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上不了台面但好吃的地方特色
1拉各斯,拉各斯卷煎饼
2老潘卷饼.
3南关早点的辣汤和油炸包
4小齐拉面
5卷饼(菜的)
6擀面皮
7小鱼豆腐
对不住各位我粘贴了
到宿迁如果不吃本土的小吃只吃酒店里的菜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在宿迁吃了这么多年不写点关于家乡的美食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胃了。
下面开始陈述,从幸福路开始。
幸福路上有很多好吃的,比如市府东路往南走到东大街的那个小巷子,凉皮 擀面皮 娃娃鱼 鸭脖 臭豆腐 麻辣烫 关东煮 铁板鱿鱼 卷饼 肉夹馍。
值得一说的是擀面皮 此物与凉皮有很大不同 ,比较有韧劲所以吃到嘴里有嚼劲而且口感独特,吃的时候叫老板放点辣椒拌一拌,再放点清凉的黄瓜丝, 豆芽, 端上来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辣加醋,一般爱吃辣的朋友们都会多加几勺辣椒,再洒点醋,味道鲜辣, 看到了口水直流。
个人最喜欢吃的是擀面皮
小吃的集中地往往是学校门口,这句话在宿迁也一点没错。
老宿中门前的小吃可谓应有尽有 地道正宗。
无论是小吃一条街里面的小齐拉面, 宿中门口的麻辣涮 无烟烧烤 清华书店旁以前曾风靡一时的七里香 或是各色各样的卷饼摊, 鸡蛋TUN煎饼,鸭血粉丝,清真拉面馆,都是我们学生时代下课放学所向往的美味天堂。 下午下课后你能看到大部分学生在这些地方解决晚饭问题,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买过不正宗的寿司卷 喂过月牙池里的小鱼。
卷饼 其实很多稍微小资点的或是不喜欢在摊上吃的人 去的比较多的是玉米人和金菠萝 钱倒不是很多 就是图个清静。 毕业之后就很少去那了,还说到卷饼 不得不说是一样从我们上小学就伴随着我们的地道宿迁小吃。老中心校,也就是现在的宿城区实验小学是很多人的母校。在还没有里脊肉只有火腿肠的时候,放学之余经常会在学校门口,炸个几串素鸡,豆皮,平菇,青菜, 再加个鸡蛋, 将所有的食物都卷在那个长椭圆形的饼内,大妈们熟练的擦上甜酱和辣酱,包上塑料袋,我可是经常吃着卷饼看着老城区的风景 一天天的长大。是有点怀念的。
宿迁人的早点也比较丰盛和有特色,辣汤,豆浆,油条,豆腐脑,生煎包,以前河滨新村对面的菜场里有很多早点,丁家汤包也开在洪泽湖路上,可是近期拆迁,不知道这些都迁到哪去了~,怀念。。。
以前老马陵市场那边也有很多好吃的,说到那附近,最有名的就是夜市了。
同样,夜市的东西可谓种类繁多,门口的烧烤摊基本被我们吃遍,经常听到不知是不是新疆人的在叫卖羊肉串,还有N多的大排档,N多记烧烤,N多记龙虾,擀面皮,娃娃鱼之类的当然不会少。其实顺着夜市的路往下走也有很多好吃的小摊,本人就曾去吃过一次麻辣粉丝,在那摊位的附近还有一家卖朝排饼的,说道朝排,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过形入其名,很像古时候人们上朝的牌子的形状。叫上一碗麻辣粉丝,里面有片片青菜,豆芽,装在不锈钢的大碗里,冬天的时候去吃,冒着热气,滚烫滚烫的汤~~ 就着买来的朝排饼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娃娃鱼 并不是真正的会像娃娃一样叫的娃娃鱼,这个食物只要是在有擀面皮的地方就一定就有。娃娃鱼口感柔软,老板在做的时候会在上面洒点花生屑,舀一勺放入口中,软软滑滑的凉粉伴着香脆的花生 再加那么一点点醋和香菜 堪称人间美味。
对了,还有韭菜盒子和什么油脂饼辣饼的超便宜,以前工人路的巷子里有,现在除了宿中新校区门口我看到次,其他的地方还没看到呢。所谓韭菜盒,也是个很好吃的东西,就是薄薄的半圆形面饼里夹上韭菜然后封起来,在锅上煎的一种很薄的饼,韭菜的鲜美被保存的很好。
马陵中学的门口也是各个小摊的集中地,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斗牛王烧烤店,价格适中,环境还不错,曾经和好友去过几次,也是在那里喜欢上贡丸的,从此去哪只要有贡丸的地方我都会买,包心的最喜欢。
老南菜市那边也是美食的天堂,一进去就可以闻到牙签肉的香味,花个五块钱,买一盒,芝麻均匀的洒在块块被炸的鲜嫩的肉上,再添点辣椒油,拿在手中,在南菜市的叫卖声中边走边吃,闻着干货,水产的味道,置身市井中,反而有一分惬意。
幸福路上各个小摊小点还是很多的,比如人民商场旁边那个巷子一直往东走,也是各种小吃出没的地方,什么酸辣粉,炸里脊肉的摊子,现在依然很便宜,以前老宿中巷子里是买一串里脊送一个饼,现在涨价了,变成1块5了,但依然很好吃哦,主要是辣油比较正宗。
宿中西大门马路对面的两家烧烤摊也是我们自习下课经常光顾的地方,烤个一串辣椒或者素鸡,孜然粉的味道弥漫在大街上,很多人骑车停留在那,或者边骑边吃,写到这里忽然很想骑上以前的自行车去逛逛。
其实小吃在宿迁随处可见,只要有巷子的地方就有小吃,已经很久没看到那种炸的萝卜丝,圆圆的饼了,以前在普玛特那边还是有几家的,现在很难见到了,这个还要等大家去寻找。
金港花园附近有家酸辣粉,也还是挺不错的,最近那边吃的也比较丰盛,普玛特后面也有好几个摊子,铁板鱿鱼啊这些大众食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很久没去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