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丨商丘睢县的烧饼加肉
2017-02-22 杨静 老家睢县
对于每一个远嫁他乡或者飘泊在外的人来说,寂寞和孤独并不可怕,思乡和无定也不可怕,太久尝不到家乡的味道甚至忘了的感觉恐怕才是最可怕的。我是一个远嫁的姑娘,说是远嫁也不算远,不出河南,婆家娘家两地三百多里路,由于要照顾家庭孩子生意等诸多原因,因此回娘家不像其他人那样随时,平常都是抽孩子放假才难得回一次。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整个烧饼加肉过一下瘾。
我的家乡在豫中平原偏东南,睢县,而我所在的乡镇是柘城睢县太康三县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离三个县都是50里路,所以进个城很不方便。对于平常的买卖购物一般都是在集市上交易,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乡镇集市的繁华昌盛了。
7岁到15岁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在7岁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几乎一天也不怎么说话的,不说话是缘于家里的贫穷,我自卑,胆小,直到现在我怀疑那时我是不是有自闭症倾向呢。从7岁开始,我的人生便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爸爸借钱在乡镇的街上开起了饭店,由于那时的饭店不是很多,爸爸的手艺又好,加上妈妈的活道经营,我们家生意不到半年就门庭若市人来人往了,晚上爸妈每天几乎都忙到半夜才打烊的,而白天更是顾不得我们姐弟几个的午饭的。那时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变得胆大了,敢与人沟通了,性格也外向了,有时忙不过来还要给爸妈跑腿买东西呢。我最愿意跑腿的就是买烧饼。
街上卖烧饼的是我同学的父母亲,他们是祖上几辈都打烧饼,可想而知他们的烧饼有多好吃了。我们算是他们的长期顾客,每次又要得多,所以不等我张口,一般在我给客人买了他们所需的烧饼外,他们还会额外给我“geling”打一个,这个“geling”的意思就是另外给我开小灶,特意加工。特意加工出来的烧饼卖相好,烧饼浑圆,用料多,撒的芝麻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外焦里软,是四层的,外面两层,里面还有两层松软软,香喷喷,掺杂了香油糖稀五香粉等调味料,在外面焦皮的包裹和加热下,更加诱人。这并不满足我贪吃的胃口,干嚼烧饼我是从来不吃的。因为我要吃的是烧饼加羊肉。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旁边的垛子羊肉摊儿了。在我们这里,卖羊肉的必须配打烧饼的,他的羊肉才可以卖出去,而烧饼加羊肉才是绝配。
用爸爸的行话说“早上的羊肉汤,下午的热烧饼”。意思是早上熬出来的鲜羊肉汤和下午面发到尽打出来的烧饼才好吃。所以我吃烧饼加肉又加了一条:非下午的烧饼不吃。嘴真够挑的,你吃个烧饼一要加肉,二要下午,还真讲究。既然是美味,难道不应该万事俱备才可以享用的吗?
我最爱踮起脚尖站到炉子旁边看正在烧烤的烧饼,糖稀溢出来的滋滋作响预示着烧饼该出炉了,锅铲一夹,砰地放在案板上,冒着热气,旁边的羊肉摊主最有眼色,“妮儿,我给你加点肉吧!”我点点头。然后他拿起一把长切刀,一手扶住垛子羊肉,一手片下去,片出来的肉很薄,拿起来一块真是薄得透风,粉红的肉和雪白的冻结的胶原蛋白均匀地掺杂着,那纹络看起来很诱人,我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烧饼用刀划开,塞得满满的都是肉。我拿起来头也不回大摇大摆走了。我吃烧饼加肉跟别人不一样,总认为“最美味的要留在最后吃才能体味出幸福的味道来”,所以我都是狼吞虎咽先把边边儿吃掉,再小心翼翼细嚼慢咽地享用中间的部分,中间的是精华,薄薄的饼夹着厚厚的肉,一口咬上去饼是脆脆的,羊肉是咸香的,再加上芝麻的香味,一口一口真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你们是不是好奇我吃烧饼不给钱,吃肉也不给钱,这不成了“吃霸王餐”了吗?不是的,卖羊肉的也长期给我们店送羊肉,光靠平常蹭烧饼摊儿卖的羊肉是屈指可数的,因为那时候吃个羊肉毕竟是件很奢侈的事。所以我们是他们的大客户,偶尔吃个烧饼加他们点羊肉他们还巴不得呢。
儿子今年十岁,每每去姥姥家唯一吃不够的就是烧饼加肉,这一点随我。在鄢陵看到烧饼他是不吃的,然后那种闭起眼睛回味悠长的表情,自我陶醉地说:“还是姥姥家的烧饼好吃,芝麻多,还能加羊肉”。这不,朋友说过两天下雪来泡温泉,先问我带点啥,我说:“老样子,烧饼加肉,带一个不行,我要逮俩才能吃过瘾”。朋友说:“你真贪心,现在一百块钱也买不了二斤肉,可不像你小时候净吃不打钱的烧饼加肉”……唉,这人真小气。
作者简介:
杨静,笔名:薇薇安。爱好一切与美好有关的文字。
2017-02-22 杨静 老家睢县
对于每一个远嫁他乡或者飘泊在外的人来说,寂寞和孤独并不可怕,思乡和无定也不可怕,太久尝不到家乡的味道甚至忘了的感觉恐怕才是最可怕的。我是一个远嫁的姑娘,说是远嫁也不算远,不出河南,婆家娘家两地三百多里路,由于要照顾家庭孩子生意等诸多原因,因此回娘家不像其他人那样随时,平常都是抽孩子放假才难得回一次。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整个烧饼加肉过一下瘾。
我的家乡在豫中平原偏东南,睢县,而我所在的乡镇是柘城睢县太康三县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离三个县都是50里路,所以进个城很不方便。对于平常的买卖购物一般都是在集市上交易,这也就形成了我们乡镇集市的繁华昌盛了。
7岁到15岁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在7岁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几乎一天也不怎么说话的,不说话是缘于家里的贫穷,我自卑,胆小,直到现在我怀疑那时我是不是有自闭症倾向呢。从7岁开始,我的人生便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爸爸借钱在乡镇的街上开起了饭店,由于那时的饭店不是很多,爸爸的手艺又好,加上妈妈的活道经营,我们家生意不到半年就门庭若市人来人往了,晚上爸妈每天几乎都忙到半夜才打烊的,而白天更是顾不得我们姐弟几个的午饭的。那时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变得胆大了,敢与人沟通了,性格也外向了,有时忙不过来还要给爸妈跑腿买东西呢。我最愿意跑腿的就是买烧饼。
街上卖烧饼的是我同学的父母亲,他们是祖上几辈都打烧饼,可想而知他们的烧饼有多好吃了。我们算是他们的长期顾客,每次又要得多,所以不等我张口,一般在我给客人买了他们所需的烧饼外,他们还会额外给我“geling”打一个,这个“geling”的意思就是另外给我开小灶,特意加工。特意加工出来的烧饼卖相好,烧饼浑圆,用料多,撒的芝麻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外焦里软,是四层的,外面两层,里面还有两层松软软,香喷喷,掺杂了香油糖稀五香粉等调味料,在外面焦皮的包裹和加热下,更加诱人。这并不满足我贪吃的胃口,干嚼烧饼我是从来不吃的。因为我要吃的是烧饼加羊肉。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旁边的垛子羊肉摊儿了。在我们这里,卖羊肉的必须配打烧饼的,他的羊肉才可以卖出去,而烧饼加羊肉才是绝配。
用爸爸的行话说“早上的羊肉汤,下午的热烧饼”。意思是早上熬出来的鲜羊肉汤和下午面发到尽打出来的烧饼才好吃。所以我吃烧饼加肉又加了一条:非下午的烧饼不吃。嘴真够挑的,你吃个烧饼一要加肉,二要下午,还真讲究。既然是美味,难道不应该万事俱备才可以享用的吗?
我最爱踮起脚尖站到炉子旁边看正在烧烤的烧饼,糖稀溢出来的滋滋作响预示着烧饼该出炉了,锅铲一夹,砰地放在案板上,冒着热气,旁边的羊肉摊主最有眼色,“妮儿,我给你加点肉吧!”我点点头。然后他拿起一把长切刀,一手扶住垛子羊肉,一手片下去,片出来的肉很薄,拿起来一块真是薄得透风,粉红的肉和雪白的冻结的胶原蛋白均匀地掺杂着,那纹络看起来很诱人,我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烧饼用刀划开,塞得满满的都是肉。我拿起来头也不回大摇大摆走了。我吃烧饼加肉跟别人不一样,总认为“最美味的要留在最后吃才能体味出幸福的味道来”,所以我都是狼吞虎咽先把边边儿吃掉,再小心翼翼细嚼慢咽地享用中间的部分,中间的是精华,薄薄的饼夹着厚厚的肉,一口咬上去饼是脆脆的,羊肉是咸香的,再加上芝麻的香味,一口一口真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你们是不是好奇我吃烧饼不给钱,吃肉也不给钱,这不成了“吃霸王餐”了吗?不是的,卖羊肉的也长期给我们店送羊肉,光靠平常蹭烧饼摊儿卖的羊肉是屈指可数的,因为那时候吃个羊肉毕竟是件很奢侈的事。所以我们是他们的大客户,偶尔吃个烧饼加他们点羊肉他们还巴不得呢。
儿子今年十岁,每每去姥姥家唯一吃不够的就是烧饼加肉,这一点随我。在鄢陵看到烧饼他是不吃的,然后那种闭起眼睛回味悠长的表情,自我陶醉地说:“还是姥姥家的烧饼好吃,芝麻多,还能加羊肉”。这不,朋友说过两天下雪来泡温泉,先问我带点啥,我说:“老样子,烧饼加肉,带一个不行,我要逮俩才能吃过瘾”。朋友说:“你真贪心,现在一百块钱也买不了二斤肉,可不像你小时候净吃不打钱的烧饼加肉”……唉,这人真小气。
作者简介:
杨静,笔名:薇薇安。爱好一切与美好有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