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吧 关注:4,143,319贴子:27,771,644
  • 2回复贴,共1

【知识普及】《转》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心理学越来越有兴趣,不是专业技术的那种兴趣,是作为一个心理不是那么强大,健全的人,对于自我内在怀有的探究兴趣。
心理学仿佛一剂显影液,可将人平日不可见的内在显现出来。在心理学这里,一切都非无缘无故,一个人的脾性、行事,都有脉络源头,人类说来终究有章可循,人这物种并没怀着那么巨大的叵测,哪怕是个杀人狂,分析起来,其行径在犯罪心理学上也有渊薮,他们,都必然是其环境与成长的产物,并非是物种及基因的“突变”。
陆续看了些心理书藉,那些心理大师,比如荣格、罗杰斯、阿尔波特,研究学派虽观点不一,但共同致力的是探究人的深层意识——那里,可能既是光明的孕床,也是地狱的萌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在心理学领域非常适用。
心理学是这样犀利又悲悯,它像把手术刀,把疾患解剖给人看,解剖同时也担负疗救之责。它对病患抱恃理解之心,连你自己都鄙视厌恶自己的地方,心理学却告诉你,它事出有因。
自恋向来被人诟病,但心理学宽容地表示,它是人性的核心。研究自恋的大师科胡特定义“自恋”为:“它是一种藉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甚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当然不要过头。”
再比如花心,这种为人不齿的爱情坏毛病在心理学上却是“安全感缺乏”的一种表现,在花心的最深处,也许深藏着孤独与不安。
有些人,爱冲动,缺乏理性,在心理学上,“按感情办事就是按童年期的感觉办事。越重大的决定越感情冲动,许多人都生活在童年,以后再也无法改变。”
你为何买下的总是令自己后悔的衣服?心理学说,令你懊恼的不是总买错衣服,而是“我穿什么都不好看”的羞愧。衣物穿在身上就成了我们外表的一部分,同时建构了我们的个人身份。你之所以买下第N件灰外套,是因为你在向内心的身份认同效忠,你内心在服装上的自我投射就是——出错度低的安全灰。
母亲总教孩子慷慨,与他人分享一切,反之孩子就是自私小气。心理学可不认为这是一种绝对的美德,有时这甚至是母亲不自信的表现,她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喜好之物,总以他人需求为第一,因此要求孩子也把喜欢的东西给他人,美其名曰“分享”。
你有“亲密恐惧症”,害怕与人建立更亲近的关系?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其实不是你不惧怕孤独,而是让你惧怕的不仅仅是孤独——亲密关系可能带来的烦恼远大于孤独的烦恼:安全感打破、价值观与信仰的差异、发现对方身上不可忍受的东西等等,你情愿选择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可能的麻烦。
为什么你找的男人总不靠谱?那也许因为你在爱情关系中惯把自己放低,从开始就扮演着“习惯性受伤害”角色。或者,你在一段糟糕的两性关系里一直可以无限制忍让,哪怕他并不真的爱你,也不关心或给予你,但只要他表现出“需要”你,你就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因为你感觉到“被需要”——在依恋类型里,这属于典型的A型依恋:回避自我的感受,否认自己的真实需要,只把他人的需求转化成自己的,尽力去讨好别人,以获得自我存在感……
又或是,在一段情感关系里,你并不关心自己爱不爱Ta,只在乎Ta表现出的爱不爱你。如果你感受到对方爱你的程度能给你带来“我很重要”“我值得爱!”的信号,你即会把自己交付给对方。而如果同时有N位让你有此感受的异性存在,你的情感世界可能便会陷入一片混乱……
有些人,觉得在朋友圈中,只有肤浅的晒和暗黑的嫉羡,但心理学家说,“我们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世界,同样的,也只能在 ‘朋友圈’中看见自己意淫出来的朋友圈。相信是一种能力。”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亚隆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焦虑根本上都是死亡焦虑。如果知道这点,知道其实世上人人都是将死之人,大概就不必那么焦虑了。
精神分析鼻祖弗氏有名言,“将潜意识意识化,症状就会随之消失”。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没有比人的内心更复杂崎岖的事物了!即使心理学可以帮人们探寻、归纳多种类型心理的源薮,却并不代表在解决症状方面也有统一的配方。在人的内心及人性中蛰伏的病毒,一定不会少于世上鸟的种类:九千多种,它很可能和昆虫一样,是个巨大的以百万计的类群。
但至少心理学能给到人安慰,使你知道你的一切心理问题,都有其成因,在心理医生那,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案,虽然目前在中国,这方面的治疗并未到达显性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医生的信任远远不如对朋友、闺蜜——他们还不收费——的信任。
为心理问题消费买单不是国人的习惯,一次肉体的伤风可能让人重视,心理的癌症却让人漠视——或者说,心理的隐密性使人拒绝陌生人的帮助,哪怕他是心理专业的资深医生。盖因肉体像一台机床般具体,相应的维修说明也较齐备,心理的内部却是一处抽象深邃的所在。
可谁的心理又没点毛病呢?或者说,谁能说自己的心理是绝对的清洁无菌?不信你对照“心理问题测试”之类,测试结果一定会有程度不一的心理症结。不过还得振作生活,肩住黑暗的闸门,把自己尽量送到光明的地方去。
好在有各种仁慈的心理学理论可宽慰:我不是惟一的那一个,有许多人与我经历着同样的心路;我虽然夜里分裂了,白天还能归整回来(至少表面上);人生就是这样,于幻灭中成长……
大概这也是近年来心理学走红的原因吧。在各种流派、理论的后面,对人性抱恃的是一份温存理解,它使我们内心的一切不可名状都有了可名状之处,也使我们尽力学习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


IP属地:浙江1楼2017-02-09 17:31回复
    同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6-30 0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