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44贴子:108,755
  • 2回复贴,共1

瓦屋山严道铜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瓦屋山严道铜山,可能是三星堆铜矿来源,大家一同关注考古结果
发展青铜冶炼业,离不开丰富的铜矿矿藏。蜀地自古产铜,《管子·山权数》中记载“汤以庄山之铜铸币”,庄山是今天的严道铜山,严道是今天的荥经,巴蜀产的铜很早就在中原地区有知名度。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说:“其(指蜀地)宝有璧玉……铜、铁、铅、锡……丹青、空青……麻、纻之饶。”其中的铅、锡、铜都是冶铸青铜的重要原料。
严道是今天的荥经,洪雅瓦屋山也有一个严道铜山,这个离三星堆更近,已经进行考古勘测。


IP属地:四川1楼2017-01-27 18:43回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在文博杂志上看到将湖北黄石市铜绿山战国时期所开采的铜矿遗址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古代最早的铜矿开采矿坑后,对此深信不疑。后来在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山权数》上,读到有关中国最早开采和冶炼铜矿的记载:“成汤使人开庄山之金铸币。”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亦有类似记载:“汤于庄山冶铜铸币。”《淮南子·览冥训》中也曾提及:“商命人于庄山铜铸币。”王符《潜夫论》中亦有相似的“殷于庄山炼铜铸币”等记载。这样就出现了两个谜团:一、“庄山”在今何处?二、上列文献中所说的“金”为何物,是黄金还是黄铜?
    我们以文献考索与文物考古学成果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王国维先生在《古史新证》中提出的“二重证据法”①为依托,并以“近年出土文献与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②为准绳作一番梳理,解开上述的两个谜团。


    IP属地:四川2楼2017-01-29 15:12
    回复
      2025-08-27 02:4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庄山在今何处?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商汤使人于庄山采铜铸之事,是在2500多年前的经济学专著《管子》中,以后若干作者皆沿袭此种说法。“庄山”究竟在今何处呢?《中国地名大辞典·庄山》条将其定为“蜀郡严道铜山”。即为“严道铜山”,何以古籍中将其称为庄山呢?经考证这是古人避讳所致。清嘉庆《洪雅县志·建置》有“洪雅西南皆为秦汉严道县地”之说。严道县管割范围很大,包括了今天四川雅安、荥经、汉源、天全、芦山等县市地域。清乾隆《雅州府志·建置沿革》称:“芦山县,秦严道县地,蜀郡,汉改青衣县”。又《华阳国志·蜀志》:“高后六年,城僰道开青衣,严道为秦置县”。文中说明严道属蜀郡,这就为其地望指出了准确的位置。秦灭六国前已拥有四川,并设巴、蜀二郡管辖。巴郡地域在今重庆市和四川东南部;蜀郡地域在今四川西南、西北和成都平原一带。严道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相符,在蜀郡管辖地域内。
      严道铜山原名庄道铜山,因避汉明帝刘庄讳,将“庄”改为“严”,故在东汉明帝以后庄道铜山即改称严道铜山,楚庄王亦改称楚严王。庄山之名由此而来。
      明张可述《洪雅县志·古迹》有“铜山(县)西南百里,即汉邓通铸钱处”之说。清《四川通志·舆地·山川·嘉定府·铜山》云:“铜山在洪雅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近荥经县界有铜矿。”清嘉庆《洪雅县志·古迹》中亦有“铜山,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即汉文帝邓通铸钱处”之说。上世纪80年代,罗孟汀先生在《邓通铸钱考》中亦将洪雅瓦屋山作为邓通铸币地之一。同书亦有记载:“严道废县城,洪雅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思经山下,遗址尚存。今考其地,瓦屋居西南,思经居于东北,车岗水出其中,上流曰严王峡,谓瓦屋山下,思经山下皆是。”《四川省志》说严道故城,即今荥经治。”《雅州志》称:“严道废城在州西郊大江之岸,今荥经县界。隋开皇中徙严道治青衣,所谓州西郊大江之岸者,当是隋时废城。”《荥经·沿革志》:“秦为严道县地,则今荥经治,亦非故城。《四川省志》、《雅州志》俱误。铜山今瓦屋山右,邛崃山、毛沟皆产,以瓦屋山者为是”。同书中的“金石之属”说得更为明白:“铜山在瓦屋山。”清代之《县舆全图》上将其铜山列为三处,这与我们实地考察情况正好吻合。


      IP属地:四川3楼2017-01-29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