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吧 关注:640,325贴子:16,677,882
  • 8回复贴,共1

重发电子游戏杂志20历史有兴趣的必看啊!

收藏回复

  • 218.1.122.*
1楼百


1楼2008-10-05 11:42回复
    2楼呢


    IP属地:广东禁言 |2楼2008-10-05 11:44
    回复
      2025-07-31 14:19: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1.122.*
      1996年春天,走出了停刊的泥沼,再次踏上顺调发展之路的《电软》杂志社,搬迁到了新的社址。从这一时期起,《电软》增加了与海外业界同行的往来,先后与日本和美国的许多游戏公司及出版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便是杂志元老之一的King离开了编辑部。

        比起之前老D因出国深造而离职,这次King的离去从一开始便充满着反叛的色彩,这样说的理由之一,在于他并非是以很和平的形式与杂志社结束的合作关系,虽然当事人至今也都三缄其口,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编辑的King与常务主编刘文雨之间确实发生了一些分歧和争吵,并且成为了他离开的关键性原因。如同所有成为传说的事情一样,完全的真相也许是旁人永远难以触及的,即使当事双方不保持沉默,也难免会各执一辞,各说各的道理。笔者就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的结论是,King和主编之间的分歧大致应该产生在办刊理念和价值观上面,而这两方面又是互为因果的。

        在主编方面而言,对于电软这样一本发展中的综合资讯类杂志,强调的始终是信息量的丰富和全面,同时尽量在大范围内不让任何可能的读者流失。因此,首先无论游戏攻略、介绍还是业界评论,或者动漫作品的介绍文章,选题都尽量只找大众化的题目,而且不管什么题目,基本都要求把篇幅控制在两个页码以内,这样,即使对该主题没有兴趣的读者,也不会认为自己买到的杂志上有过多用不着的内容。

        但这样做的结果,也容易令人产生一种与之相反的观感,就是这令杂志上什么东西都只是点到为止,结果会造成无论读者对哪个主题当真有比较深的兴趣,都会觉得看着完全不过瘾。重量级玩家出身的King无疑会是这种论调的代表人物,因而对《电软》的方针必然有所不满——这在他日后自立门户时与《电软》针锋相对的办刊风格中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而当时作为普通编辑的他,无法说服主编接受自己的意见,因此在工作中必然地会表现不合作和消极的态度。于是,King会说主编的想法只顾商业性而不照顾真正的迷友,这会使刊物失去活力;主编则会认为King只具备做同人志的思路和热情,那只会把杂志送上绝路。而在工作上产生消极倾向之后,对杂志来说确实很难再有如原先般的重要价值——如果让笔者客观地说,虽然King后来在《电电》不论作为经营者、编辑还是作者,都创下了颇惊人的成绩,但若继续留在《电软》,这份潜力便不大可能发挥出来,也许只会一天一天把热情和创造性消磨下去。

        总之,在裂痕不断扩大而终于演变成以争吵形式发生的冲突时,King的叛离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而说,叛离“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他离开后仅仅一个多月,市面上便出现了一本新的电玩资讯志《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King的身份便是这本杂志实质上的执行主编。

        King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得到充分的条件做出新的杂志,主要是缘于得到了一位二渠道书商的支持,启动资金和发行两方面的需求因此都一举得到了解决。但因为那书商素质和见识有限,却又是唯一的最大股东,这种不完善的投资和管理体系的形成,就埋下了在几年后令《电电》及其相关的整个体系走下坡路的伏笔,这是后话了。


      4楼2008-10-05 11:45
      回复
        • 218.1.122.*
        不过,《电软》的金字招牌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摘掉的,从实际成绩来说,主刊虽然停滞不前,但其增刊一直在为《电软》创造着巨大的效益。从97年初被评价为最高杰作的《格斗天书》开始,一本一本增刊为《电软》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就连在最困难时期仓促推出,被读者们责难为,纯粹骗钱“的《世嘉专辑》和《3D格斗天书》,也一样实实在在地赚到了大把银子,《电软》市场影响力的基础由此可见一斑。而《电电》方面,虽然也有《电子游戏攻略指南》、《电子游戏广场》等强有力的增刊和系列丛书推出,与《电软》争夺市场份额,但始终也无法令《电软》系统的出版物,市场占有量第一”的宝座动摇。

          在龙哥和SP的辛苦支撑下,《电软》熬过了97年的夏秋两季,年末即将到来时,新的战力终于参入了!Perfect(杨柯来)和天师(李胜)加入,再次充实了《电软》编辑阵容。Perfect勤恳踏实,做事中规中矩,从来不会有什么失误,后来成为了《电软》的执行主编;天师则相反,个人好恶十分鲜明,对游戏厂商、主机和软件的评论经常言辞激烈,因此也成为了可能是所有国内电视游戏媒体编辑中受读者争议最大的一名。无论如何,这两位新毕业的大学生充满了斗志,迅速成为了新的中坚力量。

          《电电》方面,也在97年末的同一时段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其一是软硬件皆能的资深重量级玩家ET(郑桐),作为编辑十分认真负责的他,以充分的实力受到同事们的信赖,在King不再担任专职编辑,而Blue也由于动漫杂志《梦幻总动员》创建,主要精力转向了《梦幻》以后,他和Dragon一起主管《电电》这一系统的工作,成绩是十分卓著的。

          另一位新任编辑,便是一直作为《电电》重要作者的绯雨焱(刘炎焱),日后成为动漫资讯杂志圈风云儿的他,文笔激扬与轻快兼备,在栏目的编排和策划方面也总会有惊人的出色构想。他在《电电》的时代撰写的《天边的骷髅旗》《超时空要塞》等专题特稿,至今仍为无数读者所传诵和怀念。

          97年底和98年初的《电电》,继续走着重头特辑与长篇攻略交叉轰炸的路线,Akira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小孔的《五星物语神曲》、Dragon的《最终幻想系列回顾》、以及King的《机动战士高达百年史》等经典专题相继登场,这些专题中的资料和文字在之后被无数丛书和杂志的相关文章中被引用和摘抄,这一点是一向对内容不敢放手,坚持走中庸路线的《电软》所没能做到的。至于增刊方面,也是丝毫没有放松,介绍资讯的《电子游戏广场》和攻略专辑《电子游戏指南》几乎也和主刊一样以每月一本的节奏推出。

          而《电软》方面,继续发挥着拥有《电电》所没有的优势,这便是对国际和国内业界的新闻评论。这一栏目的招牌作者主要有两位,一是在海外工作的叶展,二是在国内业界多年的叶伟,凭借这两人的学识和文笔,新闻评论成为《电软》独一无二的招牌菜,这也为后来《电软》推出《游戏批评》丛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美年达饮料赞助的,中国电玩排行榜“,也在龙哥的主持下开始了运行。此外,随主刊附送《大墙读本》也成了杂志新的卖点,以至于《电电》从99年开始也不得不每期附送《漫园》别册来对抗。而另一方面,《电软》开始尝试其他门类流行书刊的运营,介绍热门服装服饰的《都市流行。酷》,分二册在98年春秋两季发行,在市场上成绩颇佳在持续强势的《电电》和逐渐恢复活力的《电软》两刊的竞争中,1998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总的来说是各擅胜场,大致都达到了目标,而随着99年的到来,更激烈的战争即将展开。


        6楼2008-10-05 11:46
        回复
          我也转移****************便秘老D当初考博后离开了,特工黄拿古烈打哭过聋哥,无类应该是女的,看过一篇她写的文章。男人没这么细腻的笔锋。至于天师,就是一陀屎,把电软弄成了1言堂。成天硬派游戏,世嘉第1


          禁言 |7楼2008-10-05 11:46
          回复
            • 218.1.122.*
             98年底的时候,《电软》打出广告:一本综合动画、漫画、游戏内容的增刊《MAGIC地带》正在策划准备中!而主持编写这本书的人,是编辑SP,与当年,三栖人“栏目的作者Akira!这消息一放出,立刻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Akira在96年King建立《电电》后,出于和King的交情一直在为《电电》撰稿,而在《电软》便极少发表作品,对《电软》的老读者来说,实在是一件憾事,而远去的,三栖人“栏目,更是令无数人怀念。所以,听到Akira主持的动漫专辑将要面世,无疑是会让读者们热切期待的。

              这时的《电电》,人事方面又有了一些变动:默文(卢斌)和驰骋(黄漩)先后来到编辑部就职;Fox离开了编辑团队,去经营自己的公司;King也将主要精力投注在自己的酒吧和俱乐部上面,在杂志这边参与的工作变少,日常事务基本由Blue来主持。Blue闻得《电软》要出版《MAGIC地带》,当即与股东商量决定,《电电》也要同时推出自己的动漫综合专辑!

              Blue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没来由地盲目跟风争夺市场,而是因为此时的《电电》编辑和作者群,做动漫题材的读物确实拥有不亚于Akira和SP的实力。虽然雪鹰这次作为作者站在了Akira一边,但《电电》这里的编辑中,绯雨和驰骋都对动漫有着很丰富的见识和深刻的了解,而作者当中也有桑桑、小孔、鸿鹄等在动漫圈很著名的人物。如果市场被对手抢先占领,而令这边的人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的机会,那是非常遗憾的。因此,做出决定之后,《电电》的《梦幻总动员》增刊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

              事实证明Blue的决定是正确的,1999年3月《MAGIC地带》气势如鸿地推出时,《梦幻总动员》也几乎在同时上市,虽然《梦幻》这种明显对抗的做法遭到了一些非议,但有价值的内容还是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好评。两本书的销售成绩均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而可惜的是,完成了精彩绝伦的《MAGIC地带》之后,Akira便不再继续做书,之后《电软》推出的续集《三栖人》完全原封照搬海外的杂志内容,虽然也算是有看头,但生命力就远没有《MAGIC地带》那么强劲了。

              《电电》方面对这一项目的处理方式则完全不同,在《梦幻总动员》大获成功后,步调丝毫没有变慢,半年内一鼓作气地推出了《梦幻总动员》的2和3,再之后更实现了《梦幻总动员》的期刊化。后来在国内动漫资讯杂志圈里名头响当当的编辑和撰稿人们当中,以绯雨和驰骋为首,鸿鹄、3000、Jedi、落落等许多人,都是先后在《梦幻》工作并成长起来的。

              回到主刊物的较量,《电软》在99年之后展开了全面攻势,带着莱因、彩火、七支剑等新编辑到位的热气,《游戏批评》和《菜鸟通》两本新刊同时登场,《批评》主要走业内评论路线,内容相对专业,《菜鸟通》则如其标题,以电玩入门知识为主。外界普遍的评论是《批评》很优秀而《菜鸟通》明显功利主义,但《电软》靠着这两本新书一本得名一本得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8楼2008-10-05 11:47
            回复
              0 0


              禁言 |9楼2008-10-05 11:47
              回复
                • 218.1.122.*
                编者按:
                  如果你是电子游戏杂志的忠实FANS,如果你怀念着GAME集中营、先锋卡通、无类、老D、软体动物等等等这些古旧名词,那么……GO!

                  从电子游戏这玩意进入中国以来,整个八十年代间以其巨大的魅力俘虏了无数青少年的心,也因此不止一度被当作洪水猛兽来看待,不止一度遭到电子海洛因等说法的打压……不过,正如当年甚至连《编辑部的故事》这种轻松搞笑的单元电视剧也会被人评价为毒草,还需要广电部领导顶着风险,力排众议才允许播出,而在今天,毒草“这种说法只会被人们拿来当笑话听一样,电玩的存在意义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成长的必然,但这绝不意味着搞起这一行的人便可以顺顺当当地创业打江山,而正相反,直到今天,从事电子游戏开发和资讯的人,大多数也仍要面对着来自社会和家人的偏见与阻力。所以,在这一行业第一线奋斗过的前辈们,才更值得我们去纪念,去尊敬。


                15楼2008-10-05 12:49
                回复
                  2025-07-31 14:13: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曾经的某A。。


                  禁言 |18楼2008-10-05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