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吧 关注:3,001,023贴子:95,990,733
  • 2回复贴,共1

转帖:平成大合并——城乡差距与行政区合并

收藏回复

  • 61.52.177.*
平成大合并——城乡差距与行政区合并日本国土广大、人口众多,但一直困扰於过度集中的问题,全国八成的人口住在大都市,光是以东京为核心的首都圈就聚集了3000万人,是全国的1/4。东京的一极化只是一个缩影,日本人口与产业的高度的往城市集中,连带著资源的配置也有很大的落差,造成严重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均等。在这种情形下,伴随著地方交付税消减的市町村合并,真的可以解决地方的问题吗? 


(一)日本国VS东京国


日本是相信地方分权的,地方仍旧应该建立有能量的自治体,来承载一定质量的公共服务。……但日本面临的更大问题,其实是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小沢一彦教授,访谈记录9)


随著二次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高度发展,首都圈的「极化」趋势就未曾停止。包含东京都和其周边的几个高度都市化的县,其人口总数占全国的比例,从战后的13%一路成长到2005年的27%;而人口密度当然也是居高不下,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分别位居全国第1、3、4、6名(分居2、5名的则是大阪府与爱知县)。


都会吸引产业,产业带动人口,这是区域发展的铁律。由於日本首都圈的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自然吸引了无数来自乡村的人在这里落脚发展。这些外来人口在首都生活圈工作、定居,当然也在这里消费、纳税,使得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远比其他县都来得富裕。


这次到东京访问,遇到四十出头的时事通讯社资深记者久保善敬,来自广岛县福山市。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当初一毕业就来到东京找工作,并定居在东京都东邻的千叶县。他说,日本像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国家资源和税收集中在几个大都会的情形的确很严重。……经济发展集中在东京、关西、与TOYOTA总部所在地爱知县等地,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人口也随之集中,这些地方也因此徵得更多的税。国家的资源日益不平均地分配著,乡村地方政府的运作就更加的困难。目前,似乎也没有政党提出好的解决方案。(久保善敬,访谈记录10)


产业发展与人口集中,使得这些区域的县政府不必倚赖中央分配的地方交付税过日子。2005年的地方财政资料显示,地方交付税占各都道府县一般财源的比例,以东京都最低,比例是零,其次是爱知(7.0%)、神奈川(10.1%)、大阪(18.7%)、千叶(23.6%)、崎玉(23.8%)、和静冈(24.2%)。地方交付税占岁入三成以下的,其实也只有这几个地区;反观其余的40个地方一级政府中,对地方交付税依存度超过五成的有22个县,其中有10个超过六成,最高的是岛根县,比例高达69.9%。由地方财政对中央的依存度来看,城乡差距实在相当严重。


东京等都市与地方的差距,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都市有公司工厂,可以收到税金,地方缺少这种税金,而且人民缺少工作机会,所以所得降低,才会造成差距。(内阁府冈本全胜,访谈记录14)


日本的赢者圈太小,而且小而集中,大多数的地区都只求维持现状,但无法阻挡年轻人持续地到经济发展较佳的大都市找工作,因此人口老化与流失成为严重的情形。(小沢一彦教授,访谈记录9)


东京有钱到什麼地步?也许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东京都在2005年出资1000亿日圆,成立一家名为「新银行东京」的银行,这家被戏称为「石原银行」的金融机构由於经营不善,三年来严重亏损。当大多数的县政府都在为经济发展不足和中央削减补助所苦,甚至大举进行市町村合并以改善经营效率的同时,东京都竟可以如此挥霍,也难怪有人用「日本分为『日本国』与『东京国』」的说法,来形容这样的巨大落差。


(二)贫富两样情


笔者这次在日本走访了几个地方政府,包含大阪府的堺市、兵库县的姬路市、以及冈山县和鸟取县,发现都市化的程度不同的地区,在市町村合并上的确有不一样的思维。


在都市化程度高的堺市和姬路市,官员们都一致表示,市政府的财政不错,如果不是为了争取升格成政令指定都市,而必须与周围市町村合并来扩大人口数,合并不合并都没有差别。反观都市化程度低的冈山县和鸟取县,官员们都无奈地说合并前财政不佳,合并后也还是不好,其实差别并不大。两相对照,实在是贫富两样情。



1楼2008-11-09 22:01回复
    • 61.52.177.*


    超过2/3的都道府县,岁入当中至少有四成是来自地方交付税。县政府都如此,市町村的状况自然也只有更糟;但2004年以来的三位一体改革,更让这些自主财源比较不足的地方政府吃足苦头。


    三位一体改革内容是中央减少国库分担金和地方交付税的规模,而将部分税源移转给地方。虽然中央说,这是为了强化地方自治,但对於乡村地区而言,人口流失与老化情况严重,企业也不来投资,加上总体经济情势不佳,空有税源也未必徵得到税金。另一方面,地方交付税是依照各都道府县的财政需求来分配的,具有全国「重分配」的效果,因此用下放税源来换取减少交付税,等於是深化城乡差距。


    三位一体改革对地方收入而言,看似增强自主性,但真正的效果却是实质收入减少。地方收入被削减总额达到三兆日圆,这也迫使各地方政府卯足全力地开源节流:


    有新闻报导指出,有的自治体政府原本邮寄给居民的通知,现在都请役所职员下班后带回去直接塞附近的信箱,以节省邮资。还有不用公务车改骑脚踏车的,来节省汽油钱。(冈山大学罗国应,访谈记录21)


    目前最花心力的是做市府人士缩减,已从五年前603人缩到今年471人,五年后希望缩到400人。如此行政服务当然随公务员减少受影响,无法提供原本的服务量,所以将部分工作单纯化,例如学校午餐和打扫可以委外,剩下的公务员应该做重要的政策立案或调查。……市民也可以当义工,来协助市府解决人事精简后人力不足的问题,例如下课后到学校维持秩序,协助学童回家。(高石市长阪口伸六,访谈记录19)


    县政府也在削减人员与组织重编,市町村也一起在这样做。……(对於三位一体改革)也没有太多的方式可做因应,也只能出卖县产、跟生意往来对象谈判降低收费等等。(冈山县市町村课福田胜彦等,访谈记录22)


    选择不合并的市町村,大都在积极进行财政改革。其方式为职员降薪、减少议员人数、对民间的补助金减少。(鸟取县自治振兴课前田透,访谈记录25)


    过去居民都会依赖中央或地方政府来处理,但变成过度的依赖,因此要求町内的各区重新思考,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补助金也可以考虑减少。(三朝町会计管理者大坂公孝,访谈记录27)


    善用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来发展地方产业,吸引外来人口消费,或许是一个生财之道。但是自从中央给的地方交付税减少后,许多地方政府将地方税提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上日本经济没有明显复苏,消费力不振,这对倚靠观光的地区更是双重打击。(三朝町大坂公孝,访谈记录27)


    尽管地方致力於节约,但也已经面临紧绷的状态,还是只能指望中央的挹注。地方嗷嗷待哺,对於中央一直下放事权却减少补助莫不怨声载道,一致渴望中央能够恢复过去的地方交付税额度、强化重分配的机制、或者是移转更多的税源给地方。甚至还有人提出缴纳故乡税的构想,让人民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故乡缴税,但应该可以断言中央政府和东京都,完全不可能会赞成这种作法。


    (三)该合并还是该分权?


    为什麼在讨论市町村合并议题时,要关心日本城乡差距的问题?


    中央政府推动市町村合并的目标,是在发展有力量的地方政府、健全地方财政、缩减行政成本。内阁府官员冈本全胜就认为,想要缩短城乡间的落差,基本解决方式还是在乡村地区振兴产业,并给予这些地方政府足够的经费维持行政;而由於地方交付税削减使得地方财政更加困难,小的市町村想减少行政成本,合并还是比较快的方式。(内阁府冈本全胜,访谈记录14)


    但是很多来自地方政府、学者及舆论的看法,认为中央应该先检讨自己的财政效率,另外也主张如果仅是行政区合并而没有真正的地方分权,地方也无法真的壮大起来。冈山大学冈田雅夫教授就说,日本地方自治不够强的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没有自主财政,使得中央可以用地方交付税来控制地方,结果不但没有强化地方,反而牺牲人的生活:
    


    2楼2008-11-09 22:01
    回复
      2025-08-22 11:4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1.52.177.*


      共同通讯社编辑委员镰田司,是「道州制远景恳话会」的委员之一。他分析道州制的讨论,有几个背景因素。


      第一是经济的全球化,由於中国与印度的崛起,其经济发展逐渐逼近日本,日本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世界经济强国了,因此产生危机感,必须急思提升政府竞争力之道。第二是少子化与高龄化的趋势,人口逐渐减少,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数的20%,战后婴儿潮退休后还会升高到25%,这意味著都道府县管理的人口也在降低中,越来越不符合管理效率。第三是政府结构的问题,日本国家发展一直是由中央部会来主导,这个中央集权的体制到目前为止也运作很不错,但是未必可以去面对一些紧急的状况,所以更强的地方政府也有其需要。(镰田司,访谈记录15)


      分析日本各界赞成道州制的意见,大致可以归纳出几个原因。首先,目前日本有东京国对地方国的说法,东京都与其他道府县的差距太大了,重新划分日本为十几个较大的「州」,或许可以缩短这样的差距。其次,因应在地全球化的趋势、以及未来「亚洲共同体」的概念,由道州做为基本单位来接轨,会比目前规模过小的县或过大的日本国,效果更好。第三,市町村合并与道州制不可分割,因为合并后许多县的市町村数量很少,最少只有十多个,但北海道却有两百多个,并不平均。(小原隆治,访谈记录8)另外,道州制对工商业界是有吸引力的,因为道州制会减少地方一级政府的数量,却增加每个地方政府的规模,这让工商界在与地方交涉时更有效率。


      道州制对日本国家发展有无助益,见仁见智,认为如此大费周章并无必要的也大有人在;这里研究所关心的重点,在於道州制是否能解决城乡差距和东京一集化的问题。对此,长期关注东京一集化的小沢一彦教授持比较悲观的看法:


      「道州制」是否可以解决财富与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如果早一点实施,也许可以,但现在还在开始讨论,恐怕是来不及了,因为各地的资源早就已经集中到都市,如果现在施行道州制,几个目前的「县」所扩大成为的「州」,也已经没有资源,无法和东京相抗衡,也无法有效减缓人口流失、财政不足的问题。(小沢一彦,访谈记录9)


      其实反对道州制的最大阻力,恐怕是来自中央政府自己。这是由於尽管道州制看起来就像是合并现有的都道府县,但是和市町村合并不一样的是,道州制的实施将会大为削弱中央的权限。因为只是合并既有的府县而不下放更多的权力给地方,这些新的道州又有何能耐成为更有竞争力的自治体呢?所以有人认为,道州制其实就类似於美国的联邦制,地方将拥有更高的自治权,中央则专注於国防、外交、总体经济等全国一体性的事务,将发展与建设权限分权给道州,但这也就是中央各部会与官僚不欢迎道州制的原因。

      


      4楼2008-11-09 2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