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过以上史料,就会知道各朝各代的后妃们虽然会不约而同地打出节俭这一张牌,但牌面却是五花八门有大有小。
比如有的只是要求衣服长度不拖地,或是只穿颜色朴素没有花纹图案的衣服;有的却是连洗过的衣服都愿意穿;有的几年都不添置新衣服,衣服破了哪怕缝缝补补都不肯换;还有的更甚至连自己佩戴的首饰、出行的车驾仪仗等都要降低档次。
相比之下,长孙皇后的艰苦朴素程度简直可以说是极为有限,因为既不是衣服洗过后还要再穿第二次,也不是将旧首饰改改再重复利用,更不是要求降低车马器具的等级档次,而是只在整体数量上要求不要“过量”——也就是说,虽然伺候长孙皇后的宫人不需要过多地制作这些衣服首饰器物用具,但也得保证以下标准:
第一,必须是皇后所穿所用的档次。换言之这些衣饰车驾的颜色、图案、数量等等必须是皇后这一等级的,而不是降低某些方面的档次。
第二,不穿洗过的衣服。历史上艰苦朴素到愿意穿洗过的衣服的皇后,史书明确记载过的有王元姬、独孤后、谢皇后、明朝马皇后等人,如果长孙皇后同样是节俭到了连洗过的衣服也愿意穿,那么史书上不会只说“凡所服御,取给而已”,而是会再添上一句“服浣濯之衣”。
事实上不光是皇帝皇后不会穿洗过的衣服,就连当时的贵族也很少有人愿意穿洗过的衣服。所以别说是皇家了,就算是某位贵族俭朴到了愿穿浣濯之衣的地步,史书上都会大书特书一番以赞扬他的俭约精神,比如郑袤的妻子曹氏,唐朝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复等人,史官就直接在列传中赞扬他们勤俭节约,连洗过的衣服都愿意穿。可见尽管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洗过的衣服就不穿了未免有些太奢侈浪费了,但这确确实实是古代贵族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所以当唐文宗向大臣们得瑟自己身上的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了三次还在穿时,居然搏得了大臣们的一片赞赏之声;当唐宣宗在宫里穿起了洗过的衣服,史官就在其本纪里高唱起了赞歌,会出现这些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就是最真实的古代阶级社会,身为天下至尊哪怕只是愿意将一件衣服再穿第二次,都是值得为人所称道的。
第三,没有补丁的衣服。不过既然长孙皇后所有的衣服都只穿一次,想要第一次穿的衣服上就有补丁,难度系数也太高了,所以某些电视剧里过度脑补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情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史书上也仅记载过唯有明朝的马皇后,所用的床帐被褥是再怎么破了坏了也舍不得换掉。
第四,服饰必须颜色鲜艳,质地舒适。同样,历史上节省到连衣服的料子都不愿用好的,而只穿粗糙面料的皇后,也只有东汉的马皇后、明朝的马皇后这几位。不过东汉马皇后至少还会将大练染上颜色,邓绥邓皇后则是直接只穿没染过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