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禅》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一番攀谈后请教“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禅师短短的七个字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你能够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李翱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非常向往药山禅师的德行,他在担任朗州太守时曾多次邀请药山禅师下山参禅论道,均被拒绝,所以李翱只得亲自登门造访。那天药山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他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
见此情景,李翱愤然道:“见面不如闻名!”便拂袖而出。这时,药山禅师冷冷地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一番攀谈后请教“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道:“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禅师短短的七个字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好比人心,如果你能够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