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打乱旧史体例,重新分类编辑。根据节抄的内容重新组合,分类编选,是古代史钞的主要纂辑形式之一。诸多史钞编者把旧史中的历史内容彻底打乱,按类别重新分类组合,以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列,以表达某种历史观念。这种分类节抄纂辑的形式特别适合那些以传播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史钞。这类史钞编纂形式有多种类型:一是对旧史史事进行分类抄纂。如唐顺之作《史纂左编》,就是把各种史书中关乎国家治理的事例,“类而属之”(46),分君、相、名臣等24门,门下分类目,目下选取历代史事,以垂鉴戒。张墉编《二十一史识余》,摘录二十一史中的佳事隽语,略仿《世说新语》之体,分父子、君臣、兄弟、夫妇、等59类编排,每条下皆注原史之名。所谓“言语之益,莫大于规箴;政事之变,莫危于兵策;文学之余,莫巧于艺术……各以类从”(47)。二是摘录旧史中的逸闻奇事和华丽词句,汇为一书。王涣抄编《两晋南北奇谈》,所选乃《晋书》以下八部史书中的奇闻怪谈,每卷均以所摘趣事轶闻命名,特别引人注意。如卷一的篇目有地陷二鹅出、中兴之象、七宝鞭、晋成诘庾亮、焚鸩鸟、竹简古篆、牛继马后等等,皆为奇闻逸事。所谓“史可以奇而废邪”(48)?说明王涣有着强烈的猎奇心态。凌迪知抄编《太史华句》和《左国谀词》,所选均为史书中的优美字句和华丽词藻,并分类编辑。其中《太史华句》摘取《史记》中的字句,分天文、时令、灾祥、山川等81门,以类编次。《左国谀词》则选编《左传》《国语》中的字句,左集分为40类,国集分43类,同样分类编辑,类有“岁时”、“山川”、“君道”等,类下为篇,有“八风”、“艮岳”、“涧溪”等,所录皆为相关史书中的名言警句。三是专门选录正史中的论赞以及史家论史之作。项笃寿的《全史论赞》,撮取历代正史中的论赞,以各代史书的顺序编次,以备观览。省去了人们因正史卷帙浩繁,论赞难于寻求的麻烦。同样,沈国元抄辑《二十一史论赞》,“纪、传、表、志悉各详收。其间或重出互见,稍为裁节。如论详而赞可略者,论遍举而赞隐括者,各存其一,以别异同”(49)。沈国元还在每部正史前设置小引,简评每部正史之优劣。同时旁搜后人对论赞的评论,或附以自己的简评以备观览。梁梦龙辑录《史要编》,则主要选取了历代史书的叙录、进书表、考论等内容,分正史、编年、杂史、史评四类编次。正史类抄辑历代正史中出现的或与之相关的序、表、赞、考等,编年类、杂史类、史评类所抄与正史类类似。在编者看来,这些内容“乃考索之荃蹄,献纳之关键也,或可备史学一种”(50)。类似的史钞还有茅一桂的《史汉合编题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