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吧 关注:186,595贴子:7,781,502

北美•须蚁属大巡礼•图鉴和译名•第二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为须蚁属大型科普系列的一部分。
须蚁属(Pogonomyrmex)仅分布于美洲大陆,目前共有74种(含亚种),1个化石种。
北美洲分布有32种,南美洲42种。
属名“须蚁属”最初由@膜翅单倍体 提出,而后经由徐正会教授认可,现为本属中文正式名。
74种须蚁的种小名由Snowkings和膜翅单倍体用了大约3周时间查询原文献,并结合拉丁文原意以及各蚁种的形态特征,共同翻译得来。
在尊重拉丁名词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信、达、雅。绝不会为了让名字“好听”一点,而胡乱翻译。请相信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本帖将介绍分布在北美的,种小名首字母I – W的须蚁种类。
《北美•须蚁属大巡礼•图鉴和译名•第一部分》
地址:https://tieba.baidu.com/p/5178825606
蚁种编号接上文




IP属地:辽宁1楼2017-06-25 00:37回复
    17. 无须须蚁(Pogonomyrmex imberbiculus)
    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

    种小名“imberbiculus”是由“imberbi” + “culus”组成的。
    “imberbi”意为“beardless,cleanshaven”
    “culus”意为“Used to form adiminutive of a noun, indicating small size or youth.”
    主要是说这种蚁“无须,且体型小”。
    根据就简原则,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故而翻译为“无须须蚁。”
    无须须蚁(Pogonomyrmex imberbiculus)模式图:




    IP属地:辽宁2楼2017-06-25 00:38
    收起回复
      2025-08-30 00:52: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无须须蚁的特征明显,由下面的对比图可知,其头部腹面几乎无须,因此得名。

      工蚁上颚发达,齿间距明显,薄而锋利,很宽。复眼大,长大于宽。头、胸和结节背面具褶皱状刻纹,褶皱间光亮。体毛金黄偏棕色,头、胸、腹柄节和后腹部较多。
      工蚁模式图:



      雌蚁与工蚁类似,后腹部极光亮。
      雌蚁模式图:




      IP属地:辽宁3楼2017-06-25 00:40
      回复
        这种须蚁多选择在土壤中筑巢,有时洞口四周会形成直径大约4 cm的小土堆。少数情况下,会在大石下筑巢。一般选择沙质土壤或碎石砂砾。巢小,工也少,一般群落在50工到几百工不等。工蚁独立外出觅食,收集草籽儿和死去的昆虫尸体。性情温顺,并不会对蚁学家们疯狂攻击,易于研究。

        婚飞在7月中旬。婚飞时,雄蚁会飞上灌木的枝杈,而雌蚁则在灌木下跑来跑去,像忘记了自己也有翅膀一样。工蚁们的温顺程度超乎想象,在巢穴被惊扰的时候,它们完全没有任何防御行为,只顾着自己逃命。平时觅食则是慢慢悠悠地,好像赚的是时薪一样。


        IP属地:辽宁4楼2017-06-25 00:41
        收起回复
          18. 亮结须蚁(Pogonomyrmex laevinodis)
          分布于墨西哥。
          词源:From Latin, laevis (smooth) and nodus (knot, node), for the smooth,shiny nodes of the petiole and postpetiole. (Snelling, 1982a: 110)
          意思是“光滑闪亮的结节”。
          故而译为“亮结须蚁”。
          亮结须蚁(Pogonomyrmex laevinodis)模式图:




          IP属地:辽宁5楼2017-06-25 00:42
          回复
            19. 大眼须蚁(Pogonomyrmex magnacanthus)
            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

            种小名“magnacanthus”是由 “manga” + “canthus”组成的。
            “manga”意为“large,big”
            “canthus”意为“corner of the eye”
            故而译为“大眼须蚁”。
            大眼须蚁(Pogonomyrmex magnacanthus)模式图:




            IP属地:辽宁6楼2017-06-25 00:43
            收起回复
              蚁如其名,复眼真的是非常大,且突出。性情温顺,被惊扰时移动也较为缓慢,心大啊。群落小,仅有100 – 225只工蚁。

              大眼须蚁(Pogonomyrmex magnacanthus)与荷氏须蚁(Pogonomyrmex hoelldobleri)的栖息地重合,都喜欢炎热的沙漠地带。但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大眼须蚁的分布区域要比之前预想的小得多,仅分布在海拔0 – 855 m的沙丘地带。


              IP属地:辽宁7楼2017-06-25 00:44
              回复
                20. 马里科帕须蚁(Pogonomyrmex maricopa)
                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

                种小名“maricopa”指的是美国地名– 马里科帕。
                故而译为“马里科帕须蚁”。
                马里科帕须蚁(Pogonomyrmex maricopa)模式图:




                IP属地:辽宁8楼2017-06-25 00:45
                收起回复
                  2025-08-30 00:46: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马里科帕须蚁在习性上与加州须蚁(Pogonomyrmex californicus)非常相近,都喜欢在空旷的荒野上筑巢,洞口没有遮挡。不过,加州须蚁半圆或圆形的蚁丘的表面总是被沙子覆盖,而马里科帕须蚁的蚁丘则是沙堆,石堆,或沙丘状的,表面覆盖一层砾石。

                  它们是为数不多的,能在松散沙土中筑巢的须蚁种类,能适应奇瓦瓦沙漠中的各类生态环境。当然,沙质土壤还是它们的最爱。


                  IP属地:辽宁9楼2017-06-25 00:46
                  回复
                    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它们的巢穴大得惊人,可以建造出直径7 m,高2 m的超大型蚁丘。令人担忧的是,城市化的脚步正在蚕食着它们原有的栖息地,这些巨大的蚁丘也在逐年减少。蚁巢有多个洞口。

                    工蚁单独觅食,收集种子,生物排泄物和死去的昆虫。
                    每年6月至8月婚飞,多数新生群落建立于7月至10月。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6-25 00:48
                    回复
                      马里科帕须蚁的毒液是昆虫中最强的,没有之一。
                      要知道,最毒的毒液并不一定是最疼的,或最致命的。疼痛,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觉。而那些对蜜蜂的毒液过敏的人,一次蛰刺可能就是致命的,但并不代表蜂毒真的有那么毒。

                      比较昆虫的毒性需要更为客观的计量方法。目前的标准测量方法是LD50或称为半数致死量。这个测量法比较的是在单位体重下,需要多少剂量的毒液可以正好杀死半数的特定有机体。一般情况下,被用于测试的有机体是倒霉的实验室小白鼠。这个数值越低,说明致死所需要的毒液越少,毒性也就越强。

                      马里科帕须蚁排名第一。它的LD50,即半数致死量仅为0.12毫克/千克(体重)。也就是说,仅仅需要0.12毫克的毒液就可以杀死一个体重为1千克的有机体。它比所有已知的蜜蜂,大胡蜂,和其他种类的蚂蚁都要毒得多。蜜蜂的毒液的LD50为2.8,大胡蜂的LD50为3.5.
                      马里科帕须蚁仅仅需要12下蛰刺所注射的毒液就足以干掉一只体重为2公斤重的动物。

                      饲养这种须蚁的吧友还是小心为妙。即便自己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家里的老人孩子是不是应该被迫承受这么“剧毒”的爱好所带来的风险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IP属地:辽宁11楼2017-06-25 00:50
                      收起回复
                        21. 莫哈维须蚁(Pogonomyrmex mohavensis)
                        仅分布于美国。

                        The specific epithet, mohavensis, isderived from this species occurring in the Mohave Desert.
                        种小名“mohavensis”得名于这种须蚁的发现地– 美国的莫哈维沙漠。
                        而“Mohave”这个词,是北美印第安人一个分支,称为莫哈维族。
                        故而译为“莫哈维须蚁”。
                        莫哈维须蚁(Pogonomyrmex mohavensis)模式图:




                        IP属地:辽宁12楼2017-06-25 00:54
                        回复
                          莫哈维须蚁的蚁丘较小,直径大约7.5 – 13 cm,隐秘难寻,需要借助诱饵引诱工蚁取食,方能定位到蚁巢位置。巢口置于空旷地面,或灌木丛边缘地带,甚至是干牛粪的下面。
                          工蚁白天觅食,从蚁巢的大小推断,群落工蚁数量上限为600 – 700。5月下旬蚁巢内开始出现繁殖蚁的幼虫和蛹,据此推测婚飞时间在六月中旬。婚飞由环境因素触发,而非降雨。婚飞开始于初夏,大约会持续2 – 3周。


                          IP属地:辽宁13楼2017-06-25 00:54
                          回复
                            22. 山栖须蚁(Pogonomyrmex montanus)
                            分布于美国和墨西哥。

                            词源:Latin: montanus, in reference to living in the mountains.
                            种小名“montanus”意为“of or pertaining to mountains,mountainous”。
                            中文意思是“居住在山中”。
                            故而翻译为“山栖须蚁”。
                            山栖须蚁(Pogonomyrmex montanus)模式图:



                            蚁如其名,仅居于高海拔地区,多出现在海拔3000 m以上的地区,至今从未在海拔1500 m以下的地区发现其踪迹。


                            IP属地:辽宁14楼2017-06-25 00:56
                            回复
                              2025-08-30 00:4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插插插,火钳刘明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6-25 0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