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成语之——北门之叹
“北门之叹”是说当官的哭穷,典出《诗经·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这段诗文说的意思是,古时有一个官员,来到北门边,心里比较郁闷,感叹生活一直很贫寒,可是又没人知道他的艰辛。他想,罢了吧,这是老天所为,说它做什么!他继而又想到,国王有事让他办,政事也都交给他办,可回到家里,家人轮番地埋怨他。他想,还是罢了吧,这是老天所为,说它做什么!后人将这则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叫“北门之叹”。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晋李弘度,名叫李充,丞相王导让他当了丞相掾,是一个小吏。由于收入不多,也不会捞钱,他就不免有“北门之叹”,怨天尤人起来。扬州刺史殷浩(据《晋书》,不是殷浩,而是征北将军褚裒)知道他穷,问他肯不肯当个县令,管个百里方圆的地盘?李弘度倒也老实,回答说:“都穷成这副德性了,还有什么可挑挑拣拣的?”(就像途穷的猿猴奔进一处林子,哪里还有时间挑拣爬到什么树上去)。
在中央机关当个清苦的小吏,当然没有去当个有实权的县太爷来得滋润。于是,李充高高兴兴去剡县当官去了。
殷浩给他个县令是为了济穷,他愿意当那个官是为了解穷。那么,他到任之后会做些什么呢?
古人虽然也唱高调,什么致君尧舜啊,拯民水火啊,解民倒悬啊,但是当官能挣钱、能养家,倒也并不忌讳——到底没有今人精明。
“北门之叹”是说当官的哭穷,典出《诗经·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这段诗文说的意思是,古时有一个官员,来到北门边,心里比较郁闷,感叹生活一直很贫寒,可是又没人知道他的艰辛。他想,罢了吧,这是老天所为,说它做什么!他继而又想到,国王有事让他办,政事也都交给他办,可回到家里,家人轮番地埋怨他。他想,还是罢了吧,这是老天所为,说它做什么!后人将这则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叫“北门之叹”。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晋李弘度,名叫李充,丞相王导让他当了丞相掾,是一个小吏。由于收入不多,也不会捞钱,他就不免有“北门之叹”,怨天尤人起来。扬州刺史殷浩(据《晋书》,不是殷浩,而是征北将军褚裒)知道他穷,问他肯不肯当个县令,管个百里方圆的地盘?李弘度倒也老实,回答说:“都穷成这副德性了,还有什么可挑挑拣拣的?”(就像途穷的猿猴奔进一处林子,哪里还有时间挑拣爬到什么树上去)。
在中央机关当个清苦的小吏,当然没有去当个有实权的县太爷来得滋润。于是,李充高高兴兴去剡县当官去了。
殷浩给他个县令是为了济穷,他愿意当那个官是为了解穷。那么,他到任之后会做些什么呢?
古人虽然也唱高调,什么致君尧舜啊,拯民水火啊,解民倒悬啊,但是当官能挣钱、能养家,倒也并不忌讳——到底没有今人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