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桩(三)下篇
6.双膝微屈,不过脚尖
有许多人纠结于裹胯不会,又说屁股向前了,身体就后仰了,还有说膝盖就过脚尖了……我说要开个药方给你们,那就是:膝只屈一点点!对,是一点!
混元桩,练的是一个整体,并非蹲的越低,效果越好,相反,蹲低了,你根本就找不到正确的桩架,桩架不正,练个毛?只有稍稍屈点膝,重心也往下了,上身还不散,这样才容易把架子找对。站上一年,你的桩架就固定了,功夫也深了,双膝的弯曲程度会自然加大,这都不用你管,所谓功到自然成。我在公园里,亲眼见到很多人蹲个低桩,伸头缩肩,屁股撅着跟拉屎一样,真是滑稽可笑。
你再怎么蹲,膝都不能超过脚尖,这又出来一个争力,胯裹了,重心往前推了,膝又不让过脚尖,这势必是力从小腿出,具体通过大腿来缓冲这个向前的力量,这样,双腿尤其是大腿,和胯(外展到腰)的矛盾力就产生了,身体的下部和上部就连起来了。
7.身形中正,脚跟虚掩
就是不歪不斜,肩平头正,巍然挺立。脚跟虚掩,是不让你把重心落到脚跟上。有人说脚跟如踩蚂蚁,要抬起一点来,纯属胡说!你抬抬试试,桩架马上会变成什么玩意!记住,重心安静的落在全脚掌就对。
8.松而不懈,不练自练;有柔有刚,缺一不全;上下争力,左右不安;外静内动,整劲出焉。
这八句可以放在一块说。
站桩要放松,但要松而不懈。这句话,都在说,都会说,但我从没听到过谁把什么是松而不懈?松到什么程度才算“懈”这个事说明白。也没听到过谁把站桩中的“刚”与“柔”具体表现在哪里说清楚。
好,我来说:
其实很简单,站桩口诀中的要求,就是刚性要求,就是松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是“懈”!比如,松肩坠肘,要放松,极力放松,让肩上的肌肉,臂上的肌肉,两肋的肌肉等,都不着一力的松下来,松到“一羽不能加,一尘不能落”最好!但是,你无论怎么松,两手的高度,都不可低于肚脐,这就是底线。以此类推,都是这样。也就是说,放松,是一辆从坡上下滑的车,越滑越快,如果没有控制,必然翻车,那么口诀中对各部位的要求,就是刹车。我每次说桩架的重要性,就是这个原因,你什么都不管了,啥规矩也不要了,开始大闹天宫了,手高了低了随它了,那你就已经是“懈”了,这样站桩,意义不大。
还有,站桩虽然让你松,但它在桩形设计上,早就给你加上了动力系统,这很巧妙。比如,要求“肘横腕挺,手指舒展”,因为这里是肢节的末梢,气血(或者叫真气)到了这里不能够让动力消失,所以,你无论怎么松,都不能让手腕手指软软塌塌的耷拉下来,这就是站桩中的“刚”。除了这里之外,头向上顶,是上部的动力,屈膝下蹲,是下部的动力,尾骨内收(裹胯),是中部的动力。腰背圆弧有后撑之力,双臂抱圆有外撑之力……这就是那个充满了前后、左右、上下无处不争的桩架。太极拳也是这个原理,你看他练那么慢,实际就是在练这种“无处不争”的整劲,如果不是这样,光比葫芦画瓢,你练的再好看,也是在做操,只有外形,没有内在。不信你照着书上光盘上练上三年太极,当你练到两年零九个月的时候,我指导一个没有功夫的人练上三个月的拳击,保证打得你满地找牙!为什么?你只得其形,未得其功。
说了这么多,您看明白了吗?站桩,是松、紧、刚、柔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组合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大统一,它虽然外静,但就因为这个特殊的形态,才造成了“内动”,这就是“桩形”的原理。
后记:我写的这些东西,全是自己多年的学习积累和自身实践,在手机 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的,没有抄袭任何人的东西,你要说我这是抄别人的,你把链接地址发过来,把证据摆出来,让大家去看,不要信口开河,弄得不愉快。
后面,看心情,若心情好,我将谈一谈入静对于站桩的作用。
累死我了!
6.双膝微屈,不过脚尖
有许多人纠结于裹胯不会,又说屁股向前了,身体就后仰了,还有说膝盖就过脚尖了……我说要开个药方给你们,那就是:膝只屈一点点!对,是一点!
混元桩,练的是一个整体,并非蹲的越低,效果越好,相反,蹲低了,你根本就找不到正确的桩架,桩架不正,练个毛?只有稍稍屈点膝,重心也往下了,上身还不散,这样才容易把架子找对。站上一年,你的桩架就固定了,功夫也深了,双膝的弯曲程度会自然加大,这都不用你管,所谓功到自然成。我在公园里,亲眼见到很多人蹲个低桩,伸头缩肩,屁股撅着跟拉屎一样,真是滑稽可笑。
你再怎么蹲,膝都不能超过脚尖,这又出来一个争力,胯裹了,重心往前推了,膝又不让过脚尖,这势必是力从小腿出,具体通过大腿来缓冲这个向前的力量,这样,双腿尤其是大腿,和胯(外展到腰)的矛盾力就产生了,身体的下部和上部就连起来了。
7.身形中正,脚跟虚掩
就是不歪不斜,肩平头正,巍然挺立。脚跟虚掩,是不让你把重心落到脚跟上。有人说脚跟如踩蚂蚁,要抬起一点来,纯属胡说!你抬抬试试,桩架马上会变成什么玩意!记住,重心安静的落在全脚掌就对。
8.松而不懈,不练自练;有柔有刚,缺一不全;上下争力,左右不安;外静内动,整劲出焉。
这八句可以放在一块说。
站桩要放松,但要松而不懈。这句话,都在说,都会说,但我从没听到过谁把什么是松而不懈?松到什么程度才算“懈”这个事说明白。也没听到过谁把站桩中的“刚”与“柔”具体表现在哪里说清楚。
好,我来说:
其实很简单,站桩口诀中的要求,就是刚性要求,就是松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是“懈”!比如,松肩坠肘,要放松,极力放松,让肩上的肌肉,臂上的肌肉,两肋的肌肉等,都不着一力的松下来,松到“一羽不能加,一尘不能落”最好!但是,你无论怎么松,两手的高度,都不可低于肚脐,这就是底线。以此类推,都是这样。也就是说,放松,是一辆从坡上下滑的车,越滑越快,如果没有控制,必然翻车,那么口诀中对各部位的要求,就是刹车。我每次说桩架的重要性,就是这个原因,你什么都不管了,啥规矩也不要了,开始大闹天宫了,手高了低了随它了,那你就已经是“懈”了,这样站桩,意义不大。
还有,站桩虽然让你松,但它在桩形设计上,早就给你加上了动力系统,这很巧妙。比如,要求“肘横腕挺,手指舒展”,因为这里是肢节的末梢,气血(或者叫真气)到了这里不能够让动力消失,所以,你无论怎么松,都不能让手腕手指软软塌塌的耷拉下来,这就是站桩中的“刚”。除了这里之外,头向上顶,是上部的动力,屈膝下蹲,是下部的动力,尾骨内收(裹胯),是中部的动力。腰背圆弧有后撑之力,双臂抱圆有外撑之力……这就是那个充满了前后、左右、上下无处不争的桩架。太极拳也是这个原理,你看他练那么慢,实际就是在练这种“无处不争”的整劲,如果不是这样,光比葫芦画瓢,你练的再好看,也是在做操,只有外形,没有内在。不信你照着书上光盘上练上三年太极,当你练到两年零九个月的时候,我指导一个没有功夫的人练上三个月的拳击,保证打得你满地找牙!为什么?你只得其形,未得其功。
说了这么多,您看明白了吗?站桩,是松、紧、刚、柔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组合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大统一,它虽然外静,但就因为这个特殊的形态,才造成了“内动”,这就是“桩形”的原理。
后记:我写的这些东西,全是自己多年的学习积累和自身实践,在手机 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的,没有抄袭任何人的东西,你要说我这是抄别人的,你把链接地址发过来,把证据摆出来,让大家去看,不要信口开河,弄得不愉快。
后面,看心情,若心情好,我将谈一谈入静对于站桩的作用。
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