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吧 关注:768贴子:5,085
  • 1回复贴,共1

柳冠中: "设计"是一种发展价值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心理学、符号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异化,一切为了利润,置人类生存之道于不顾。在材料、技术、工艺、结构、生产流程、工业工程、形态、细节、色彩、人因、语意、广告、品牌战略、商业模式乃至道德、法则、情感、婚姻、幸福、理想、学术、科研等等领域无不渗透着一句话:“我只在乎你的钱!”至于可持续发展、消费观念、使用目的或服务为本的理念,都不在“商业”的语境中,当今整个世界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被商业绑架了!
适度设计的精神——“使用而不是占有”,想让生态、保护、培育、有机、再生等普世观念在人类家园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体现了人类对于自我的忠实,对未来的负责。人们对它们的选择,也折射出一种祥和的审美情趣。
设计能创造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我们的理想,提出新的观念、理论。当前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设计理应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整合与集成创新”。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要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
“适度的生活,适度的设计”——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这正是当前人类面对的严酷的地球资源、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的复杂现实所作出唯一可选择的态度,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的、可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生存在一个极复杂但又极具结构的“系统”的世界里,从工具、用具、设备、技术、工艺、流程、方法、组织、机构、社区、城市、市场、环境、生态,乃至观念、理论、实践、国家机器、社会、政策、法律、评价体系等等,无不在各种层次的“系统”之中;各种系统又都融入到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链”之中。
产品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还被人为的赋予了“符号”价值。符号价值表达着社会化的“民族形象”,“物”在诉说着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经营、发展,以及我们之间的不同;表达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或价值观念,社会的差异被“物化”,或说“物化”了的社会关系。
当今世界的“消费文化”是对物质产品的过度依赖,以及对强势文化的盲目趋从,使人们渐渐远离了滋养文化的自然本源和自身文脉的传承。而文化建构的更深一层含义是人类的反思和“自觉”。对于产品的制造者——企业来说,除了资本意义上增值以外,它承担不起更多文化以及环境上的义务;而设计的责任和设计的伦理就必然要将“产品创新开发”的重点导向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研究及创造,这是任何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催化剂。
努力培养人们开始去拥有一双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的“眼睛”,有节制、理智地去消费,在理智地挑选适合自己生活的东西的过程中,体味生活过程的丰富性和充实感,发扬“栖息”之道的精神,努力提倡的可持续生存的价值观。“时间”终会将产品表面的修饰逐渐褪去,时间能让人们在花花世界里的舟车劳顿之后,审视内心。当你真正的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的需要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喜欢那些朴实、诚实、简单、实用的东西。因为当我们足够“自信”的时候,再也不需要利用品牌来提升自己的所谓的身份,这种态度便成了一种处世哲学。但是很多人却试图利用某些产品的商标来给自己贴上标签,并试图用标签来完成所谓“身份划分”。研究“栖息”之道,找到合适的“产品”,消除让产品扮演身份识别和身份划分的角色,还原了产品的本来面目——产品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是关乎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与“物”的关系的问题。


1楼2017-05-16 14:00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19 08: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