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吧 关注:513,098贴子:4,497,099

【步步惊心】解惑八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八爷主要有两点疑惑,一是八爷会如何理解若曦让他放弃争皇位这件事,二是雪地分手之后八爷在大年初一依旧像往年一样给若曦送了一封信,但若曦连拆都没拆就直接退回去了,那么这封没拆开的信内容是什么呢?第一个问题我采用某位资深四粉的分析来解答,而第二个问题我采用某位资深八粉的分析来解答。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06 14:19回复
    第一个问题:八爷如何理解若曦让他放弃皇位。
    jkldqj19的分析(转帖):
    书中写道,康熙四十八年塞外巡围,老四与老八互通消息,为之后扳倒太子做着准备。 『朝内一切事务均由快马每日呈报,康熙亲自定夺。年初被加封为亲王的四阿哥因为在“太子事件”中德行稳重,受到康熙信任,命其在京城内代康熙发布行令。』这便是双方互通消息的基础。另外在草原上时,老八和若曦谈论新的人员调用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过一个包衣奴才而已,现在谈好坏还太看得起他了,总得让老四得些甜头,一则顺了皇阿玛的意思,二则我们也好相处,毕竟这次他在京中也帮了我们不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论出两点,第一,老八知道老四不是真心且主动的想要帮他的,而是有所意图的;第二,通常只有在一个人求另外一个不想帮自己的人为自己办事时(这句话好拗口,大家能弄清逻辑关系吧),才会说给对方以好处,以此作为帮自己的条件。另外再根据老四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是不会主动去做暴露自己夺嫡之心的事情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互通消息这件事应该是由老八先提出来的。到此我又在想,老八在向老四提出此事时,必然是有一定的信心认为老四是会答应的,不然他就不怕老四去告发他吗?毕竟当时就表面来看,老四还是站在太子这一边的,而老八的目的却是为了扳倒太子。所以新的问题又来了,老八的这种信心源自何处?大家都知道,一废太子之后,一些原本不想自己夺嫡的皇子也渐渐起了夺嫡之心,其中就包括老四。我想在那个时候,老八应该就已经有所感知,老四真正的心已经不在太子身上了,而老八又清楚的知道,无论是性格还是政见,老四与自己都是不合的,他是绝对不可能倒戈过来支持自己的,那么剩下的可能就只有自己想要夺嫡或者像老五那样保持中立。但无论是这两项中的那一项,老八向老四提出此事都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倘若是中立,那么老四就应该既不答应也不告发,因为通常中立者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的,但是老四却答应了,这就相当于在老八面前变相的暴露了自己的夺嫡之心。而且我认为,老八在向老四提出此事时,至少有七成把握老四是会答应的。但是这里我要强调一句,知道对方的夺嫡之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对他下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八也知道老三的夺嫡之心(老三的夺嫡之心应该是在告发大阿哥那件事上暴露的),但是他却并未计划对老三下手,因为这还要看对方值不值得自己下手)。像康熙有这么多儿子的,总不能从大到小挨个陷害一遍,至少也要圈定个范围。这就是说在每个有夺嫡之心的皇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对手名单,虽然不敢说是十成的把握,但是五六分总是有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手有所动作的第一时间,粗略的估计出对方的意图,也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IP属地:吉林2楼2017-03-06 14:24
    收起回复
      2025-08-24 01:52: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写到这里,我又想说,其实无论是老四还是老八,都是自小学习权谋计策长大的皇子阿哥,又处处都有实践的机会,身边还有一众谋士,他们每决定一件事情都必然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所以在老八提出此事和老四答应此事的时候,他们必然都已经对此事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所带来的利益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和再三的思量与权衡。对于两个都抱有夺嫡之心的皇子来讲,合作原本就是一种极易被打破的平衡,合作的过程之中,双方必然都是半真半假,将信将疑,前后忖度思量以辨真伪。对于老四来讲,在同意老八的合作之时,他应该已经很清楚,在合作之中自己必要承担夺嫡之心暴露的风险,可他依旧选择了合作,这是为什么?所谓无利不起早,老四既是选择了合作,就必有他自己的考虑。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知道老八在合作的同时积攒了老四的证据与把柄,不管以后是否用得上,积攒下来总是有备无患的,难道我们就可以说老四在合作的过程中就没有做着与老八相同的事情吗?答案肯定是也有做的,不然他为什么要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不要以己度人,但又有些时候,我们只能也必须以己度人。自己这样做,自然而然意料到对手也会这样做,毕竟对于双方来讲,合作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由此而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在彼此戒备,彼此要挟,彼此牵制下的暂时平衡。或者说得更明白点,这一段时期,老八虽未正视老四的实力,但已意识到了他的威胁,因为双方都明白,自己必有把柄落在对方手里,但是出不出手陷害,谁陷害谁,何时陷害,都还有待观望,这一阶段,我称之为二人的拉锯期。


      IP属地:吉林3楼2017-03-06 14:26
      回复
        接着若曦这味催化剂加入了, 老八是如何理解若曦给他的这个选择?还记得若曦在提出这个选择的时候,老八的反应是怎样的吗?
        『他嘴边的笑意随着我的话音完全消失,深黑的眼中三分震惊,三分困惑。……他面色沉静如水,眼眸中再无任何情绪,幽暗难辨,只是深深地盯着我,我也睁大双眼坚定地回视着他。过了半晌,他问道:“我不认为这和我们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我,我无比严肃地看着他,我不是戏耍,我每个字都是认真的。我们交握着的手变得冰冷。他猛地拖着我提步就走,边走边说道:“你累了,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到此为止老八的反应都还是受到情感主导的,所以他震惊,他困惑,甚至有些愤怒。
        『他停了步子,背对着我,静如化石。……他打断了我的话,背对着我冷冷问道:“这些日子你都是有预谋的,对吗?”他掰开了我的手,转身看着我,“你唱得每一支曲子,说得每一句话,只是为了今天!”』短短一瞬,意识再次回归了理性的支配,老八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将若曦的要求与这段日子以来她的举动联系在了一起,如此冷静,如此清醒。
        之后的几天里,若曦刻意避开老八,老八也未来找她,因为此时两个人都需要冷静一下,特别是老八,因着最初的震惊与困惑,此刻他尤为需要冷静的思考一下。因为人类都是感情动物,所以任何事物在人脑中的思维都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所以在还未抵京的这几天里,由于感情的作用,老八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恐怕还轮不到若曦为什么要让他做选择上,而是她对自己的这份感情是否是真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举止言行都容易伪装,唯独感情是装不出来的,一眸一笑,一行清泪,这些都会在无意之中流露出一个人真实的感情。何况老八赫赫有名的八贤王,在这场夺嫡的斗争中,阅人不在少数,而若曦在他眼中应该也不是一个善于伪装的女子,因此在这个时候,老八应该还是愿意相信,若曦对他的情是真的。


        IP属地:吉林5楼2017-03-06 14:30
        收起回复
          所以在抵京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时,老八未等若曦开口,便先说出了『明日就回京了,我会尽快求皇阿玛赐婚的。』他这样说,一来是觉得二人冷静了几天之后,若曦也许会改变主意,而另一方面则想用圣旨赐婚这一绝对不容违抗的命令断了若曦的退路。可谁知若曦根本不吃这一套,竟拿出削发为尼和三尺白绫以示决心。相较于第一次时由于感情冲动没有顾忌多想,此时已经冷静下来的老八面对若曦的决绝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疑惑,于是他说『原来还是个烈性女子。只是我不懂,你为何能去一死,都不肯嫁给我呢?……你嫁我和我答不答应你的要求又有什么关系?』若曦的回答显然是无法让他满意的,在他眼里那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在夺嫡的这条道路上,不要说他现在相较于太子赢面还更大一些,就算没有赢面,费了多年心血也总是要搏一搏的。但是若曦的态度是坚决的,就算他给出皇后的承诺也无济于事。终于在这次见面的最后,他问若曦『你为了不嫁给我,不惜以死相胁,那为什么不能和我同生共死呢?』是啊,连死都不怕,那为何不能和他同生共死呢?这句话无疑问在了若曦心里,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只能回答『我不知道,我要想一想。』(电视剧台词则改成了“我怕我们没有将来”)有些时候,“不知道”三个字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最真实而原始的情感,因为不需要理由的判断是缘于潜意识的,从未经过思考,出于本能,绝对而本真。所以若曦的回答或多或少都会让老八感到寒心,但或许正是因为心寒了,理智才会愈发清醒,于是他给了若曦耐人寻味的回答『那你好好想想吧。……你若是怕了,我不会怪你的。』这句话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老八可以原谅若曦因为害怕而拒绝自己,而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似乎并不认为若曦是因为害怕才这样做的,那他认为的又是怎样呢?其实在这个时候要非说老八有什么具体而完整的想法还为时过早,因为整件事情绝非一会两会就能彻底想明白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此刻的老八已有了隐隐的直觉,就是若曦的拒绝绝非因为害怕。个人认为这次见面是若曦和老八关系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之后,老八对若曦的爱将逐步减少,戒心或者说怀疑日渐增强,而若曦也开始越来越多的用理智去分析自己与老八之间的感情,努力的将自己从中剥离。


          IP属地:吉林6楼2017-03-06 14:32
          回复
            所谓惑而求解,或许就是从这一刻起,老八开始真真正正的,冷静而理智的思考若曦让自己做选择的原因。
            若曦对老四上心这件事,老八在很早之前就有了怀疑,而且塞外巡围时也有过试探,试探的结果是她真的对老四上心了。而此时他在对若曦的感情上受到了挫折,所谓此消彼长,那么他对若曦和老四的怀疑之心便会愈强。俗话说一女不事二夫,当一个女人的心里同时有两个男人时,她要做的必然是左右权衡,从中二选其一。另外若曦爱算计的毛病是认识她的人都知道的,何况此时的若曦已经十八岁了,以古代妇女十六七岁便嫁人的习惯来讲,已过了适嫁的年龄,而且又在御前这伴君如伴虎的地方侍奉了四五年,心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贝勒府里十三岁的小丫头了,所以在选择感情归属的问题上,她除了会有纯感情方面的权衡,自然还会有更为现实的考虑。想明白了这一点,若曦提出的这一选择,老八很有可能将它视为若曦在自己与老四之间选择时用来对比的条件,那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想,相同的问题她是否也问过老四。但是以老八的了解,老四也绝不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所以倘若若曦问他相同的问题,他的回答应该是和自己差不多的,那这样的问题还有什么意义?想到此处,老八会发现又是一条死胡同,那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问题只是用来问自己的,可是为什么呢?思绪到了这里,老八终于将思考的核心放在了选择本身和若曦所说的原因上。夺嫡和她二选其一,若曦为何如此坚持,而且她又为何那么害怕自己会在这场夺嫡斗争中输掉,甚至会死呢,这应是老八第一个疑问。因为在他看,就现在朝堂上的局势,自己的头号宿敌是太子,而自己正在着手扳倒他,另外还有老四帮忙,应该是势在必得的,她又何须这么担心,除非她担心的并不是太子。这一刻,老八的脑子里也许会闪过一个机灵,没错,或许她认为会给自己构成威胁的根本不是太子,因为她对太子从来不上心的,能让她如此上心的只有他和他——第一个他是康熙,第二个他是老四。
            有了复立太子的经验,老八知道,相较于自己这个儿子,若曦这个在康熙身边极被看重的人是更能摸清康熙的心思的。而老八虽然有他的愚蠢之处,但也不会蠢到真的认为没有康熙的认可,仅凭朝臣的拥立,自己就能得到储君之位。而若曦对老四上心是由来已久的,以她女官的身份,老八虽不敢确定她是否知道什么老四权谋部署上的事情,但就康熙对老四的态度,她还是能揣测出一二的。思绪到此,老八定会再次细细的分析一下朝堂上的局势,从最开始到现在,有夺嫡之心的总共有老大、老三、老四和自己,另外就是现在的储君老二,目前老大已被幽禁,老三有心无力,太子气弱,自己又准备干掉他,剩下的就只有自己和老四了。那么对比一下自己和老四,自己是在朝堂上风生水起,但是却受到康熙的忌惮与厌恶,而老四则是隐藏在太子背后,行事低调,为康熙所信任和重用,两相对比,老八似乎找出了若曦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原因,或许也正是从这一刻起,老八开始正视老四这个对手了。但是分析至此,老八发现,若曦不肯跟自己的原因还是怕死,简单点说就是与其跟着自己死,不如跟着老四活着,而且听话听音,就若曦话里深一层的含义,倘若自己能活着,她是会选自己的,这说明自己在她心里的分量是比老四重的,那岂不是她不选自己的原因就只是怕死了?!可是从感情和直觉上讲,老八又不愿相信若曦真是个贪生怕死之人,更何况她连以死相胁的话都说了,为啥就不能和自己同生共死呢(其实若曦也不是单纯怕死,只是那个原因老八你永远都不会明白),所以到了这里,老八意识到自己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IP属地:吉林7楼2017-03-06 14:34
            收起回复
              所以回到紫禁城后的第一次见面,原本就因为弘旺的事情闹得不愉快,再当谈到两个人的问题时,若曦又不做回答,老八只好问『你还没有想好吗?我现在对你好生糊涂,完全不懂你究竟在想什么?我不信你是个胆小怕死之人,你究竟在犹豫什么?……你对我这么没信心吗?……还是你有别的原因?』从老八的问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确还没有完全想明白,但又不认为若曦是个胆小怕死之人,话中也在含含糊糊的暗问此事是否与老四有关。但是此时,若曦对他话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不可能明白的,当然更不会回答,所以只是应付了一句。最后老八临走前的那句比喻非常值得推敲『若曦,我不是项羽,也绝不会让你做虞姬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项羽是楚汉之争中失败的一方,但是却是位真英雄、真霸王,刘邦用计谋使项羽以为自己气数已尽,虞姬因此殉情而死,之后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而亡。老八在这里用项羽作比喻,暗含着他知道若曦认为他会输掉储位之争的意思,而他也知道她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但是他要告诉她,就算我死了,也不会拉你一块死。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八应该还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想要想透却不容易,但是思想的天平应该已越来越多的朝着若曦对老四的感情上倾斜,尤其当他目睹了一件事的发生之后,他确认了。而那件事就是若曦抱狗的那一幕,具体细节我也不再赘述,但是有一点我要指出,如果说之前若曦对老四的上心在老八眼中都还只是她单方面的话,那么这次却是实实在在的两个人之间的眉目传情与彼此互动,说难听点,这就好比捉奸在床。当若曦发现老八注视的目光时,书中是这样写的『眼中带着笑意回身时,恰好对上八阿哥的幽黑双眸,黑沉沉的,难辨喜怒,两人视线一错而过,我心中却是一紧,眼睛内的笑意立即消散。十四阿哥眸光炯炯,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他们的眼光怎么都带着寒意?』这一刻老八明白了,若曦为什么死活都不肯跟自己,不光是怕死,更重要的是她和老四之间果然有情。


              IP属地:吉林8楼2017-03-06 14:38
              回复
                至此,老八的心想必是真寒了,对老四实质的恨意,无论是为了情还是为了皇位,应该就是由这一刻真正产生的。然后直到冬天来临,若曦都未给他回复,估计老八的心也仿佛这天气一般,一天比一天寒冷。但是在他心里还是有着一丝不甘的,那是他最后的一点希望,就是他觉得,在若曦心里,自己应该是比老四重的,所以他遣了若兰来说情。接着就是雪中的那一幕,若曦的一再逼问充分表示了她的态度。『他静静凝视着我,眼中丝丝哀伤心痛,似乎还夹着隐隐的恨。』老八虽然嘴上说不明白,但桐华通过写他眼中的恨告诉了我们,其实他心里已经都明白了,明白了她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得不到储位,甚至还会因此而死,还有她为什么宁死都不肯跟自己。到了这一刻,我个人认为,有没有之后的那句提醒,结果都已成定局了,说了也只是让有心人多抓住一个把柄罢了。『我想了想,凝视着他哀伤夹杂着恨意的眼睛说:“你一定要小心提防四阿哥。”他眼中恨意消散,困惑不解地看着我。』这一处,老八的神态描写微妙至极。在若曦提醒之前,他眼中是哀伤夹杂着恨的,那么他在恨谁,毫无疑问是若曦和老四,但是在她提醒完之后,他眼中的恨意消失了,转而变成困惑,这又为什么。初看之时,我只是以为老八因为若曦突然说了不相干的话正常的感到诧异,但在细品之时才明白,事情绝没有那么表面。这一刻,老八真实的想法应该是,你既已选择了老四为何又要来提醒我,这句提醒,让他对若曦的心再次看不懂了。所以在若曦说完『从此后,你我再无瓜葛!』转身跑走后,他还想叫住她,可是若曦没有回头,只留给了他一句『我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不值得挽留。』


                IP属地:吉林9楼2017-03-06 14:41
                回复
                  2025-08-24 01:46: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后来老八给若曦写过信,想必也是想问她为什么,可若曦连拆都没拆,就连同这几年老八给她写的情书一起退了回去,态度已经非常决绝了,老八那最后的一点疑惑也便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变成了若曦对他这么多年照顾呵护的一点感恩与顾念。所以到后来老八再问起名单的事情时,已经是非常功利了,当然若曦也没再说出个所以然来,况且隆科多,年羹尧,李卫这三个人老八本来就知道是老四的人,邬思道根本不存在这个人,田文镜又是个文官,况且那时是否已经是老四的人了都未可知,所以想来那串名单也没真派上用场,老八对老四的陷害还是用了他之前就已经在积攒的证据。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康熙在把十三爷幽禁,将阿灵阿和揆叙查办了之后,不算后来若曦和十四阿哥为绿芜求情而被罚跪的事情,此事基本就算了结了,并未再波及到更多的人,或者更具体地说,除了十三,老四的几个亲信,包括隆科多,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人并未受到牵连,尤其是隆科多和年羹尧,似乎还有愈发被重用之势,这就是说老四在朝中的势力还在,只是他自己愈发敛了锋芒。相反老八却损失了两位重臣,当然他本身就是打算弃兵保将的,只是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多少也能看出些康熙的态度。简单点说就是康熙还用得上老四在朝中的势力,而此次突发事件,康熙对老四的意图恐怕是警告大于惩罚,他就是要老四明白,我给你兵权不是让你用来争皇位的,而是让你为我所用的,而十三过于敏捷的机变则让自己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当日的朝堂上,大家都知道八爷党有做出妥协,仔细想想,康熙是否也有妥协呢,毕竟幽禁了十三,他的目的也算达到了。看《步步惊心》时我经常会想,康熙作为一代圣君,他身为帝王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可作为一名父亲呢,他想必对自己的许多子女也心存愧疚吧,而这些让他感到愧疚的子女中,无疑也包括十三,这从他之后对承欢的态度也能窥探出一二分。
                  转帖完毕,感谢 jkldqj19提供的资料


                  IP属地:吉林10楼2017-03-06 14:42
                  回复
                    第二个问题,八爷给若曦的最后一封信没有拆开,内容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采用年仅14岁的资深八粉蓝梦飞雪追忆的分析,八爷给若曦的前三封信都是出自诗经。
                    这位八粉说看了步步之后花了半个月通读了整本诗经,最后得出结论,八爷最后送给若曦但若曦没有拆开就退了回去的那封信里一定是这首诗<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一对相爱的人约定在东门的杨树下见面,先到者从黄昏相见的时光,一直等到天空将明的拂晓。然而,久候不至,只有天空的明星照耀,一点寒星,是他何等失望的深切。


                    IP属地:吉林12楼2017-03-06 14:59
                    收起回复
                      下面再说说八爷与若兰若曦明慧的三条感情线,节选自资深八粉女公子0829的《郑八爷,任凭弱水三千,我只等你》。
                      我非常喜欢这位亲的两句话:一是“在《步步惊心》中,如果说四爷是外冷内热,那我认为八爷,便是外暖内凉。 ”。
                      二是“很多人喜欢把《步步惊心》八爷的三段情非要比个孰深孰浅,但我一般不喜欢这样做。 如果非要比较,我会这样说: 他对若兰之爱最悠长,他与若曦之恋最绚烂,他共明慧之情,最厚重。 ”


                      IP属地:吉林13楼2017-03-06 15:11
                      回复
                        【若兰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常在想,如果不曾在十五岁那年,在那郁郁青青的山头遇上了她,是不是他就可以独自一人,把一生的情路走得波澜不惊。
                        答案我永远不会知道,因为,他就是这样遇上了。
                        那年,他年少,她明净。
                        那天,他青涩,她飞扬。
                        山青,地阔,天蓝,风暖,马驰,人笑。
                        红靥明净,笑声清亮,身姿灵动,纤尘不染。
                        如此鲜活。
                        岂是紫禁红墙里那些规行矩步的木偶能比?岂是重重殿宇中那些勾心斗角的戏子能有?
                        碧落黄泉,仿佛都只有她。
                        她的世界,该是繁花似锦,还是竹露清霜?
                        —— 紫陌红尘,那是他开满一生一世的,明亮记忆。
                        一道婚旨,心愿得偿;两年相思,永世难忘。
                        或许心中早已把她的笑颜摹了千遍,万遍——清弯弯的眉,亮晶晶的眼,薄盈盈的唇,暖融融的笑。
                        是否此后世间就可以有一个女子,暖他耀他?是否此后就可以有一份快乐,伴他持他?
                        她善驰马,她爱笑;那就愿,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清风冬看雪。
                        半载苦寻的玉镯,两年期盼的深情。
                        我一度觉得,或许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明亮的时光。
                        今生今世,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然而,洞房花烛夜,鸳梦破碎时。
                        两载苦等,竟是这样的结局。
                        我们不妨在此理一理这些因果:
                        如果当日若兰不是心有所属,端庄传统的她可能就不会在那山坡马背上露出清亮出尘的笑声,让八爷一见倾心;
                        但即使八爷不曾钟情于她,她也必不能与青山双宿双飞,只因家世悬殊,她也只能另嫁王侯;
                        但如果嫁的不是一直思她慕她的八爷,大概不会为她婚后的落落寡欢而百思不解,然后命人查探;
                        如果不是为了躲避查探,青山大概不会被若兰的父亲急于派往前锋,辗转战死沙场;
                        如果青山安然无恙,日后也成婚生子,或许若兰能在成熟之后,慢慢认清当日的痴心妄想;
                        如果青山没有间接死于八爷之手,如果当日若兰与八爷的麟儿没有因此胎死腹中,或许若兰的真心就会渐渐投向与她朝夕相处、同枕而眠的丈夫;
                        如果若兰没有因此心如死寂,与他夫妻情断,或许八爷会在得到她的日渐相处后,发觉当日思慕之人也不外如是,心中的九天仙子其实也不过是凡夫俗子,从而淡忘初情,免去此后的百转悲痛。
                        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一切的一切,就是这样发生了。
                        在他与她心中,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世间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记忆。
                        青山在若兰心中成了永远;若兰在八爷心中成了永恒。
                        从后,她青灯古佛,与世隔绝;他只能听之任之,亲手帮她筑起那道厚厚的围墙,把他自己隔绝在外。
                        ·
                        同一屋檐,廿七春秋。见一次,伤一次;念一次,痛一次。
                        于他,这份感情,痛一次,浓一分;伤一次,深一分。
                        他和她,本来可以有千百种结局,但偏偏上天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这份感情,俘虏了他的一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她是他的沧海,但他却不是她的巫山。
                        一见钟情,两载相思,三十年的爱恨纠缠。
                        直到她香消玉殒,直到他与她阴阳相隔,原来最后他能给她的,不过是一纸休书。
                        生前,她身旁没有他的位置;黄泉之下,她也将与那人,双宿双飞。
                        在她弥留之际,他只能孤站门外,涸然一泪。因为她的床边、心上,从来都没有他的位置。 ·
                        他对她的情意,他对爱情的期盼,只能如那只苦寻而得的凤血玉镯,被他压在箱底,压在心底。
                        然而,是否曾有一个午夜,他会忍不住来她屋里,想要与她相依相偎?
                        是否曾有一刹那,他也忍不住要抱着她,希望她也为他开颜而笑?
                        然而,有又如何?结局也必会是我们在片花中看到的那幕:
                        明明已经抱住,却不得不放手;
                        明明此情不渝、不改、不败、不灭,却也只能看着她,对自己冷若冰霜。
                        天作孽,谁可恕?怨嗔痴迷人自绝。
                        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
                        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若兰篇· 完 ————————————————


                        IP属地:吉林14楼2017-03-06 15:15
                        回复
                          【 若曦 ——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
                          “若曦,为什么?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你说过的话‘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决定’,我当时虽然呵斥了你,可是我心中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如果要问貌似若兰的若曦究竟是何时真正走进了八爷的心里,我相信,就是话中所述之时。
                          很久以前,大概从初遇若兰时开始,我觉得八爷便已经习惯在自己的心中辟了一处,留给他认为能与他相爱相守的女人。我一直觉得,这是他与许多在皇城中同样争权夺势的男人不同的地方,因为自从少年时代开始,他的心中就为爱情预留了位置。
                          ·
                          在《步步惊心》中,如果说四爷是外冷内热,那我认为八爷,便是外暖内凉。
                          自小遭受的白眼,宫闱斗争的残酷,逼迫他养成了处处与人为善,八面玲珑的性格手腕,然而他的一颗心,大概早已在滚油冰水中煎熬翻滚得冷寂如灰。向每个人都示好,绝大多时候不过是想把每个人都握在手心,却未必放在心上。都说他温润如玉,但大抵人人都忘了,玉石须人暖。
                          所以无论是若兰也好,若曦也罢,我认为八爷终此一生,不过在寻找一位能暖他的女子。那个一直被他藏在心底、为所爱女子而留的房间,他只希望能从中为他冷寂的人生中提供温暖安慰。
                          正如那只凤血玉镯,与其说它代表的是八爷对若兰的情意,倒不如说它承载的的,是八爷希望寻得一个温暖女子的那份期盼。否则,即使神女无心,那只玉镯也会被八爷赠予若兰然后被她压在箱底,而非一直留在八爷手上。
                          那个被辟开的心室,本为若兰而开,但她拒而不进,他只能把她压在心底;发妻明慧,由于性格霸道,他也一直把她摒除在外。于是,这个房间便始终空着,他一直在等待可以进驻之人。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可想而知,在那个心室空着的年月里,他一个人在书房看着春去秋来,在庭院中看着荣枯变更,在南阁楼与孤灯相伴,如斯寂寞。
                          枕边的两个女人,一个心系他人,一个同床异梦,无以慰藉。
                          去亦难,留亦难,此窗无暖彼窗寒。
                          终于,在数年以后,若曦出现了。与其说八爷在若曦身上迷恋的是若兰的影子,我更相信,她使他动心的,是她身上那股希望与命运抗争的倔强,一如他之所有。
                          因为,在她因目睹了十阿哥被逼婚而在漫天飞舞的秋叶中厉声表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前,除了初见若曦时的惊愕,我并没有看到八爷对她有特别关注的痕迹。然而,在那个他脸色微青,捏着若曦的下巴强迫她不再说出这种叛逆之言的下午之后,他伴她踏雪,他陪她守岁,他因她跟外人游街喝酒而心生不快,他为她将要选秀而急于送她玉镯,向她坦白他与若兰的前尘往事。
                          或许,本来对她的感觉还有几分朦胧,但在旁观了她在宫中的生活之后,三年来,看她聪慧机警,看她不卑不亢,看她特立独行,看她以自己的方式在宫中自得其乐—— 他终于用四年的时光,在心中勾勒出只属于她的身影,却更加欲罢不能。
                          聪慧而执着,善良而倔强,希望用自己的手,掌握她的命运。
                          这样的女子,该是知他懂他?
                          这样的女子,该能暖他伴他?
                          是否终于能有一个女子,进驻他的心房,与他相依相暖?
                          然而,她因知晓他的结局而畏首畏尾;他因观察她的举止而患得患失。
                          请不要怪他未能倾心相许—— 他本是冷情之人,那七分温情,已是他能对她负荷的全部。否则,等待中的他为何明明知晓若曦与四爷暧昧,却不愿放手?有若兰心有所属的阴霾在前,难道他不怕再一次满盘皆输?
                          人人只怪他对若曦不能坦露全心,但我却看到了他确实想与若曦相守的拳拳诚意。
                          他是这样的渴望得到她,以致只敢细心呵护,默默等待,只希望能一点一滴地感动她。同时他又如此地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强迫,生怕若兰的悲剧再次重复。
                          唐人电影对他的介绍是精准的,在八爷的心中,始终怀有对爱情和浪漫的希冀。
                          ·
                          天公见怜,四年的细心呵护,相望相思,终于在那碧波无垠的草原上换来了她的莺莺情意。
                          那个夏天,看着他与她在草原上看星观月,策马奔驰,携手同行,相拥相吻;看着他清亮的笑声映着鲜草、洒遍月下,我们差点以为,他真的终于能在爱情之路上找到了他的幸福。
                          如果以后能有这样一个女子,在他埋头书案时为他红袖添香,在他浮沉失意时替他舒眉解笑,那么即使最后成王败寇,我想,他应可无憾,我们亦可无憾。
                          然而,草原上的茉莉花终究只灿烂了一季,原来甜蜜过后,不只有地老天荒一个结局。
                          那个要掌握自己命运的聪慧女子,不是应该知他懂他—— 知他的痴念,懂他的执着?为何她却竟然要逼他为她抛弃雄心,与她浪迹天涯?
                          他不懂,他真的不懂。
                          他无法为她抛弃野心,她也无法为他妥协原则。最终,未能倾心相许的两个人,只能走向曲终人散。
                          她挥剑断情,他决绝碎镯。
                          他是碎得如此决绝,以致日后连她偶然伸向他的手,都要轻轻拍掉。
                          要断,就断到底吧,年过三十的他,再也负担不起多一段纠缠一生的痴恋。
                          若曦曾以为,她与他分开之后就可以两不相误,她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她的自由,八爷也还可以继续追寻另一个与他相爱的女子。
                          但她永远不会知道,那日,随着那只凤血玉镯被八爷亲手碾碎的,还有他一生中对爱情的冀望。
                          玉镯也好,冀望也罢,从若兰而起,因若曦而终。
                          那个说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人,终于生存面前,放开了他的手;
                          那个说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终于在多日后的雨中,投向了他人的怀抱。
                          还去寻谁、还去爱谁?
                          再也不爱了。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 ·若曦篇·完 ——————————————————


                          IP属地:吉林15楼2017-03-06 15:18
                          回复
                            【 明慧 ——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大概所有心机深沉的男人,都很难爱上同样懂得谋算人心的女人。
                            本已整天在外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谁愿意当自己身心俱疲回到家时,还得对着一个老谋深算、兴风作浪的女人,每天猜测她依偎在怀时说的每一个字是否虚情假意,时时琢磨她嘘寒问暖时做的每一个动作是否别有所图?
                            所以,越是计谋深重的男人,大概,就越喜欢纯净的女人。
                            然而,或许正因如此,
                            明净的若兰只用了一刹,就能让八爷一见钟情;
                            良善的若曦只用了数月,就能在八爷的心头留下烙印;
                            而痴情善妒的明慧,却要用整整的一生,才换得八爷的真心痛惜。
                            明断是非,定取舍;慧力不灭,知虚妄。
                            她本是天之骄女,聪慧才情不输男儿,家世干练可登凤座,却在少年时的那个春天,被那个倚在汉白玉石桥上淡看风景的谪仙身影,被那个沐浴在金水河暖光中掩饰不及的悲伤眼神,勾魂夺魄;从此魂牵梦萦,把自己一生的痴情,都托付给了那个出身卑微的天潢贵胄,那个九五至尊与辛者库婢女之子。
                            有时候真的我很想知道,为了霸业可成而谋得这门亲事的八爷,当他揭开明慧的红盖头时,又是否知晓这段前缘,那个她执意下嫁于他的因由。
                            相似的一见钟情,他也曾为别人有过;同样的日思夜念,他一生中更曾为两人试过。然而,终究只是姻缘际会下牵出的阴差阳错,一场似是而非的镜花水月。
                            本以为,一生的情路,就这样尽了。
                            却不料,那个让他在磕磕绊绊的相处中觉得日子平淡如水的女子,会用她的整个生命,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画下只属于她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何为水?即是你郊游登高,兴之所至要摘果尝鲜时不会稀罕;但当你奔波疲乏或病榻缠绵时,却会渴求的必需之物。
                            它不仅容易被忽视但又不可或缺,而且它早已实实在在地流淌在你我的血脉之中,默默地承担着我们的生命之重,滴水不漏地参与着我们的人生。
                            ·
                            很多人喜欢把《步步惊心》八爷的三段情非要比个孰深孰浅,但我一般不喜欢这样做。
                            如果非要比较,我会这样说:
                            他对若兰之爱最悠长,他与若曦之恋最绚烂,他共明慧之情,最厚重。
                            ·
                            厚重,我喜欢用这个词。
                            什么最厚?
                            人生。
                            什么最重?
                            岁月。
                            相似的一见钟情,他也曾为别人有过;同样的日思夜念,他一生中更曾为两人试过。然而,终究只是姻缘际会下牵出的阴差阳错,一场似是而非的镜花水月。
                            本以为,一生的情路,就这样尽了。
                            却不料,那个让他在磕磕绊绊的相处中觉得日子平淡如水的女子,会用她的整个生命,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画下只属于她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何为水?即是你郊游登高,兴之所至要摘果尝鲜时不会稀罕;但当你奔波疲乏或病榻缠绵时,却会渴求的必需之物。
                            它不仅容易被忽视但又不可或缺,而且它早已实实在在地流淌在你我的血脉之中,默默地承担着我们的生命之重,滴水不漏地参与着我们的人生。
                            ·
                            很多人喜欢把《步步惊心》八爷的三段情非要比个孰深孰浅,但我一般不喜欢这样做。
                            如果非要比较,我会这样说:
                            他对若兰之爱最悠长,他与若曦之恋最绚烂,他共明慧之情,最厚重。
                            ·
                            厚重,我喜欢用这个词。
                            什么最厚?
                            人生。
                            什么最重?
                            岁月。


                            IP属地:吉林16楼2017-03-06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