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贴吧很多都是刚接触射击游戏的玩家,大家也慢慢意识到听声辨位的重要性,但因初次接触此类门道,更多的是盲从和刚入坑的迷茫。虽然自己接触的也不是什么太高端的发烧级产品,但毕竟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追求此类设备,前前后后,设备的采购也不下好几万了。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我的经验之谈能让大家少花冤枉钱。
最早玩游戏接触多声道,还真不是自己花钱买得(初中生一枚,玩的是表哥得电脑),但所体验的声卡加5.1音箱得配置,可以说你在外面网吧是永远体验不到的。后来喜欢上了电影,同样得5.1声道加DTS硬解功放,那声效也是游戏没法比得(拿大家能理解得比较就是CG动画和游戏画面得区别)。额,扯远了,真正开始追求游戏音效是从CS开始得,那时候得装备是创新得5.1声卡和缤特力得A90。其实那时候买这两样东西,并不知道这东西有多好,因为市面能买到得就这两个(小地方,不比一二线城市),至于为什么买独立声卡是因为在老哥那里体验过创新独立声卡得声效确实和自己得集成声卡有本质得区别。耳机只是随便买而已。记得声卡花了200多,耳机100多,额,对你们来说肯定很便宜吧,可那时候我收入只有600多一个月。不过好处也是立竿见影的。有了A90加创新声卡的加持,以及IE3.0和4.0的加持。玩CS真是鲜有对手,最BUG的就是,能隔墙听着脚步声穿死对方,而且那时候可没人会觉着你作弊,因为完全没有听说过透视自瞄这些词。反正设备的投入真的是立竿见影的,可惜那时候自己已经参加工作,从来没想过游戏可以作为职业,只是自己的爱好。
缤特力A90耳机,最后坏于音量旋钮,导致接触不良,时而发生只有一个单元发声的窘境。
CS1.6后,自己也很少开始玩了,开始接触模拟飞行和后来的魔兽,其实这两款游戏对于声效的需求已经没有射击游戏那么高了。也因为系统的革新,老声卡已经慢慢不堪使用了,因为驱动的关系,老声卡驱动与4G内存有冲突,只要内存总量超过4G,系统就会时不时蓝屏,当然,这个也是后来才发现的。官方驱动严重滞后这也是创新声卡遭人吐槽的几个槽点之一。
中间因为设备的老化,也逐步更新了一些设备,缤特力的A350,森海塞尔的HD201、400还是什么(已经忘记型号了),索尼的CD3000(百度图片看样子找的型号,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型号,没有包装)。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高低音部分还原很好,但中音部分不够稍显不足。反正拿来听歌,都欠点什么,反过来,有时候拿几千上万的监听级耳机来当游戏耳机也不一定好使。
也是伴随我很长时间的耳机,并且我还买了两个,可惜都出现了和A90一样的问题
索尼的耳机,其实并不知道它是啥型号,当时拿到耳机就没有盒子,不过从接口上看,应该是全新的。是我所有耳机中,既能游戏又能听歌的神器,可惜后期老化,出现破音了(听歌没问题)。也只能淘汰掉。随后就买了指挥官。
虽然耳机都是立体声双单元耳机,但创新5.1声卡硬解的EAX声效,对于方位模拟和距离模拟非常准确,以至于我从一个游戏换到另一个游戏,都不会有突兀感。后期转战战地系列,使命召唤系列,彩虹系列,幽灵系列,都非常OK。
后来,稍微有了点钱,并且考虑到老声卡已经与新系统完全无法匹配了,就又花了1300,买了创新的另一款游戏声卡——创新X-Fi Titanium Fatalty Pro Series。而耳机,也从罗技的两款耳机逐步换成了缤特力的指挥官。声音的提升还是蛮大的,不过始终找不到以前玩CS用A90的感觉了。不过后来也知道了原因,先卖个关子,后面我会在结论中告诉大家。
创新X-Fi Titanium Fatalty Pro Series对于老创新5.1声卡,感觉没有本质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至少能支持64位系统了。当时买的时候,价格有点小贵,现在不知道还能买到了不。
缤特力的指挥官,目前手头上,最好的游戏耳机,还原的细节非常到位。唯一的缺点就是限量...想再买,已经买不到了。
桌面上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回过头来,自己再游戏上面的花费,真是不少,在这里真要感谢自己老婆大人的理解。
中间了,也花了大价钱买了漫步者的5.1声道音箱和惠威的2.0音箱。不过老实说,基本上就是玩单机游戏和看电影在用。倒不是说不好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吵了,会影响到家人,考虑到价格和实用性方面,在这里也不作为重点来说了。
至于现在,同声卡的情况下,缤特力的指挥官耳机,确实比R500能提供更多的声音细节,并且在距离的还原上会更加的准确,打个比方,如果R500能提供五档不同距离的声音,那么指挥官就能提供八档乃至十档不同的声音。这应该就是更高价位耳机与低价耳机的区别了吧。不过更发烧的耳机,我也不是太推荐了,同样,在后面的结论部分我也会讲下。
以上,就是我这十几年玩游戏中关于声效方面的投入经历。
下面来说说结论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同价位同声卡情况下,从游戏中音质来比较,2.0音箱>5.1音箱>立体声耳机>物理多声道耳机>立体声耳塞的
而定位了,他们的顺序是这得5.1音箱>立体声耳机>立体声耳塞>物理多声道耳机>2.0音箱的。
而电影了5.1音箱>物理多声道耳机>2.0音箱>立体声耳机>立体声耳塞
注:这里的同价位是以1500左右为基准。至于7.1自然是好过5.1的。为了更加清晰的比较就把它省略了。
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从他们的结构,成本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到。同样的成本,2.0音箱只需要做两个单元就好,而5.1音箱就要多做至少4个单元。这样单个单元给得预算就有限了,耳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游戏并不是电影,前文我有提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游戏画面和CG动画的区别。
电影的多声道音效,是由多设备预录好的,分别传给各个音响单元,再传入我们的耳朵,这个时候配合画面,我们的大脑就很轻易的构建了环绕声立体空间。而游戏的声效就必须要声卡即时演算,在模拟成环绕声效,发送给各单元,而发生单元越强大,所能提供给大脑的信息越多,而更多的信息,更有助于大脑构建还原出自身所熟知的环绕声立体空间。当然,真实的过程更为复杂,我在这里简化了部分说辞。免得大家晕菜了。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归纳声卡作为第一要素,发声单元作为第二要素,大脑作为第三要素,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而5.1音箱因为天然距离的关系,在物理层面上就把方向感区分了出来了,降低了大脑的运算量,自然就更加的容易被大脑所接受,毕竟什么方向发出的声音,它确实就是那个方向发出的。那为啥多声道耳机缺失去了这先天性的优势了,反而不如立体声耳机了,两个方面,首先,多声道耳机虽然有很多的单元,但每个单元却都挤在一个不足0.03平方空间里,纵然有多声道来表现前后左右的环绕声效,但距离导致了大脑不能很方便的辨识各方位音色的区别,增加了大脑的运算量,在本质上与立体声耳机的运算量是一样的。反而因为空间有限,不能使用较大的发声单元,缺失了很多细节。给大脑所提供的声音信息反而没立体声耳机那么多。
之前我就提到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设备的投入,我反而找不到以前用A90玩CS那种精准的定位感觉。原因其实并不在于设备,而在于自己。据研究发现,小孩的听觉其实要强于成人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的退化。所以,纵然声卡加更强大的耳机能还原出更多的声音细节,但耳朵听不到,那也是枉然。
我的建议就是,只要有一个好的游戏独立声卡和大单元的立体声耳机,已经能满足你在游戏中的需要了(声卡1000元以内,耳机在800元以内基本上就够了),因个人的差异,也可以考虑追求更高档次的设备。提升会根据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使用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晚上吃鸡!
最早玩游戏接触多声道,还真不是自己花钱买得(初中生一枚,玩的是表哥得电脑),但所体验的声卡加5.1音箱得配置,可以说你在外面网吧是永远体验不到的。后来喜欢上了电影,同样得5.1声道加DTS硬解功放,那声效也是游戏没法比得(拿大家能理解得比较就是CG动画和游戏画面得区别)。额,扯远了,真正开始追求游戏音效是从CS开始得,那时候得装备是创新得5.1声卡和缤特力得A90。其实那时候买这两样东西,并不知道这东西有多好,因为市面能买到得就这两个(小地方,不比一二线城市),至于为什么买独立声卡是因为在老哥那里体验过创新独立声卡得声效确实和自己得集成声卡有本质得区别。耳机只是随便买而已。记得声卡花了200多,耳机100多,额,对你们来说肯定很便宜吧,可那时候我收入只有600多一个月。不过好处也是立竿见影的。有了A90加创新声卡的加持,以及IE3.0和4.0的加持。玩CS真是鲜有对手,最BUG的就是,能隔墙听着脚步声穿死对方,而且那时候可没人会觉着你作弊,因为完全没有听说过透视自瞄这些词。反正设备的投入真的是立竿见影的,可惜那时候自己已经参加工作,从来没想过游戏可以作为职业,只是自己的爱好。
缤特力A90耳机,最后坏于音量旋钮,导致接触不良,时而发生只有一个单元发声的窘境。
CS1.6后,自己也很少开始玩了,开始接触模拟飞行和后来的魔兽,其实这两款游戏对于声效的需求已经没有射击游戏那么高了。也因为系统的革新,老声卡已经慢慢不堪使用了,因为驱动的关系,老声卡驱动与4G内存有冲突,只要内存总量超过4G,系统就会时不时蓝屏,当然,这个也是后来才发现的。官方驱动严重滞后这也是创新声卡遭人吐槽的几个槽点之一。
中间因为设备的老化,也逐步更新了一些设备,缤特力的A350,森海塞尔的HD201、400还是什么(已经忘记型号了),索尼的CD3000(百度图片看样子找的型号,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型号,没有包装)。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高低音部分还原很好,但中音部分不够稍显不足。反正拿来听歌,都欠点什么,反过来,有时候拿几千上万的监听级耳机来当游戏耳机也不一定好使。
也是伴随我很长时间的耳机,并且我还买了两个,可惜都出现了和A90一样的问题
索尼的耳机,其实并不知道它是啥型号,当时拿到耳机就没有盒子,不过从接口上看,应该是全新的。是我所有耳机中,既能游戏又能听歌的神器,可惜后期老化,出现破音了(听歌没问题)。也只能淘汰掉。随后就买了指挥官。
虽然耳机都是立体声双单元耳机,但创新5.1声卡硬解的EAX声效,对于方位模拟和距离模拟非常准确,以至于我从一个游戏换到另一个游戏,都不会有突兀感。后期转战战地系列,使命召唤系列,彩虹系列,幽灵系列,都非常OK。
后来,稍微有了点钱,并且考虑到老声卡已经与新系统完全无法匹配了,就又花了1300,买了创新的另一款游戏声卡——创新X-Fi Titanium Fatalty Pro Series。而耳机,也从罗技的两款耳机逐步换成了缤特力的指挥官。声音的提升还是蛮大的,不过始终找不到以前玩CS用A90的感觉了。不过后来也知道了原因,先卖个关子,后面我会在结论中告诉大家。
创新X-Fi Titanium Fatalty Pro Series对于老创新5.1声卡,感觉没有本质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至少能支持64位系统了。当时买的时候,价格有点小贵,现在不知道还能买到了不。
缤特力的指挥官,目前手头上,最好的游戏耳机,还原的细节非常到位。唯一的缺点就是限量...想再买,已经买不到了。
桌面上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回过头来,自己再游戏上面的花费,真是不少,在这里真要感谢自己老婆大人的理解。
中间了,也花了大价钱买了漫步者的5.1声道音箱和惠威的2.0音箱。不过老实说,基本上就是玩单机游戏和看电影在用。倒不是说不好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吵了,会影响到家人,考虑到价格和实用性方面,在这里也不作为重点来说了。
至于现在,同声卡的情况下,缤特力的指挥官耳机,确实比R500能提供更多的声音细节,并且在距离的还原上会更加的准确,打个比方,如果R500能提供五档不同距离的声音,那么指挥官就能提供八档乃至十档不同的声音。这应该就是更高价位耳机与低价耳机的区别了吧。不过更发烧的耳机,我也不是太推荐了,同样,在后面的结论部分我也会讲下。
以上,就是我这十几年玩游戏中关于声效方面的投入经历。
下面来说说结论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同价位同声卡情况下,从游戏中音质来比较,2.0音箱>5.1音箱>立体声耳机>物理多声道耳机>立体声耳塞的
而定位了,他们的顺序是这得5.1音箱>立体声耳机>立体声耳塞>物理多声道耳机>2.0音箱的。
而电影了5.1音箱>物理多声道耳机>2.0音箱>立体声耳机>立体声耳塞
注:这里的同价位是以1500左右为基准。至于7.1自然是好过5.1的。为了更加清晰的比较就把它省略了。
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从他们的结构,成本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到。同样的成本,2.0音箱只需要做两个单元就好,而5.1音箱就要多做至少4个单元。这样单个单元给得预算就有限了,耳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游戏并不是电影,前文我有提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游戏画面和CG动画的区别。
电影的多声道音效,是由多设备预录好的,分别传给各个音响单元,再传入我们的耳朵,这个时候配合画面,我们的大脑就很轻易的构建了环绕声立体空间。而游戏的声效就必须要声卡即时演算,在模拟成环绕声效,发送给各单元,而发生单元越强大,所能提供给大脑的信息越多,而更多的信息,更有助于大脑构建还原出自身所熟知的环绕声立体空间。当然,真实的过程更为复杂,我在这里简化了部分说辞。免得大家晕菜了。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归纳声卡作为第一要素,发声单元作为第二要素,大脑作为第三要素,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而5.1音箱因为天然距离的关系,在物理层面上就把方向感区分了出来了,降低了大脑的运算量,自然就更加的容易被大脑所接受,毕竟什么方向发出的声音,它确实就是那个方向发出的。那为啥多声道耳机缺失去了这先天性的优势了,反而不如立体声耳机了,两个方面,首先,多声道耳机虽然有很多的单元,但每个单元却都挤在一个不足0.03平方空间里,纵然有多声道来表现前后左右的环绕声效,但距离导致了大脑不能很方便的辨识各方位音色的区别,增加了大脑的运算量,在本质上与立体声耳机的运算量是一样的。反而因为空间有限,不能使用较大的发声单元,缺失了很多细节。给大脑所提供的声音信息反而没立体声耳机那么多。
之前我就提到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设备的投入,我反而找不到以前用A90玩CS那种精准的定位感觉。原因其实并不在于设备,而在于自己。据研究发现,小孩的听觉其实要强于成人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的退化。所以,纵然声卡加更强大的耳机能还原出更多的声音细节,但耳朵听不到,那也是枉然。
我的建议就是,只要有一个好的游戏独立声卡和大单元的立体声耳机,已经能满足你在游戏中的需要了(声卡1000元以内,耳机在800元以内基本上就够了),因个人的差异,也可以考虑追求更高档次的设备。提升会根据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使用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晚上吃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