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方言吧 关注:6贴子:250
  • 12回复贴,共1

《蔚州方言词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蔚州方言概述
河北省蔚县古称蔚州,位于河北西北部,张家口市辖区最南边。蔚州始置于北周大成年间。 (公元579年),隋废州为灵邱县,属雁门郡;唐复为蔚州,五代时为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此后代有沿革,或称州或称县,至清初仍为蔚州,康熙年间又改称县,直至今天。蔚县城今名蔚州镇。
蔚县方言属于官话大区中的北京官话区,与同处一道川的邻县山西广灵方言差别细微,同属于一个方言岛。境内以有无入声分为东西两个语区。东乡话有入声并有部分翘舌音,“四”和“十”能区分,但“师”字和“是”字都读成平舌音。以蔚州镇为中心的县内北西南中部广大地区,为西乡语区,其方言可视为蔚县的标准方言,即本书所称“蔚州方言”。
—— 节选自《蔚州方言词萃》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5-16 19:08回复
    一堆狗
    指分不出“个儿”来的一堆。"一堆狗"是一种颇含幽默的说法。按理说“狗”这种东西绝不能用“堆”作量词来称说。“一堆狗”也可能用了一种叫做“藏词”的修辞格,所藏之词为“粪”或“屎”之类。〔例〕一盒子饼干颠打成一堆狗啦。[参考] “藏词”修辞格,《修辞学发凡》云:“要用的词已见于习熟的成语,便把本词藏了,单将成语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的,名叫‘藏词’。” 例如: 下马威——风;牛头马——面;猪头三——牲(生);胡里胡——涂(赌)。
    把你娘
    詈语。藏词格,歇后式。语义谓“把你娘×的”。
    一匹鬼
    形容人体质憔悴,又瘦又弱的样子。如说某某人(多为妇女),为生活所累或为疾病所困,“成了一匹鬼啦”。语虽涉“鬼”并无恶意,只有同情。值得注意的是,本条用“匹”做鬼的量词,与马、骡、狗、狼相同。由此知老百姓之于“鬼”敬畏之外,尚有鄙夷。[例] 旱得玉米都成一~了。[按] 狗的量词用“匹”,见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大大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
    一窝面
    病人、残疾人瘫痪在床的样子,也指被吓得爬不起来了。〔例〕一个老爷爷长年在炕上是~,儿子咋会娶个媳妇哩!| 碰见这么一点儿事你当成了~了。
    一出风
    拉韛烧火的基本情景是拉、推都可鼓风入灶。如果韛坏了或者风路被堵塞,只在拉(或推)时有风,就叫“一出风”。“一出风”常用来表示呼吸极其微弱,是生命即将终结的征兆。[例] 欢欢准备(后事)吧,人是不行了,这忽儿就~了。
    淹心
    泪淹心的省略说法,意谓面对惨景内心感到悲伤。[例] 挺好的媳妇死了,孩子还小,哭着喊着要妈妈,谁见了也~。不少人把“不甘心”说成“不淹心”是习惯性误用。
    不待端
    不想把方便、好处等给某人,就说“不待端他”,属于詈语范围。“不待端”是省略式,此处若说成“不待端他那乏筐”、“不待端他那(乏)眼子”等,是标准的詈语了。有时变形为“端他哩”(“我当端他哩”),语气更强。
    侄男外女
    泛指兄弟姐妹的后代,即非亲生儿女。本短语的结构属于“互文”,既包括了侄儿、侄女,又包括了外甥、外甥女,并非只是侄男和外女的简单相加。[例] 儿子不在身边,还有~哩,没事儿!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5-16 19:11
    回复
      2025-05-11 22:36:31
      广告
      三牭饭
      本地民俗,一家死了人,亲朋吊丧致祭,都要送一桌供品,包括三盘馍馍、三碗米饭、三碗菜,名曰“三牺饭”。牺,牺牲,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一般指猪、牛、羊,即“三牺”,或称“三牲”。三牺之名古已有之,《左传》孔疏谓雁、鹜、雉;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牛、羊、豕(猪)。后世逐渐演变为鸡、鱼、羊,再变为面蒸的鸡鱼羊,后续又变为抽象的“牺”,成为馍馍。唯“三牺”之名还保留在“三牺饭”这祭品名称中。一般人不知“三牺”为何物,故把“三牺饭”称为“三鲜饭”、“三享饭”、“三样饭”等,俱非。
      白不得
      本地习俗,在白事(丧事)中借用他人的物品,不能白用,必须用现金(不拘多少)给以补偿,叫做“白不得”。“得”字读如“低”。
      见白
      进入白房(百日内停放过死人的房间)迷信说法:一个人每年由一位神压运,十二年一个周期。压运的神油吉有凶,吉神压运的那一年不能"见白",而凶神压运的那一年则越见白越好。村妇问卜第一项便是"先生看看我今年见得白见不得。"
      五服
      古代按亲疏关系把丧服分成五等,通称五服。五服又可指五代:自身、儿子、孙子、重孙子(曾孙子)、板代子(玄孙)。同父为兄弟,同祖父为叔伯兄弟,同曾祖父为堂叔伯兄弟,同高祖父则称五服头上的当家子兄弟。再下一代便叫做“出了五服的”,属一般同姓同族关系了。[参考] 《官场现形记》59回:黄麻子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
      垫背
      死人身下垫的东西叫垫背的。反过来看,需要垫背的人肯定是死人。小孩吵架,一个抢走了另一个的东西,另一个便骂:给你娘垫背去吧。引申为无辜被牵连而与人同担罪责。[例] 你甭“临死拉个~的”,你只承担你个人的责任就行了。
      黄金入柜
      死人安葬妥当,称为“黄金入柜”,是安慰死者家属的一句套话。《明一统志》云:“金柜山在扬州府南七十里,山多葬地,谚云落于此者,如黄金入柜,故名。”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5-16 19:13
      收起回复
        报丧
        向死者的亲戚、眷属报告死者的死讯,同时通报治丧活动的安排计划。报丧的人往往时间紧迫,赶路匆忙,故常用此语讥骂走路快的人。[例] 抢啥呢?给你娘~去呀?
        送路
        本地丧葬仪式之一,也叫“报庙”。死者子侄辈及其他晚辈,护送死者牌位或遗像(一般用青桥抬着)有鼓匠奏乐相陪,到地藏寺,或阎王殿,或城隍庙,或五道庙等处去烧香敬纸。途中经过的其他庙宇,也照例烧香敬纸。
        行香
        一种祭祀仪式。参加者排成 单人纵队,手执一柱或一束点燃的香,在鼓乐声中缓缓前行。排头的几个人用盘子端着供品,遇庙则上香烧纸。这种仪式一般见于丧葬活动的次日(称“接纸”)上午。旧时有的村子大年初一(春节)中午也要行香,参加者为全村男性公民。会话中,有时嫌别人走的太慢,就说“咋不欢走,行香哩?”本此。
        谢香纸
        本地丧葬习俗,出殡的当曰中午,请送祭礼的人吃饭,谓之谢香纸。香纸,指香纸钱,即祭礼(奠仪)。
        点浆水
        本地丧葬习俗:出殡后当日及其后两天共三天傍晚,由孝子(作陪人数逐日递增)提壶绕坟堆浇水三圈,这种仪式就是点浆水,有的地方叫“衍浆(“衍变读为“宴”)。衍与点同义,都是把水斟出来的意思。“浆水”一词,古人叫浆水饭,如元代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窦娥就说过:“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jian,泼,倒)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凉水中泡一些米饭粒,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浆水饭了,今乡间称为"浆水凉饭"。但"点浆水"一语中的浆水,只不过是普通凉水而已。民间也有用到“浆水凉饭”的时候,那是过鬼节时的事了。
        童男女
        特指一种纸扎人形,男性者为童男,女性者为童女,合称童男女,是殡葬用品。停灵期间放置灵柩两旁,下葬后焚烧于坟头。这是古代殉葬制度的遗风。〔例〕~过河,衣裳湿了,架子还不倒。(歇后语,意谓人倒台了,还在摆架子。)
        殃状
        人死之后,在停灵治丧期间,张帖在门口的大字告示,正中写死者姓名,上面写“受生”年月日时,下首写“大限”年月日时,落款写其子、孙、侄、侄孙的姓名。这样的告示,现在通称“讣告”或“讣文”。殃,出殃,死。(见《国语词典》)。状,某种有固定写作格式的实用文件的通称,如“奖状”、“诉状”、“委任状”等。
        纸筋
        一种民间手工艺品的材料,用它可以做纸筋笸箩、纸筋缸等。其制法是把废麻纸用水泡烂,用棍子杵成纸桨,加入浆糊,然后均匀地抹在柳条编制的各种器物的胎上,晒干即成。
        纸扎
        丧葬用品中的一类,用纸和高梁杆儿,竹条儿等捆扎裱糊而成的人、马、车、房等物的总称。少数人叫成“纸张”,非。〔例〕~钱花了多少? | 人家干活儿,你们几个~人儿像的站着,好看?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5-16 19:14
        回复
          猴儿
          内心的算计,相当于“鬼点子”、“小算盘”。〔例〕他心里有个~,谁也知道。| 你那~还没捏哩,我这~当干啦。
          兔头
          心眼坏;没同情心。〔例〕那可~着哩,他亲老子跑五十里路来找他,他只给了五块钱,连顿饭都没给吃。
          五马换六羊
          用五匹马换取六只羊,从数量上看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吃了大亏,多用于讽刺喜欢倒腾而又常常吃亏的人。此语有时还加上后续部分:“六羊换七鸡。”
          晒羊肠子
          晒太阳,贬义。从前,人们常把羊的苦肠(小肠)晒干喂猫。肠子挂在房檐下,晒干也摘不下来,老晒着,随用随取。会话中用此语多为讥人懒得做活儿,成天晒太阳。[例] 一到冬天就没事干,成天在阳婆塆里~。
          猪钱不掏,羊钱不要
          欠人家的钱不还,别人欠自己的钱也不去要,谓不及时清算来往帐目。掏,谓掏钱。
          老狗记那千年屎
          指对某件事记忆深刻多年不忘,贬义。[例] 以前那些事儿,过去算完,咱也不能老狗~
          狗滥三堆屎
          谓“贪多嚼不烂”,喻一个人同时干几样事,结果都干不好。滥,滥勘,张罗、忙乱的意思。堆,口语读如“锥”。〔例〕你这人,放着好好的木匠不当,又贩开煤啦,我看你是~,啥也闹不成。
          猪盘卧
          旧式猪圈内猪的“卧室”,其地又脏又乱。故会话中常把又脏又乱的处所称为猪盘卧,鄙夷之意溢于言表。口语发音“卧”字近似“瓮”。
          长尾巴蛆
          一种苍蝇幼虫,会话中常用以骂人闲而不干好事。尾,普通话念wei,本地方言读如“乙”。[例] 他闲得~似的,就会编派人,给人起外号。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5-16 19:15
          回复

            骂人的话,犹言坏小子、赖song、之类,音“涝”。〔例〕小~儿。|讨吃~儿。|~传。
            〔参考〕元.王实甫《西厢记》等一本第四折:“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觑着法聪头做金馨敲。”王季思校注:“王伯良曰‘呆僗,方言也,犹言痴呆懵懂之意,古本作劳,音义并同。’闵遇五曰:‘僗,劳去声,北方骂人,多带僗字,如云囚僗,馋僗之类,不知何义’。今按,盖獠字之讹。......北人骂南人为獠,自隋唐时已然。”(《汉语大词典》)
            獠,lao,中国古族名。晋张华《博物志》卷二:“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汉语大词典》)
            〔按〕由上引资料知,“僗”字音lao,是骂人的话。《汉语大词典》原文作“僗”,应简化为“ _”。

            雄性的,如“骚猪”、“骚混(公山羊)”等。引申为作风下流,如说“那家伙可骚着哩。”旧时说“老爷爷骚媳妇”,指公公与儿媳妇有染,“骚”为动词;这样的男子通称“骚巴头”。

            特指女子对异性的挑逗行为。普通话里有浪荡一词,是两性均可用,如《红楼梦》有回目曰“浪荡子情遣九龙佩”,即指贾琏对尤二姐的挑逗而言。本地方言“浪”则专属女性;可组成意思相近的多音词“浪憸”(“憸”有行为不端义)、“浪母狗子”(谓若发情的母狗一样撩拨异性)、“浪汉子”、“浪棒子”(棒子隐指男阴)等,均属詈语。

            读如“险”,原义为奸佞,邪僻,本条为借用。其义有四:①低等的,劣等的。〔例〕这~毛驴,还弹(踢)哩!②出风头,显示自己。〔例〕也不知他要咋折腾哩,发~的!③作风不好。作风不好的人常被斥之为“憸货”、“憸帮”、“憸灯儿”、“憸棒儿”、“憸song”、“憸圪捻”等。④碰见倒霉事,常常在慨叹运气不佳时用“憸的”“憸啦”来表示。〔例〕这算~啦,车子大梁撧了,报销啦。
            坯子
            原指已成型而未经烧制的砖瓦陶瓷器物的半成品。把人称为 “坯子”,是“讨吃坯子”(未来的讨吃子”)的省称,骂人的话。
            壳子
            骂小孩“壳子”,表示亲昵,说其他人是“壳子”, 等于说那人 “不是人”;说他人装“壳子”, 等于说“装洋蒜”。“壳子”,水蛋壳子的省略式。水蛋就是王八蛋,骂人水蛋,有辱其母不贞之义。故“壳子”纯属詈语。
            食袋子
            旧时盛放食物的一种柳编容器,样子像个小瓮,有盖。也称 “食袋”。本县少数地方骂人“食袋 (子) ”,意谓其母不正经,语源待考。
            背斗子
            身处一对男女作爱的现场, 就是给那一对男女背斗子。语源不详。村野之人常戏骂小孩子 “斗子匠” 或“小斗子”, 即源于本条。斗子也叫“水斗子”,是一种用柳条编成的从井里汲水的容器。
            挠勺子
            意思是“干啥”,用于肯定式反问句 (表否定) ,表示“不必”、“不该”。亦作“挠糕”。若说成“挠㞠子 ”、“挠㞗(qiu)”,因涉及男性生殖器则变成粗话了。但这些粗话使用频率很高,几乎人人都用,包括某些女性,似乎大家都不觉得需要忌讳。 [例] 闹成就闹成,闹不成拉倒,求他~哩!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5-16 19:18
            回复
              上晃
              放荡不守规矩或不遵约束之意。“晃”,本地传统社火表演形式。在两丈多长的粗木杆(晃杆)前端, 坐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杆子的后部搭在两人抬着移动的另一木杆上,一人操纵杆子的后端,使少女上下左右翩翩飘动,并做各种表演动作。这整套的表演系统就是“晃”,那少女即是“上晃”的人。[例] 看你谄得~呀! | 那人本来不错,这忽儿也上了晃了。
              光蹲
              口语发音极类“广东”,其义却与“广东”无涉:在某种特定场合,如果有人只会呆坐其间,既无话可说又无事可干,或既不会说也不会干,那么这个人便会被目为“光蹲”。[例] 听英语课,咱可不去,一句也听不懂,就会当~,没意思。 | 传达这么一句话,竟然来了七八个~实际就为吃一顿饭!
              大社员
              集体化时代,农村生产队里连队长也管束不了的社员。这种人干轻活儿挣大分,得了便宜还不领情,想咋就咋,其实就是“刺儿头”。
              下茬子
              刀儿深,贪心太甚。农民割庄稼留的茬子不能太高,为的是多收获一点谷草。本条命意可能与此有关。[例] 一双鞋就挣人家五十块?太~啦!
              吃粮不管操演
              讥人不尽职不负责。旧称当兵为“吃粮”,操演是兵士的要务。[例] 你们家盖房花了多少钱?— 不清楚,咱是~,对这一类事概不过问。
              吃了五谷想六谷
              谓欲望永远难以满足。[例] 你罢~了,黄糕肉菜还嫌不香?
              破馍馍烂嘴
              形容人语言不文明,啥话也说(骂)得出口。[例] 大人对孩子说话得注意点,不用价~骂人,免得孩子跟着学。
              圪针插门
              用棘刺把门封住,不让人进来。特用于比喻媳妇对已出嫁的大(小)姑态度不好。婆媳反目之时,婆婆常用此申斥媳妇:你圪针插门呀?!意谓:你想把门封住不让我女儿回娘家吗?因为阻挠姑娘回娘家是公认的不能容忍的行为。插,念如“茶”。
              夷狼一伙
              形容多人结伙从事某种活动。贬义。夷,夷人,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狼,狼人,明清时称广西一带的壮族。清陆次云《峒(dong)溪纤志·狼人》:“狼人,多在南丹三州,鸷悍天下称最。”夷狼,均指野蛮之人。〔例〕从前这里没学校,孩子们农闲时就是~地淘气,乱害,世代多出文盲。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2-06-05 01:29
              回复
                注:以上词条均摘选自《蔚州方言词萃》 (杨佐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2-06-05 0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