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40,074贴子:6,811,173

全面剖析九灵元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灵元圣,是出场于西游原著八十九回和九十回的妖怪,原是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头狮子。趁看管狮奴吃了太上老君的轮回琼浆沉睡之时,私下凡间,在竹节山九曲盘桓洞落草为妖三年,被当地的狮妖黄狮精、狻猊、抟象狮、白泽、伏狸、猱狮、雪狮奉为祖翁。
后其干孙黄狮精因为窃走孙悟空,八戒沙僧的随身兵器与取经团结下仇恨,九灵元圣为孙子出头与取经人开战,被孙悟空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服,黄狮精等也被杀死剥皮吃肉。
作为西游记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妖怪,九灵元圣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下面我来复述一下关于九灵一些常见的观点:
九灵元圣不杀生,是个有道德的妖怪,其孙儿黄狮精受其熏陶,也非常的有教养,与人类秋毫无犯,忠厚老实,是西游中极其少数的善良妖精,黄狮精被孙悟空杀死实为西游记一大冤案。
九灵元圣的战斗力极其强大,团灭取经团,一招制服孙悟空,另孙悟空不敢对抗,落荒而逃,其干孙黄狮精都能与孙悟空,八戒,沙僧联手打上半日,可以说,九灵元圣已经超出了孙悟空所在层次,是站在西游巅峰的论外角色。
根据其主太乙救苦天尊的说法,九灵久修得道,修为深厚,能掐会算,对唐僧肉毫无兴趣。被称为祖翁,是西游记少数能称祖的角色,实力强大,堪称西游妖祖,与地仙之祖之流平齐,甚至不能用妖来形容,因为以九灵的修为和道德,根本就不能说是妖怪,而是一位有德修士。
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
下面我就这些点抒发一下意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12 21:12回复
    九灵元圣有没有道德:
    九灵元圣有没有道德,其中一个关键在于黄狮精有没有道德,因为九灵元圣是给黄狮精出头而与取经团开战,黄狮精的性质决定九灵此举的正当性。
    更大的关键点在于作者的立场,因为西游记是作者写的,人物的善恶都在作者一念之间,作者想把九灵元圣塑造成什么类型的角色,对我们的理解起决定性的作用。
    先看作者对以九灵为首的这窝狮子的评价:
    缘因善庆遇神师,习武何期动怪狮。
    【扫荡群邪】安社稷,皈依一体定边夷。
    九灵数合元阳理,四面精通道果之。
    授受心明遗万古,玉华永乐太平时。
    ——
    行者三人,却半云半雾,出城迎敌。这正是:
      失却慧兵缘不谨,顿教【魔起众邪凶】。
    ——
    再看古人如何评价“天下第一善良妖怪”黄狮精:
    三僧失了法宝,问出豹头山虎口洞,行者笑道:“定是那方歹人偷将去了。”“豹头”者,喻暴气自高而无忌。“虎口”者,比利口伤人而多贪。盖慧器所以除邪而卫正,非可以借假而迷人。世之邪徒,偷取圣贤金丹之名,烧铅炼汞,而哄骗世财;假托阴阳之说,采取闺丹,而大坏天良。大胆欺心,海口装人,自谓神仙第一,人莫我识,抑知是豹头虎口,金毛狮子之妖怪乎?如此等辈,行险徼幸,以来阴为名色,盘桓美人而夜则快乐;以买药为掩饰,落人银两,而日则饮酒;以利齿为法会,巴不得他人财货,为我一把捞尽;以狠毒为运用,恨不得世间之美色,为我一人独得。损人利己,贪财好色。一口法唾,将人定住,腰缠搭包,心挂粉裙,无利不搜,无色不拣。刁而又钻,古而又怪,刁钻古怪如古怪刁钻,如在蝴蝶梦中作事。安得个大圣人现身说法,解脱此等邪行,去假变真,还复法宝,大光教门乎?
    ————
    【李本总批:“顿脱群思”,乃此回之本意也。急着眼!急着眼!
      六狮砍头,黄狮剥皮,快则快矣,安得把世上许多误人子弟的庸师,一并食肉寝皮,更为快也。】
    ——————
    为免太长不看,我简单翻译成四个字:死有余辜
    而在网上,黄狮精简直成了善良的化身,正义的使者,含冤的窦娥
    究竟是同情心泛滥的网民错了,还是作者,古人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12 21:13
    回复
      要知道黄狮精到底无不无辜,作者究竟是褒是贬,弄清楚作者的意图是非常重要的,从上面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
      作者认为黄狮精是该死的,是贬。
      那么作者究竟褒了什么,贬了什么?
      西游记中,作者的隐喻和文章中心思想一般藏在三个地方:
      一:回目
      二:诗词
      三:下一回的开篇,比如五庄观过去之后,下一劫难白骨夫人篇的开头就是对五庄观一事的总结。
      竹节七狮这一难的回目是:
      黄狮精虚设钉耙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其中前者主要叙事,很好理解,重点在后者,这是什么意思呢?
      用古评本一段话:
       “师”者,求师也。“狮”者,自思也。“授”者,师授也。“受”者,自得也。道非可以自思而知,必赖其师传授,而后可以用吾心思钻研其妙,心领神会,与师所授,同归于一,此上句之意也。“道”者,天道也。“盗”者,盗机也。“禅”者,真禅也。“缠”者,次序也。禅非可以空禅而得,必有盗道之妙,而后可以循序渐进,次第有准,由勉抵安,入于真禅,九灵自静,此下句之意也。盖盗道在师授之真,缠禅在心会之妙。静九灵,尤在归一之神,况归一在于能思其所授,静九灵在于能缠其所盗。非师授则心思无益,而不能归一;非缠禅则盗道最难,亦不能静九灵。师,授也;思,受也;盗,道也;缠,禅也。同归于一,而能静九灵矣。
      一言难尽,读者意会吧
      ——
      天王道:“西天路不走,却又东天来做甚?”行者道:“因到玉华州,蒙州王相款,遣三子拜我等弟兄为师,习学武艺,不期遇着一伙狮怪。今访得妙岩宫太乙救苦天尊乃怪之主人公也,欲请他为我降怪救师。”天王道:“那厢因你欲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
      ——
      缘因善庆遇神师,习武何期动怪狮。
      扫荡群邪安社稷,皈依一体定边夷。
      九灵数合元阳理,四面精通道果之。
      授受心明遗万古,玉华永乐太平时。
      ——
      他四众方得离城西去。这一去顿脱群思,潜心正果。
      才是:
        无虑无忧来佛界,诚心诚意上雷音。
      ——
        修禅何处用工夫?马劣猿颠速剪除。牢捉牢拴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
      这些地方,我认为是七狮这一段的读书重点,七狮象征人的杂念,喜怒忧思,所以要扫群思,静九灵,同时也有“好为人师”的含义。它们并不是作者拿来批判种族主义和社会的白莲花,而是作者行文“心生,种种魔生”里的心魔之一。作者对九灵一干的态度是明确的贬,对扫除狮妖的取经人是明确的褒,可以说,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孙悟空等人是正义的一边,九灵,黄狮精等是邪恶的一边,泾渭分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12 21:14
      回复
        有人说,黄狮精与人类秋毫无犯,只不过是偷了点东西,孙悟空就把他抄家,小妖打死。人家报复也是情有可原,最后却落得个剥皮吃肉的下场,不要说情理不通,就算按法律也罪不至死吧?
        那么,黄狮精究竟犯了什么罪?孙悟空对七狮的处置能不能说是量刑过重,黄狮精罪不至死?
        先说盗窃:
        其夜有一妖精,离城只有七十里远近,山唤豹头山,洞唤虎口洞,夜坐之间,忽见霞光瑞气,即驾云头而看。原是州城之光彩,他按下云来近前观看,乃是这三般兵器放光。妖精又喜又爱道:"好宝贝!好宝贝!这是甚人用的,今放在此?也是我的缘法,拿了去呀!拿了去呀!"他爱心一动,弄起威风,将三般兵器,一股收之,径转本洞。
        ——————
        在西游记中,偷窃财物的还有一个类似的妖怪黑熊精,我就拿他来做个例子,说说黄狮精偷窃的性质:
        ——
        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一山兽怪。这观音院正南二十里远近,有座黑风山,山中有一个黑风洞,洞中有一个妖精,正在睡醒翻身,只见那窗门透亮,只道是天明。起来看时,却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好妖精,纵起云头,即至烟火之下,果然冲天之火,前面殿宇皆空,两廊烟火方灼。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他却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时,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他解开一看,见是一领锦襕袈裟,乃佛门之异宝。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
        这两个人都是偷盗,谁的性质更恶劣?答:黄狮精更恶劣。
        为什么?因为这两人的动机不同,黑熊精进观音院的初始目的是救火,动机是善,黄狮精进王府则是偷盗,动机是恶,根据《大明律•贼盗》:
        【夜无故入人家】
          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其已就拘执、而擅杀伤者、减杀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
        ——
        黄狮精是无故进人家,当杖八十,且当场打死勿论,私刑打死也可从轻处理,黑熊精则有故入人家,虽然同样偷盗,但黑熊精的性质就轻于黄狮精。
        偷盗被打死,是不是太过狠毒?是不是滥用私刑?
        依旧上大明律:
         【盗内府财物】
          凡盗内府财物者、皆斩(盗御宝及乘舆服御物皆是)。
          一凡盗内府财物、系乘舆服御物者、仍作真犯死罪。其余监守盗银三十两、钱帛等物、值银三十两以上、常人盗银六十两、钱帛等物、值银六十两以上、俱问发边卫永远充军。内犯奏请发充净军。
        【窃盗】
          凡窃盗已行而不得财、笞五十、免剌。但得财者、以一主为重、并赃论罪。为从者、各减一等(以一主为重。谓如盗得二家财物、从一家赃多者科罪、并赃论。谓如十人共盗得一家财物、计赃四十贯。虽各分得四贯、通算作一处、其十人各得四十贯之罪。造意者为首、该杖一百。余人为从、各减一等、止仗九十之类。
        窃盗窝主、造意身虽不行、但分赃者、为首论。若不行、又不分赃者、为从论。以临时主意上盗者为首、其为从者、行而不分赃、及分赃而不行、仍为从论。
        ————
        根据大明律,偷盗御用物品者,必处死,窃贼与从犯基本同罪,黄狮精恶意入王府偷窃王师随身兵器,按作者当时的法律认知来说,是妥妥的死罪,相比之下,黑熊精比黄狮精的犯罪情节轻,且动机出于向佛之心,仍然吃尽了苦头,黄狮精着实不冤。
        即使只在盗窃上,黄狮精的行为也足够构成死罪了,更何况,黄狮精的罪名,并不止这一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12 21:15
        收起回复
          既然黄狮精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严重犯罪,那么九灵元圣包庇黄狮精,报复取经团的行为就不能说是情理之中,是失德的一方,我们再来看看面对犯了死罪的黄狮精,九灵元圣有何反应:
          少顷,老妖起来了,唤入。这妖精丢了兵器,倒身下拜,止不住腮边泪落。老妖道:"贤孙,你昨日下柬,今早正欲来赴会,你又亲来,为何发悲烦恼?"
          ————
          九灵元圣如果真是一个有道德的高人,那么他就应该为孙儿偷盗感到不齿。
          ————
          妖精叩头道:"小孙前夜对月闲行,只见玉华州城中有光彩冲空。急去看时,乃是王府院中三般兵器放光:一件是九齿渗金钉钯,一件是宝杖,一件是金箍棒。小孙即使神法摄来,立名钉钯嘉会,着小的们买猪羊果品等物,设宴庆会,请祖爷爷赏之…………将他这三件兵器作样子打造,放在院内,被我偷来,遂此不忿相持。不知那三个和尚叫做甚名,却真有本事。小孙一人敌他三个不过,所以败走祖爷处。望拔刀相助,拿那和尚报仇,庶见我祖爱孙之意也!"
          ————
          如果说刚才九灵可能还不知道是偷东西的话,那现在黄狮精已经明确告诉九灵元圣了,这东西是从王府内偷来的,自己是偷东西挨揍的!黄狮精偷了王府的东西,非但不惭愧,还大张旗鼓请祖爷爷赴宴,挨了揍还请爷爷抓对方报仇,可见黄狮精即缺乏道德法律意识,也没有从祖爷爷那里学习到什么教养。
          ————
          老妖闻言,默想片时,笑道:"……(中略)也罢,等我和你去,把【那厮连玉华王子】都擒来替你出气!"那妖精听说,即叩头而谢。
          ————
          假如黄狮精的行为还可以用少不更事来洗白,那么九灵元圣此话于情于理于法都已经是丧心病狂了,我们要知道:
          一,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孙悟空师兄弟三个抄了黄狮精的家,仅仅是黄狮精偷了东西,挨了顿揍,且没死没伤,黄狮精在还不明情况的时候就要九灵元圣出头抓取经人出气,就是种二世祖般的低素质表现,如果九灵元圣跟黄狮精一般计较,本身就已经道德有亏,然而,九灵元圣还不满于此,竟然还要把玉华州太子抓来,一同处置,这已经不是用一句护犊子,就可以掩盖的问题。
          ————
          只听得那风滚滚,雾腾腾,来得甚近,唬得那城外各关厢人等,拖男挟女,顾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走入城门,将门闭了。有人报入王府中道:"祸事!祸事!"那王子唐僧等,正在暴纱亭吃早斋,听得人报祸事,却出门来问。众人道:"一群妖精,飞沙走石,喷雾掀风的,来近城了!"
          ————
          就算这些狮子以前没有扰民,那么现在他们攻击人类城市,也已经站到了人类的对立面。
          ————
          战斗结果:
          这五个杂毛狮子精与行者、沙僧正自杀到好处,那老怪驾着黑云,径直腾至城楼上,摇一摇头,唬得那城上文武大小官员并守城人夫等,都滚下城去,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三藏与老王父子一顿噙出,复至坎宫地下,将八戒也着口噙之。
          ————
          那城上官看见,却又开门,将绳把五个狮精又捆了,抬进城去。还未发落,只见那王妃哭哭啼啼,对行者礼拜道:"神师啊,我殿下父子并你师父,性命休矣!这孤城怎生是好?"
          ————
          三子对老王道:"父王,今日兵器完矣。"老王道:"为此兵器,几乎伤了我父子之命。"
          ————
          九灵元圣偷袭绑架了取经团,玉华州王父子,惊扰了玉华州居民和文武官员,对唐僧师徒,王父子,玉华州居民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情节特别严重。以人类的眼光来看,给九灵元圣一干人定个谋反之罪,并不算扣帽子吧?
           大明律•刑律
          〖贼盗〗
            【谋反大逆】
            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及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
          有人说,黄狮精等一干人被打死,无非,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是妖怪,所以他们再善良,再怎么罪不至死也要死,一是因为他们是妖怪,二是因为他们打扰了取经大业,这就是西游的残酷性和对社会的讽刺。
          但是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用人类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以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九灵元圣与黄狮精等妖所犯的也是标准的灭门之罪,所以黄狮精等七狮被杀死吃肉,并不算孙悟空量刑过重,而是完全符合法律标准的。故黄狮精之死属于咎由自取,指挥黄狮精袭城,绑架王子和唐王御弟的九灵元圣的下场也没有什么值得同情。
          现在在法律上,九灵黄狮是否冤枉的话题我们已经有了结果,就再说说情理上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12 21:19
          收起回复
            @东方空忆 @只剩好回忆 @1171312533 @帝國劍術 @尽道隋亡一条河 这个贴子比较长,我重写一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需要仔细斟酌,如果有不妥之处请提出意见,如果本贴意外失踪了也还希望能够帮一下忙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3-12 21:31
            收起回复
              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3-12 21:34
              回复
                不错,旧贴那个可以删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3-12 21:35
                回复
                  说实话带一点宗教属性缺点可以无限缩小优点可以无限放大,毕竟邪教特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12 22:07
                  收起回复
                    好为人师的庸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12 22:26
                    回复
                      可惜那群人永远只能抓着不杀生这一点猛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13 06:37
                      回复
                        厉害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13 06:4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3-13 06:43
                          回复
                            偷东西还有理这种无赖行为,就无力吐槽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3-13 08: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