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方言吧 关注:6贴子:250

独具特色的蔚县方言 [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蔚县古称蔚州。蔚县方言独具特色,以发音绵软,语气温和,声调婉转而著称。有文章称蔚县方言“低如燕子呢喃,高似画眉对歌”,连街头巷尾小贩的叫卖声也是“跌宕起伏拖腔长久”,确实令人啧啧称奇。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5-16 20:31回复
    蔚县方言最重要的特点是没有入声,古入声字一律读舒声。这在张家口市辖区内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关学者的论著,蔚县方言当属北京官话区。依据有二:一是蔚县方言没有入声,二是古清音声母入声字在蔚县方言中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而其他各县都因保留入声而划归晋语区。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5-16 20:32
    回复
      2025-08-31 17:42: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文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蔚县方言形成的因素,最重要的可能有三条:一是蔚县历史上很长时间是一个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更早的时候还曾是一个独立的国——代国。从山川形势看,除西面外,北东南三面环山,尤其是南面,属于恒山余脉的大南山,山深路险,交通不便。这种相对独立、封闭的人文地理环境,导致蔚县方言在周边地区(除山西广灵外)包围下得以沿着一种特有的轨道演进,最终形成今天的面貌。其二,蔚县在历史上曾归大同府管辖,与长期归属蔚州管辖的广灵县又同属一道川,交通便利,交往密切,所以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方言。广灵县今属山西大同市,其方言与蔚县方言一样属官话区,而非晋语区。其三,蔚县清初时也曾隶属直隶宣化府,故受张宣一带方言的影响也不小。除了入声的有无不同外,蔚县方言的阳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与张宣一带的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类的调值大体相同。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5-16 20:36
      回复
        下面,我们从语音和语汇两个方面对蔚县方言作一些具体分析。
        在声母方面,蔚县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少了三个声母zh、ch、sh,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卷舌音。蔚县人说“十”,常被北京人听成“四”;“香椿”与“乡村”发音相同。这一点,张家口市其他县也基本如此。还有,蔚州方言中“鹅、爱、袄、欧、安、恩、昂”等音节都有声母n,与“哪(né)、奈、恼、耨、南、能、囊”的声母一样,而这些音节在普通话中都是零声母音节。不过,时至今日,“癌症”、“奥运”、“安全”、“爱情”等词语中的零声母音节已进入蔚县多数人(不光是年轻人)的口语会话中。这是推广普通话的成果之一,是时代演进带动方言演进的一个例证。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5-16 20:37
        回复
          韵母方面,蔚县方言只有后鼻音韵母,普通话中的前鼻音韵母音节一律被读成后鼻音韵母。仅从语音上,听不出蔚县人到底说的是“金银”还是“经营”,是“花盆”还是“花棚”、是“村民”还是“聪明”。声调方面,蔚县方言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5-16 20:37
          回复
            在影视作品中,听朱老总、陈老总说“对头!”听河南人说“调查组”,听山东人说“检查站”,听电视主持人朱军说家乡话“给大家拜年”,真像是蔚县话。还有文章说到过蔚县人认甘肃庆阳人为同乡(方音相同)的故事。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方言同样属于官话大区,山东方言属冀鲁官话区,河南属中原官话区,四川属西南官话区,甘肃属兰银官话区。这些方言同样有四个调类,除阴平声以外其余三个调类的调值与蔚县方言差别很小,因而造成远隔万里方音相似的现象。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5-16 20:38
            回复
              一般地说,蔚县方言的四个声调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绝大多数字音都符合这一规律。可是有一些古入声字,蔚县方言念阴平声,而普通话则归入阳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这就形成了差异,逸出了规律。这些古入声字有:谷、福、质、吉、毕、骨、括、阔、葛、渴、洁、雪、血、铁、节、结、恶、廓、脚、革、百、格、客、隔、册、寂、国、特、扩、法。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5-16 20:38
              回复
                很多蔚县人说普通话说不标准,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古入声字搅乱了声调,影响到了他们的发音。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5-16 20:38
                回复
                  2025-08-31 17:3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由于读书或当众发言等的需要,很多蔚县人也许会按普通话读音去读这些字,这就形成了“文读”(即读书音)与“白读”(即口语音)同时并存的现象,也就是某些字有文、白两个读音的现象。除了上面提到的某些古入声字外,在蔚县方言中常见的文、白两读的字还有:
                  备(bèi ),白读如“壁”;
                  伯(bó),白读如“百”;
                  朴(pǔ),白读如“坡”;
                  牡(mǔ),白读如“卯”;
                  污(wū),白读如“窝”;
                  暖(nuǎn ),白读如“攮”;
                  乱(luàn ),白读如“滥”;
                  练(liàn ),白读如“ lüàn ”;
                  炉(lú),白读如“楼”;
                  露(lù),白读如“漏”;
                  耕(gēng ),白读如“经”;
                  更(gēng),白读如“经”;
                  河(hé),白读如“活”;
                  贺(hè),白读如“货”;
                  俊(jùn ),白读如“ zùn ”;
                  畦(qí),白读如“席”;
                  膝(xī),白读如“漆”;
                  容(róng),白读如“yóng”。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5-16 20:39
                  回复
                    蔚县方言有分音词,如“耳环”常说成“耳胡阑”,“杆”常说成“圪缆”等。“圪”字作为词头,可组成“圪摇”、“圪谄”、“圪闹”、“圪料”、“圪搅马扒”等六七十个词。由此可以看到晋语对蔚县方言的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5-16 20:39
                    回复
                      蔚县方言词汇丰富,表现力强。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说法。比如同样是“买”义,买布叫“拉”或“扯”; 买豆腐、粉坨儿叫“端”;买肉叫“割”;买煤叫“挂”、“拉”、“驮”; 买房叫“丢”;买地叫“置”,也叫“丢”; 买瓜果、蔬菜叫“制”或“约”;买油、酱油、醋叫“倒”或“打”;买中药叫“抓”;买粮食叫“量”; 买小鸡、小狗、小猪、小兔叫“捉”; 买门神、灶君等神像叫“请”;而买同一类多种物品又可以笼统地称为“撩乱”或“乱勘”(“撩乱办喜事的”、“乱勘过年的”)。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5-16 20:39
                      回复
                        蔚县方言中有很多词带有浓厚的书卷气,直接或间接传承着传统文化的信息。比如:
                        蔚县民间把户外微风称之为“五色风”。五色代表五个方位:东方为青(青龙又称苍龙),西方为白(白虎),南方为赤(朱雀),北方为黑(玄武),天为玄,地为黄,而玄即是黑,故上下四方只有五色。五色风指的是不分方位的微风、好风。(见《左传》)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5-16 20:40
                        回复
                          蔚县丧葬仪式中有供品叫“三牲饭”。三牲是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三种动物的总称(见于《左传》)。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16 20:40
                          回复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蔚县民间流行佩戴“端午线”,就是把五色线攒绳结成环状带戴在腕间。这种彩线缠臂的习俗,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词作《浣溪沙·端午》中曾有过描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佳人相见一千年。”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5-16 20:40
                            回复
                              2025-08-31 17:30: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普通话把带子挽结起来叫系(jì),蔚县方言叫“衿”(或“紟”),读音如“今”。灯火熄灭,蔚县方言叫“灺”,音“谢”(见于宋代人的词作)。用水漂洗衣物、冲洗瓜果蔬菜,蔚县方言称“投”。蔚县方言把“每天”叫“日兴”,“日兴”一语在杜甫名诗《饮中八仙歌》中用到过,文义皆符。蔚县方言把锄柄叫做“锄橿”,“橿”音疆,《说文解字》在此字下注曰“一曰锄柄”。用土石之类垒成的墙或垛部分倒塌,蔚县方言叫“踹”,义为倒损。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5-16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