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8日漏签0天
913厂吧 关注:1,704贴子:15,29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7回复贴,共1页
<<返回913厂吧
>0< 加载中...

一封十一年前的信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913棋王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对于这封信,首先这不是我写,我对信的内容不设立场,因为我离厂较早对工厂的情况也并不熟悉。从了解913厂史的角度看,我个人以为这封信的内容反映了许多普通职工在当年的困惑,故转载在此以供参考。
=============================================================================
编辑、记者你们好!:
中亚无线电厂是1965年正式投产的国有三线军工企业(代号913),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丹景山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工厂经营开始举步维艰,少数人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在未经职代会和全厂职工的讨论同意下,约在1997年左右把工厂的研究成果及优良的生产设备、软硬件等迁至成都发展。以后又与私人合资,将有形和无形的国有企业的资产私有化。现在我们厂每年的军品都是这几家私企在做,导致工厂变成了空壳处于瘫痪状态。2000年开始全员下岗领取每月165.8元生活费,2004年12月20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贴出公告宣布,中亚无线电厂破产。


  • 913棋王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破产过程中是以2005年3月20日作为退休人员和安置人员的退休和安置时间。2005年10月安置人员签字解除劳动合同并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养老保险也交到本月),由于安置费是按照国务-院2000年11号文件和2002年7号文件,安置费的计算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上年(04年)市人平均收入计算,而我厂破产清算组按破产公告三日起的上年(03年)计算。为此我们与清算组有争议,在破产过程中执行什么政策?属于什么性质的破产?清算组把盖子捂得很严,没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我们广大职工受到了许多的欺瞒。在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的情况下,我们拒绝签字领取安置费,也没有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清算组却强行解除我们的劳动合同,说不签字一切后果自负,并停止发放我们的生活费,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我们不清楚清算组这样做是否有法律依据?


2025-08-28 08:27: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13棋王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们作为破产企业的职工由于长期下岗,生活很拮据,请不起律师,即便去咨询,但多数律师都说他们对国企破产这方面的政策及法律知识不太清楚,所以只有请求媒体的编辑和记者的你们来帮助我们找这方面的专家解答。
我们希望你们帮助解答的问题是:
1.军工企业的资产能否在广大职工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私有化?即便可以私有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手续?
2.在国有企业破产中,我们作为企业的职工要求破产过程中应当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难道不合理吗?
3.破产清算中还存有许多争议和疑点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的职工能否拒绝签字?清算组强行解除我们劳动合同并停发我们的生活费,这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吗?
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马上又要过新年和春节了,社会处于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中,而我们这些破产的职工却生活无着,我们感到很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媒体的身上,热切的盼望能尽快给我们帮助,指点迷津。
国营成都中亚无线电厂职工
某某
2015年12月20日


  • 913棋王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通过这封信反映的情况可见约在1997年左右工厂的技术成果及好的生产设备迁至成都发展,并又通过和私人资本合资最终导致工厂变成了空壳处于瘫痪状态。所以严格说,耿耿于某头头脑脑经营策略不得当的这类说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已经甩开了大多数普通职工的情况下,经营的好与坏跟普通职工能有啥关系?仅仅盯着所谓厂子的好坏而无视原国企普通蓝领职工们早已丧失了有利于自身的大环境,这类事后回顾基本等同于只捡芝麻不要西瓜。


  • 大商宝妈平台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何止913!我们762也是如此,国有资产私有化,私有到某几位领导的小团体手中,可怜我爷爷辈的三线建设第一代人,吃的莫大的苦,受了莫大的罪!最后像我这样孙子辈的可谓是穷困潦倒啊!!!别的不说,我们厂厂长家的皇太子在深圳广州都有房产及所,呵呵呵


  • 913棋王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913厂著名的厂史编辑者左蓝曾把当年工厂不断地把非主营部门剥离的做法,形象的称之为是金蝉脱壳。按照写这封信的职工的叙述,大约在97年优质资产已经转移至成都单干去了,一般的蓝领职工们则被当成是包袱被抛下了。对于剩下的精英队伍而言,大约还可以划分为两派,一派大致上可算做是有印把子的碌碌无为派,另一派暂且算做是怀才不遇派。当然这两派在一起也没能同舟共济,最终似乎是有印把子的碌碌无为派撇开怀才不遇派独享了优质资产的好处。如今个别的怀才不遇派上得贴吧来那也是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等等等。
如果从普通蓝领职工的角度看,我们首先要问,请问这两派斗争的焦点包不包括要想尽办法把蓝领职工们再喊回去上班的宏伟蓝图?如果有,那么不妨可以为怀才不遇派呐喊助威、摇旗呐喊,可要是连怀才不遇派都压根没有把普通蓝领职工们再拉回到幸福快车的念头,那么无论怀才不遇派和碌碌无为派如何的恶斗不止,这场战斗和蓝领职工们又能有啥关系呢?无论谁胜谁负,蓝领职工们连看热闹的兴致怕都保持不下去,毕竟赶紧找新的饭碗才是件更为急迫的事。
对于怀才不遇派而言,严格说既然有印把子的碌碌无为派为了活得更好就可以把一个厂子里的蓝领们抛弃掉,那么在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时对怀才不遇派来个图穷匕见也就并不是甚么特别让人感到惊讶的事了。
我对这封信的作者感到钦佩的是,他没有丝毫的兴致去关注有印把子的碌碌无为派和怀才不遇派之间的爱恨情仇、胜败输赢,他的发问可谓是振聋发聩,即蓝领职工们应该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唯一可惜的是,在当时他并没有找到答案。


  • 左蓝右书
  •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了棋王在网上转载职工信件后深感同情,他反应的情况属实,但现实残酷。
的确2004年破产,原913厂广大职工有八百多人得到安置自谋职业,但是确实有极少数人,因遗留问题没有落实,没有领取解聘安置费和享受国家破产优惠安置政策,至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他们在工厂破产后应该选择安置房、提前退休以及正常退休等政策,都因种种原因而未享受,甚至连几万的安置费也不拿来争取自己的政策。时过境迁,国营企业破产已经成为历史,如今这些疑难问题束之高阁,可能起诉到法院也无济于事。
笔者认为该职工不要在企业改制破产问题上纠结了,先把能享受的政策享受争取享受,然后在去争取其他的政策,以防窟窿越拖越大,到那时候问题就更难了,同事也给你今后生活,生病,养老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在企业管理层多年,对上述观点提供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一、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私有化,既改建成股份公司,国有资金退出市场机制。地处三线的913在1997年和成都许多国营企业一样,步履艰难,生产经营无法正常维持。经营者在那个时候只有按照国家政策,开始寻找脱困改制的突破点。当时企业高层智囊团反复论证企业状况,然后聘请成都市国资委,经委,重组办,电子仪表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诊组指点迷津,对工厂今后的发展做了结论,走剥离改制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选择。当时国家在国有企业改制上确实给了很多政策,企业也向上级部门报送了脱困改制的方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不久工厂的优良资产建成了股份制企业,不良资产开始剥离,国有资产逐渐退出。
二、913破产是经过层层申报后进入国家政策性破产,在2001年就申报了破产预案,那时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工厂在1993年的军工技改贷款项目,连本带息已经达到负责六千多万,欠职工社保,医保,工资等费用也是达到千万,企业只有通过卖家产度日,许多设备职工购买或非工厂企业购买。在申报破产的期间,企业也分别召开了党政工座谈会和职工代表大会,都一致通过破产,工厂可以享受在异地修建经济适用房,每个职工都可以享受一套,而且大龄职工可以提前10年退休等军工政策,企业的各种欠款,职工安置等都由国家买单,破产费用达到2个亿左右。
三、2004年12月20日工厂破产,企业破产清算组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成立,成员由法院从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工商、审计、经委、税务、物价、劳动、社保、土地、国资、人事等部门组织,银行可派人参与。主要职责是清理破产企业的财产、处理破产企业的善后事宜,代表破产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清算组在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组成,接管破产企业的帐册、文书、资料、印章,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中亚清算组依法接管破产企业后,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保管、清算、估价、变卖、分配、决定是否履行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交付属于他人的财产,追收破产企业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
工厂确实曾在许多遗留问题,通过破产清算组的信访部门一一记录在案,清算组在一年的清算中,按照职工反应的问题一一落实,但是还有部分职工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原因很多,可能没有政策的支持。
企业破产清算是按照企业破产的难易程度分步骤进行,职工签订自谋职业解除劳动关系最复杂,直到最后才开始,清算组依据国家破产政策规定,经双方协商达成的,职工按照在企业工作年限领取安置费。安置费按照国家破产文件规定,破产的上一年(03年)市人平均收入计算。2005年11月安置买断职工,领取安置费,生活费停发,社保医保停交,清算工作基本结束。913厂“双退”职工和托管人员,以2005年3月20日作为截至时间,以后开始领取退休金。
而今十几年过去了,期间有的人无奈选择放弃,有的人还在坚持,但工厂后期清算善后工作也无能为力,笔者只希望他们尽快实施已经得到的政策,然后向社会呼吁争取未到手的政策。


  • 913棋王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左蓝所言,既然国企脱困要走剥离不良资产的路子,那么随着剥离了不良资产势必会导致一些个蓝领职工跟着丢了岗位,那么为何在丢了岗位的这个队伍中有些人会单单会因怀才不遇派对有印把子的碌碌无为派怒发冲冠就产生强烈的共鸣呢?
如前所述,毕竟这两派争斗焦点并不在于让已剥离的不良资产再度焕发新生,我后来想这里的缘由和历史因素有关。过去毛时代是持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相应的即便是搞工业的普通职工在福利待遇上和干部差别不大,等到改开后逢国企大改之时,国企的蓝领职工一旦失去了国企编制职工的身份,到私营企业里就再也不会有过去的一些待遇了。由于这种差别或许比较明显,导致一些人会随着本能的反应优先回忆起恰恰是有印把子的碌碌无为派首先让自己丢了岗位,矛头指向于是和怀才不遇派不谋而合。
但只要愿意思考一下这封求助信的内容都不难发现,这位职工无论是寄望于法律还是求助于舆论,到最后其心中的迷津都没有得到过指点。一位记者曾托人转告这位职工,说求助信有两大问题难以登报,理由一是缺乏确凿的证据,理由二则是更为重要的,即大气候的环境就不适合去刊载这类的内容。


2025-08-28 08:21: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转说40楼
  • 知名人士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国有资产流失的难点,首先是个理论问题。在西方经济学中是没有国有资产概念的。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家(公知们)只能将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后,也就是化公为私后,才能将其理论用诸实践。这样,在改革过程中就有了一个理论上和法律上的"缺失的环节",就是"如何从公过渡到私?"。---------也就是投诉无门的原因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7回复贴,共1页
<<返回913厂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