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据发现,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着松石制品。由此可见,人类对于松石的使用,最少也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
一、松石原矿分类
从密度硬度上分(由低到高为):
粉笔型(泡松)——石膏型——类陶型——细瓷胎型——瓷釉型。
按颜色分类
A、蓝色天然绿松石(Blue turquoise):蓝色,不透明块体,有时为暗蓝色;
B、浅蓝色天然绿松石(Pala blue turquoise):浅蓝色,不透明块体;
C、蓝绿色天然绿松石(Blue-green turquoise):蓝绿色,不透明块体;
D、绿色天然绿松石(Green turquoise):绿色,不透明块体;
E、黄绿色天然绿松石(Yellow-green turquoise):黄绿色,不透明块体;
F、浅绿色天然绿松石(Greenish turquoise):浅绿色,不透明块体。
按结构、构造、光泽和质地分类
A、透明绿松石:指透明的天然绿松石晶体。极罕见,仅产与美国弗吉尼亚州,琢磨后的透明宝石重量不到1 克拉;
B、块状天然绿松石:指致密块状的天然绿松石,它们色泽艳丽,质地细腻,坚韧而光洁,为玉雕的主要材料,相当常见;
C、结核状天然绿松石:指呈球形、椭球形、葡萄形、枕形等形态的天然绿松石,结核大小悬殊;
D、蓝缟天然绿松石:也称为"花边天然绿松石",指因铁质的存在而形成的具有蜘蛛网状花纹的天然绿松石;
E、铁线天然绿松石:指表层具有纤细的铁黑色花线的天然绿松石;
F、瓷松石:指呈天蓝色、质地致密坚韧,破碎后断口如瓷器断口,异常光亮的天然绿松石,质量好;
G、脉状绿松石:指呈脉状、赋存于围岩破碎带中的天然绿松石;
H、斑杂状绿松石:指因含有高岭石和褐铁矿等物质而呈现的斑点状、星点状构造的天然绿松石,质量较差;
I、面松:指质地不坚的绿松石,断口呈粒状,硬度小,用指甲能刻划。有的块料可用;
J、泡松:指比面松还软的天然绿松石,为劣等品,不能用做玉雕材料。但现在这种天然绿松石经过人工着色、注胶处理,已成为一种优化绿松石品种。
按产地分类
A、湖北天然绿松石:产自我国鄂西北的绿松石,古称"荆州石"或"襄阳甸子。湖北天然绿松石产量大,质量优,享誉中外,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郧县、竹山、郧西等地,矿山位于武当山脉的西端、汉水以南的部分区域内。
B、尼沙普尔天然绿松石:产自伊朗北部阿里米塞尔山上的尼沙普尔地区。我国古称"回回甸子",日本等国称"东方绿松石"。
C、西奈天然绿松石:位于西奈半岛,是世界最古老的天然绿松石矿山。
D、美国天然绿松石:产自美国西南各州,特别是亚利桑那州最为丰富。
按产地分还有埃及天然绿松石、智利天然绿松石、澳大利亚天然绿松石,等等。然而有些产地名称,不仅仅代表产地,同时还代表和指示天然绿松石的质量等级,故这些名称也具有质量等级意义。
二、鉴别方法
根据密度和颜色两者结合来判断松石的应属等级,再辅以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松石是否经过优化就会比较准确了,具体方法如下:
1、色:正常情况下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颜色都比较淡,在没有湿水的情况下都只呈献出浅绿、浅蓝色,感觉粉粉的;而中度以上的绿和蓝只会出现在细瓷胎型中,高绿、高蓝都只会出现在瓷釉型中。
2、粘: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如果是未沁过胶的,无法划动玻璃,但如果手上有汗时会粘手。就像冬天用舌头舔冰块的那种“粘”一样,只是不凉而已。这是密度较低的松石表面的孔隙吸收手份时造成的感觉;不过密度达到细瓷胎型和瓷釉型的松石是绝对没有这种觉得的。
3、湿: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如果没有经过优化,那么在过水试验中的反应就会非常快且非常明显:也就是说颜色浅浅的绿或蓝只蘸水几秒钟就会出现十分明显的水线,入水部分的颜色会加深很多。
4、刻:如果松石质地达到细瓷胎型和瓷釉型,那么可以轻松的划动玻璃,而且留下较明显的刻痕。如果是因为沁过胶而颜色深,光泽好的松石,划玻璃的时候划痕迹还是比较浅的,而且有残留;如果颜色只到很浅的绿很浅的蓝,但却可以划动玻璃,并且有残留的话,几乎可以确定是沁过胶了。
5、刮:这一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用小刀去刮松石,如果松石呈现瓷釉光泽的,并且如果是纯天然的,要想刮点东西下来很难,而且刮下来了也是石粉;但如果您手头的松石呈现出瓷釉光泽,但不是纯天然,那么小刀不仅能刮下东西,而且很可能还会打卷……?
6、烧:结合第五种方法,把刮下来的东西烧一下试试,纯天然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味道了,最多也就是点土腥味,但如果不是纯天然的就会闻到松香味,严重的还有烧塑料的臭味或者鼻味。
7、鉴:最后的绝杀技了,送去鉴定。但据说目前只有武汉地质大学鉴定中心和北京的国检中心给出证书,当然不排除还有别的权威机构出证书的。
据发现,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着松石制品。由此可见,人类对于松石的使用,最少也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
一、松石原矿分类
从密度硬度上分(由低到高为):
粉笔型(泡松)——石膏型——类陶型——细瓷胎型——瓷釉型。
按颜色分类
A、蓝色天然绿松石(Blue turquoise):蓝色,不透明块体,有时为暗蓝色;
B、浅蓝色天然绿松石(Pala blue turquoise):浅蓝色,不透明块体;
C、蓝绿色天然绿松石(Blue-green turquoise):蓝绿色,不透明块体;
D、绿色天然绿松石(Green turquoise):绿色,不透明块体;
E、黄绿色天然绿松石(Yellow-green turquoise):黄绿色,不透明块体;
F、浅绿色天然绿松石(Greenish turquoise):浅绿色,不透明块体。
按结构、构造、光泽和质地分类
A、透明绿松石:指透明的天然绿松石晶体。极罕见,仅产与美国弗吉尼亚州,琢磨后的透明宝石重量不到1 克拉;
B、块状天然绿松石:指致密块状的天然绿松石,它们色泽艳丽,质地细腻,坚韧而光洁,为玉雕的主要材料,相当常见;
C、结核状天然绿松石:指呈球形、椭球形、葡萄形、枕形等形态的天然绿松石,结核大小悬殊;
D、蓝缟天然绿松石:也称为"花边天然绿松石",指因铁质的存在而形成的具有蜘蛛网状花纹的天然绿松石;
E、铁线天然绿松石:指表层具有纤细的铁黑色花线的天然绿松石;
F、瓷松石:指呈天蓝色、质地致密坚韧,破碎后断口如瓷器断口,异常光亮的天然绿松石,质量好;
G、脉状绿松石:指呈脉状、赋存于围岩破碎带中的天然绿松石;
H、斑杂状绿松石:指因含有高岭石和褐铁矿等物质而呈现的斑点状、星点状构造的天然绿松石,质量较差;
I、面松:指质地不坚的绿松石,断口呈粒状,硬度小,用指甲能刻划。有的块料可用;
J、泡松:指比面松还软的天然绿松石,为劣等品,不能用做玉雕材料。但现在这种天然绿松石经过人工着色、注胶处理,已成为一种优化绿松石品种。
按产地分类
A、湖北天然绿松石:产自我国鄂西北的绿松石,古称"荆州石"或"襄阳甸子。湖北天然绿松石产量大,质量优,享誉中外,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郧县、竹山、郧西等地,矿山位于武当山脉的西端、汉水以南的部分区域内。
B、尼沙普尔天然绿松石:产自伊朗北部阿里米塞尔山上的尼沙普尔地区。我国古称"回回甸子",日本等国称"东方绿松石"。
C、西奈天然绿松石:位于西奈半岛,是世界最古老的天然绿松石矿山。
D、美国天然绿松石:产自美国西南各州,特别是亚利桑那州最为丰富。
按产地分还有埃及天然绿松石、智利天然绿松石、澳大利亚天然绿松石,等等。然而有些产地名称,不仅仅代表产地,同时还代表和指示天然绿松石的质量等级,故这些名称也具有质量等级意义。
二、鉴别方法
根据密度和颜色两者结合来判断松石的应属等级,再辅以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松石是否经过优化就会比较准确了,具体方法如下:
1、色:正常情况下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颜色都比较淡,在没有湿水的情况下都只呈献出浅绿、浅蓝色,感觉粉粉的;而中度以上的绿和蓝只会出现在细瓷胎型中,高绿、高蓝都只会出现在瓷釉型中。
2、粘: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如果是未沁过胶的,无法划动玻璃,但如果手上有汗时会粘手。就像冬天用舌头舔冰块的那种“粘”一样,只是不凉而已。这是密度较低的松石表面的孔隙吸收手份时造成的感觉;不过密度达到细瓷胎型和瓷釉型的松石是绝对没有这种觉得的。
3、湿:粉笔型、石膏型和类陶型的松石如果没有经过优化,那么在过水试验中的反应就会非常快且非常明显:也就是说颜色浅浅的绿或蓝只蘸水几秒钟就会出现十分明显的水线,入水部分的颜色会加深很多。
4、刻:如果松石质地达到细瓷胎型和瓷釉型,那么可以轻松的划动玻璃,而且留下较明显的刻痕。如果是因为沁过胶而颜色深,光泽好的松石,划玻璃的时候划痕迹还是比较浅的,而且有残留;如果颜色只到很浅的绿很浅的蓝,但却可以划动玻璃,并且有残留的话,几乎可以确定是沁过胶了。
5、刮:这一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用小刀去刮松石,如果松石呈现瓷釉光泽的,并且如果是纯天然的,要想刮点东西下来很难,而且刮下来了也是石粉;但如果您手头的松石呈现出瓷釉光泽,但不是纯天然,那么小刀不仅能刮下东西,而且很可能还会打卷……?
6、烧:结合第五种方法,把刮下来的东西烧一下试试,纯天然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味道了,最多也就是点土腥味,但如果不是纯天然的就会闻到松香味,严重的还有烧塑料的臭味或者鼻味。
7、鉴:最后的绝杀技了,送去鉴定。但据说目前只有武汉地质大学鉴定中心和北京的国检中心给出证书,当然不排除还有别的权威机构出证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