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
大概20年前(1998年左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家住在小平房里,像个小村子一样。
爸爸妈妈和我过着清苦但又幸福的生活。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抓蜻蜓玩,为此我也训练出很多抓蜻蜓的技巧。
个人感觉东北那块蜻蜓种类不算特别丰富,但也不少,我对其中几种蜻蜓的印象至今还特别深刻,甚至还记得孩童时期小伙伴们给他们起的名字,至于这些名字的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了。
大蓝天:蓝色复眼,大尾巴(或者叫昆虫的腹部?)蓝黑相间
大绿豆:绿色复眼,大尾巴绿黑相间
白医生:比上面两种蜻蜓要小,尾巴很明显的一块白色
红辣椒:和“白医生”大小差不多,尾巴很红
还有一种是很普遍的,远瞅身体泛黄,但是不记得有外号了,可能是因为太普通了?
后来长大走上工作岗位了,我本着对童年那份天真快乐的怀念,在网上搜索了这些蜻蜓的名字。起初,我会用“大蓝天”、“蓝色大蜻蜓”这样的外号或者很直观的名字搜,但是没有搜到完全符合的。后来我又查了很多昆虫图鉴和一些国外的资料。终于把它们一一捋顺了。看着网上的图片,对照着名字,里面那些漂亮的大蜻蜓让我内心泛起一片涟漪。这就是我儿时视为珍宝的生物啊,它们是那样的美。
后来我知道了,那个被我们小伙伴起外号叫“大蓝天”的蜻蜓,原来是属于晏蜓或者伟蜓衍生出的一个品种,它们叫混合蜓,也有叫“帝王伟蜓”的。为什么叫混合蜓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因为晏蜓这一类的大蜻蜓经常会杂交,形成很多不同品种,以至于很难划分出具体类别,就比如纯绿色的碧伟蜓这种通体透绿的大蜓就很难在我们那里见到。这是不是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那时候的东北环境很好,蜻蜓的繁殖杂交还很火热?而“大绿豆”就是把“大蓝天”的蓝色部分换成绿色,尾部变为黑绿相间。同样,它也是混合蜓当种纯度相对来说高一些的品种。这种神奇的大蜓在儿时被认为是凌驾于其他小蜻蜓之上的,是小蜻蜓的王。它们善于飞翔、翅膀挥舞有力,如果经常捉它们就会发现它们的警觉性很强,一旦被惊觉,马上飞起并在空中盘旋久久不停。少见于落在小树枝、草地、花枝上,多见停落在高大乔木或一些松树的树枝和树干上,有的甚至会落在高楼的墙壁和纱窗上、围起来的较高的篱笆上。


==== 典型的 “大蓝天” 混合蜓 ====

==== 典型的 “大绿豆” 混合蜓。 ====
那时候的感觉是大绿豆的尾巴比大蓝天稍微“短、粗”一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但无论是二者哪一种,它们都属于大蜓科,大蜻蜓种类,就是那种突然飞起来甚至会吓你一跳的那种。

==== 正在交配的“大蓝天”和“大绿豆”蜻蜓 ====
而“白医生”和“红辣椒”,很抱歉,没有查到它们具体的名字,网络上有很多种名称所对应的蜻蜓都很像我印象中它们的样子,但又有些模糊。我就暂且放两个最接近的图片吧。印象中那个“红辣椒”的习性很凶狠,如果被它的黑牙咬到是很痛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时候最不敢抓的蜻蜓就是红辣椒了,不知道被咬过几次了。

那个最常见的黄色蜻蜓

==== “红辣椒”蜻蜓 ====
白尾巴的蜻蜓居然没找到图片。但是感觉和红蜻蜓、黄蜻蜓这些属于一个品种不同颜色而已。
蜻蜓,我怀念那个给我童年带来极大快乐的昆虫,它引导我认识这个大自然,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激发我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只可惜,现在他们的数量在急剧减少,连那时候东北最常见的一种雨后出没于水泡子里的昆虫“马蹄子”(学名:三眼恐龙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都已经好多年没看到过了,真的希望人们能热爱我们的星球,爱护环境,不要让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从地球上消失。虽然抓蜻蜓是不对的,但是个人认为,大环境的污染、工业污染、水土流失,气候改变是赶走它们的决定性因素。
大概20年前(1998年左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家住在小平房里,像个小村子一样。
爸爸妈妈和我过着清苦但又幸福的生活。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抓蜻蜓玩,为此我也训练出很多抓蜻蜓的技巧。
个人感觉东北那块蜻蜓种类不算特别丰富,但也不少,我对其中几种蜻蜓的印象至今还特别深刻,甚至还记得孩童时期小伙伴们给他们起的名字,至于这些名字的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了。
大蓝天:蓝色复眼,大尾巴(或者叫昆虫的腹部?)蓝黑相间
大绿豆:绿色复眼,大尾巴绿黑相间
白医生:比上面两种蜻蜓要小,尾巴很明显的一块白色
红辣椒:和“白医生”大小差不多,尾巴很红
还有一种是很普遍的,远瞅身体泛黄,但是不记得有外号了,可能是因为太普通了?
后来长大走上工作岗位了,我本着对童年那份天真快乐的怀念,在网上搜索了这些蜻蜓的名字。起初,我会用“大蓝天”、“蓝色大蜻蜓”这样的外号或者很直观的名字搜,但是没有搜到完全符合的。后来我又查了很多昆虫图鉴和一些国外的资料。终于把它们一一捋顺了。看着网上的图片,对照着名字,里面那些漂亮的大蜻蜓让我内心泛起一片涟漪。这就是我儿时视为珍宝的生物啊,它们是那样的美。
后来我知道了,那个被我们小伙伴起外号叫“大蓝天”的蜻蜓,原来是属于晏蜓或者伟蜓衍生出的一个品种,它们叫混合蜓,也有叫“帝王伟蜓”的。为什么叫混合蜓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因为晏蜓这一类的大蜻蜓经常会杂交,形成很多不同品种,以至于很难划分出具体类别,就比如纯绿色的碧伟蜓这种通体透绿的大蜓就很难在我们那里见到。这是不是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那时候的东北环境很好,蜻蜓的繁殖杂交还很火热?而“大绿豆”就是把“大蓝天”的蓝色部分换成绿色,尾部变为黑绿相间。同样,它也是混合蜓当种纯度相对来说高一些的品种。这种神奇的大蜓在儿时被认为是凌驾于其他小蜻蜓之上的,是小蜻蜓的王。它们善于飞翔、翅膀挥舞有力,如果经常捉它们就会发现它们的警觉性很强,一旦被惊觉,马上飞起并在空中盘旋久久不停。少见于落在小树枝、草地、花枝上,多见停落在高大乔木或一些松树的树枝和树干上,有的甚至会落在高楼的墙壁和纱窗上、围起来的较高的篱笆上。


==== 典型的 “大蓝天” 混合蜓 ====


==== 典型的 “大绿豆” 混合蜓。 ====
那时候的感觉是大绿豆的尾巴比大蓝天稍微“短、粗”一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但无论是二者哪一种,它们都属于大蜓科,大蜻蜓种类,就是那种突然飞起来甚至会吓你一跳的那种。

==== 正在交配的“大蓝天”和“大绿豆”蜻蜓 ====
而“白医生”和“红辣椒”,很抱歉,没有查到它们具体的名字,网络上有很多种名称所对应的蜻蜓都很像我印象中它们的样子,但又有些模糊。我就暂且放两个最接近的图片吧。印象中那个“红辣椒”的习性很凶狠,如果被它的黑牙咬到是很痛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时候最不敢抓的蜻蜓就是红辣椒了,不知道被咬过几次了。

那个最常见的黄色蜻蜓

==== “红辣椒”蜻蜓 ====
白尾巴的蜻蜓居然没找到图片。但是感觉和红蜻蜓、黄蜻蜓这些属于一个品种不同颜色而已。
蜻蜓,我怀念那个给我童年带来极大快乐的昆虫,它引导我认识这个大自然,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激发我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只可惜,现在他们的数量在急剧减少,连那时候东北最常见的一种雨后出没于水泡子里的昆虫“马蹄子”(学名:三眼恐龙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都已经好多年没看到过了,真的希望人们能热爱我们的星球,爱护环境,不要让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从地球上消失。虽然抓蜻蜓是不对的,但是个人认为,大环境的污染、工业污染、水土流失,气候改变是赶走它们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