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测试
第一节、测试平台
CPU:英特尔 I7 6700
显卡:CPU自带核心显卡
主板:微信Z170
内存:DDR4 8G X 2
主硬盘:建兴 T10 120G
SSD1:建兴 T10 240G 「NVME M.2 2280 PCI」
SSD2:建兴 S960 512G「AHCI M.2 2280 SATA」
SSD3: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AHCI SATA 2.5 SATA」
HDD:希捷Barracuda 2TB 「AHCI SATA 3.5 SATA」
散热:英特尔自带散热器
电源:酷冷至尊 650W 金
系统:WIN 10 64位
驱动:微软系统自带NVME驱动

「上图机械仅为拍照使用,实际测试由一块3.5寸台式机机械硬盘完成。」
测试时所有测试固态均为空盘,机械硬盘已使用约40%空间,机械硬盘仅完成AS SSD的测试,其余测试未参加。
三款测试固态分别对应M.2接口NVME协议PCI通道、M.2接口AHCI协议SATA通道和最常见的SATA接口2.5寸固态硬盘。
建兴 T10 240G作为本次测试的主角。
群联PS5007-E7主控、东芝15NM MLC颗粒「群联封装」、南亚256M DDR3L高速缓存、NMVE协议、M.2 2280 M KEY规格。使用了4颗颗粒封装,单颗粒容量64GB容量,总容量OP了16G作为冗余。
建兴 S960 512G 是同为M.2接口,2280规格下与T10很相似的外观,但是内在却截然不同,选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同样的M.2接口却有很大的不同。
慧荣SM2246EN主控、东芝15NM MLC颗粒、南亚512M DDR3高速缓存、AHCI协议、M.2 2280 B KEY规格。使用了4颗颗粒封装,单颗粒128GB容量。
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常规的SATA接口固态,与前者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三款唯一一款采用了TLC颗粒的产品。影驰这款固态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采用了特殊的卡扣设计,没有使用一个螺丝,拆解十分方便。第二,固态的PCB上有三个LED灯珠,通电后会发出红色的关「但是壳子盖住了,只有缝隙能看出光」,PCB大小仅为常规固态的3/4。
群联PS3110-S10主控、东芝 A19 TLC颗粒「白片」、金士顿 512M DDR3高速缓存 、AHCI协议、2.5寸SATA接口规格。使用了8颗颗粒,单颗粒64GB容量,总容量OP了32G作为冗余。未采用SLC Cache技术。
希捷Barracuda 2TB 7200转 64MB 最常见的3.5寸台式机机械硬盘,单碟1TB双碟封装四磁头、7200转、64M缓存、AHCI协议、SATA3.0接口。无特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