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对我来说,多线比之单线,是为了用更粗的线,绕较少的圈数。
不用更粗的单线,是因为线粗了会很硬,实际很难绕规整。
个人接受的最粗的单线是0.7。
还有,线是圆的,不是方的,线之间有间隙,粗的间隙大,此外转子空间也是有固定的,不同粗细的话,即使等效线径一样,实际绕组的体积或外形也不同。
追求于同样等效配置下,绕组尽可能紧密。
ps:虽然我不喜欢粗单线,但确实有人用粗单线绕的马达,在架子车上跑了50节的速度。
那么细线多绕和粗线少绕,当线不是太细的时候,前者一般是属于扭力大,转速低,但电流夜小,功率也低的类型。后者则转速高,扭力相对增幅则低些,电流大,功率也大,但对电池要求也高。
如果要继续提升车子速度,则显然单线功率不够,所以就采用多线,虽然扭力相对低了(在更快的转速对比下),但极速可以更高。
当然,此时,车子也得做的更顺滑,电池放电性能(非容量,放电性能和容量也没必然联系)也得更好。
不过如果反过来看,不就是:做什么车,就用什么马达来匹配么?
比如我当年玩的底盘车,传动轴理论损耗小,然而实际很难,我也就用0.5双8这样的,扭力还够,速度也有些
玩架子三轮了,那么,因为就一套齿轮,车子又很轻,所以就上三线了,0.53三线6绕的,并用手里爆发力最猛的电池。三线6绕类配置空转转速过8W没问题,做好动平衡,磁钢用弱点,可以9W,这是个可以随时马达铜头炸掉的速度。(所以,成品马达的什么几十万转就是瞎忽悠,人家用的铜头更差,也一般没焊接,能承受的转速并不如手绕)
后来还有直驱车了,直驱车是轮子直接放电机轴上,呵,那么显然,0.53/3/6这样的配置就不能用了,但这回因为我已熟练多线,所以一般用的0.4/4/8,0.38/5/8这样的8绕配置,并使用强磁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