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缅北吧 关注:10,062贴子:193,765

济源克井镇至山西省阳城之间有条古代交通要道——交地古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4-11 23:03回复
    这条古道的起源路线,很好奇,今天摩旅至此看到绝壁上居然几个人,他们下来才从他们得知这是去山西的古道,古时候是晋豫两省经济交流的要道,阳城人挑着铁锅来济源换粮食~济源有句俗语,阳城锅是铁锯类。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4-11 23:04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4-11 23:04
      回复
        在克井镇至山西省阳城之间的太行山上,发现了一条古代重要的交通线路—— —交地古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4-11 23:0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4-11 23:06
          回复
            古代道路按功用分几种,道路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几种:商旅通行道路,即以经济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为主要用途;军用道,即历史上曾以军事用途为主的道路;进香道,即以求神拜佛的信徒们奔向寺庙的进香活动为主的通行道路。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4-11 23:07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4-11 23:07
              回复
                交地古道是从克井镇交地村到山西省阳城县的一条步行道,穿行于太行山岭上,在明清时期是豫晋两省重要的商旅通行道路之一。因山道起点由克井镇老交地村开 始,故名交地古道。山道宽约0.3米至3米,全长约70公里。古道的路段多修筑于山脊上、山体侧边、山梁马鞍处等,极少有平坦开阔处。该道或在陡峻的岩壁上开凿较窄的小道;或紧靠石头山体凿出石阶道路,另一侧用毛石砌堰加宽加固;或于两座山峰之间用毛石、方整石铺垫修建桥梁。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4-11 23:07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4-11 23:08
                  回复
                    古道上现保留有多处遗迹。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4-11 23:0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4-11 23:09
                      回复
                        七里拐为古道上围绕山体的拐弯路段,较其他处宽阔,可供休息。在东侧石壁上凿有一眼古泉,直径约10厘米,泉口边沿圆滑,其泉水可作饮水之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4-11 23:10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4-11 23:10
                          回复
                            万绿池为古道上的一个蓄水池。池北30米处依山丘凿有石券洞窟,洞下有一泉眼,为“飞泉”,泉水由地面铺设的石槽导流入南边的蓄水池。池壁由方整石砌成四边形,池口用条石叠铺成六边形。现池口尚有石槽一段。据石券洞外遗存的一通清顺治八年(1651年)“创建万绿池修路碑”记载,古道始自魏晋时期,清顺治年间创建有“飞泉”,并修蓄水池、仙人桥、吊驴台等。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4-11 23:10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4-11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