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大合并——城乡差距与行政区合并日本国土广大、人口众多,但一直困扰於过度集中的问题,全国八成的人口住在大都市,光是以东京为核心的首都圈就聚集了3000万人,是全国的1/4。东京的一极化只是一个缩影,日本人口与产业的高度的往城市集中,连带著资源的配置也有很大的落差,造成严重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均等。在这种情形下,伴随著地方交付税消减的市町村合并,真的可以解决地方的问题吗?
(一)日本国VS东京国
日本是相信地方分权的,地方仍旧应该建立有能量的自治体,来承载一定质量的公共服务。……但日本面临的更大问题,其实是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小沢一彦教授,访谈记录9)
随著二次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高度发展,首都圈的「极化」趋势就未曾停止。包含东京都和其周边的几个高度都市化的县,其人口总数占全国的比例,从战后的13%一路成长到2005年的27%;而人口密度当然也是居高不下,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分别位居全国第1、3、4、6名(分居2、5名的则是大阪府与爱知县)。
都会吸引产业,产业带动人口,这是区域发展的铁律。由於日本首都圈的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自然吸引了无数来自乡村的人在这里落脚发展。这些外来人口在首都生活圈工作、定居,当然也在这里消费、纳税,使得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远比其他县都来得富裕。
这次到东京访问,遇到四十出头的时事通讯社资深记者久保善敬,来自广岛县福山市。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当初一毕业就来到东京找工作,并定居在东京都东邻的千叶县。他说,日本像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国家资源和税收集中在几个大都会的情形的确很严重。……经济发展集中在东京、关西、与TOYOTA总部所在地爱知县等地,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人口也随之集中,这些地方也因此徵得更多的税。国家的资源日益不平均地分配著,乡村地方政府的运作就更加的困难。目前,似乎也没有政党提出好的解决方案。(久保善敬,访谈记录10)
产业发展与人口集中,使得这些区域的县政府不必倚赖中央分配的地方交付税过日子。2005年的地方财政资料显示,地方交付税占各都道府县一般财源的比例,以东京都最低,比例是零,其次是爱知(7.0%)、神奈川(10.1%)、大阪(18.7%)、千叶(23.6%)、崎玉(23.8%)、和静冈(24.2%)。地方交付税占岁入三成以下的,其实也只有这几个地区;反观其余的40个地方一级政府中,对地方交付税依存度超过五成的有22个县,其中有10个超过六成,最高的是岛根县,比例高达69.9%。由地方财政对中央的依存度来看,城乡差距实在相当严重。
东京等都市与地方的差距,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都市有公司工厂,可以收到税金,地方缺少这种税金,而且人民缺少工作机会,所以所得降低,才会造成差距。(内阁府冈本全胜,访谈记录14)
日本的赢者圈太小,而且小而集中,大多数的地区都只求维持现状,但无法阻挡年轻人持续地到经济发展较佳的大都市找工作,因此人口老化与流失成为严重的情形。(小沢一彦教授,访谈记录9)
东京有钱到什麼地步?也许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东京都在2005年出资1000亿日圆,成立一家名为「新银行东京」的银行,这家被戏称为「石原银行」的金融机构由於经营不善,三年来严重亏损。当大多数的县政府都在为经济发展不足和中央削减补助所苦,甚至大举进行市町村合并以改善经营效率的同时,东京都竟可以如此挥霍,也难怪有人用「日本分为『日本国』与『东京国』」的说法,来形容这样的巨大落差。
(二)贫富两样情
笔者这次在日本走访了几个地方政府,包含大阪府的堺市、兵库县的姬路市、以及冈山县和鸟取县,发现都市化的程度不同的地区,在市町村合并上的确有不一样的思维。
在都市化程度高的堺市和姬路市,官员们都一致表示,市政府的财政不错,如果不是为了争取升格成政令指定都市,而必须与周围市町村合并来扩大人口数,合并不合并都没有差别。反观都市化程度低的冈山县和鸟取县,官员们都无奈地说合并前财政不佳,合并后也还是不好,其实差别并不大。两相对照,实在是贫富两样情。
(一)日本国VS东京国
日本是相信地方分权的,地方仍旧应该建立有能量的自治体,来承载一定质量的公共服务。……但日本面临的更大问题,其实是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小沢一彦教授,访谈记录9)
随著二次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高度发展,首都圈的「极化」趋势就未曾停止。包含东京都和其周边的几个高度都市化的县,其人口总数占全国的比例,从战后的13%一路成长到2005年的27%;而人口密度当然也是居高不下,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分别位居全国第1、3、4、6名(分居2、5名的则是大阪府与爱知县)。
都会吸引产业,产业带动人口,这是区域发展的铁律。由於日本首都圈的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自然吸引了无数来自乡村的人在这里落脚发展。这些外来人口在首都生活圈工作、定居,当然也在这里消费、纳税,使得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远比其他县都来得富裕。
这次到东京访问,遇到四十出头的时事通讯社资深记者久保善敬,来自广岛县福山市。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当初一毕业就来到东京找工作,并定居在东京都东邻的千叶县。他说,日本像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国家资源和税收集中在几个大都会的情形的确很严重。……经济发展集中在东京、关西、与TOYOTA总部所在地爱知县等地,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人口也随之集中,这些地方也因此徵得更多的税。国家的资源日益不平均地分配著,乡村地方政府的运作就更加的困难。目前,似乎也没有政党提出好的解决方案。(久保善敬,访谈记录10)
产业发展与人口集中,使得这些区域的县政府不必倚赖中央分配的地方交付税过日子。2005年的地方财政资料显示,地方交付税占各都道府县一般财源的比例,以东京都最低,比例是零,其次是爱知(7.0%)、神奈川(10.1%)、大阪(18.7%)、千叶(23.6%)、崎玉(23.8%)、和静冈(24.2%)。地方交付税占岁入三成以下的,其实也只有这几个地区;反观其余的40个地方一级政府中,对地方交付税依存度超过五成的有22个县,其中有10个超过六成,最高的是岛根县,比例高达69.9%。由地方财政对中央的依存度来看,城乡差距实在相当严重。
东京等都市与地方的差距,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都市有公司工厂,可以收到税金,地方缺少这种税金,而且人民缺少工作机会,所以所得降低,才会造成差距。(内阁府冈本全胜,访谈记录14)
日本的赢者圈太小,而且小而集中,大多数的地区都只求维持现状,但无法阻挡年轻人持续地到经济发展较佳的大都市找工作,因此人口老化与流失成为严重的情形。(小沢一彦教授,访谈记录9)
东京有钱到什麼地步?也许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东京都在2005年出资1000亿日圆,成立一家名为「新银行东京」的银行,这家被戏称为「石原银行」的金融机构由於经营不善,三年来严重亏损。当大多数的县政府都在为经济发展不足和中央削减补助所苦,甚至大举进行市町村合并以改善经营效率的同时,东京都竟可以如此挥霍,也难怪有人用「日本分为『日本国』与『东京国』」的说法,来形容这样的巨大落差。
(二)贫富两样情
笔者这次在日本走访了几个地方政府,包含大阪府的堺市、兵库县的姬路市、以及冈山县和鸟取县,发现都市化的程度不同的地区,在市町村合并上的确有不一样的思维。
在都市化程度高的堺市和姬路市,官员们都一致表示,市政府的财政不错,如果不是为了争取升格成政令指定都市,而必须与周围市町村合并来扩大人口数,合并不合并都没有差别。反观都市化程度低的冈山县和鸟取县,官员们都无奈地说合并前财政不佳,合并后也还是不好,其实差别并不大。两相对照,实在是贫富两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