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70年代中期,嘉禾虽有许氏兄弟的鬼马喜剧屡创票房纪录,但公司制作的其他影片却反响平平。反观邵氏可谓人才济济,票房佳作无数:李翰祥的风月笑片,张彻、刘家良的南派功夫片,楚原、唐佳的古龙武侠片,桂治洪的偏诡邪杀片;加之姜大卫、狄龙、傅声、陈观泰等一众当红明星皆是卖座保证,较之嘉禾只有许冠文一枝独秀,自然更具超强实力的大公司风范。
所幸邹文怀的高明用人政策很快发生效力,从邵氏过档嘉禾的吴宇森在执导《铁汉柔情》、《少林门》等功夫片票房失利后,紧随许氏兄弟,转攻鬼马喜剧,《发钱寒》、《大煞星与小妹头》、《钱作怪》先后荣登当年度香港十大卖座影片之列。——不过,若说真正令嘉禾迅速跻身国际知名电影公司,并对其日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洪金宝与成龙这对师兄弟。
早在李小龙时期,洪金宝与成龙便开始为嘉禾打工,只不过当年两人还仅是替身武师。洪金宝成名较早,1974年已是圈内小有名气的武术指导,同时亦致力于幕前演出。1977年,洪金宝自导自演了嘉禾投资的民初功夫片《三德和尚与春米六》,一举成为香港功夫喜剧潮流的代表人物。之后的《赞先生与找钱华》、《林世荣》、《杂家小子》同样深受欢迎。
至于成龙,虽然在1976年吴宇森的《少林门》中便是嘉禾力捧新人,可惜表现差强人意,未受公司重视。同年转到名导演罗维的公司,拍了《少林木人巷》、《风雨双流星》等功夫武侠片,票房反响依旧平平。待到1978年,吴思远向罗维借成龙拍袁和平导执导的《蛇形刁手》及《醉拳》,由于该片灵活巧妙的杂耍功夫,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订做,加之形象谐趣讨巧,自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当时便被誉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功夫巨星!嘉禾深知成龙前途无量,立即重新邀他加盟,不仅许诺创作享有自主权,甚至赠送公司股份,成龙深感嘉禾诚意厚待,从此死心踏地,终成效力嘉禾最久的忠臣良将。
有了许冠文、洪金宝、成龙这班票房巨星支撑,本来就精于业务开展的嘉禾公司不仅在本土已可与邵氏一争短长,并且在进军国际的较量中,亦有了迎头超越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