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吧 关注:93,605贴子:273,456

【转载】浅谈五一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声明】:本文首发于微信“海鸥表”公众号,作者孔宁先生。本次转载已征得孔宁先生同意,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能许多人不知道,在新中国制表史上还有一个手表品牌和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有着相同的名字——这便是“五一”表。(镇楼扑克来自本转载人找的网络图,不知道是否合适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7-05-08 20:41回复
    【诞生经历】
    1955年3月24日下午5时45分,我国第一只手表研制成功,此表是依照瑞士“生达柯”十五钻粗马手表仿制而成,表盘上有“中国制”三个金字,还有五颗红星,红星下面标着“十五钻”的字样。该表经考核,走时基本正常。


    IP属地:湖北2楼2017-05-08 20:44
    回复
      继第一只国产手表诞生后,为迎接当年“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又投入12只料于劳动节前组装出成品表4只。天津研制出手表在国内特别是轻工系统影响很大。1955年7月9日上海也成立了手表试制小组,并于9月26日装配出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表。上海研制成功一批细马表,促进了天津手表的研制工作。天津手表试制小组讨论并总结了第一次研制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一致认为粗马表在当时国际上已经落后,应进行细马表的研制,并于1955年7月16日制定了《手表实施计划草案》,决定仿制瑞士“铁达时”牌十七钻细马防水表,1956年5月完成第一次批量36只试制任务。同年12月完成第二次批量23只的试制任务,并进行了技术鉴定,验收合格,机芯型号定为ST1。


      IP属地:湖北3楼2017-05-08 20:46
      收起回复
        1957年初天津手表厂筹备处成立,定址天津市和平区湖南路10号,这款十七钻细马表以“五一”牌命名。中央国务院批准投资900万元,在天津建年产24万只生产能力的手表厂,1958年6月天津手表厂筹备处迁至丁字沽二号路天津一轻职校内,10月1日天津五一手表厂正式挂牌成立(天津手表厂前身)。


        IP属地:湖北4楼2017-05-08 20:49
        收起回复
          【发展演变】
          1957年至1958年底ST1机芯已经批量生产并且可以满足年产手表近2000只,正式上市销售凭票购买。


          IP属地:湖北5楼2017-05-08 20:52
          收起回复
            1959年4月28日四名苏联专家进驻表厂,天津大学也输送来了一批精仪专业的毕业生配合他们一起工作,同时进口了数量不多的瑞士设备。四位苏联专家分别讲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工艺装备和机床设备等课程,之后对ST1机芯进行全面分析和改进,针对轴向间隙较小,易磨损、易产生变形等问题,采取加厚主甲板和机芯厚度的办法,增加了宝石轴承的数量,对一些零件的轴向间隙以及轴向尺寸进行了调整,对小孔模具、外形模具、齿轮刀具和一些夹具的设计及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零件的质量,机芯的走时精度及稳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45秒每天改进后的机芯定名为ST2,由27个部件、133个零件组成,其中与ST1通用零件31个,令人遗憾的是机芯厚度由原ST1的4.6MM增加到5.4MM。


            IP属地:湖北6楼2017-05-08 20:53
            回复
              1959年5月苏联专家塔拉索夫提出“丁字沽这个地方风沙大不适合做表厂”。1959年12月2日天津市政府将南开区复康路11号拨给表厂作为新厂用地,新厂占地面积172.5亩,背靠水上公园天然湿地为天津季风上风口,绿树成荫、污染小与高等学府南开大学一路相隔。1960年设计,于1962年建成,建筑面积16471平方米,生产车间15042平方米,综合生产能力为年产20万只手表,1962年1月5日,天津市五一表厂更名为天津手表厂(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前身)。


              IP属地:湖北7楼2017-05-08 20:55
              回复
                苏联专家进驻不久之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2月23日苏联专家撤走,但是此时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产品的生产,1960年底到1963年,殷成惠等技术人员继续对ST2的结构进行改进完善,并在原机芯基础上增加了防震结构,使手表质量、防震性有了较大改善,ST2防震表通过了轻工业部的技术鉴定,正式投入生产,开始定名中华牌,后来又改回五一牌。


                IP属地:湖北8楼2017-05-08 20:57
                收起回复
                  截止1971年共生产了ST2型手表143万只。1971年五一表上市15年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IP属地:湖北9楼2017-05-08 20:59
                  收起回复
                    【五一表的意义】
                    如果说新中国第一只“五星表”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那么“五一表”的量产无疑让“手表”——这个当时的奢侈品可以放下身段有机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手表作为当时结婚的“三大件”之一是必不可少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亮先生的相声作品《要条件儿》中讽刺了当时结婚女方苛刻的彩礼要求,一句“不给买西马表(瑞士CYMA表)甭打算订婚”家喻户晓。在魏文亮先生的回忆录《魏文亮的故事》里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有一日,一位老阿姨带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不知如何找到了魏文亮的家,进门就说要请魏先生去喝喜酒,正当魏文亮一头雾水时,姑娘娓娓道来,原来她自己就是相声段子里对聘礼苛刻要求的现实典型,在听了几遍相声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爱情是不可以用物质与金钱来衡量的,随行的老阿姨就是她的准婆婆,特地来向魏文亮道谢。老阿姨说“我这儿媳妇可是真好,彩礼该要还得要,可没那么多了。就说手表,原来她是真要“罗马(瑞士ROMA表)”。现在呢,有一块咱天津出的“五一”就行了。就是这一块手表省出了三桌酒席的钱。魏老师,我们还真得好好谢谢您”
                    那个年代,一只瑞士进口表的售价在两百元至三百元左右,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五一表”当时售价虽然只有九十元左右,也相当于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但是寻常百姓已经消费得起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便是中国制表先驱们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
                    【全文转载完毕】


                    IP属地:湖北10楼2017-05-08 21:02
                    回复
                      来自转载者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在那个零基础的年代,五一表实现了从无到有,是自强精神的体现。模仿没有什么丢人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加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我认同中国的高铁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时代在进步发展,曾经人们只觉得三转一响就很奢侈了,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可要高的多,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希望经营者能够多思考怎样把握市场,跟上时代。当然客观的说,中国目前的状况不可能大力宣扬奢侈品,而只作为普通玩具的属性,手表与其他玩物相比也只算小众,机械表感觉都可以算是“夕阳产业”,所以估计也不会得到国家多少资源与政策倾斜。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希望看到更多好看、好玩、质优价廉的表款出现,希望表厂能够努力吧。


                      IP属地:湖北11楼2017-05-08 21:28
                      回复
                        转载这个文章,还有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海鸥的复刻系列都设计的很有味道:五一、东风、1963等。(此复刻非彼复刻,是真正的绽放复刻之美。)所以对它们的起源也跟着有了一些兴趣。网友在选择海鸥表款时不要忘了海鸥的复刻系列,这个也是送父辈的不错选择。


                        IP属地:湖北12楼2017-05-08 21:33
                        回复
                          看完了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5-08 22:24
                          回复
                            帮顶。好文章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5-08 23:1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5-08 2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