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岛霞光 扒过一个颜查散官职的帖子,差不多三年时间,颜查散就从官职六品上升成了二品大员,他的做官轨迹如下:
考中状元,升了翰林院修撰,审理九龙珍珠冠时已为枢密院掌院,治水的时候升为巡按,下襄阳的时候又加封为文渊阁大学士。
如果对官职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可以查看蓬莱的原帖:http://tieba.baidu.com/p/4566522479
乍一看,觉得颜查散的运气真是好啊,从一个没落的官二代,一跃成为朝廷高官。蓬莱也在帖子最后做了总结:颜查散升官那么快,离不开包公的提携,白玉堂的尽心辅佐,仁宗皇帝的信任。——这些当然都是升官的必要条件,但我觉得这话题还能深挖,得从最初说起,颜查散后来能平步青云,最重要的因素恰恰就是他自己,而非仅仅是运气好。
我就从原著第三十五回,也就是著名的“美英雄三试颜查散”之后,颜生进入柳家说起。
先大致交代一下事件经过:颜生骑着盟弟白玉堂相赠的高头大马得以顺利进入前姑父柳洪家(姑妈已故,柳洪另外续弦了),他此来两个目的,1,参加科考。2,和表妹完婚。当柳洪得知颜生家道中落其实只是个穷小子,马上态度大变,把他安置在花园里,甚至还想悔婚。柳小姐的后妈贪图柳家财产,欲把柳小姐许配给自己不学无术的侄儿冯君衡(长得巨丑),他们商量的时候被柳小姐的乳母偷听到,连忙回去告诉小姐,又和小姐身边的丫鬟绣红一起帮忙出主意,让柳小姐将私蓄赠予颜生,等到高中后再来就亲。不想绣红给颜生送字帖的时候,阴差阳错的落到了冯君衡手里,他便冒充颜生半夜角门赴约,巧的是柳小姐碍于闺阁体面,让绣红代替自己前去,拉扯间冯君衡掐死了绣红,又把颜生的扇子(之前交换的)和字帖扔在案发现场后逃走了。
第二天颜查散自然被当成凶手抓去了县衙,因为担心败坏小姐名节,他主动承认了杀人的罪名,柳小姐闻听后当即投缳自尽了,谁料半夜停棺在花园里又莫名还阳,就有家仆牛驴子贪图陪葬准备害其性命,幸好被及时赶到的五爷所救。第二天,五爷就穿戴一新到牢里探望颜查散去了【星星眼】,虽百般劝导,奈何颜生为了小姐一心求死,只含泪把家中老母托付于他。
这其间有五爷对颜生的评价:【白五爷见颜生并无忧愁哭泣之状,惟有羞容满面,心中暗暗点头,夸道:“颜生真英雄也。”】
可见比起为自己的命运悲伤发愁,五爷更看重的是在面对死生大事时,颜生所表现出来的置之度外的气度和坦然接受的勇气。颜生羞容满面,只是因为觉得无颜再见盟弟而已,对自己可能面临的极刑却浑不在意,所以五爷称赞他是真英雄——虽是一介书生却有侠士风范!
眼见盟兄入了情魔化解不开,五爷索性不劝了,把书童雨墨要来让他去开封府找包拯喊冤,他自己则半夜寄柬留刀,为颜生“通关系”去了。包公自然是接下了这桩案子,又把案件相关人员招来问话,三下五除二就审清了案情,最后把冯君衡铡了,又教训了一番柳洪,喝令他好生相待颜生,待科考完毕就择日完婚。
审理案件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包公将颜生的招状看了一遍,已然看出破绽,不由暗暗笑道:“一个情愿甘心抵命,一个以死相酬自尽,他二人也堪称为义夫节妇了。”】
上一个有关颜查散的帖子,起因在于有人觉得颜查散为了柳小姐的名节不顾家中老母是为不孝。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包公在猜出整件事的隐情后,对颜生的做法还是相当认可的,甚至把颜生和柳小姐定义为“义夫节妇”,要知道,这在古代是很高的称谓,堪比后来的贞节牌坊,是鼓励广大百姓学习和效仿的。这个时候,包公都还未见到颜生,就已经对他留下了好印象,这也为颜生事后成为他的学生打下了伏笔。
果然,整个案件结束后,【包公便将颜查散雨墨叫上堂来,道:“你读书要明大义,为何失大义而全小节?便非志士,乃系腐儒。自今以后,必须改过,务要好好读书。按日期将窗课送来,本阁与你看视。倘得寸进,庶不负雨墨一片为主之心。就是平素之间,也要将他好好看待。”颜生向上叩头道:“谨遵台命。”】
这段,书里并未明说,但包公的这番话其实已经把颜查散认作自己的学生了,他没有考较过颜生的学识,也并未调查过颜生的人品,就这样任性的把颜生纳为自己的门生,不得不说,包公在识人用人这方面确实高人一等!
当然,包公也不是无理由选择的颜生,而是被颜生舍身取义的精神打动了,认定此人的品性和学问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包公看得很透彻,不顾自己的性命只为了保护未婚妻的名节,甚至到了开封府的大堂也初衷不改,这样一个人,即便日后身陷朝堂争斗,权势诱惑,依然可以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自始至终坚守本心,不会迷失自我。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也正是包公需要的,颜生就仿佛是他自己的写照,有着和他同样“刚正不阿”的品质。
可能有筒子觉得,包公的这番话似乎和他之前对颜生的赞许大相径庭。容我解释一下,这里,包公已经在用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口气在说话,包公在原著里身世坎坷,当官之后又几度沉浮,所以深谙人世和官场,他虽然在心里对颜生的义举大加褒奖,但从策略上说,并不主张颜生在遇到困难时一味以死相酬,所以他以老师的口吻批评颜生不晓得通权达变,没有正确处理危机的手段。画外音就是,你虽孺子可教,但还需好好打磨。所以这番话与颜生为柳小姐牺牲的做法并不冲突,他只是在教诲颜生,很多事情其实有着更好的解决办法。
反过来想,假如颜生贪生怕死,不考虑柳小姐而只顾自己活命,想必包公是看不上这样的懦夫的,更不会认他做学生。同样的,在五爷心里,他这个盟兄的地位只怕也要一落千丈了。
后文里,颜生在高中状元后一路飙升到二品大员的位置,更甚者隐隐露出包公接班者的姿态,很多续书里颜生也实际代替了包公这个人物,成为侠客义士所依附的朝廷大官。
有些人总也看不惯颜生,认为他穷酸秀才出身,不但蒙五爷赏识认作哥哥,还傍上包公年年升官,运气实在太好。有这种想法的正顺应了当下一句话:只看到人家的成功,却看不到人家背后的艰辛。颜查散能有今天,靠的肯定不是运气,而是最初他对柳小姐抱有的责任感,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犹豫舍弃自己的性命。这一点,谁都羡慕不来,因为绝少有人会明知是死路还毅然决然的选择前往。
【颜生真英雄也!】——五爷所言诚不虚也!
考中状元,升了翰林院修撰,审理九龙珍珠冠时已为枢密院掌院,治水的时候升为巡按,下襄阳的时候又加封为文渊阁大学士。
如果对官职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可以查看蓬莱的原帖:http://tieba.baidu.com/p/4566522479
乍一看,觉得颜查散的运气真是好啊,从一个没落的官二代,一跃成为朝廷高官。蓬莱也在帖子最后做了总结:颜查散升官那么快,离不开包公的提携,白玉堂的尽心辅佐,仁宗皇帝的信任。——这些当然都是升官的必要条件,但我觉得这话题还能深挖,得从最初说起,颜查散后来能平步青云,最重要的因素恰恰就是他自己,而非仅仅是运气好。
我就从原著第三十五回,也就是著名的“美英雄三试颜查散”之后,颜生进入柳家说起。
先大致交代一下事件经过:颜生骑着盟弟白玉堂相赠的高头大马得以顺利进入前姑父柳洪家(姑妈已故,柳洪另外续弦了),他此来两个目的,1,参加科考。2,和表妹完婚。当柳洪得知颜生家道中落其实只是个穷小子,马上态度大变,把他安置在花园里,甚至还想悔婚。柳小姐的后妈贪图柳家财产,欲把柳小姐许配给自己不学无术的侄儿冯君衡(长得巨丑),他们商量的时候被柳小姐的乳母偷听到,连忙回去告诉小姐,又和小姐身边的丫鬟绣红一起帮忙出主意,让柳小姐将私蓄赠予颜生,等到高中后再来就亲。不想绣红给颜生送字帖的时候,阴差阳错的落到了冯君衡手里,他便冒充颜生半夜角门赴约,巧的是柳小姐碍于闺阁体面,让绣红代替自己前去,拉扯间冯君衡掐死了绣红,又把颜生的扇子(之前交换的)和字帖扔在案发现场后逃走了。
第二天颜查散自然被当成凶手抓去了县衙,因为担心败坏小姐名节,他主动承认了杀人的罪名,柳小姐闻听后当即投缳自尽了,谁料半夜停棺在花园里又莫名还阳,就有家仆牛驴子贪图陪葬准备害其性命,幸好被及时赶到的五爷所救。第二天,五爷就穿戴一新到牢里探望颜查散去了【星星眼】,虽百般劝导,奈何颜生为了小姐一心求死,只含泪把家中老母托付于他。
这其间有五爷对颜生的评价:【白五爷见颜生并无忧愁哭泣之状,惟有羞容满面,心中暗暗点头,夸道:“颜生真英雄也。”】
可见比起为自己的命运悲伤发愁,五爷更看重的是在面对死生大事时,颜生所表现出来的置之度外的气度和坦然接受的勇气。颜生羞容满面,只是因为觉得无颜再见盟弟而已,对自己可能面临的极刑却浑不在意,所以五爷称赞他是真英雄——虽是一介书生却有侠士风范!
眼见盟兄入了情魔化解不开,五爷索性不劝了,把书童雨墨要来让他去开封府找包拯喊冤,他自己则半夜寄柬留刀,为颜生“通关系”去了。包公自然是接下了这桩案子,又把案件相关人员招来问话,三下五除二就审清了案情,最后把冯君衡铡了,又教训了一番柳洪,喝令他好生相待颜生,待科考完毕就择日完婚。
审理案件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包公将颜生的招状看了一遍,已然看出破绽,不由暗暗笑道:“一个情愿甘心抵命,一个以死相酬自尽,他二人也堪称为义夫节妇了。”】
上一个有关颜查散的帖子,起因在于有人觉得颜查散为了柳小姐的名节不顾家中老母是为不孝。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包公在猜出整件事的隐情后,对颜生的做法还是相当认可的,甚至把颜生和柳小姐定义为“义夫节妇”,要知道,这在古代是很高的称谓,堪比后来的贞节牌坊,是鼓励广大百姓学习和效仿的。这个时候,包公都还未见到颜生,就已经对他留下了好印象,这也为颜生事后成为他的学生打下了伏笔。
果然,整个案件结束后,【包公便将颜查散雨墨叫上堂来,道:“你读书要明大义,为何失大义而全小节?便非志士,乃系腐儒。自今以后,必须改过,务要好好读书。按日期将窗课送来,本阁与你看视。倘得寸进,庶不负雨墨一片为主之心。就是平素之间,也要将他好好看待。”颜生向上叩头道:“谨遵台命。”】
这段,书里并未明说,但包公的这番话其实已经把颜查散认作自己的学生了,他没有考较过颜生的学识,也并未调查过颜生的人品,就这样任性的把颜生纳为自己的门生,不得不说,包公在识人用人这方面确实高人一等!
当然,包公也不是无理由选择的颜生,而是被颜生舍身取义的精神打动了,认定此人的品性和学问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包公看得很透彻,不顾自己的性命只为了保护未婚妻的名节,甚至到了开封府的大堂也初衷不改,这样一个人,即便日后身陷朝堂争斗,权势诱惑,依然可以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自始至终坚守本心,不会迷失自我。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也正是包公需要的,颜生就仿佛是他自己的写照,有着和他同样“刚正不阿”的品质。
可能有筒子觉得,包公的这番话似乎和他之前对颜生的赞许大相径庭。容我解释一下,这里,包公已经在用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口气在说话,包公在原著里身世坎坷,当官之后又几度沉浮,所以深谙人世和官场,他虽然在心里对颜生的义举大加褒奖,但从策略上说,并不主张颜生在遇到困难时一味以死相酬,所以他以老师的口吻批评颜生不晓得通权达变,没有正确处理危机的手段。画外音就是,你虽孺子可教,但还需好好打磨。所以这番话与颜生为柳小姐牺牲的做法并不冲突,他只是在教诲颜生,很多事情其实有着更好的解决办法。
反过来想,假如颜生贪生怕死,不考虑柳小姐而只顾自己活命,想必包公是看不上这样的懦夫的,更不会认他做学生。同样的,在五爷心里,他这个盟兄的地位只怕也要一落千丈了。
后文里,颜生在高中状元后一路飙升到二品大员的位置,更甚者隐隐露出包公接班者的姿态,很多续书里颜生也实际代替了包公这个人物,成为侠客义士所依附的朝廷大官。
有些人总也看不惯颜生,认为他穷酸秀才出身,不但蒙五爷赏识认作哥哥,还傍上包公年年升官,运气实在太好。有这种想法的正顺应了当下一句话:只看到人家的成功,却看不到人家背后的艰辛。颜查散能有今天,靠的肯定不是运气,而是最初他对柳小姐抱有的责任感,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犹豫舍弃自己的性命。这一点,谁都羡慕不来,因为绝少有人会明知是死路还毅然决然的选择前往。
【颜生真英雄也!】——五爷所言诚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