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完了以上问题,我们再来聊聊这段文字最大的问题在哪?作者原意大概是想在《天潢玉牒》的基础上修改成他所需要的文字,而且为了表明真实性,需要把原本只是人物介绍的内容改成有画面感的孝陵祭祀,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但问题就来了,人物介绍可以笼统的说他们的生母都是皇妃,而到了祭祀就不是了,她们都是皇妃,皇贵人,皇美人,但也都是一个个独立且有名有姓的人,怎么能用一个牌位来祭祀?我们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中间是高皇帝高皇后,左一是李淑妃单独一个牌位,左二的这个牌位上书“皇妃”,左三上书“皇贵嫔”,左四上书“皇贵人”,左五上书“皇美人”,确定这是皇家祭祀,而不是瞎编乱造的垃圾古偶剧?那么孝陵的祭祀到底是什么样的,郑晓的《今言》中有记载【太祖陵不知祔葬几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嫔也。】,虽然郑晓也不知道孝陵祔葬几妃,但祭祀的时候是四十六案,也就是一人一案,绝对没有几人共用。而郑晓是明确当过历南京太常寺卿的人。而根据"太常续考"卷四记, 各陵从案的设置情况是: 长陵十六案(诸妃只以数目为次, 并无谥号姓氏), 献陵七案(分别为恭静贤妃李氏, 恭懿惠妃赵氏, 贞静敬妃张氏及未标谥号姓氏四妃, 五妃, 六妃, 七妃之案), 景陵八案(分别为荣思贤妃吴氏及未标谥号姓氏的二妃, 三妃, 四妃, 五妃, 六妃, 七妃之案),这是殉葬制度废除之前各陵的祭祀情况。即便殉葬的那些嫔妃没有标明封号谥号,但她们也都有自己单独的从案。而孝陵的情况应该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