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胡同 胡同口 > 人文 > 南京城市记忆
《【南京记忆】------部分南京话的俗、谚语、俏皮话和歇后语》
cn老代 发表于:13-03-04 15:50
看了周旭老师整理的“南京方言俗语”,我这个老南京不禁也想起一些俗谚语、俏皮话等。现韶上两句,其中一些提法或解释不一定准确,尚乞尊裁指教,权当闲暇交流。谢谢!
目前的南京话,因受年龄、地域(城南、城北)、教育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从年龄上分,就有“最老派”、“老派”、“中派”、“新派”四个方言变体。前两派,合称为老南京话,或叫老城南话,主要集中在以中华门为中心的城南地区。他们讲得才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南京话,可惜老派的人群数有限,地道正宗的南京话现在越听越少了。现在就连笔者自己讲起南京话来,也是南腔北调的,完全没有祖辈那样讲得正宗了。后两派,合称新南京话,因其在音类和词汇上已大大接近普通话,故又叫“南京普通话”。这类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且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当然也跟他们的教育文化程度有关。
《有许多南京话音“写不出”》
许多南京话只能言听,不好书写,即没有一个标准用字,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想了几例“写不出”的南京话,例举如下:
1、南京人把故意在别人面前讲奉承话,叫ru ju(音“入菊”),这话多含贬义。如某人穿了一身很不得体的衣服,他人见了却故意当面夸讲:你这身衣服穿得真漂亮,人也年轻多了。若对方听到夸讲后很高兴,南京人又会背后说:他还把ru ju当恭喜呢。
2、wu zao(音“务造”),形容天气闷热难受。每到黄梅季节,空气潮湿闷热时,南京人就会讲:这天气真wu zao死了。
3、hou(音“猴”),这是个动词,蹲在高处的意思。如讲小孩调皮有板凳不坐,却偏要hou在上面。另又讲,见一小孩hou在树上掏鸟窝。这里的hou又当“爬”字讲。因其行为举止似猴,是否就写作“猴”呢。
4、南京人把灶火灭了、灯不亮了,叫wu(音“乌”了)。过去烧煤炉的时候,常听南京人讲,家里煤炉wu了,或灯泡坏了,就说灯wu了。“乌”字,即形容乌漆麻黑的意思。
5、煮稀饭、烧汤时,常见开锅后汤汁溢出来,南京人叫饭pu了(音“铺”),或汤pu了。
6、南京人把某物品的质量差,或做工不好,称tui ban(音“推板”),如你穿的这件衣服,面料和做工都很tui ban。
7、南京人说:单位还没下班,你怎么就chi(音“痴”)回来了?这里的chi当“走”或“遛”字讲。
8、形容某人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南京人称作rao men jing(音“绕门经”),含贬义。如老妈责怪儿子:叫你洗两件衣服,你一刻儿工夫rao men jing地洗好了,也不晓得洗干净没有。
9、形容某个方位的地方,南京人称作luo ti(音“落屉”)。如问:你把我的身份证放在什么luo ti啦?把我找死了。
10、南京人称别人长得魁梧、结实,称作hun bang(音“昆膀”)。如你看,小王长得多kun bang。
11、南京人把“拔”或“抓”,称作hao(音“蒿”),如李老伯下田hao草去了;又如,两个人在打架时,互相hao住对方的衣领。
《还有许多南京话的俗、谚语、俏皮话和歇后语》
除了一些南京话的口头禅外,还有许多南京话的俗、谚语、俏皮话和歇后语。现例举一二如下:
《俗、谚语》:
1、“扛枪武棒”(小娃儿玩弄棍子)。
2、“含莫啷当”、“一塌刮子”(全部包含在内的意思,如老王“含莫啷当”、“一塌刮子”就拿2千块钱。也可单独用句)。
3、“玍(音嘎)自玍碍”( 高傲自大,很难说话,给人感觉夹生,很难接近)。
4、“夹(念ga)巴摞事”( 指把不同类的事物参和摆在一起,碰三碍四的)等。
《俏皮话》:
1、“吃个虱子少不了一条腿”(对某人在生活上关爱有佳)。
2、“给点颜色就开染坊”(形容某人经不得表扬)。
3、“锅间茅屋房 ,马桶连水缸”(形容家里地方小)。
4、“黄鼠狼夸儿香,刺猬说儿光”(王婆卖瓜的意思)。
5、“辣椒不补 两头受苦”( 直白勿解)。
6、“六月心蹲锅膛,心定自然凉”(指夏天只要心静下来,在哪儿都不热)。
7、“驴子不会爬墙 蜗牛不能驮粮”( 喻指把某人用错了地方,或指有些技艺不适合某人所学)。
8、“穷不得半斤、富不得八两”(用穷与富的辩证关系,告诫人们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9、“烧香买,磕头卖”( 意喻某东西过时了,表明货的买卖在当时)。
10、“男人衣 ,家中妻”( 意思是说,从男人身上的穿衣情况,便可知道其家中妻子如何了)。
11、“摸不着坟莹堆儿乱磕头”(意思是说,某人办起事来毫无头绪,东一榔头、西一棒,或办事马虎,粗心大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12、“拾个红枣当火吹”(意思是说,人家讲个不靠谱的事,你都把它当真的来对待,即“听见风就是雨” )。
13、“虼(ge)蚤(即跳蚤)惹事 ,连累虱子”(意指某人惹事,连累他人)。
14、“推死尸过街”( 意指当遇到棘手问题时,当事的双方或多方,都找借口推卸责任)。
15、“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指贪图便宜后,吃坏了肚子)。
16、“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春来不要急着脱减衣服,以防着凉生病。相反,秋凉不忙添衣戴帽)。
17、“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指早起不急不忙,起迟了,会手忙脚乱)。
18、“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轻”、“舌头打个滚,知识记一本”(直白勿解)。
19、“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 直白勿解)。
20、“出门怕弯腰,进门没柴烧” ( 直白勿解)。
21、“丢了青竹竿(讨饭棍),忘了叫街时”(告诫人们不要忘本)。
22、“砖头也是精,瓦碴也是怪”(指喻情绪不好时,看什么都不顺眼)。
23、“拙呆子帮忙,越帮越忙”(形容帮倒忙)等。
《歇后语》:
灯草的拐杖——不做主(拄)。(灯草,即灯心草茎的中心部分,白色,茎细长、柔软,南京人俗叫灯草。因“拄”、“主” 谐音,试想用这种材料做的拐杖,怎能拄。比喻在决定某件事上,某人说了不算数,且不做主)。
颜料坊的抹布——不问青红皂白。(城南颜料坊,相传旧时是专门制作、经营颜料的地方,从该地拿出来的抹布,难免染有五颜六色的辨不清。比喻不问事情的情由或是非曲直,乱下定论)。
磨盘街的蚂蚁——条条是道。(好比蚂蚁在石磨的沟槽里爬行,不愁没道。该歇后语表达了两个不同的含意,一是比喻某人说得话条条在理,“道” 即道理的意思。二是说某人办事有办法、有关系,即门路多)。
裁缝丢了剪子——就剩吃(尺)了。(利用裁缝这一行当的特点,有意将其用于干活的这两件工具分离开来说事,亦借“尺”、“吃” 两字的谐音,俗成了“裁缝丢了剪子,就剩尺(吃)”,形容某人只顾一张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