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吧 关注:833贴子:9,275
  • 5回复贴,共1

【转载】明清白话小说词语札记

收藏回复

  • 222.134.133.*
摘 要:明清白话小说中有些词语,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失收,或释而未当。今试诠释明清白话小说中词语六条,如:“呱呱”指“婴儿”,“对帐”即“合适、对劲”,“没帐”指“没用、不起作用”等,以期对辞书的编撰具有补正作用。
关键词:明清白话小说; 词语; 考释; 《汉语大词典》
 明清小说数量繁多,语料丰富,在词语考释方面,已有不少学者做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在浏览明清小说时,亦发现有些词语,或为《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等失收,或是《大词典》等的释义不甚准确,或是义项疏漏。本文拟取明清白话小说中的六个语词加入诠释和讨论,以祈方家指正。



1楼2008-10-04 20:00回复
    呱呱 
    明清白话小说里,多处见到“呱呱”一词,如:《生绡剪》二回:“计氏只要寻死,始悔平日妒悍,不留这一子,受此凌辱。促急里粉捏得个儿子,泥塑个呱呱也好。”《连城璧•午集》:“如今两位小主母生了三个大呱呱,他这分人家不但不曾消灭,还添了几口人丁,愈加昌盛起来了。”《绿野仙踪》三十二回:“耳边听得两个喷嚏,则无怨恨之声,还听这边房内呱呱哭泣。……。走至这边房内一看,见一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孩子,床杆上挂着一条青布裙子并几件衣服。”《八仙得道传》十八回:“堕地能言,神灵不昧,呱呱在抱,即不进荤腥。稍长,便立志修道。”又九十回:“仙姑点头笑道:‘人生呱呱在抱之时,一点儿恶心都没有。到了长大起来,外物逐渐引诱,人也逐渐地变坏了。……’。”按:“呱呱”指“婴儿”。《绿野仙踪》中“呱呱哭泣”是指妇人怀抱中的孩子哭泣,《八仙得道传》中的“呱呱在抱”即为“婴儿时期”。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呱呱”义项二:“指婴儿”,与笔者不谋而合。但例句仅一,如:《二刻拍案惊奇》三一卷:“有此呱呱,王氏之脉不绝了。”《大词典》收录“呱呱”一词,义项有三:“①形容小儿哭声;②形容哀哭声、哀叫声、饮水声等;③形容说话流利。”未收“婴儿”义项,《明清小说辞典》未收“呱呱”一词,似应补。


    禁言 |2楼2008-10-04 20:01
    回复
      • 222.134.133.*
      秀溜 
      《大词典》收有“秀溜”:“轻巧灵活”,例句仅一,如:《西游记》五十一回:“好大圣,跳下峰头,私至洞口,摇身一变,就变做一个麻苍蝇儿,真个秀溜。”在笔者所翻阅到的辞书中,都收有“秀溜”一词,例句都与《大词典》所举例同,但释义有区别。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娇小灵巧”,曾上炎《西游记辞典》释为:“秀气,指小巧灵便。”,《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为:“秀气;俊巧”,《明清小说辞典》解释为:“秀气”。按:“秀溜”指“秀气、俊俏、灵巧、可爱”。联系《西游记》中“秀溜”词的上下文来看:孙大圣想进洞偷宝贝,先变个苍蝇钻进洞去看情况,描写苍蝇:“翎翅薄如竹膜,身躯小似花心。手足比毛更奘,星星眼窟明明。善自闻香逐气,飞时迅速如风。称来刚压定盘星,可爱些些有用。“秀溜”是形容苍蝇的,从对苍蝇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苍蝇的灵巧、可爱。光看这个例子,各种词典的解释似乎都成立,让我们再看二例,“秀溜”形容人的。如:《生绡剪》二回:“老脱坐定,看晒衣服,只不做声。内中有个秀溜人物,像个书生,近前问老脱道:‘这样天气,我们通着棉衣,你为何赤身在此?”《平妖传》三十五回:“过了二年,那小厮一十五岁,越长成得好了。怎见得?面如敷粉,体似凝脂,唇若涂朱,目如点漆。身才秀溜,是未经啮破的幸童;态度妖娆,像不曾戴髻的美女。”按照《大词典》对“秀溜”的释义,以上两例不辞。许先生的释义亦不准确,《生绡剪》中“内中有个秀溜人物,像个书生。”按许先生的解释,娇小灵巧的人就像书生,显然不通。“秀溜”是个方言词语,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是记录南京方言较为可靠的材料,书中卷一“方言”条:其俊快可喜曰“爽俐”,曰“伶俐”,曰“乖角”,曰“踢跳”,曰“”(秀溜),曰“活络”。《汉语方言大词典》“秀溜”:“俊俏、秀气。①东北官话。东北②晋语。山西离石③吴语。上海松江。”现代著名作家路遥是山西人,他在《平凡的世界》里多次用“秀溜”,请看其中一例,一回:“润叶气恼地回到家里,两只很秀溜的新鞋在河滩里糊满了泥巴。”此处“秀溜”是形容鞋的,用“秀气”来释不太恰当。综上所述,《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的释义更为准确、全面些。


      3楼2008-10-04 20:02
      回复
        • 222.134.133.*
        孤拐 
        《生绡剪》二回:“计氏骂道:‘强盗畜生,我家没有这打尊长的侄儿,快走出门。走得迟些,叫小使们一顿孤拐。”又六回:“瞎子道:‘去年四月,这小使做了贼,偷了许多物事,寄在小的家里,落后来讨。小的妻子怪他,骗他进门,只得一顿孤拐打倒,将纤索缉死。……。”《醒世恒言》二十卷:“我的女儿,从小娇养起来,若嫁你恁样无籍,有甚出头日子!这里不是你安身之处,快快出门,饶你一顿孤拐。若再迟延,我就要打了。”按:“孤拐”是指“打腿、踢打”,《大词典》未有此义项,当补。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孤拐”义项二:“打腿,表示赶走”例句有二,如:《古今小说》二八卷:“男子汉在家时,瞧见了,好歹一百孤拐奉承你,还不快走!”《警世通言》三十二卷:“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从许先生所举例证来看,“孤拐”确实是“打腿,表示赶走”,但《生绡剪》六回中“一顿孤拐打倒”却并不是要赶走,而是为了勒死。《近代汉语词典》对“孤拐”释义范围缩小了。


        4楼2008-10-04 20:02
        回复
          • 222.134.133.*
          对帐 
          《宛如约》三回:“司空约听见说在小蓬莱山背后,又听见说是叫做赵家坳,十分中已有八九分对帐,便满心欢喜道:‘这老儿所说大约不差,……。”《品花宝鉴》第三十二回:“高品道:‘方才报是报来,但有些不对帐,是个江南监生。’蕙芳道:‘据我看来不错的,你这名字未必有同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说着,只见他背过脸儿去,倒把脊梁朝着安太太,向北又是一躬。慌得安老爷还揖不迭,连说:“代还礼,代还礼。”安太太此时要还他个万福罢,旗装汉礼,既两不对帐,待摸着头把儿还他个旗礼,又怕不懂,更弄糟了。《负曝闲谈》十四回:“陈铁血见他愈说愈不对帐,只得敷衍了几句,把他送出了大门。”按:“对帐”是指“合适,对劲”。此词《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收有,释为:“合适;对劲。”甚确。但仅举一例,如:《负曝闲谈》六回:“那人有些不对帐。”其实在《负曝闲谈》里,就多有其用例,如:七回:“三脚两步跑的走过去,一看不对帐。却是为何?原来陈毓俊与一个二十多岁年轻的妇人,在那里唧唧哝哝的讲话。”;又十回:“陈铁血听了,便觉得有些不对帐,便沉吟不语。”“对帐”一词,《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明清小说辞典》均无收录,而此词在明清白话小说里屡见,以上辞书似应收录。


          5楼2008-10-04 20:03
          回复
            • 222.134.133.*
            由于审核原因部分词语未获通过,查看完整版请访问http://hi.baidu.com/joshuai/blog/item/c98adbf03cd266c57831aad6.html


            7楼2008-10-04 20:09
            回复