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逃避”之EVA
《新世纪Evangelion》这部动画是我少年时期重要的回忆,也是我对古典音乐及对世界思考的启蒙,然而,我一直没有对自己声称我完全看懂了《Eva》,原因大概看过EVA的人都知道。它所带来的争论从它诞生以来起到现在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停息过。内中可以说是各种领域知识的大杂烩,从哲学、精神分析学到生物化学、物理学,没有一部其他动画作品能包含如此众多的元素和看点;剧情也是复杂到诡异,其叙事手法(平行世界式的叙事),情节展开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加上各个时期的EVA版本有所不同,给人的困惑就更多了。我对它剧情的总体感觉是,看起来比较象毕加索的抽象画……因此很多人的观点是EVA其实就是垃圾和骗人钱财的一个“阳谋”,其作品的与众不同只是制作方的故弄玄虚,是作者故意让你弄不明白,以这种想法作为没看懂EVA的借口,因此以求“心安”,其实这只不过是为思想的懒惰所找的借口。其实换个角度讲,每个人的人生诡异性不亚于一部《EVA》,其意义性同样是秘而不宣的,你不能因为想不明白就借此肯定“人生根本没有意义”、“思考人生的意义完全是徒劳无功和庸人自扰”,这甚至不能称为“虚无主义”,因为得出虚无主义看法的人至少还严肃的思想过,这只是懒惰的借口。所以被称为“《EVA》之父”的庵野秀明说:“《EVA》是给30岁年龄层的人看的。”当然,这只不过是个比喻。
抛开众说纷纭的复杂剧情的解析(这不是我为逃避对剧情的理解的借口,因为我只能自信到从总体上把握剧情线索和由此而来的剧情发展),与林林总总诸如“阳电子”“加粒子”“死海文书”“蒙太奇”“卡拉巴之树”等等物理学心理学文学宗教上名词的考据,以及画面、表现形式的美学欣赏(因为这些只是主题呈现过程中吸引人眼球的商业因素而已),我只从EVA总的主题和与作者本人有关的信息所带来的比较明晰的内容来作分析。
“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原创……除此之外就算说其他的都是抄袭别人的我也不能否定。”
– 摘自《スキ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喜欢Evangelion)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您还那么执着于原创这个字眼呢?”
庵野:“那一定是因为我想把自己存在的证据留在屏幕上吧。”
哲人云:“太阳底下无新事。”
《EVA》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作者藉由作品所要展示的其人生及其理念的一个写照,庵野秀明认为,自己脑中的一切观念,从它们的吸收方式来看,都是别人的、“非原创的”,而只有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才是独一无二和完完全全的“原创”。藉由这样的作品来体现出自己的存在感。庵野带着这种理念,以其对世界的理解,创造出了《EVA》。
我们可以看一下作者创作时的心理背景:
《新世纪EVANGELION》是我在颓废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
全心投入的作品。
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着唯一信念
“不能逃避!” 的情况下再度创作的作品。
想要让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影片中而产生的作品。
我知道这是一个冲动、傲慢而且困难重重的举动。
但却是我的目标。 结果还不晓得。 因为在我心中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真嗣、美里、零等人会变成如何、往哪里去,还不清楚。
因为工作人员的想法如何也还不清楚。
感觉上很没有责任感吧。
但这却是我们为了达到和作品“同步”的目标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即使如此,也是仿造的。”
虽然背负着这种风险,但现在我们也只能依着这种方法论创作。
因为我们的“原创”,只出现在那个地方……
1995/7/17 阴雨的日子 于工作室
从这段独白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1.“不能逃避”。相信看过EVA的对于这句话一定不陌生,真嗣在多个场合都说过“不能逃避”、“反正我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庵野内心对自己近乎绝望的心情在作品里的展现,在无所事事4年后,急于想要获得外界对自己承认的庵野近乎疯狂的执着于想要塑造出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EVA中后半部分时刻让人紧张不安的压抑情绪也来自于此吧),因此才会如此执着于“原创”,事实上,庵野在其作品完成后,他知道这部作品对于动画界是颠覆性的,然而事实却远超过他的想象,后来EVA在日本动画史上的地位成为了神话,甚至后来连自己本人也始终无法逃出“EVA的作者”这个光环下。
《新世纪Evangelion》这部动画是我少年时期重要的回忆,也是我对古典音乐及对世界思考的启蒙,然而,我一直没有对自己声称我完全看懂了《Eva》,原因大概看过EVA的人都知道。它所带来的争论从它诞生以来起到现在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停息过。内中可以说是各种领域知识的大杂烩,从哲学、精神分析学到生物化学、物理学,没有一部其他动画作品能包含如此众多的元素和看点;剧情也是复杂到诡异,其叙事手法(平行世界式的叙事),情节展开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加上各个时期的EVA版本有所不同,给人的困惑就更多了。我对它剧情的总体感觉是,看起来比较象毕加索的抽象画……因此很多人的观点是EVA其实就是垃圾和骗人钱财的一个“阳谋”,其作品的与众不同只是制作方的故弄玄虚,是作者故意让你弄不明白,以这种想法作为没看懂EVA的借口,因此以求“心安”,其实这只不过是为思想的懒惰所找的借口。其实换个角度讲,每个人的人生诡异性不亚于一部《EVA》,其意义性同样是秘而不宣的,你不能因为想不明白就借此肯定“人生根本没有意义”、“思考人生的意义完全是徒劳无功和庸人自扰”,这甚至不能称为“虚无主义”,因为得出虚无主义看法的人至少还严肃的思想过,这只是懒惰的借口。所以被称为“《EVA》之父”的庵野秀明说:“《EVA》是给30岁年龄层的人看的。”当然,这只不过是个比喻。
抛开众说纷纭的复杂剧情的解析(这不是我为逃避对剧情的理解的借口,因为我只能自信到从总体上把握剧情线索和由此而来的剧情发展),与林林总总诸如“阳电子”“加粒子”“死海文书”“蒙太奇”“卡拉巴之树”等等物理学心理学文学宗教上名词的考据,以及画面、表现形式的美学欣赏(因为这些只是主题呈现过程中吸引人眼球的商业因素而已),我只从EVA总的主题和与作者本人有关的信息所带来的比较明晰的内容来作分析。
“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原创……除此之外就算说其他的都是抄袭别人的我也不能否定。”
– 摘自《スキ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喜欢Evangelion)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您还那么执着于原创这个字眼呢?”
庵野:“那一定是因为我想把自己存在的证据留在屏幕上吧。”
哲人云:“太阳底下无新事。”
《EVA》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作者藉由作品所要展示的其人生及其理念的一个写照,庵野秀明认为,自己脑中的一切观念,从它们的吸收方式来看,都是别人的、“非原创的”,而只有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才是独一无二和完完全全的“原创”。藉由这样的作品来体现出自己的存在感。庵野带着这种理念,以其对世界的理解,创造出了《EVA》。
我们可以看一下作者创作时的心理背景:
《新世纪EVANGELION》是我在颓废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
全心投入的作品。
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着唯一信念
“不能逃避!” 的情况下再度创作的作品。
想要让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影片中而产生的作品。
我知道这是一个冲动、傲慢而且困难重重的举动。
但却是我的目标。 结果还不晓得。 因为在我心中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真嗣、美里、零等人会变成如何、往哪里去,还不清楚。
因为工作人员的想法如何也还不清楚。
感觉上很没有责任感吧。
但这却是我们为了达到和作品“同步”的目标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即使如此,也是仿造的。”
虽然背负着这种风险,但现在我们也只能依着这种方法论创作。
因为我们的“原创”,只出现在那个地方……
1995/7/17 阴雨的日子 于工作室
从这段独白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1.“不能逃避”。相信看过EVA的对于这句话一定不陌生,真嗣在多个场合都说过“不能逃避”、“反正我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庵野内心对自己近乎绝望的心情在作品里的展现,在无所事事4年后,急于想要获得外界对自己承认的庵野近乎疯狂的执着于想要塑造出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EVA中后半部分时刻让人紧张不安的压抑情绪也来自于此吧),因此才会如此执着于“原创”,事实上,庵野在其作品完成后,他知道这部作品对于动画界是颠覆性的,然而事实却远超过他的想象,后来EVA在日本动画史上的地位成为了神话,甚至后来连自己本人也始终无法逃出“EVA的作者”这个光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