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哥吧 关注:12,482贴子:202,044
  • 14回复贴,共1

对话李毅:我没曾哥春哥红 无缘留洋是唯一遗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毅也许是中国足球史上身份最“复杂”的人物。他不仅是个球员,更是一个网络红人“李毅大帝”,甚至成为了一种网络流行文化的符号。从知名球员到网络名人,从努力塑造自我的中国球员到被塑造的网络偶像,从被质疑、被嘲笑到被“膜拜”,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光怪陆离的轨迹?回过头去,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切?虎年第一期足球周刊,聚焦球员、网络红人和凡人三位一体的“李毅大帝”。
  大帝越来越“内涵”
  当年,由于一句霸气十足的“我的护球像亨利”,让李毅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网友赋予其大帝的形象从虚拟世界渗透到现实生活,“今天你李毅了吗”一度成为当时最红的流行语。帝吧(李毅的百度贴吧)内每时每刻的风生水起,毅丝(李毅的“粉丝”)们无处不在的疯狂恶搞,都把李毅顶在了风口浪尖上。如今,当一波又一波新鲜的网络文化逐渐消淡了大帝的痕迹时,大帝并没有退出这个舞台,他只是在慢慢地“内涵化”。


1楼2017-02-19 15:33回复
     你伤害了我 我一笑而过
      从蓄意讽刺到善意调侃,从无奈回避到欣然接纳,“大帝”的内涵在天平两端间悄然移转,而大帝的晴雨表也在阴转多云后,豁然见阳光。
    记者:你喜欢大帝这个称呼吗?别人这么喊你,你会不会生气?
      李毅:最初会有点莫名其妙,不过听多了也就习惯了。自己以前没什么绰号,现在兄弟朋友这样叫我,我觉得挺好玩的。重要的是,我觉得它渐渐从一个带有贬义意味的词语变成了一个褒义的称呼。
      记着:大帝这个称呼和你的一些经典名句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我的护球像亨利”。
      李毅:其实当时是因为我们经常看阿森纳的比赛,边看边学,如果全场比赛临近结束而阿森纳领先的话,他们就会通过控球来确保胜利,亨利的护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那场比赛我们主场对水原三星,快结束时以1比0领先,因此我们也在最后几分钟内通过控制球权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赛后我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最后的战术上学习阿森纳,像亨利一样护球,可是媒体把语气一转变,就变成了那句“我的护球像亨利”。
      记者:球迷、网友对你的话、对你这个人有很多的曲解,也有骂声,你会受影响吗?


    2楼2017-02-19 15: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李毅:刚开始会觉得自己受伤还挺深的,也很无奈,那时我甚至都不愿接受媒体的访问。不过现在我不介意了,对这些都能够一笑而过,释怀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球员和媒体要相互理解。


      3楼2017-02-19 15:34
      回复
          大帝,原来如此
          一袭黑色的长款风衣,深蓝色的牛仔裤,裤脚的皱褶显然经过打理,恰到好处地嵌在鞋口,既突出了牛仔的质感,也让黑色的鞋面能衬住这份层次感。
          李毅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大帝,或许本该如此。深咖色的墨镜挡不住下半张棱角分明的脸,没有表情的瞬间,巨大的海拔落差让我的心里有点怵。
          迎上前,同行者指着我说,这是我们的实习记者。我笑着和他打了招呼,右手却踌躇着,是不是该主动伸手。这是礼貌,不过那一刻心里却有点打鼓,鬼使神差的,抓着衣角没有放。
          余光落在李毅的右手上,突然发现,原来犹豫的不只我一人。他也在微笑,可他的手插在口袋中,手臂轻抬,却最终放下。短短的几秒钟,两个细微的举动,没来由的,我松了口气。大帝,原来如此。
          采访之前在帝吧晃了很久,拼凑出一个模糊的概念——狂妄、霸气、冲动,脱口而出,无所拘束,这就是李毅大帝。
          可是整个下午他都在笑,被逗乐时尽情的笑,被调侃时无奈的笑,碰到敏感话题时会笑着为自己解围。
          他说,你们随便问吧,没关系,我不会生气的。
          他说,我为踢球付出的努力我自己知道。
          他说,和朋友吃饭一般都是我买单,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计较呢?
          他说,我可以被顶在风口浪尖上,但我不希望我的家人受到任何的伤害。
          脑海中的印象开始褪色、重叠、新生——淡定、自若、坚毅,豪情不减,却能一笑而过,这才是李毅大帝。
          那他还是大帝吗?


        4楼2017-02-19 15:34
        回复
            曾经无数人铺天盖地地骂他,现在却心甘情愿地认同他,甚至赞赏他。
            曾经他生气、难过,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诋毁他,现在却颇为自嘲地认为那些帖子其实挺好玩的。
            曾经他以球霸的性格“治”人,现在却以包容的气质“服”人。
            三条线在行进中交织,互为影响,彼此推动,造就了大帝一次华丽的转身。
            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这是一种帝王的特质;得失无意、宠辱不惊,同样也能笑傲江湖。
            百度百科中,“大帝”的解释的第一条是这样的——李毅,一名非常有内涵的中国足球队员。在时间的打磨下,“内涵”两字开始渐渐回归最初的含义,众网友心中不言自明的双引号也可以卸掉了。
            大帝,就该如此。


          5楼2017-02-19 15:34
          回复
              天下之大 无奇不有
              帝吧的灌水耕耘中并不多见大帝的本名,但是字里行间却无不印刻着他的痕迹。讽刺,往往一针见血;调侃,却也透着无奈。而那个被他们称作大帝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偶尔自乐其中。
              记者:你知道现在网络上最红的春哥、曾哥吗?
              李毅:呵呵,她们太红了,虽然我没有刻意去了解,但总归会知道的。
              记者:有些人说,她们并不算什么,你才是网络红人的开山祖师。
              李毅:现在大家上网条件那么好,网络走红很正常。但是网络只是一个虚拟世界,我们要把它和现实世界隔离开来。如果硬要把两者混淆的话,就会错乱,自己也会活得不快乐,何必呢?
              记者:你知道帝吧吗?
              李毅:我知道,偶尔也会去。我发现里面有些帖子还是挺不错的。
              记者:那你在帝吧发过声吗?
              李毅:那倒没有,不过有时会有回帖的冲动。有一次看到一首改编的歌,叫《护一分钟》,歌词写得挺有意思的,本来还想留言建议楼主配点动画呢,说不定效果更灵。
              记者:帝吧崇尚一种直接、草根的说话方式,你觉得这符合你的风格吗?
              李毅: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们球员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是被放大的,因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也是职业球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的心态也渐渐平稳了。更何况,我觉得现在帝吧正在向好的、正面的方向发展,它的风格也在转变。


            6楼2017-02-19 15:35
            回复
                “和大头可以说是‘发小’!”
                记者:你的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朋友是谁?
                李毅:其实有很多,比如忻峰、魏新等,要说最好的那是李玮峰。
                记者:你和他这段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毅:我和李玮峰可以说是“发小”了,我们从12岁就在火车头队一起踢球,后来也一起到深圳队,那时在场上他主后我主前,那种感觉很好。
                记者:你们私下如何称呼?
                李毅:我叫他“大头”,他叫我李毅。
                记者:后来李玮峰去了申花,你有没有想过一起去呢?
                李毅: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尽管他去了申花,可我当时还是想留在深圳队的。我这个人比较重感情,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是不会走的。最后我还不是和“大牛”(忻峰)一起保级成功了吗?
                记者:让你最头疼的中后卫是谁?
                李毅:我觉得“大头”和“大牛”是当今国内最优秀的中卫,至少是排在前列的,从经验、反应、意识、技术、头脑、身体等各方面综合下来他们是最好的。
                “没有朱指导,就没有我的今天!”
                记者: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最感激的教练是哪位呢?
                李毅:带过我的教练很多,我要感激的也很多,沈祥福、阿里·哈恩等等,我最感激的要属朱指导了,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记者:他是如何指导你的?
                李毅:2000年朱指导接手深圳队后立刻将我招至麾下,当时我才21岁,一开始的一些比赛中我有好几个球都没踢进,浪费了不少机会,当时朱指导特别把我射丢球的录像剪辑成一个视频,在比赛后让我到他的寝室一起看,边看边给我讲解,告诉我这种球以后该怎么处理。
                记者:你觉得他这种指导方式让你获益大吗?
                李毅:很大,因为你看了细节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后,从2000年到2004年的四个赛季我在深圳队的进球都是保持在10个以上的,这与他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记者:你觉得朱指导的执教特点是什么?
                李毅:他比较讲究细节和技战术,他是一个很严格的教练。
                记者:你认为换帅对一个球队的影响真的那么大吗?
                李毅:影响肯定是有的,欧洲各大联赛中很多队伍换帅后也不是变化很大吗?我觉得起码主教练重用你了,你总要认真努力地踢来报答他对你的信任吧。


              8楼2017-02-19 15:35
              回复
                  “蚌埠回旋只是机缘巧合”
                  记者: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让你最难忘的国足比赛是哪一场?
                  李毅:2006年,国足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与一个地区队进行的一场热身赛。下半场的时候,中场球员直塞球,我意识到后反越位插上单刀了,我控球晃过对方门将后推空门得分。
                  记者:最难忘的俱乐部比赛又是哪一场呢?
                  李毅:那是2005年亚冠联赛四分之一决赛,深圳主场对阵阿赫利队,全场打成2比1,又因为在客场打成1比2,总比分3比3进入加时赛。那时候我们只能赢才能进入半决赛,在加时赛上半场,李明一个直塞球传入禁区,我插到对方后卫身后拿到球,顺势晃过对方门将,推射空门绝杀了他们!
                  记者:网友热议的蚌埠回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毅:这只是个巧合,那场球还是和申花踢的,我们当时打防反,我在后场先得护住球才能出球反击啊,正好有两个申花球员来抢,我也来不及抬头一心只想先把球护住,结果机缘巧合完成了这个动作,幸好后来也成功出球了。
                  “无缘留洋是我唯一的遗憾”
                  记者:职业生涯到现在最遗憾的是什么?
                  李毅:最遗憾是没能去国外踢过球。2003年西甲马拉加想让我去的,我没有遇到一个好的经纪人,再加上当时的中国足坛还比较封闭,最终我留在了深圳俱乐部。否则的话,我的能力肯定要比现在好很多。
                  记者:让你最无奈的事情是什么呢?
                  李毅:离开深圳是我最无奈的,我当时想了很久,7年了,百感交集!我的家、产业、朋友都在那里,深圳队给了我太多!但是很明显如果我还想再踢球那就得离开。就和巴蒂斯图塔一样,尽管我最爱的是深圳队,但是为了职业生涯的梦想与追求,我不得不离开。
                  记者:那么这个梦想是什么?
                  李毅:再拿一次中国顶级联赛的冠军。


                9楼2017-02-19 15: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其实我是一个球员
                    被妖魔化的大帝,被神化了的李毅,体育圈被娱乐化的人物里,他位列三甲,但他却可以着他习惯的风衣戴上墨镜,隐匿在上海如梭的人潮里不被发现。
                    换上了熟悉不过的球衣,仔细地系上钉鞋的鞋带,原地越起舒展完胫骨,剔除一切过去或者是现在笼罩过他的那些蜚短流长,原来,他就只是一个球员,可能还多了点天份。
                    我们都忽略了他最重要的身份——“球员”李毅。
                    2005-2006年 我曾想过退役
                    在李毅的记忆里,最痛苦的一年莫过于2005赛季,“那一年,我曾想过就那么着退役吧!这球踢得真的没意思!当时我妻子和我说,如果你是个男人,就应该去勇敢地面对。”说到这里,李毅只是下意识地抬了抬眼,挤出了一个有点窘的笑容,“我想想也对,一个男子汉怎么能这样就退缩了!”
                    当年李毅正值当打之年,和深圳队签订的合同标明年薪350万元(不包括奖金),而在2005赛季结束后,俱乐部当年给李毅的现金只有区区3万元。同样境遇的还有大头,当时队里的小球员称他们俩为大哥二哥——平时“改善伙食”就去李毅的饭店,他会签单,谁手机缴不上费了,找他调个头寸,小兄弟开了口,相对荷包颇丰的李毅也拉不下脸,于是,东三千,西八千的——年末盘点,李毅踢一年球,分文未进账,还倒贴了十多万元。


                  10楼2017-02-19 15:36
                  回复
                      2006年初,俱乐部找到李毅谈话,主要的思路有三点:一,结清上赛季的工资。二,希望能留队。三,减薪,打个折,150万元。踢了一年,到底工资领了不足六成。
                      2007年初,俱乐部找到李毅谈话,主要思路还是三点:一,结清上赛季的工资。二,希望能留队。三,减薪,打个折,35万元。
                      状态正佳的李毅,三年间,身价缩水90%。
                      对于一个职业球员而言,能上场,有球踢,比什么都重要;钱,在这样的境况下显然已经不是重点,只是难免偶尔会带出一种自怜自艾。
                      2007-2008年 从宝安到宝鸡 从没有练得那么认真
                      深圳和西安的遥远,不是“宝安”和“宝鸡”之间的一字之差,也绝不仅仅是在空中的4个小时。对于任何人而言,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最苦的不是撇家舍业而是完全脱离了正常生活里的朋友们。
                      “队伍里除了大牛(忻峰)基本没有什么熟悉的人,每天起床、吃饭、在房间看看电视、午睡、训练、晚餐,整天都在宾馆里。”回忆第一年到达西安,李毅觉得非常不适应,“队伍里都说的是上海话,总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融入他们,他们是一个团队,而我总觉得孤单。”
                      2007赛季一整年,李毅也坦然承认自己的状态非常不佳,回到深圳的家里,百感交集。而俱乐部的戴总和杨总亲赴深圳的谈话让他觉得温暖不已——俱乐部相信你是一个有能力的球员,只是可能这一年没有发挥好。一周之后,李毅在宝安机场候机厅的快餐店和当时主帅成耀东深刻地谈了很久。
                      “2008年回到队里,我决定好好拼一年,如果还是不行,就算了。”李毅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有点复杂,“踢了那么多年球,从来没有那么那么认真地训练,可以说,我练得要比从前不知道努力多少倍,这一点,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渐渐的也觉得自己融入到了球队里,闲来大家还会一起打打牌。那年,我们队的成绩也好,半程冠军,团结和稳定起到了作用,几个老球员的作用更显著,那年忻峰和我,半程就进了7个球。”
                      李毅总是感叹着,如果年轻的时候性格不是那么冲动,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在训练上,也许,今天他的成绩就不仅仅是现在这样。
                      可惜,时间没有办法回头,现在,只有更珍惜还拥有的一切。


                    11楼2017-02-19 15:36
                    回复
                        事件一:“我的护球像亨利!”
                        坊间传言:2005年5月25日,深圳健力宝队在亚冠赛场上战胜了韩国水原三星队,李毅在比赛中表现不俗,他在前面的牵制作用有目共睹。比赛结束后,热血沸腾的李毅十分自豪地接受记者采访。次日,诸多媒体都转载了题为“我的护球像亨利”的稿件。国内一片哗然,同时成为各大媒体调侃李毅的最大话题。时隔三年,远在大洋彼岸的亨利本人却为李毅说话——简直是不可思议,能够像我一样,或者比我护球水平高的人还有很多,我想李一定是比较关注我,对我护球动作比较了解,所以才提到了我的名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荣幸,我觉得李受到指责是不应该的。
                        李毅口述:当时,我们在踢亚冠,那阵子经常看英超,那几天正好看到阿森纳的比赛,平时也会学着亨利的动作玩,那天赢了水原三星,心情特别好,所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打趣一样地说了些话,我记得原话是:这些都是朱导教我们的。在没有多少时间的情况下,就在对手角旗处耽误时间,像亨利在场上那样护球,我今天这两下子还可以吧?我当时的意思是说,我学亨利的样子,可是第二天上网一看,铺天盖地的标题都是“我的护球像亨利。”


                      12楼2017-02-19 15:37
                      回复
                          事件二:故意踢伤队友导致三停。
                          坊间传言:2009年8月6日的训练中,李毅在距离王尔卓两三米的地方故意将足球踢到了王尔卓的脸上,王尔卓痛苦地倒地,而李毅却站在原地嬉皮笑脸,丝毫没有歉意,主教练认为李毅是故意行为,当场批评李毅。气愤的成耀东言辞上有些激烈,这时,李毅的火气也上来,当着很多小队员与成耀东对骂起来。当场顶撞教练,让一向沉稳的成耀东更生气,当天,教练组就与俱乐部管理层沟通,将李毅的行为定为严重违反俱乐部管理和球队训练的违纪行为,本着对球队整体负责,对本人教育的精神,对李毅作出“三停”(即停薪、停训、停赛)的处理。李毅本人也于接到通知当日离开西安,返回深圳。
                          李毅口述:我记得很清楚,那次打完四川回来,球队成绩不好,不论是球员还是教练都背着很大的包袱和压力。那天下午是对抗训练,当时我是背对小三(王尔卓)拿球的,转身射门的时候,把球踢到了小三身上。我真的是一个无意的动作,别人看不出来,但是专业的人应该是能看明白的。我当场也发誓我不是故意的。当时成指导一下子就火起来了,我那么大年纪了,又是老球员,被他训了之后心里的确产生了情绪,所以就顶了他。我后来想想,真的是不应该,毕竟他是主教练。闹了脾气,最后受到伤害的是谁?是球队,但更是我自己,对于一个球员,特别是老球员而言,没有固定的比赛作为基础,状态走的很快,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毁了么?


                        13楼2017-02-19 15:37
                        回复
                            开心果
                            去梅陇基地采访,在训练场上每次都会看到“大帝”李毅和“大牛”忻峰、孙继海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训练中李毅也没有展现出百度百科上写的那些原地强力护球、内转马赛回旋、外转托马斯回旋的所谓个人特点。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在场上不知疲倦的积极回防、一脚传球,以及门前抢点。
                            李毅可以说是队友的开心果。在训练单刀射门的时候,每当他站到球前,队友们都会“欢呼”一下,“大帝,来一个!”但无论是踢进还是被扑出,李毅总会回头向队友们爽朗一笑。有一次分组对抗,李毅赢得了点球的机会,并亲自站到了球前,另一方的几个队友开始了心理攻势:“要是不进你请我吃饭哈。”李毅微笑着伴随一句家乡话“老子我才不干呢!”将球推入了右下死角,队友纷纷笑着送上掌声,“哈哈,大帝脚法好没办法,这顿泡汤了。”训练完后李毅会与队友边开玩笑边回寝室,感觉在他身旁的队友总是快乐的。
                            在场下李毅更像是个平常人。曾经两次去采访他都被告知“这两天没训练,他昨天坐飞机回家了”。每次和他聊到家人时,他都会“请求”不要写。在给他看照片的时候,他要求很高,是个很注重形象的人,“这效果不好,还是下次再拍吧。”每当问他一些敏感的话题时,他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说出让人雷出一身汗的话来,更多的是平淡回忆。对于“迟尚斌事件”,他会说:“大家都有错。”与队友出去吃饭,大多是他请客,对此他表示“钱乃身外之物”。
                            问到网友对他的恶搞时,他都会表现得很无所谓。或许“大帝文化”已经让他变得习惯了,如今的李毅已经不再是那个张扬的追风少年了,一句“我已经是有家有孩子的人”足显他的稳健,一句“踢得开心就好,何必管那么多”则能看出他现在的心态。


                          14楼2017-02-19 15:37
                          回复
                              当模特比踢球难
                              一袭长款风衣,一副黑色墨镜,和同行郑涛半开着玩笑走入摄影棚,在李毅的身上,很难找出那种传说中“球霸”或者“大帝”那种恐怖的气场。工作人员把拍摄的要求和关键词递给李毅,他边配合着化妆,边仔细地琢磨着字里行间的每一个字,冷不防抬起头问了句“这个短跑要怎么整?”嘴角还带着一丝笑靥。
                              脱下了“潮”装,换上了球衣的李毅显得更自在,绑着鞋带,嘴里叨念这“这是老本行嘛!”
                              场上踢球对他也许容易,蚌埠回旋或是亨利式护球,但是到了镜头前,传说中脾气火爆的大帝很是配合,“眼睛看这里!”“表情,再来点表情!”“眼神迷茫点!”……
                              “球员李毅”的组图必须动态拍摄,于是乎球员出身的郑涛走马上任,从抛球传球到充当守门员,从拍摄位置到停球角度的技术讲解,忙坏了“私人现场导演”。 李毅连连感叹:“涛,你第二职业可以开个摄影棚,太牛了!”现场笑声一片。动作一次次重复,闪光灯不断闪烁。李毅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模样说“当模特比踢球难啊!”,看来当花瓶还是要水平的。
                              套上道具老虎帽,在镜子前臭美式的瞅了瞅,“还不错嘛,就是小了点。”到了镜头前,渐入佳境的李毅表情或搞怪或摆酷,收放自如。小老虎搁肩上,脑袋往左斜,看似李毅诙谐又轻松——小老虎总是往下跳,惹得大帝上半身根本不得动弹,明明尴尬的脸上还得挤出灿烂的笑容,乐得郑涛前俯后仰。
                              一组小镜头拍完,短袖短裤的李毅披着长风衣,捧着热水,抓紧每一分钟休息时间仔细地和记者一起“想当年”。“早点采访完,你们也好早点回去休息。”李毅叮嘱道,“天气冷,晚回去了要着凉。”
                              李毅说:“我只是一个球员,一个踢球的普通人。”
                              也许,很多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不算什么,但是只要主角的名字是李毅,就好像会变成一件特别事件,会被无限放大。
                              其实,这就是生活,从他在球员位置开始闪光,享受关注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必须“不普通”地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15楼2017-02-19 15: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毅丝”的意思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足球早成了球迷和非球迷取乐的对象和创作的灵感源泉,覆巢之下只有完蛋没有完卵,每一个球员都会被责骂会被调侃,运气好点踢得太差没人会记住,能踢出点名堂的可就惨了,毕竟群众的智慧和精力都是无限的。
                                李毅很冤枉,因为一句被刻意扭曲的话而成为球迷的笑柄;李毅不冤枉,亚洲杯上的那次护球以及之后联赛中长时间的只护球不得分,也确实加深了人们对他那句被动名言的印象。李毅很不幸,论大赛中的表现程度,他本不应该成为愤怒球迷最牵肠挂肚的那个人;李毅的运气似乎也不错,在球迷对中国足球连恶搞的兴趣都渐渐丢失的时候,却还常能有“毅丝”组队前去赛场围观。
                                从亚青赛亮相开始,到如今在陕西队不温不火地踢球,这么些年来李毅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正好可以折射出中国足球形象的变化。
                                李毅刚出道,正是中国足球热火,亚青赛上李毅和李彦、沈晗组成的前场让球迷眼前一亮,立刻拥有了不少球迷。李毅吧最早由正牌粉丝们所建立,现在的帝吧还供奉了几帖当初痴心粉丝的作品,当时的人们,当然想不到追捧本国足球竟然会在几年后被视作蠢事。
                                随着中国足球形象日渐沦落,李毅阴差阳错也成了发泄的目标。随着“护球”两字诞生,李毅吧迅速被各种恶搞占领,帝吧之名也就此开始。在那段时间里,关于李毅的创作层出不穷,和其他对中国足球的谩骂、嘲讽或者恶搞一样,类似的作品其实与足球没有多大关系,而如果脱离当事人的立场宽容一些来看待,其中不乏才华横溢的佳品,它们的幽默感甚至远在春晚小品和周立波脱口秀之上。
                                再后来,中国足球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以至无人关心,而在这种娱乐精神的长期熏陶下,这些因为嘲讽李毅而聚集到一起的人群与中国足球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现在的帝吧,除了欧冠等大赛期间,少有与足球相关的内容,更不用说中国足球。至于李毅,再怎么翻找也很难看到关于他的内容,但李毅却又无处不在,在这里,他早已经抽象为一种符号。就像打着印有李毅头像的大旗去为陕西队的各个客场捧场的毅丝,足球只是他们聚会的由头而已。
                                对李毅来说,与足球的关系被撇清,脱离被恶搞被嘲讽的苦海,半真半假地成为一个网络红人未尝不是幸事,但对中国足球来说,当球迷连嘲讽都失去动力,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李毅大帝,这四个字伤害的不是李毅,而是中国足球。


                              16楼2017-02-19 15: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