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1期间,在辽宁与易友寻穴时,经铁岭县催阵堡乡小屯村,闻有明朝名将李成梁墓在路边,乃下车考察。
下面,请跟着我镜头,看图片作一些了解:
衣冠墓1,远看来龙.

图1看,此是一枝倒地木,红圈处是坟墓,在枝将尽处。当地村民称这里为“老坟头”或“龙王嘴子”。
衣冠墓2,远看穴星.

图2看,坟墓在枝条转动处,借尽头砂回转作青龙,兜收内气。
衣冠墓3,于明堂中看穴场.

图3看,转动处形成U形,坟墓在中间而自成龙虎环抱。
衣冠墓4,走近看穴场.

图4看,青龙方看到一凹缺,似断臂状。
衣冠墓5,近看穴场.

图5看,坟墓后是起节顶了,但青龙方凹缺现场看很明显。
衣冠墓6,李如松,李如柏的衣冠墓.

图6把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的石碑合并方便看。
以下是关于李如松,李如柏的一些简介: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万历三大征他打了两大仗,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尤其是抗倭援朝之战,只用了四万军队就把日本十几万外加那些所谓的名将们打得满地找牙,有勇有谋,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万历皇帝也十分欣赏他,把他看做明朝的武力支柱;可惜他死得比较早,要不努尔哈赤很难占领辽东。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李如柏(1553年-1620年),字子贞,号肖城。辽东铁岭卫人,是名将李成梁之子,由父荫为锦衣千户。因饮酒误事,被免职。再以父荫授铁岭卫都指挥佥事,历任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等职。万历十六年被劾,解职。后充宣府参将,因疾辞官。嗣明征朝鲜,如柏署都督佥事,率师援拔平壤、夺开城有功,碧蹄馆之战射杀立花家猛将小野成幸,晋都督同知,继任贵州总兵;二十三年转守宁夏,晋右都督,再因病辞官。家居二十余年,明末辽东危,无将可守,再起用李如柏。击退蒙古炒花部,加封将军、右军都府右都督。不久,与后金军萨尔浒之战,其引军防懿路,出鸦鹊关,甫抵虎拦路,未遇敌即溃,死者千余。其被弹劾还京,最后无法承受世人非议,天启元年(1621)九月十三日于宅中自杀。
衣冠墓7,李家兄弟碑前看青龙方.

衣冠墓8,李家兄弟碑前看白虎方.

衣冠墓9,李家兄弟碑前看明堂.

图9看,有低坡作案,远有凡河逆来,穴上不见,沿左边山脉而流,此局水可以,但朝山不美,是回头旗(退阵旗),主打败仗。
衣冠墓10,李成梁衣冠墓.

图10是李成梁墓碑。立庚山甲向兼申寅,约周天250度。
以下请看关于李成梁的一些简介: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镇守辽东30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享年90岁。
衣冠墓11,李成梁碑前看左方.

图11看,左方有凹缺,如非有外山相衬,必露天白
衣冠墓12,李成梁碑前看右方.

衣冠墓13,李成梁碑前看明堂.

图13看,前是李成梁长子墓碑,按小辈在下的习俗而排次。
衣冠墓14,李成梁衣冠墓左边的凹断处.

图14走近左边凹缺处看,凹处有深沟,有如断臂,图片未能表现清楚,现场看非常明显。此地本可填土补救的,此亏损长房也。
看完穴场,我走上穴星顶后观察,未见有明显鬼尾,亦无借乐。至此可说,此地的感觉是很失望。归纳缺点如下:
1,朝山不专朝,呈过路状,情不顾此,其形是回头旗,退阵旗,不利行兵打仗。
2,青龙方有断臂状,亏房。
3,横龙后无鬼乐不真。
在看时,我就一直怀疑此地不是李成梁真葬地,到底缺点之多,对于将门来说,见朝山如退阵形,乃是大忌。以李成梁当时地位,即使无朝庭派国师,亦会有请名望地师来定穴的,怎会不吩咐把青龙断处填补呢?这可是亏损长房呀!我当时就笑与随行易友戏言道:如果此地真是葬李成梁的,那地师要么与主家有仇,眼红其军功显赫,点个退阵旗来让他的子孙打败仗。又或长房无礼,招待地师不周,所以点穴损他。
后来回观墓碑背后的文字说明时,才知这里果然不是真墓,只是衣冠墓罢了,并且后来查资料得知:
据记载,李成梁葬于京北仰山。
李如松战死,葬于京西宛平县长兴店西南(据传也无遗体,当时士兵拼死只抢回一顶头盔。)。
李如柏葬直隶良乡县崇国庄之北。
至此完全释疑,小屯村的李成梁家族墓石像生,只是三个衣冠墓,俱纪念价值而已,其风水缺点多,虽然也有不少李姓人安葬于旁,立向好的,得逆水之局也能救贫,但青龙断处不补,终有亏损。
下面,请跟着我镜头,看图片作一些了解:
衣冠墓1,远看来龙.

图1看,此是一枝倒地木,红圈处是坟墓,在枝将尽处。当地村民称这里为“老坟头”或“龙王嘴子”。
衣冠墓2,远看穴星.

图2看,坟墓在枝条转动处,借尽头砂回转作青龙,兜收内气。
衣冠墓3,于明堂中看穴场.

图3看,转动处形成U形,坟墓在中间而自成龙虎环抱。
衣冠墓4,走近看穴场.

图4看,青龙方看到一凹缺,似断臂状。
衣冠墓5,近看穴场.

图5看,坟墓后是起节顶了,但青龙方凹缺现场看很明显。
衣冠墓6,李如松,李如柏的衣冠墓.

图6把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的石碑合并方便看。
以下是关于李如松,李如柏的一些简介: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万历三大征他打了两大仗,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尤其是抗倭援朝之战,只用了四万军队就把日本十几万外加那些所谓的名将们打得满地找牙,有勇有谋,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万历皇帝也十分欣赏他,把他看做明朝的武力支柱;可惜他死得比较早,要不努尔哈赤很难占领辽东。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李如柏(1553年-1620年),字子贞,号肖城。辽东铁岭卫人,是名将李成梁之子,由父荫为锦衣千户。因饮酒误事,被免职。再以父荫授铁岭卫都指挥佥事,历任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等职。万历十六年被劾,解职。后充宣府参将,因疾辞官。嗣明征朝鲜,如柏署都督佥事,率师援拔平壤、夺开城有功,碧蹄馆之战射杀立花家猛将小野成幸,晋都督同知,继任贵州总兵;二十三年转守宁夏,晋右都督,再因病辞官。家居二十余年,明末辽东危,无将可守,再起用李如柏。击退蒙古炒花部,加封将军、右军都府右都督。不久,与后金军萨尔浒之战,其引军防懿路,出鸦鹊关,甫抵虎拦路,未遇敌即溃,死者千余。其被弹劾还京,最后无法承受世人非议,天启元年(1621)九月十三日于宅中自杀。
衣冠墓7,李家兄弟碑前看青龙方.

衣冠墓8,李家兄弟碑前看白虎方.

衣冠墓9,李家兄弟碑前看明堂.

图9看,有低坡作案,远有凡河逆来,穴上不见,沿左边山脉而流,此局水可以,但朝山不美,是回头旗(退阵旗),主打败仗。
衣冠墓10,李成梁衣冠墓.

图10是李成梁墓碑。立庚山甲向兼申寅,约周天250度。
以下请看关于李成梁的一些简介: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镇守辽东30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享年90岁。
衣冠墓11,李成梁碑前看左方.

图11看,左方有凹缺,如非有外山相衬,必露天白
衣冠墓12,李成梁碑前看右方.

衣冠墓13,李成梁碑前看明堂.

图13看,前是李成梁长子墓碑,按小辈在下的习俗而排次。
衣冠墓14,李成梁衣冠墓左边的凹断处.

图14走近左边凹缺处看,凹处有深沟,有如断臂,图片未能表现清楚,现场看非常明显。此地本可填土补救的,此亏损长房也。
看完穴场,我走上穴星顶后观察,未见有明显鬼尾,亦无借乐。至此可说,此地的感觉是很失望。归纳缺点如下:
1,朝山不专朝,呈过路状,情不顾此,其形是回头旗,退阵旗,不利行兵打仗。
2,青龙方有断臂状,亏房。
3,横龙后无鬼乐不真。
在看时,我就一直怀疑此地不是李成梁真葬地,到底缺点之多,对于将门来说,见朝山如退阵形,乃是大忌。以李成梁当时地位,即使无朝庭派国师,亦会有请名望地师来定穴的,怎会不吩咐把青龙断处填补呢?这可是亏损长房呀!我当时就笑与随行易友戏言道:如果此地真是葬李成梁的,那地师要么与主家有仇,眼红其军功显赫,点个退阵旗来让他的子孙打败仗。又或长房无礼,招待地师不周,所以点穴损他。
后来回观墓碑背后的文字说明时,才知这里果然不是真墓,只是衣冠墓罢了,并且后来查资料得知:
据记载,李成梁葬于京北仰山。
李如松战死,葬于京西宛平县长兴店西南(据传也无遗体,当时士兵拼死只抢回一顶头盔。)。
李如柏葬直隶良乡县崇国庄之北。
至此完全释疑,小屯村的李成梁家族墓石像生,只是三个衣冠墓,俱纪念价值而已,其风水缺点多,虽然也有不少李姓人安葬于旁,立向好的,得逆水之局也能救贫,但青龙断处不补,终有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