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1925~1935)华纳兄弟是第一个制作、发行有声电影的公司。在无声电影时期,具规模的戏院在放映电影时,会雇用管弦乐队,以音乐配合画面的演出。在1925年,山姆·华纳开始投入将声音与画面同步放映的技术改良。但哈利·华纳表示反对意见:“谁会想要听到演员开口说话呢?”到了1926年2月,华纳公司的净值已损失333,413美金。哈利·华纳最后同意山姆的投资,只要电影的声音只出现配乐的部分。在1925年,华纳公司与长期研发录音与音响技术的西方电器公司签约,成立Vitaphone工作室。在1926年,Vitaphone开始制作电影拷贝的音乐与音效音轨,采用在约翰·巴里摩主演的《唐璜》(Don Juan)。华纳公司当时买下纽约曼哈顿的皮卡迪里戏院,改名为华纳戏院,以配合《唐璜》的首映。在1926年8月6日,《唐璜》在华纳戏院首映。《唐璜》基本上是部无声电影,由华纳公司旗下的Vitaphone工作室,制作8段有配乐的字幕,使用在《唐璜》的片头与插卡字幕。虽然《唐璜》的票房非常好,但票房收入并未达到成本。同年,刘别谦也离开华纳公司,任职于米高梅。到了1927年4月,华纳公司已面临财务中国综合症,西方电器公司也与华纳公司修正Vitaphone的合约,使Vitaphone可以替其他电影公司制作电影声带。在财务中国综合症时期,华纳公司在1927年发行由艾尔·乔森(Al Jolson)主演的《爵士乐歌星》(The Jazz Singer )。《爵士乐歌星》是第一部具有对白与演员歌唱的电影,虽然有对白的部分不长,大部分是配乐,但被视为影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有声电影。由于山姆·华纳逝世,华纳兄弟们并没有参加《爵士乐歌星》的首映。在山姆·华纳逝世后,杰克·华纳成为制作部门的领导者,但杰克·华纳也因兄长逝世而遭受打击。杰克·华纳开始解雇许多员工,其中也包含铃叮叮与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 Jr.,原为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的演员)。《爵士乐歌星》的成功挽救了华纳公司的财务中国综合症。艾尔·乔森的接下来主演由华纳公司制作的《歌唱傻瓜》(The Singing Fool),也获得票房上的斩获。华纳公司连续发行的有声电影都获得相当高的票房,例如《爵士乐歌星》、《纽约之光》(Lights of New York)、《歌唱傻瓜》、以及The Terror,使华纳公司成为好莱坞的大型电影制作公司。同时,华纳公司也自好莱坞搬出,将总部搬迁到洛杉矶近郊的柏本克市,并建立规模更大的制片厂。华纳公司也并购著名连锁电影院Stanley Corporation。由于Stanley Corporation具有第一国家电影公司(First National Pictures)的1/3股份,等于华纳公司拥有这家大型电影公司的部分股权。华纳公司与另一制片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的成立者)抢夺第一国家公司的经营权,最后在1928年9月,由华纳公司买下更多股份而获胜。杰克·华纳任命戴洛·萨奴克作为第一国家公司的新总经理。在1929年,华纳公司并购圣路易斯的连锁电影院Skouras Brothers。这家连锁电影院的创立者斯派罗斯·斯库拉斯(Spyros Skouras),成为华纳公司的电影院部门的总经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斯库拉斯的经营非常的成功。即使美国处在经济大恐慌所造成的经济衰退中,华纳公司的损失降低,甚至有产生利润。哈利·华纳也并购许多唱片公司,打算成立唱片部门。虽然无法买下Brunswick Records,但华纳公司已经买下许多唱片公司、甚至包含一家平版印刷公司。华纳公司成立唱片部门后,哈利·华纳指派他的儿子路易斯·华纳作为唱片部门的主管。在1929年,哈利·华纳买下作曲家寇尔·波特(Cole Porter)的歌舞剧《五千万法国人》(Fifty Million Frenchmen)的电影版权。电影经由第一国家电影公司出品,获得巨大的利润。在1928年,华纳公司制作、麦可·寇蒂斯执导的《诺亚方舟》(Noah's Ark)大卖,麦可·寇蒂斯成为华纳公司的主要导演。原任职于第一国家公司的编剧Mort Blumenstock,也成为华纳公司在纽约的首要编剧。在1929年,哈利·华纳从二十世纪福斯公司买下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的剩余1/3股份,获得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的完全控制权。美国司法部批准这个并购案,条件是第一国家电影公司必须以独立公司的方式继续营业。当经济大恐慌发生时,华纳公司要求与第一国家电影公司合并,同时也将第一国家电影公司迁移至加州伯班克市。美国司法部同意华纳-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的合并案,同时要求在1938年前,华纳公司体系下的第一国家电影公司仍须每年制作、上映数部电影。在1929年,杰克·华纳签下61岁的男演员乔治·亚利斯(George Arliss),主演《英宫外史》(Disraeli)。该部片非常卖座,乔治·亚利斯也拿下隔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并继续主演华纳公司的9部电影。在1930年,尽管公司营运开始受到经济大恐慌的影响,哈利·华纳在大西洋城兼并更多的电影院。在1930年6月,资助华纳公司的主要银行家Motley Flint被谋杀。在1931年,美国的观影人数大幅下降,华纳公司开始受到经济大恐慌的波及。华纳公司的该年度损失净值约800万美金,第二年的损失净值则是1,400万美金。在同一年,华纳公司的唱片部门首长路易斯·华纳因病逝世。在同一时期,华纳公司的首席制片戴洛·萨奴克签下剧作家威尔森·米兹勒(Wilson Mizner)。米兹勒在华纳公司期间,与制片厂老板杰克·华纳的关系处不好,并发现公司不尊重他的创作空间。不过即使如此,他还是成为华纳的重要人物。最后,华纳公司与威尔森·米兹勒的关系改善,甚至投资威尔森·米兹勒经营的餐厅。在1933年4月,威尔森·米兹勒因心脏病逝世。华纳公司在1928年发行的《纽约之光》,是第一部从头到尾都具有声带的有声电影。这部电影在技术上与票房上的成功,使其他电影公司都舍弃无声电影,投入有声电影的制作。在1929年末,主要的电影公司都只制作有声电影。在1928年,第一国家电影公司行由华纳公司协制的《诺亚方舟》(Noah's Ark)。尽管成本高昂,《诺亚方舟》为公司取得高的获利。在1929年,华纳公司发行第一部完全的有声彩色电影《On with the Show》。同年的彩色电影《百老汇掘金女郎》(Gold Diggers of Broadway),甚至连续映演到1939年。这两部彩色电影的成功,造成彩色电影的风行(如同当年有声电影造成的轰动)。华纳公司在1929年到1931年期间发行多部彩色电影,包含:《演出开始》(The Show of Shows)、《Sally》、《Bright Lights》、《Golden Dawn》、《火焰之歌》(The Song of the Flame)、《Song of the West》、《Hold Everything》、《The Life of the Party》、《Sweet Kitty Bellairs》、《Under A Texas Moon》、《The Bride of the Regiment》、《Viennese Nights》、《Woman Hungry》、《再吻我一次》(Kiss Me Again)、《五千万法国人》(Fifty Million Frenchmen)、《Manhattan Parade》,华纳公司在这段期间拍的电影多为歌舞电影。1938年电影《罗宾汉历险记》在30年代中期,观众已对歌舞电影感到厌烦,各大片厂减低歌舞电影的拍摄,改而拍摄喜剧电影。由于观众多把歌舞电影与彩色电影联想在一起,各大片厂因此降低彩色电影的拍摄。而华纳公司与特艺彩色之间有合约,规定至少拍摄两部特艺彩色电影。华纳公司拍摄了两部特艺彩色电影,分别是1932年的《X博士》(Doctor X)、1933年的《神秘蜡像馆》(Mystery of the Wax Museum),都属于神秘电影,是最早以彩色电影拍摄的神秘电影。在1931年,哈利·华纳租借英格兰伦敦的特丁顿制片厂(Teddington Studios)。特丁顿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多以英国市场为主。Irving Asher则是指派为特丁顿制片厂的首席制片。在1934年,哈利·华纳正式买下特丁顿制片厂。在1933年2月,华纳公司拍摄的歌舞电影《四十二街》(42nd Street)上映,挽救华纳公司免于破产。华纳公司转而继续投资歌舞电影,多由露比·凯勒(Ruby Keeler)、狄克·鲍威尔〔Dick Powell)演出,由巴士比·柏克莱(Busby Berkeley)执导,并取得更多票房收入。在1935年,巴士比·柏克莱在酒醉驾车后撞死三个人,暂时暂停演艺事业,使华纳公司收益良多的歌舞电影也暂停拍摄。在1935年末,华纳公司的歌舞电影的票房失利,观众再度对歌舞电影失去兴趣。在同一年,华纳公司制作、艾洛·佛林(Errol Flynn)主演的《铁血船长》(Captain Blood)大卖,于是华纳公司转而拍摄更多艾洛·佛林主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