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5,522贴子:10,001,598
  • 8回复贴,共1

关于吴氏石头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简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22 00:50回复
    《吴氏石头记》:可能是最接近红楼梦真实结局的续书

    惟留一简书
    作者
    2015.06.29 15:39打开App
    2008年,石破天惊,传说中红楼梦的真正结局流出。我近日读到,非常震惊。
    这一藏家称为的“旧时真本”曝光了末28回(81-108回)。情节和所有版本迥异:
    1.贾母和王夫人均早亡,宝黛婚姻得到贾政认可,马上就要拜堂。
    2.就在此时,元妃被朝廷千刀万剐,贾府失去靠山并被牵连抄家;
    3.家贼流寇内外勾结,贾家和整个朝代彻底败亡。
    4.宝钗对黛玉的死负有直接责任,此女心计深重,原书中有多处伏笔。
    我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年纪还小,在成长中一次次重读,心里积攒了几个疑惑。但当我试图从各种版本中寻找解答,甚至看了各个版本的续书之后,仍就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吴氏石头记》几乎解答了全部。
    (一)被抄家能不能算末世?
    红楼梦中屡屡强调末世的概念:“凡鸟偏从末世来”,“生于末世运偏消”等等。什么算末世?几乎所有的续书都写出了贾府被抄家,但仅仅一个家族的灭亡就算末世吗?好比如果薄公子跟人聊天,说末世那会儿啊,我还在国外念书——是不是听来很奇怪?以我的理解,只有一个朝代的覆灭,才能称为末世。
    书中还有一句话:“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意思是,本想教子有方,谁知道子孙做了强盗;本想找个好女婿,结果女儿被卖到妓院。后半句是说巧姐,前半句就很诡异。究竟到了什么时候,好吃懒做的富家子弟,会去做强盗呢?如果只是清平盛世,家被抄了,这些子弟选择做强盗捞一点钱,太容易被逮捕了。数罪并罚,结果肯定比被抄家还惨,他们会不会做这么愚蠢的选择?比较好的时机,自然是乱世,最好的时机,是末世。
    《吴氏石头记》是唯一写贾府亡于流寇的书。两派流寇分别由贾环,贾蓉带领进攻大观园,烧杀抢掠,“白骨如山”,黛玉作为没过门的宝二奶奶率众抵抗不过,终于自杀。初看情节,似乎想象力太过感人。细细思之,如果只是抄家和子弟流落,红楼梦就完全没必要成为禁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22 00:50
    回复
      (二)是谁告的密,导致晴雯死,四儿被逐出大观园?
      不管红学家怎么洗白,袭人都从直觉上让人讨厌。院里的海棠花凋谢,宝玉说那是晴雯去世的先兆。袭人醋意十足地顶嘴,大意是说晴雯算个什么东西,怎能“灭过我的次序”,作为头牌丫头的我才当得起那美丽海棠的比喻。这可是晴雯刚死的时候,连死人的地位都要争,真让人无语。
      续书说的很明白,袭人让秋纹传话,向王夫人告的密。其实原书写得也很清楚,袭人被王夫人收买后,逐渐失去了宝玉的信任:宝玉给黛玉送传情的手帕,要把袭人支开,让晴雯去送。晴雯走了,宝玉非常明白嫌疑最大的就是袭人,他这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你(指袭人)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作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
      这时贾宝玉还在给这个通房丫头留面子,没有直接说,“夺占了你的地位”。接着由于过于悲痛,就不管不顾的爆发了:
      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只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
      宝玉不是圣人,他其实恨得咬牙切齿,“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本续书里,因为顾着从前情谊,终究亲自说媒把袭人嫁给了有钱的蒋玉菡,合情合理。败落后,袭人也知恩图报地供养宝玉,“有始有终”。
      (三)女儿都是好的吗?
      在得知袭人告密害死晴雯后,贾宝玉的观点“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崩塌了第二次:夏金桂是个貌美心恶的蛇蝎。续书中,她把香菱赶去做了宝钗的丫头,最后甚至直接勒死,想嫁祸给宝钗。而宝钗呢,因为识破了金桂奸计,不报官,所以就没有惹祸上身。
      其实,女孩都是好的只是贾宝玉一个阶段的认识,在他逐渐接触世事时,这种认识就破灭了,芙蓉女儿诔中,他开始厌恶袭人,续书中,厌恶宝钗以至于宁愿凄凉一生也要逃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5-22 00:51
      回复
        (四)宝钗观玉,是不是一出双簧?
        续书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时想要嫁给宝玉的宝钗,不输给《围城》里处心积虑嫁给方鸿渐的孙柔嘉。
        第八回中,宝钗观看通灵玉,有这样一段叙述:
        宝钗看毕,又从先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为什么一个才思敏捷的女孩看见八个字要念两遍,两遍过后,丫头智商低外加没默契,还要主子回过头去提醒她该说的话。如果真想岔开话题,随便恭维一下就行了,或者直接和丫头说,去倒茶吧——但是宝钗没有。
        (五)“风刀霜剑严相逼”,会不会太夸张?
        葬花吟预示着黛玉的命运,以前总觉得风刀霜剑的比喻太过夸张,“一年三百六十日”,我不能想象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续书的情节告诉我这不是委屈的比喻,是写实。流寇入侵大观园,劫走宝玉平儿。这时熙凤死去,探春远嫁,只有林黛玉作为宝玉未婚妻独撑大局,却因中了反间计误杀军师小红,导致众叛亲离,最后在沦陷的前夜走进树林的隐蔽处,上吊死去,所谓“玉带林中挂”。一年后宝玉回到大观园,看见树下一具白骨和树洞中的手帕,才知是黛玉尸骨,哭晕之后黛玉托梦,诉说了前世的绛珠草和神瑛侍者为谁,这就是批注中的“证前缘”。
        (六)凤姐“扫雪拾玉” 和 “知命强英雄”
        批注里言之凿凿,说后回目有: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我一直觉得“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时间不太对,因为:
        宝钗讽谏宝玉的时候,两人已经结婚了。(批注“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讽谏的时候,贾府已经败落了。因为批注指出,宝钗的这次说教没有成功,且宝玉目睹家破人亡,“悬崖撒手”,跑了。批注说哪怕有探春在,贾府败落的时候子孙都不可能流散。那么若换做才干更高的凤姐呢?唯一的可能,凤姐在败落以前就死去了。已经死了的人,怎么“知命强英雄”呢?
        续书的答案是,凤姐死后从太虚幻境里逃下凡,想来大观园和贾府看看女儿。玉为什么在雪里?因为通灵宝玉“三知祸福”,害怕刀剑无眼,就藏了起来,看到凤姐,告知了一切。凤姐明知自己是已死的命,还杀了几个灭亡贾府的流寇,所谓“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网上有诸多评论,说这书文笔现代、用语粗陋,诗歌平仄不通,情节都是近代人按红学研究成果编的,并依此断定此本必假。我尊重每个人都有评论和判断的权利,但如果以一个写作人的角度看:一个作者,能够融汇那么多红楼梦的研究,并且把后28回写得严密紧凑,几乎合上了前80回所有伏线,交代了所有人物的结局,这是任何续书都没有做到的。但同时,一个读过这么多枯燥的考据材料,在短短28回中情节铺排的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但文笔却是这么的稚嫩拙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许,出于一些目的作者在保护自己的孤本,也许,作者看过真正的原书并把情节凭记忆写了出来。近来据称已经有人接触到原书并披露了真实的诗作:
        家破王孙在,浮云世事迁。
        放逐国恨堵,梦绕故家还
        夜寒风作枕,棚漏雨为帘。
        索瓦思烹雪,煮苋忆撒盐。
        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途穷俗眼白,戍鼓扰人眠。
        单凭这一首,绝不是近人能编出来的。
        张爱玲曾有人生三恨: 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可我从不认为红楼梦的读者必须要对探佚感兴趣,因为一个注定被打碎的美好,实在没必要知道它是如何被破坏直至荡然无存的——我们本已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负荷,读些书怡情悦性就是我们难得的放松了。
        如果能读到这里的人,可能和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一样:就是单纯的喜欢。
        (吴氏石头记在线阅读链接)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5-22 00:51
        回复
          楼主所谓诗平仄不通——平仄是对近体诗和词的要求,而对古体诗没有平仄要求。
          其实,只要是古诗(不管是近体还是古体),都要求押韵,否则不能算古诗了。押韵就是二四六八等偶数句尾字韵母相同(古体诗和词可以押邻韵,那些韵部构成邻韵,有专门的邻韵表。其中,古体诗还可以换韵,但至少两句一换)
          我没看过楼主所言的石头记,只看了网友贴出的一些诗。若是网友贴出的诗是某本书中的诗的话,那我只能说一句,有些诗连韵也没押。(就是为了要保护真品,也不大可能有人去专门改诗的偶数句的尾字吧)
          至于楼主现在所贴的这首诗,可看成古体诗。(该诗两句一换韵,符合古体诗押韵要求)


          5楼2017-05-22 07:11
          回复
            《吴氏石头记》细看了一下梗概,看上去荒诞不经,细细想来可能确实是真本,后28回写的就是明末天下大乱的故事,其中黛玉居然指挥打仗,完全颠覆前80回的印象,但黛玉本就暗喻崇祯皇帝(宝玉暗喻传国玉玺),当然黛玉指挥打仗。但宝钗暗喻谁呢?宝钗用了反间计,黛玉误中计杀了小红,这很明白说的是崇祯杀袁崇焕的典故。
            很可能《红楼梦》会带出一些历史真相。


            IP属地:福建7楼2017-11-30 22:55
            回复
              韩氏猜想:世上还没有一本未写完的心血之作,红楼亦然。究竟作者能有多大愁多大恨,构筑起史无前例的格局?竟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故事,即便一个家族又能有多大意思?所以,唯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可以称之为乾元大哉!而此作者一则爱国,二则才华横溢,或者功底深厚,绝非泛泛之辈,籍籍无名之徒也!而极有可能是,手稿不算上佳,但经过无数次修改批阅而最终成型,至于80之后,古人的智慧绝不次于今人,那么后来人自觉得太露骨太敏感而不得不断臂保命,开始真正的胡编乱造以假乱真,让人以为真迹已失矣!所以此曹雪芹绝非真曹雪芹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19 1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