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开始正篇中的正篇了,先来左边
骨屋蟹属(学名Osteodomus,英文Bone-house,左边插图中左上角带着海豹头骨的那位),骷髅岛特产的寄居蟹,4-8英寸长(约10.16cm-20.32cm,这个长度应该说的是本体)
在岩石和潮汐水池之间爬来爬去周旋迂回的甲壳动物多种多样——桡足类(水蚤)、潮虫科,虾、蟹,淡水螯虾以及数不清的其他物种,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相当常见的物种,但骷髅岛也有着它自己的古怪特产——强壮的寄居蟹骨屋蟹。由于体形比大部分寄居蟹种都要大,所以很难找到尺寸合适的甲壳来寄居,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机会主义者使用它们能找到的一切,包括被掏空的骨头,这就是骨屋蟹其名的来源。海滩上,一只伸着带刺的腿,急速爬过岩石的海豹头骨,这样的景象可是非常罕见的。
(寄居蟹总科几百种我也不是很懂,根据这货圆筒形的后足和强壮的鳌,就把它分在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陆寄居蟹科-骨屋蟹属)
靛蓝盾鳌虾属(学名Lividuscutus,英文Blue-black-shield,左边插图右下角的,体长9-12英寸(约22.86-30.48cm)
靛蓝盾鳌虾是一种披着靛蓝色硬甲的植食性海鳌虾,有着一对精致的钳子,但配有长而有力的足来在海浪冲击的岩石上爬行。该物种能发挥出对于这个体型来说非凡的抓地力,让它们能在海水飞溅的危险区域收获藻类。
(科普一下,真正的龙虾没有鳌,有钳子的叫海鳌虾_(:зゝ∠)_所以麻辣小鳌虾是个什么鬼,应该分在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海鳌虾科-靛蓝盾鳌虾属)
拟蟹盾蝉虾属(学名Scutucaris,英文Shield-crab,明明是蝉虾科的英文名叫“盾蟹”,右边插图右上角那个扁扁的家伙),体长6-10英寸(约15.24-25.4cm)
拟蟹盾蝉虾是蝉虾科里的扁平成员。不过,即便是在它们的那些外观同样扁平化的近亲中间,拟蟹盾蝉虾的扁平程度也时非常极端的。近乎二维的身体结构设计,允许它们能将身体滑进海岸线上的岩石缝隙中。
拟蟹盾蝉虾可以通过藏在碎石遍地的海岸线上十分常见的裂隙中回避掠食鱼类和章鱼,另一方面是因为拟蟹龙虾也会在这些裂缝中猎食——拖出那些因为体型躲过大部分螃蟹、鳌虾的猎物。甲壳动物的食性通常杂,会拿走一切从它们面前经过的东西。拟蟹盾蝉虾锋利的鳌可以撬开贝类的壳然后切断保持贝壳紧闭的肌肉,来得到里面的肉质。
(我以前都没听说过蝉虾这么个东西_(:зゝ∠)_好像还挺好吃的,分在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蝉虾科-拟蟹盾蝉虾属)
该右边了,巢居猎蟹属(学名Cunaepraedator,英文Nest-plunderer),体宽3-6英寸(7.62-15.24cm)
巢居猎蟹不像其他的地蟹,魁梧的它们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生物。抛弃了水生之后,它们穿过海岸线的悬崖和丛林边缘,巢居猎蟹提升了它们的适应力,完全自由地在海洋之外的地区活动,不需要返回水中产卵。
雌蟹在特殊的体腔内带着受精卵,并让它们保持湿润而且安全地孵化成成年蟹的缩小版本,幼年期则被完全跳过了。
幼蟹在出生后最早的几天或几周内紧紧趴在母蟹的身上,在外壳上爬动并在腿上取食,但从不离开母蝎躯体上的安全区域。母蟹会外出寻找海岸悬崖上的鸟巢,把幼蟹寄像刷灰尘或者用蟹钳仔细地刷下去,“寄存”在鸟巢里。
吃着海鸟食物的残羹剩饭和死雏的尸体,幼蟹会成长的非常快。一旦幼鸟羽翼丰满,巢穴被遗弃之后,未完全发育的幼蟹就会加入它们父母的行列,变成徘徊在丛林边缘的拾荒者。
巢居猎蟹也因为长着第二对大蟹钳而引人注目,在雌蟹中它们只是觅食的另一套工具,但是它们的真实功能也在交配季雄性用它们的主鳌与其他雄性交战后变得显而易见。抬起,固定,把雌蟹脆弱的底面倾斜,第二对钳的功能是雄蟹用来把精子放入雌性的卵囊中。之后,雄性就会放手,并且仓促退出雌性报复性的捕捉范围(看来巢居猎蟹的雌性比雄性也大不少)
(应该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地蟹科-巢居猎蟹属)
以上四种生物未出现于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