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吧 关注:4,028,350贴子:50,181,266

【测评】建兴Liteon T10 240G M.2固态硬盘测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滑稽go die#这是一篇正经测评!
去年年末,建兴和电脑吧给大家带来了建兴新品固态T10的试用活动,借此契机也拿到了T10 240G的版本,在最近完成了全部的测评,并在今日发出。
请勿插楼,插楼将会删除。
正文开始。


IP属地:安徽1楼2017-02-08 23:04回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外观
    第一节、外观
    第二节、M.2接口科普
    第二章 核心IC解析
    第一节、主控
    第二节、缓存
    第三节、颗粒
    第四节、NVME相关科普
    第三章 测试
    第一节、测试平台
    第二节、AS SSD Benchmark 1.9.5
    第三节、关于关闭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
    第四节、CrystalDiskMark 5.20
    第五节、HD Tune Pro 5.60
    第六节、PCMark 8
    第七节、温度测试
    第八节、竞品对比(英特尔600P)
    总结:


    IP属地:安徽2楼2017-02-08 23:04
    收起回复
      2025-05-16 15:57:12
      广告
      前言:
      建兴作为零售市场的新秀,在其零售生涯的第一年给我们带来了堪比企业级固态的T9,在过去的2016年引起不小风波。而17年将至,建兴也发布了T9的替代品——T10。相较T9,从SATA接口升级为M.2 PCI-E3.0 X4 NVME 的接口,性能上也是一次大跃进,客户服务上也进行了升级。
      T10是建兴第一款正式发布的消费级的NVME固态,是一款M.2形态的固态产品「后续会提供转换架,转换成PCI-E板卡形式」,使用了群联PS5007-E7主控,东芝15NM MLC颗粒,南亚易胜DDR3L高速缓存, 配备散热马甲,提供三年售后「顺丰负责免费取送」。
      作为17年建兴的旗舰级产品,在最近货源比较吃紧的情况下有幸能参与到这次的测评「活动」,在这里要感谢电脑吧吧务组和建兴提供的机会。本次测试的容量是240G容量。


      IP属地:安徽4楼2017-02-08 23:05
      回复
        第一章 外观
        第一节 外观

        T10 240G 外包比较简单,标注了品牌,接口等信息,型号也是特大彩色字体标注。


        T10正面覆盖了一层可拆卸的散热马甲,可以降低固态的工作温度,提高稳定性。如果用户使用的是超极本,则可以拆下散热马甲。背面则被一块较大的铭牌覆盖,一些特性一目了然。「之前因为T9背面没有印相关LOGO,被说T9没有通过FCC、CE、VCCI等诸多认证,是“三无”产品。T10这次就直接在背面印了出来。」


        建兴 T10与影驰铁甲战将(2.5英寸SATA接口硬盘)对比,M.2形态的固态相较于传统的2.5英寸硬盘在体积大小上有很大的优势,更加适合笔记本或者平板电脑使用,同时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CPU占用率。


        IP属地:安徽6楼2017-02-08 23:05
        收起回复
          第二节 M2接口科普

          M.2 2280 PCI-E总线与M.2 2280 SATA总线 固态对比 『上T10 下 S960 T10正面 S960背面』

          M.2 M KEY 母口 与 M.2 B KEY 母口接口对比。 「M KEY 为PCI-E总线/B KEY 为SATA总线」

          M.2 M KEY 公口 与 M.2 B KEY 公口对比。『均为正面』

          安装示意图。「M.2的固态和内存相似,都有防呆设计,如果无法插入,切勿使用蛮力,有网友使用蛮力强行插入,最终固态供电口烧毁。」
          首先说一个最适合小白的判断方法。那就是2个缺口的基本上就是SATA总线版本的固态了。
          然后说一个有些复杂,但是仍然适合小白的判断方法。
          记住这个规律,4代酷睿开始出现了M.2接口,支持的是SATA总线。6代开始出现了PCI-E总线的M.2接口,但是仍然可以支持SATA总线的固态,同时有部分接口同时兼容PCI总线和SATA总线。Z97主板可以提供PCI-E总线的M.2,也支持NVME协议,但是支持不太好「部分固态无法使用」。
          以上是简单的区分方法,接下来稍微解析一下两个接口。
          从上图的PCI-E转接版其实可以看出,在M KEY接口所引伸出的印刷线路是很多的,而B KEY接口所引伸出的印刷线路却只有寥寥几根,可以看出PCI-E总线的固态需要很强大的带宽支持。而M KEY的触点也比B KEY要多出很多,其实M KEY的M。2接口可以看做是PCI-E接口的形变,实际两者的转换无需任何芯片「转接版上的物料是电容.可以直接通过物理转接,图上也可以看出是通过印刷线路直接和PCI-E接口连接,M KEY接口的触点利用率很高。B KEY这边的其实也是SATA总线的物理转换「边上的接口是SATA接口的数据接口」,也是直接用印刷线路进行连接。
          综上,其实M.2形态的固态和PCI-E接口的固态、2.5寸SATA接口的固态的区别仅仅是一些形变和优化。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M.2 M KEY 可以直接转换成PCI-E的形式,M.2 B KEY 也可以直接转换成2.5寸普通硬盘 。都无需桥接芯片。』
          最后是接口的形态,其实M.2或者说NGFF的特性是符合十几种规格的,有部分网卡实际用的只是M.2完整接口的2/3。但是觉得和固态关系并不大,所以并不准备在这方面浪费笔墨,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搜索相关定义。


          IP属地:安徽8楼2017-02-08 23:06
          回复
            第二章 核心IC解析
            第一节、主控

            PS5007-E7主控是群联最高级的主控,也是群联第一款NVME主控,还有一个PS5008-E8/E8T虽说型号数字比PS5007-E7要大,但其实并没有PS5007-E7支持的规格高,可以看做是其的精简版,适合那些需求并不太高的产品或对节能有较高要求的产品。
            PS5007-E7主控由28NM CMOS工艺制造,四核心设计,支持端对端数据保护、Smart ECC数据冗余保护、AES256加密、防掉电保护、支持静态或动态写入平衡。支持1N NM的MLC/TLC颗粒,支持3D工艺制造的颗粒。兼容NVME 1.1B,兼容PCI-E 3.0,兼容PCL-E L / L / lll接口,最高可配备2G DDR3L缓存。最大支持2TB容量,顺序读写最大可达2600M/S和1300M/S,最高可以实现30W IOPS随机读取和20W IOPS 随机写入。
            这款主控其实产品已经有比较多,应用也比较广泛,与其定位相似的主控是SMI「慧荣」 SM2260。后文与竞品英特尔600P会有一个对比,主控部分的对比将在后文一并写出。


            IP属地:安徽9楼2017-02-08 23:07
            回复
              第二节、缓存

              T10 240G的缓存由南亚易胜提供。120G提供256M缓存,1G「容量」=2M「缓存」;240G提供256M缓存,1G「容量」=1M「缓存」;480G提供512M缓存,1G「容量」=1M「缓存」。颗粒无更多信息可查。


              IP属地:安徽10楼2017-02-08 23:07
              回复
                第三节、颗粒

                T10 240G的颗粒由4颗东芝TA79G5NAUR组成,15NM MLC颗粒,单颗64G容量。由群联封装。编号无法对应联群或者东芝现有编号释义。故无法推测出详细的信息。


                IP属地:安徽12楼2017-02-08 23:07
                收起回复
                  2025-05-16 15:51:12
                  广告
                  第四节、NMVE相关科普
                  首先要说到NVME,就得知道一个概念。就是电脑的硬盘这部分的协议,目前常见的有三种「其实几乎就两种,除去RAID模式和IDE模式」主流AHCI协议和NVME协议,第三种IDE模式「协议」现在已经淘汰,但是扯到固态就得说到这个模式。三种协议中IDE模式最老,也已经淘汰,被后来的AHCI代替。AHCI协议对于IDE模式能够提高硬盘性能,在XP盛行的时代硬盘接口还停留在IDE接口,IDE模式就是为了保证和XP系统的兼容性。而后出现了SATA接口的硬盘,加之对于功能性的需求增多,应运而生的AHCI模式,更加适合固态硬盘一些,但是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适合固态硬盘,有诸多的限制。而NVME协议可以说是为了硬盘而生,目前的高性能固态硬盘几乎都是支持这个协议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NVME3.0「消费级目前没看见有这个版本的存在,大多数还是NVME1.N的版本,T10的主控支持的则是NVME 1.1B。」目前NVME 3.0以上版本的产品还很少见,相关产品应该还处于开发阶段。「要知道现在用的很多’新’主控都是发布数年的产品。」。
                  简单的概括就是IDE模式已经淘汰,AHCI协议是主流但是并不完全适合固态,NVME协议是为固态而生,但是需要比较强的硬件基础支持。
                  然后从硬件上来说使用IDE接口和IDE模式的电脑基本都是“古董”级别。AHCI协议仍然为主流大多数设备都会提供支持,高端也兼容这个模式。NVME协议目前只有Z97以后的主板才有可以支持。
                  「支持NVME协议的主板补充:1.华硕的主板据说8系主板升级BIOS也可以支持NVME协议。2.部分Z97主板对NVME固态硬盘的支持可能不会很全面,部分固态可能无法使用。3.一般来说NVME的固态都需要特定的驱动「T10无需」。」
                  然后说说怎么用NVME协议吧,首先大部分的NVME固态硬盘都是需要特定的驱动的,诸如三星和英特尔,都是有特定的驱动的「T10无需额外驱动」。然后,需要关闭系统中的高速缓存设置,才可以发挥NVME的实力。满足这两点,才可以很好的使用NVME的固态硬盘。
                  最后说一个很意外的东西,苹果从iphone 6S plus 开始使用的闪存就是NVME协议的,但是受限于移动设备,性能表现比较接近早期的SATA接口固态。但是仍然是手机中内部传输速度最快的。这个技术好像是采用了东芝提供的解决方案。


                  IP属地:安徽13楼2017-02-08 23:08
                  收起回复
                    第三章 测试
                    第一节、测试平台
                    CPU:英特尔 I7 6700
                    显卡:CPU自带核心显卡
                    主板:微信Z170
                    内存:DDR4 8G X 2
                    主硬盘:建兴 T10 120G
                    SSD1:建兴 T10 240G 「NVME M.2 2280 PCI」
                    SSD2:建兴 S960 512G「AHCI M.2 2280 SATA」
                    SSD3: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AHCI SATA 2.5 SATA」
                    HDD:希捷Barracuda 2TB 「AHCI SATA 3.5 SATA」
                    散热:英特尔自带散热器
                    电源:酷冷至尊 650W 金
                    系统:WIN 10 64位
                    驱动:微软系统自带NVME驱动

                    「上图机械仅为拍照使用,实际测试由一块3.5寸台式机机械硬盘完成。」
                    测试时所有测试固态均为空盘,机械硬盘已使用约40%空间,机械硬盘仅完成AS SSD的测试,其余测试未参加。
                    三款测试固态分别对应M.2接口NVME协议PCI通道、M.2接口AHCI协议SATA通道和最常见的SATA接口2.5寸固态硬盘。
                    建兴 T10 240G作为本次测试的主角。
                    群联PS5007-E7主控、东芝15NM MLC颗粒「群联封装」、南亚256M DDR3L高速缓存、NMVE协议、M.2 2280 M KEY规格。使用了4颗颗粒封装,单颗粒容量64GB容量,总容量OP了16G作为冗余。
                    建兴 S960 512G 是同为M.2接口,2280规格下与T10很相似的外观,但是内在却截然不同,选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同样的M.2接口却有很大的不同。
                    慧荣SM2246EN主控、东芝15NM MLC颗粒、南亚512M DDR3高速缓存、AHCI协议、M.2 2280 B KEY规格。使用了4颗颗粒封装,单颗粒128GB容量。
                    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常规的SATA接口固态,与前者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三款唯一一款采用了TLC颗粒的产品。影驰这款固态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采用了特殊的卡扣设计,没有使用一个螺丝,拆解十分方便。第二,固态的PCB上有三个LED灯珠,通电后会发出红色的关「但是壳子盖住了,只有缝隙能看出光」,PCB大小仅为常规固态的3/4。
                    群联PS3110-S10主控、东芝 A19 TLC颗粒「白片」、金士顿 512M DDR3高速缓存 、AHCI协议、2.5寸SATA接口规格。使用了8颗颗粒,单颗粒64GB容量,总容量OP了32G作为冗余。未采用SLC Cache技术。
                    希捷Barracuda 2TB 7200转 64MB 最常见的3.5寸台式机机械硬盘,单碟1TB双碟封装四磁头、7200转、64M缓存、AHCI协议、SATA3.0接口。无特殊技术。


                    IP属地:安徽16楼2017-02-08 23:10
                    收起回复
                      第二节、AS SSD Benchmark 1.9.5
                      AS SSD Benchmark 1.9.5 1G测试

                      AS SSD Benchmark 1.9.5 5G测试

                      AS SSD Benchmark 1.9.5 10G测试

                      AS SSD Benchmark 1.9.5 1G测试 机械硬盘

                      AS SSD Benchmark 1.9.5测试中选用了1G、5G、10G三个数据量进行测试,机械因测试耗时过多仅测试了1G一项「仅1G的数据量就需要3小时完成测试,推测10G数据量的测试需要一天以上时间,因此放弃其余项目测试。」。
                      纵观三款固态的表现,除去采用了TLC颗粒的影驰 铁甲战将 480G其余两款都相对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掉速「T10总分高达2500~2700相对于影驰的800~1100分值更高,相对掉速并没有铁甲战将厉害」,而采用了TLC颗粒的影驰 铁甲战将的掉速较为明显,TLC颗粒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在长时间写入的情况下稳定性不如采用MLC颗粒的产品。
                      而细看4K这一项的测试,建兴 T10 和建兴 S960 的表现都要好于影驰 铁甲战将 ,后者的读取速度最后跌至20M/S左右,是1G数据量时测得数据的一半,建兴的两款产品在这项测试中明显好于影驰的铁甲战将。
                      在4K-64K随机并发读写这一项中,采用TLC颗粒的影驰 铁甲战将仍然是表现最差的,读取掉速明显。同时 建兴 T10 的读取和写入也和采用SATA总线的固态拉开了差距,数值数倍于后者。


                      IP属地:安徽17楼2017-02-08 23:10
                      回复
                        第三节、关于关闭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
                        这一项设置其实在SATA固态中并不常提及,但是对于使用NVME协议的固态来说「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就格外重要,这一项功能是旨在保护数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电造成重要的数据丢失,但是目前的环境来说突然断电的几率其实并不大,而发生重要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所以一般而言是建议大家勾选「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以提高使用NVME协议固态的性能。
                        而在之前的SATA固态中,存在部分固态的4K写入极低仅仅为个位数,这里也是因为「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这一项的关系。

                        上图是关闭这项功能和开启这项功能的对比,采用的测试软件是AS SSD Benchmark 1.9.5 选用1G和10G两个数据量,使用的是影驰的铁甲战将 480G 。可以看到关闭这项功能对于SATA的固态性能是只有下降,也提醒大家,在使用NVME协议的固态的时候一定要勾选「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而在使用SATA固态时则不需要勾选「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

                        「关闭设备上的 Windows 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截图
                        然后关于如何开启或者关闭这一项功能具体路径如下:计算机-选中分区-右键-属性-硬件-属性-改变设置-策略「以Windows10 为例」。
                        使用NVME协议的固态请勾选该功能(非必须,不勾选跑分较差对日常使用没什么影响),使用SATA固态如无问题请勿勾选。


                        IP属地:安徽18楼2017-02-08 23:11
                        回复
                          第四节、CrystalDiskMark 5.20

                          CrystalDiskMark 5.20 1Gib数据量 建兴 T10 240G、建兴 S960 512G、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对比测试

                          CrystalDiskMark 5.20 建兴 T10 240G 1Gib、8Gib、32Gib测试
                          这一项测试中,T10的表现依然不错,并没有明显的掉速。因为测试时间的关系,三款的对比数据仅测试了1Gib一组,但足以看出差距。顺序读取T10是其余二者的五倍多,顺序写入也是其余二者的两倍多。差距可谓惊人!T10在三个测试数据量级的表现也很稳定,1Gib对比32Gib的测试掉速并不明显,几乎维持相同水准。


                          IP属地:安徽20楼2017-02-08 23:11
                          回复
                            第五节、HD Tune Pro 5.60

                            HD Tune Pro 5.60 建兴 T10 240G、建兴 S960 512G、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读取测试

                            HD Tune Pro 5.60 建兴 T10 240G、建兴 S960 512G、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随机读取测试
                            在这一项测试中,因为软件问题,无法完成写入的测试「按提示初始化硬盘,但仍然无法测试」。该软件相较于其他几款软件更适合作为机械硬盘测试工具,对于固态硬盘的支持特别是使用NVME协议的硬盘支持较差,图中数据也可以看出T10 240G在这一项仅仅只有1G左右的顺序读取,而其他硬盘也较低于正常值,仅仅作为一个参考。
                            如果说这项测试毫无意义也不完全对,图中其实可以看出建兴 T10的CPU占有率是低于其他两者的,也体现出NVME协议的优势之一 ————更低的CPU占有率。


                            IP属地:安徽21楼2017-02-08 23:12
                            回复
                              2025-05-16 15:45:12
                              广告
                              第六节、PCMark 8

                              PCMark 8 硬盘测试 建兴 T10 240G、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PCMark 8 硬盘测试 建兴 T10 240G、影驰 铁甲战将 480G 详细报表
                              在PCMark 8测试中,建兴 T10的使用带宽仍然两倍多于影驰 铁甲战将 达到538M/S「同使用NVME协议的浦科特 M8PE带宽仅为424M/S」,而在模拟使用中也均小幅领先于影驰 铁甲战将,可以看出固态之间在日常使用的差距其实并没有很大,而在重度使用下,SATA接口固态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候就需要NVME的固态。由于是模拟日常使用,并非极限测试所以两者的差距并没有很大,尽管两者在硬件上差距甚远。


                              IP属地:安徽22楼2017-02-08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