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学表现:根据以前的一些零星的来自国外使用过富士大双筒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说法,我起初对这台大镜子的光学性能不抱太大的奢望,想把观测的着重点放在考察其集光力上。但是事实证明这台150MM级别的重炮仍然有着不输于其他大型双筒望远镜的光学表现。这个镜子有着巨大的保罗二型结构的棱镜,棱镜面积几乎是65哨所镜的2倍。而其目镜口径相对却比较小,直径约20MM。原厂配两个相当舒适的牛角眼罩以利于夜间观测。我们把观测地点选择到了距离杭州城约5-6公里的龙井山上,通过这对目镜看远处的目标,感觉大致如下:
1.亮度:第一眼的感觉是相当的亮!!!不愧是一台150MM级别的强力双筒镜!尽管同样有接近4MM的不算很大的出瞳直径,但是这种亮度是在其他类似出瞳直径的大镜比如国内的30X120,28X110和65哨所25X100等镜子上面根本没有的。特别是到了夜间,这个镜子简直有对远处目标纤毫必现的观察能力。在白天,这个镜子和28X110却也没有很大的亮度差距,因为28X110本来就低一点的倍率和透光率奇高的镀膜,让它在白天还能勉强和150镜子拉不开亮度的差距。但是夜里两台镜子的亮度差距马上一眼可见。28X110不可以看清楚的远处灯光150一眼可分辨。
2.锐度:此镜采用了ED镜片,在视场中心的锐度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能说其锐度相当突出,但是基本上在视场的中心,远处的灯光是比较尖锐的点状。
3.通透感:这个镜子由于拥有超大口径的物镜和大体积棱镜,以及不错的镀膜,由此带来良好的通透感。由于观测当天大气扰动对镜子的影响非常大,看远处几乎模糊不清。但是通过判断远处景物的雾感情况以及和同时带来的28X110对比,感觉这台150MM的通透感相当卓越。
4.像场的平整度:目前不清楚该镜的物镜或者目镜结构是否用了平场设计,但是感觉其像场相当平,尽管有着约68度左右表观视场,却并没有让人察觉有很大的枕型畸变,倒是觉得略有点桶型畸变,不过并不严重。总的来说,算是像场平整度控制得不错的了。
5.视场:这个镜子的实际视场是1.7度,表观68度。一眼看去还是相当开阔的。和28X110还是有一眼可见的宽广度差距.
6.边缘像质和像场一致性:由于目镜的设计比较合理,我感觉这是我看过大镜子里中心和边缘一致性相当不错的一款。从中心到边缘大概75%的地方都是比较好的像质,从75-95的地方开始下降但是不明显,最边缘的5%感觉像质忽然下降,几乎不能看。但是整个视场能够有这样大一片良好的可用视野已经不容易了。而我见过其他的大镜的目镜多是从中心到边缘像质慢慢衰减的,该镜算比较独特的。
7.中心分辨率:毫无疑问,其中心分辨率相当高!据那天的表现来看,基本5-6公里内楼群上的大型广告字体和10-15公里外零星的灯光都能轻松分开。
8.色差和色彩还原能力:该镜的ED超低色散镜头和高水平深蓝绿色多层镀膜使得镜子的色差控制水平相当不错。白天观测远处树林边缘和铁栏杆都难见明显色差。比色差控制得不错的28X110还有一眼可见的差距。另外色彩颜色感觉比较真实,略偏淡青色,这点不像28X110的亮白主色调那样咄咄逼人,眼睛看过去这种偏淡青色更加舒适。
9.反差:用这个镜子看色彩明暗反差明显的庙宇屋顶和远处红绿相间的植物,以及山间的建筑物,感觉反差还是尚可以接受的,不过表现不算抢眼。
10.最近对焦和景深:最近对焦大约40M左右。而景深还是比较大的。观测不同的物体要重复调焦。这决定了这台镜子比较适合观测极远处的目标和用于天文。这点和28X110类似。
综述:这次杭州之行,看见了这台国内最优秀的目视机器,总的来说,这台镜子拥有着不错的综合素质,当之无愧的可以被称为大双筒之王!我在老朋友龙潭兄的热情接待下也感受到了杭州人间天堂般的美景和文化,真是不虚此行!另外,这次也是让我这个几乎看遍国内大镜的大双筒爱好者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因为这台大镜子的出现,更是让北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当然龙潭兄作为国内第一个150MM大镜的拥有者,必将被写入中国业余天文爱好者的历史。上面的评测是基于我们当天集体对此镜光学表现的观测结果。作为这台望远镜最主要的使用领域—天文观测,我们还需要一个晴朗的夜晚,来完成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测评。我更加期待着接下来的那个晴朗的夜晚!
特别鸣谢:“龙潭”陈兄以及他的朋友们!
————罗欣于4月11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