语的mangs正是有焦急地盼望的意思,如dangl end dangl mangs(无限盼望)。
忘【mangs】【】【】 古义不查,今义多表示忘记的意思,苗语与之同。如nongx reib jidmangs,nongx hliet jidbox(吃饭吃多把事情给忘记了)。
芒【mangs】【】【】 古义不查,现代苗语用于未割的稻穗、草本植物的叶尖或花絮等,如mangs noux nongb mangs njib(稻穗如同黄花菜花絮一样粗大);beudreud ndut mangs nqint(玉米出红缨了)。与现代汉语汉字的用法基本相同。
茫【mangs】【】【】 状词,表示面积很大但很不清楚的性状,如xibngangx dabdoub pud mangsmangs(古时候天地一片茫茫)。
氓【mangs】【】【】《说文》释:民也,从民亡声。苗语同汉语,一般用于表示宗族、民族、姓氏的意思,如blab senb zhot njod,blab bad zhaot mangs(五宗六族,五支六系);苗语叙述民族迁徙的史诗名字就叫做《njout mangs》(《陟氓》)
2-2-03、用册音符系列汉语汉字来解释苗语来源
册【qeud】【】【】《说文》释:“符命也。”从其字形上看,册字原始形状象一根绳子捆住一把长短不一的小竹条,这样捆一把一把的苗语叫qeud,如ad qeud zhous(一把筷子)、ad qeud deul(一捆柴火)等,可见苗语的确源自汉语。作为符命,应该是古代以写字、写命令政令的竹片被捆成一把一把的,久而久之引申而来的。这只是一种比较接近于现实的猜想,而从下面的两个字来看,苗语源于汉语则更切合实际。
删【qeud】【】【】 苗语qeud的意思为把多余的秧苗除掉,留下茁壮的让其生长。删字,《说文》释:剟也,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必有所取。其意义与苗语除掉多余的、留下茁壮的意义正相同。
栅【qeut】【】【】 苗语qeut常见于qeut dol(用荆棘拦开)、qeut cheid(用荆棘拦住园子,以免牲畜入内),其意思是用有刺类植物把生活用地与外界隔开。汉语栅的意思,《说文》释为:编坚木也,与苗语意思正相同,只是所用材料不同而已。现代汉语木垣曰栅,与苗语也只有名词与动词的差别。但也相通,如锁sud苗汉语都兼表动词和名词。
跚【nqeud】【】【】蹒跚,苗语读nqeudnqand。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大唐大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